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那些年为什么发展很慢
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这段时间,荆州发展的脚步明显放慢。这里面原因不少,我一条一条跟你说清楚,都是实实在在的情况,没半点虚的。
首先是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沿海地区和江浙一带开放的速度特别快,尤其是江浙的纺织工业,得到了国家的扶持,发展得那叫一个猛,厂子一家接一家开,订单也多。可同一时期,沙市工业企业的活力就差远了。原来沙市的纺织企业,要么关门了,要么惨淡经营,以前热闹的厂区慢慢就冷清了。不光是纺织业,沙市冰箱厂也不行了,从市场上消失,后来被外地的企业兼并了;沙市柴油机厂更是直接停了原来的生产,转做别的行业,彻底退出了江汉平原的市场。好好的工业底子,就这么一点点弱了下去。
然后是重大区划变更带来的影响,这事儿对荆州的打击也不小。1994年,荆沙合并,原来属于荆州的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改成由省里直接管;到了1996年,京山划给了荆门,钟祥也交给荆门代管。这么一调整,荆州管的地方一下子变小了,原来的发展布局被打乱,大家的士气也受了影响,干事的劲头没以前足,发展速度自然就慢了。有数据能说明,2002年到2007年这六年,荆州的GDP增速每年都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特别是2005年,比全省平均增速低了整整4个百分点,这差距可不是一点点。
再就是工业核心地位弱化了。那些年荆州在发展战略上变来变去,一会儿说要农业兴市,把重点放农业上;一会儿又说工业兴市,转头抓工业;后来又提旅游兴市,心思又放到旅游上。这么来回变,对工业的重视程度就不够了,原来的优势产业,比如纺织、机械制造企业,没有及时升级改造设备、更新技术,慢慢就跟不上市场需求了。而且这些企业生产需要的能源、原料,还有产品要卖的市场,大多都不在本地,得从外地调原料、运能源,产品再拉到外地去卖,成本高不说,还容易受外地市场波动影响。时间一长,一批老企业、老品牌就被市场淘汰了,再加上当时对招商引资也没太重视,没人来投资办新的工业项目,导致产业发展断了档,没了新的增长点。
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中,荆州没抓住先机。那时候沿海地区的思想特别解放,敢想敢干,有什么新政策、新做法,他们都先试着做,比如放开对民营企业的限制,鼓励大家创业。这样一来,沿海的生产力很快就释放出来了,民营经济搞得红红火火,企业一家比一家有活力。可像荆州这样的内陆地区,市场主体的思想就没那么开放,总想着按老规矩来,改革的步子迈得慢,不敢尝试新的模式。结果就是,在全国的市场竞争里,慢慢就落在了后面,别人都在往前跑,咱们还在慢慢走,差距自然就拉开了。
最后说说农业的事儿。荆州本来是农业大市,有大片的农田,粮食、棉花、水果这些农产品产量都不低,可优势没发挥出来。一方面是农产品质量跟不上,大多是初级产品,没什么特色,也没形成好的品质标准;另一方面是精深加工做得不够,收上来的粮食、水果,大多直接卖原材料,没做成罐头、果汁、休闲食品这些附加值高的产品,赚的钱少。而且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招商引资也不行,像康师傅、达利园、旺仔、王老吉这些有名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后来都落户到了荆州周边的城市,人家把原材料拉过去加工,做成成品再卖全国,咱们荆州只卖原材料,不光没赚到加工的钱,还把发展机会给了别人。
其实荆州也有过辉煌的时候,只是那十几年因为这些原因,发展慢了下来。现在回头看这些事儿,也是希望能明白问题出在哪,以后能更好地往前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