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6.30
现在苏超爆火,而作为顶流中的两位梗王更是火出天际,一位被封为“徽京”——南京,一位被捧为“徽州”——徐州,这两位可不得了,一南一北,这是要割据安徽啊,合肥答应不答应啊?哈哈,开个玩笑!都说王不见王,马上就要巅峰之战了,小编先带大家一起盘点一下这场对决背后的较量。
一、人口底盘:2500万与1.2亿的“资源焦虑”
南京牵头的“芜马滁”都市圈,常住人口约2500万;而徐州辐射的淮海经济区,覆盖苏鲁豫皖四省10余城,人口直接破1.2亿。
对南京来说,“拉着芜湖马鞍山滁州”是破局“省会首位度不足”的关键。看看邻居杭州,把绍兴、海宁牢牢绑定,产业外溢+人口虹吸双管齐下;南京若想在长三角“中三角”(沪宁杭)站稳,必须靠都市圈扩容抢人。
徐州的野心更野:“淮海中心城市”的定位,是要当四省交界的“超级枢纽”。要知道,淮海地区曾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欠发达带”,1.2亿人盼着一座“龙头城”带大家脱贫致富。徐州若能整合资源,就是下一个“内陆版深圳”(当然路还长)。
二、产业暗战:从“鸭血粉丝汤”到“光伏硅片”的博弈
南京主打“科创+高端制造”:软件名城(全国前3)、新能源汽车(比亚迪、理想扎堆)、生物医药(金斯瑞等巨头),瞄准“长三角科创副中心”。但问题也扎心:主城房价6万+,郊区产业配套弱,年轻人“科创梦”被房租压垮。
徐州走“资源深加工+枢纽经济”:坐拥亿吨级煤矿(曾经),如今转型光伏(协鑫)、半导体(淮海国际陆港),还想靠“一带一路节点”当“长三角北大门”。但尴尬在于:高端人才留不住,产业链上游总被上海、南京卡脖子。
三、“都市圈”VS“经济区”,模式之争暴露顶层矛盾
国家给南京的任务是“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靠都市圈“小而精”的协同;给徐州的定位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要当“区域平衡器”。
南京想拉芜湖马鞍山“同城化”,但安徽算盘是“靠南京带合肥都市圈”,政策拉扯下,滁州汊河新城的“南京睡城”房价暴跌,多少投资客血本无归?
徐州想整合淮海经济区,却被山东临沂(物流强市)、河南商丘(交通枢纽)分流资源,去年宿迁GDP增速反超徐州,“带头大哥”地位摇摇欲坠?
这不是“江苏内战”,是“强省会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国性难题缩影。成都“吞并”简阳、武汉“圈地”鄂州是成功案例,但更多城市还在“画饼”与“实干”间挣扎。
四、“画圈”之外更要“拆墙”
别再搞“谁是老大”的虚头巴脑!学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跨省地铁通了、医保直接结算、学区共建,这才是“让利于民”的真协同。
南京和徐州该做的:共建“长三角北翼科创走廊”,南京出技术、徐州出土地和劳动力,滁州马鞍山出配套,把“内耗”变“互补”。就像深圳和东莞,一个搞研发一个搞制造,双赢才是王道。
五、“地域自豪感”要让位于“生活幸福感”
建议发起“跨城生活体验官”活动:南京网友去徐州吃伏羊节,徐州网友来南京逛颐和路,用vlog记录“双城生活的甜”,比骂战有意义100倍。当我们把目光从“旗帜PK”移开,看到的是:1.45亿长三角人(南京都市圈+淮海经济区),都在盼一个“没有壁垒的幸福圈”。南京的科创基因、徐州的枢纽潜力、芜湖马鞍山的产业活力、滁州宿迁的后发优势,本就是长三角“拼图”的不同色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城市暗战一直都在进行,难分胜负,那就在足球场上一决雌雄,分个高低。9月6日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19:30准时开踢。
这场比赛南京坐拥主场之利,球迷们的热情助威肯定能给球队注入强大动力;但徐州队也不容小觑,一路以来展现出的实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成为了南京队的强劲对手。不管你是南京队的铁杆粉丝,还是徐州队的忠实拥趸,又或是热爱足球的热血球迷,都别错过这场盛宴。#苏超##南京vs徐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