接续笔者上篇《从财务视角看什么样的企业能上市?(IPO财务尽调(二))》,以下笔者从财务情况来分析一下什么样的企业上市的可能性较大。

  一、主要财务指标情况

  第一,关注盈利能力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利润结构和利润来源,判断盈利能力的持续性。针对主要的盈利能力指标,包括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变动情况,分析拟IPO企业盈利能力的主要驱动因素及变动原因,并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进行对比。分模式、分产品的毛利率变动分析是上市审核的必答题。如果盈利能力出现持续下滑或者大幅波动的情况,则应详尽分析出现持续下滑或者大幅波动的具体原因,结合后续年度盈利能力情况谨慎判断是否构成上市的实质障碍。

  第二,关注偿债能力指标的变化趋势,结合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资信状况、可用融资渠道及授信额度、表内负债、表外融资及或有负债等情况,分析各年度偿债能力及其变动情况,判断偿债能力和偿债风险。针对主要的偿债能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的变动情况,分析、判断拟IPO企业的偿债能力及偿债风险,并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进行对比。偿债能力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判断具有重大影响,偿债能力不足可能表明企业面临流动性风险。

  第三,关注运营能力指标的变化趋势,结合市场发展、行业竞争状况、生产模式及物流管理、销售模式及赊销政策等情况,分析各年度营运能力及其变动情况,判断经营风险和持续经营能力。针对主要的运营能力指标,包括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的变动情况,分析判断拟IPO企业的营运能力及经营风险,并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进行对比。运营能力指标反映了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明显异于同行业的的运营能力指标往往表明拟IPO企业的运营模式的重大差异甚至财务造假。

  二、主要会计政策情况

  第一,关注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看收入确认时点是否符合准则规定。收入确认原则不恰当,可能表明整张报表的主要数据都存在问题。需重点关注收入确认时点是否满足控制权转移的条件,是否存在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同时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做对比分析。

  第二,关注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及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政策,看存货的发出计价与成本结算是否准确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是否充分。主要看存货的发出计价计算是否准确、是否保持了一贯的内控,是否存在为调节利润而调节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如“高存低转”等)、不足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同时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做对比分析。

  第三,关注资产减值计提的会计政策,看资产减值是否计提充分。减值准备的计提对利润影响很大,也是管理层惯用的调节利润的方法。可以结合盘点情况、访谈了解等分析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主要资产可能面临的减值情况 ,以及对利润的影响。如果存在不计提或不足额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况,则可能表明拟IPO企业的利润存在虚高的情况。

  第四,关注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政策,看资产折旧与资产实际使用情况是否匹配。需重点关注折旧年限是否与固定资产实际使用年限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