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副中心崛起:千年古都如何重塑河南经济“双引擎”格局?
洛阳,这座曾经闻名世界的国际大都市,正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以省域副中心的身份重返历史舞台中央。
2020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明确提出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这意味着洛阳将与郑州错位发展、协调联动,共同打造引领全省发展的“双引擎”。
到2025年,洛阳的地区生产总值目标是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以上。这座千年古都正在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等多条赛道上同步发力,展现出了惊人的发展势头。
01 历史机遇:政策加持,副中心建设提速
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是河南省落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2020年3月,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并出台《关于支持洛阳以开放为引领加快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
这份文件赋予了洛阳一系列重磅支持政策,包括依法下放或委托实施部分省级权限,支持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放开民营市场准入、促进城乡融合上先行先试。
洛阳还被明确要求与郑州错位发展,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02 经济目标:增速高于全省,制造业占比提升
根据规划,到2025年,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8000亿元,年均增速要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洛阳市确定了今年经济增长6%的预期目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
这些目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体现了洛阳作为省域副中心的担当。近年来,洛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已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沿黄城市中也居于前列,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03 产业升级:传统制造业重塑,新兴产业崛起
洛阳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洛阳计划完成重大技改项目300个,培育智能工厂、绿色园区等40家以上。
传统制造业正在优势重塑。洛阳推动农机产业智能化升级,依托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加强“一大一小”整机与核心零部件研发。轴承产业向高端化延伸,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机器人等特种精密轴承。
新兴产业集群链式发展。洛阳力争“5+17”产业链群营收达到5200亿元,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宁德时代洛阳基地全年产值预计达200亿元以上。
04 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强度超3.28%,打造创新策源地
洛阳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要达到3.28%以上。这个数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彰显了洛阳对创新的重视。
洛阳正高标准建设伊滨科技城,加快建设中原空天材料与应用实验室,建成投用龙门实验室总部基地。伊滨智慧岛高新技术企业将达到40家以上,周山智慧岛新增创新企业100家以上。
洛阳还实施“河洛专才”计划,推广“科技副总”“事录企用”“校录企用”等柔性引才模式,力争新建高能级人才平台3至5个。这些举措将为洛阳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05 城市提质:交通枢纽升级,城市面貌焕新
洛阳正在提级增能建设枢纽城市。推动呼南高铁焦济洛平段控制性工程一季度开工、北郊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下半年开工。确保郑洛高速洛阳境主线完工,济新、沁伊高速建成通车。
城市更新行动扎实推进。洛阳推进1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推进11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装电梯150部。更新改造供水管网561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新建充电桩1580个。
洛阳还深度融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持续推进二里头遗址、万里茶道申遗,建成运营国家夏商文明考古研究中心。支持龙门石窟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彰显古今辉映城市魅力。
06 民生改善:就业优先教育提质,健康洛阳建设提速
2025年,洛阳计划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成技能培训1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8万人以上。
教育领域,洛阳公办园幼儿数占比要超过50%,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26所,高质量改造提升4所市属高中。这些举措将显著提升洛阳的教育水平。
健康洛阳建设也在加速。洛阳将高效运营2个国家级、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创建省级以上临床重点专科10个。实施“互联网+医院”等18个项目,确保城市数字中枢基本建成,提速升级新型数智城市。
07 重大项目:387个重点项目,年度投资超1100亿
2025年,洛阳市确定387个省市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100亿元以上。这些项目是洛阳经济发展的坚实支撑。
其中,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一季度全面投产、二期年底前投产,三期、四期一季度开工。百万吨乙烯项目主体工程5月底前全面施工建设。
故县水库灌区、前坪水库灌区等重大水利项目加快建设,小河口水库也在争取进入上级规划。这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将为洛阳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08 文旅融合:传承历史文化,打造国际文旅名城
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文旅资源十分丰富。2019年,洛阳全年共接待游客1.4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321.02亿元。
洛阳正在加强华夏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支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国际艺术品保税交易和展示中心。
洛阳还利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一店一策”改造丹尼斯、王府井等传统商超,开街运营定鼎门南广场等3条特色街区,提升“古都夜八点”“洛阳味道”等特色品牌。
---
洛阳发展的脚步不仅快,而且稳。 重大项目中,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一期一季度全面投产、二期年底前投产;呼南高铁焦济洛平段控制性工程一季度开工…… 这些项目不再是纸面上的规划,而是正在落地生根的现实。
洛阳作为省域副中心的辐射力,已经超出河南、联动晋东南。
随着洛阳都市圈加快建设,这条“辐射豫西北、联动晋东南、支撑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正在悄然崛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