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锚”动,资产重估:美联储降息如何影响投资市场
降息不是万能药,理解其背后的全球影响才是关键
埃克尔斯大楼(Marriner S. Eccles Federal Reserve Board Building)
美联储大楼——全球金融政策的指挥中心,每一次议息会议都牵动着全球市场神经
大家好我是柳行长,今天我还在外面出差,但是美联储降息这个事儿还是要尽快跟大家聊聊,因为我发现最近好多小伙伴坐不住了,准备梭哈All in了,那为此我就准备临时加更一期。
今日议题- 美联储的动作为什么重要,我们关注他干什么?
- 从经济学的视角下如何理解美联储降息?
- 实际市场对降息效应的反馈。
- 我个人对后续市场表现的一些判断。[不构成投资建议啊!]
这一话题比较简单,无非就是美元依旧保持着它的国际货币的霸权地位。
全球外汇储备货币占比——美元独占鳌头,占比近60%
那么美联储的决策之所以能引发全球关注,核心就在于美元利率对美元流动性的影响,进而影响全球经济的血液供应。
二、经济学视角下的降息影响:三大效应解析美联储降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很复杂的,因为影响市场的因素很多,他只能说是其中之一。因此我们先要刻板的从经济学理论上入手,忽略其他因素去分析它的影响。
由于强势美元和强势美债,那么美联储降息的实质,其实是降低了无风险利率。
无风险利率再通过"流动性效应"、"资产定价效应"、"汇率效应"传导至金融市场:
流动性效应(四大影响)- [降息等于增加了货币供给]
- [降低了企业和家庭的贷款成本]
- [刺激投资行为]
- [刺激消费行为]
降息如何通过银行体系向实体经济传导流动性——经典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存款利率低了,贷款利率也低了,那么人们不愿意存钱了,就去消费,去投资,去创业,同时贷款利率低了,企业扩大生产的意愿增强,居民购房意愿也增强了。
听到这,是不是有些同学发现不对了:你可能会说:"现在不是产能过剩吗,谁还会扩大再生产?并且就算降息了,我可能也依旧不想买房。"没错,你说得对,所以说,以上这些仅为经济学原理上的理想传导,是忽略了其他噪音因素的。具体影响咱们后面再分析。
资产定价效应:无风险利率是所有资产的"锚"在这里要介绍一个概念:[无风险利率其实是所有资产定价的"锚"],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权益资产如股票的贴现率=无风险利率+风险溢价。
无风险利率下降,则贴现率降低。再根据股票估值的经典模型:固定增长模型公式:
固定增长模型公式
固定增长模型公式:揭示了贴现率与股票内在价值的反比关系
可以看出,贴现率降低,股票估值则会上升。
汇率效应:利率平价理论在行动根据利率平价理论
[高利率货币吸引资本流入,汇率升值];
[低利率货币引发资本外流,则反之带来贬值]。
三、实际市场中的降息效应:预期与现实的对决
市场预期的自我实现与超前反应——投资者情绪的前瞻性特征
经常炒股的同学一定很清楚**"预期"这两个字的含金量**,好比投资英伟达这家公司,就算还没有新的技术出现,企业也没有签署新的贸易订单,但它的股价可能还会涨,原因就在于,人们认为它未来依旧会带来技术突破,且销量持续领先。
那么回到这次的美联储降息,很多人都早已预料到它必将到来,于是降息可能会对市场带来的积极影响,早已在提前体现在各种资产的价格上了。等到未来,就算降息了,市场可能也不为所动,但若没有之前人预料的,降得那么多的话,还会出现不及预期的利空因素。不过,本次降息的幅度还是基本符合预期的。至少不构成什么令人大跌眼镜的重大利空。
另外,宏观调控政策往往都存在之后效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开过船,开船不像开车,方向一打,车立刻就会有反馈,但就算你转了好多圈舵,船也不会马上转向,但你如果之前打多了,船就会后反劲儿,如果没有足够多的预判经验,船就很容易失控。很多时候,人们都期待立竿见影,但是绝大多数的时候,子弹都需要在空中飞一会,如果因为没有立竿见影而频繁调控,经济也会和船一样失控。
货币政策传导需要时间。例如:
并且不同资产对降息的敏感度也不同:
过去30年中,美联储降息对美国股市的影响可谓喜忧参半,再看A股和港股,同样存在类似的现象。
美联储降息对中美股市的不同影响
美联储降息对中美股市的不同影响——历史数据揭示的差异化反应
我认为,产生这一差异的根源取决于降息时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
换言之,降息确实是股市的利好因素,但决定股市短期表现的因素则更为复杂。
美股展望: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美股市场之所以能长牛,源自于其存在一个自我强化的机制:
股市上涨 → 财富效应带动富人消费 → 消费支撑企业需求带来盈利 → 企业盈利带来就业稳定和收入上升 → 推动经济增长 → 最终再支撑股市上涨
美股自我强化机制示意图——多个环节相互促进的飞轮效应
当然,这个循环是否能延续,也依赖三个变量因素:
- 政策风险:关税战、贸易战对企业利润和就业的影响
- 美联储利率政策:对股市估值的影响
- 科技进步和突破:股市增长的源动力
目前来看,美联储这边和AI带来的技术发展,是较为稳固的,但唯一不确定的则是特朗普的关税武器。不过关税这块的风险也在逐步降低,存在一定的边际效用递减,一开始威胁或许有用,之后越来越乏力,影响也越来越小。另外就是中美谈判之间的一些积极进展。因此从短期看,这三大变量均无显著风险:所以美股在未来一段时间依旧存在上涨的可能性。
A股/港股展望:新兴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利好因素在于,美联储降息的影响会通过美元汇率传导至全球。当美元贬值、无风险利率降低后,往往新兴市场是主要受益者。
说到这,很多股民又要开心了:降息→全球流动性增加→资金寻找估值洼地、升值潜力的市场→咦,那不就咱们大A吗?并且咱们大A还有一揽子来刺激资本市场,看来引发一波大牛市看起来板上钉钉。
关于这一观点,我的表态是:我不反对,但是...
其实我们大A在过去这段时间也已经消化掉了部分美联储降息的预期。另外前段时间一直表现强劲的黄金、美债、周边新兴市场、包括港股在内,都体现出了宽松交易的状态。
但是,就算A股目前表现十分出色,但我们也依旧不能忽视经济基本面依旧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说,市场分歧仍然存在。
另外,美联储降息了,我国央行是否跟进,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这一预期,也早已被市场消化。因此在美联储降息之后,美元若贬值,则人民币就有增值的可能性,人民币增值虽好,但对股市依旧会带来冲击或恐慌,尤其在过去这段时间,虽说不及去年924行情,但A股的热度也是有目共睹的,想让资本市场拉动经济发展,赚钱效应惠及更多投资者,适当降低牛市的热度,或许也是有必要的。
那就算真的放水了,或许也并非是雨露均沾。而市场存在分歧的另一个体现就是板块的剧烈轮动,和两级、多级分化的效应。
科技投资:独立于货币周期的黄金赛道那么说到市场分化,就一定要说如今全球资本对于科技领域上的投资决心,尤其在人工智能领域上的投资,已然形成了军备竞赛式的竞争。
深度求索(DeepSeek)
全球AI投资军备竞赛——科技突破引领的投资新范式
不管经济基本面,还是货币政策和其他调控政策,都很难影响该趋势的持续,并且在这一过程之中,我们也惊喜的发现,很多此前让人有着吹泡沫担忧的中国科技企业,不仅在技术上获得了进一步的突破,还已经将科研成果实现了市场化,且成功实现盈利。可以说这股投资热潮是独立于传统货币周期的存在,对市场的带动效应并不会因美联储降息而产生影响,属于独立乘区了,我认为这个投资机会,一定是做资产配置的时候需要重点关照的。
但就算如此,我们也依旧要提防单一赛道投资过热的风险。好在AI科技的投资的链条比较长,可选的标的足够多。芯片设计、制造、散热、数据安全、云计算等板块均能受惠于此,并且AI科技对传统行业的改观也存在想象空间。算力竞争其实也是另一层面上的材料与能源竞争,除了利好稀土之外,作为防守型的能源板块和近年来颇受资本关注的新能源板块也将收益于此。
当然,任何趋势有涨必有跌。并且我认为,除了部分王者级的投资标的有着过热嫌疑之外,其实整个产业链来说依旧尚存上涨的空间。
五、总结:理性看待降息,专注长期价值[总结] 一下:
- 我认为本次美联储会议整体呈中性,属于意料之内,情理之中
- 但对于市场来说也是一个积极的消息
- 在未来,降息的趋势仍存在继续下去的可能性
- 再配合当下AI带动的企业盈利增长,相关权益类资产就依然具备上涨的基础
- 关键是投资者需预判预期与实际的差异,而非单纯关注降息本身
- 在揭榜之前和结果公布之后,市场也会存在一定的恐慌和不安,是躲避还是去利用,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现实世界的金融市场从来不是单一变量驱动的简单游戏。全球经济格局、地缘政治风险、产业周期变化以及市场参与者本身的情绪与预期,共同交织成一个极其复杂的反馈系统。
理财对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或许不是追逐每一次利率变动的短期波动,而是理解周期、尊重趋势、做好配置。市场的真正收益,最终来源于对价值的识别与持有,而不是对消息的应激性博弈。
投资是一辈子的事情,投资是一场持久战,我们追求的不是一刻的胜负,而是一生的平稳与增长。
最后祝大家感谢大家的收看,祝大家步步高升,八方来财,百事可乐,千事吉祥,万事如意,顺风顺水。我是柳行长,一个希望大家都能发财的财经博主,我们下期再见
金融市场永远充满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些基于深度研究、长期视角和严格纪律的投资者,最终都会获得应有的回报。
如果您觉得本文有帮助,请点赞 收藏 分享支持,我们会继续分享更多深度市场分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