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暴雷:4亿被执行+94亿股权冻结,王健林的“还债死局”
最近王健林被贴上“老赖”标签了,不是咱们平时说的那种故意躲债耍无赖的,是因为万达下属项目公司有经济纠纷,他作为相关责任人被限制高消费。
哪怕他手里有两架私人飞机,现在也没法坐,法律规定就摆在那儿,不管你有多少资产,沾了“限高”都得按规矩来。
万达内部人说这事可能是“执行层面信息不对称”,但不管原因是啥,“老赖”这帽子暂时是摘不掉了。
要说万达最近的麻烦,可不是这一个,9月8号那天,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更新了一条信息,大连万达集团多了个被执行人记录,要还的钱超过4亿,执行法院是北京金融法院。
这还没完,天眼查上又爆出来,万达最近新增了三笔股权冻结,加起来超过94亿,冻结时间要三年,而且全是北京金融法院办的。
冻结的股权也不是无关紧要的,涉及到万达的文化产业公司,还有网络金融和小额贷款平台。
这俩金融板块可是万达现在为数不多能稳定产生收益的业务,本来万达的现金流就够紧张了,现在连这些业务的决策权、运营权都受限制,等于是把能“造血”的路子给掐了一半。
本来想靠这些板块撑着还点债,现在看来,后续还债的压力只会更大,不会更小。
很多人会把王健林和许家印放一块儿说,但其实他俩的情况差远了,许家印的恒大,是因为杠杆加得太高,房子又卖不出去,一年能亏上千亿,窟窿越捅越大。
但万达商管的日子没那么惨,去年前三季度还赚了98亿,算下来全年盈利肯定超100亿,这在现在的房企里算不错的了。
为啥,因为万达主要做商场运营,住宅项目少。
手里的商场哪怕不卖,靠收租金也能有现金流进账,不像恒大全靠卖房子,房子卖不动就只能亏。
本来想万达靠着这些商场,还债应该能稳点,可没想到王健林自己连着“赌”了三次,把债越堆越高。
第一次是2016年,万达从港股退市,想回A股上市,结果排队5年都没排上,融资的路子断了,第二次是搞海外扩张,用“内保外贷”的方式拿钱,结果触了监管红线,海外项目只能砍,前期投的钱全打了水漂,第三次最要命,为了让珠海万达在港股上市,签了三轮“对赌协议”筹资,最后上市还是黄了。
而且这次他还加了高杠杆,从孙宏斌那儿拿了500亿,一下放大到3000亿,上市失败后,这3000亿的债就压得喘不过气了。
“割肉”还账有骨气:卖85座万达保运营,腾讯京东来帮忙能行吗?虽然债堆得高,但王健林有一点比不少老板强,他没想着躲债。
军人出身的他,还真有点“愿赌服输”的劲儿,宁愿“割肉”卖资产,也不搞“债转股”或者申请破产来逃债。现在能做到这点的老板,真没几个。
这几年为了还债,他已经卖了85座万达广场,今年5月更狠,一口气卖了48座,而且这些广场大多在北上广深、成都杭州这些一二线城市,都是实打实的核心资产。
现在他手里大概还剩140座万达,这算是最后的“底牌”了,后续估计还得接着卖。
而且万达没出过啥离谱的事,员工工资一直按时发,2024年大连人队解散的时候,王健林也是先把所有球员的薪水结了才宣布退出,项目端也没听说有大规模烂尾的。
这一点,确实比某些欠薪又烂尾的房企强太多,最近万达也在找活路,5月份的时候,太盟、腾讯、京东凑了个私募基金,想拿500亿收万达48家公司的股权。
前阵子又跟腾讯、京东合伙开了三家公司,一共投了465亿,看着像是之前那笔500亿交易的落地。
但能不能真的盘活万达,还不好说,现在三四线城市的万达广场,客流越来越少,商户退租的也多,轻资产模式搞了这么久,也没见赚多少钱,文旅项目又得一直投钱,短期看不到回报。
更何况,金融板块的股权还冻着,现金流还是紧张。
说到底,王健林从几年前还6000亿的“还债能手”,落到现在被限高的“老赖”,挺让人感慨的。
他有骨气,没躲债,这是事实,但之前几次决策太冒进,把自己逼到这步,也是事实。
接下来几个月对他来说太关键了,要是腾讯京东的合作能真的帮上忙,说不定还有转机,要是债务再发酵,万达的日子只会更难。
不过不管咋说,他守住了“不逃债”的底线,这一点,还是值得认可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