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为什么叫白茶推荐文章1:白茶为什么叫白茶?

  白茶不白,茶汤也不白,那为什么人们又称之为“白茶”呢?这是因为白茶走的是太阴脉,太阴脉属肺经,肺在五行之中属“金”,金属白,所以叫“白茶”。


  白茶


  以此类推,红茶走的是少阳脉,少阳属胆经,胆对应的是五行中的火,火属红,因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所以称之为“红茶”。


  红茶


  黑茶在五行中属水,水对应的是肾,肾对应的味道是咸味,颜色是黑色,故称之为“黑茶”。


  黑茶


  绿茶在五行中属木,气味清香,入肝经,肝主血,故称之为“绿茶”。又因其在干茶状态时呈绿色、冲泡后的茶汤呈碧绿、叶底呈翠绿色,故得“绿茶”雅称。


  绿茶


  黄茶在五行中属土,土为黄,所以叫“黄茶”,黄茶口感甜,气味香腻;适合夏秋交替的仲夏时节(即“长夏”)饮用。以上有关茶的小常识您了解了吗?


  白茶为什么叫白茶推荐文章2:白茶是什么,难道就是白色的茶叶吗?白茶国标给出了明确答案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降温天,躲在室内喝茶,是一件极其惬意的事情。


  听风,看雨,喝着热茶,看窗外的桂花树叶在雨水的敲击下,上下晃动,好不可爱。娇柔的米黄色花朵,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愈发娇艳。


  一饱眼福后,喝手中的生态白牡丹,口腹之欲也被满足了。


  一叹,生活如此多娇,引无数茶友倾心。


  回到电脑前,继续忙着手头上的工作,忽然间从梦境回到现实,好在好茶不是虚构,而是真实存在。


  有位茶友发来私信,“能说一说,安吉白茶和白茶的关系吗?”


  这已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只不过,如今喝茶的人数成倍数增加,每天都有新茶友进入这个圈子,对各个茶类不了解是情理之中。


  此时,便感觉科普之路,任重而道远。


  《2》


  先简单介绍白茶。


  白茶是什么,难道就是白色的茶叶吗?


  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太顾名思义了。


  如何定义白茶,其实2018年5月1号实施的白茶国标已经给出了明确的解释。


  白茶是以大白茶、水仙茶树或者群体种茶树的芽、叶、嫩茎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工艺制作而成。


  根据国标中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白茶对于树种以及工艺是极为重视的。


  有人问,从其他茶树上采下来的芽叶,利用白茶的工艺制作而成可以叫白茶吗?


  关于这个问题,个人回答还不作数,咱们可以直接问问国标答不答应。


  要是国标答应的话,就算。


  只不过,白茶国标中对其树种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可见只看工艺不注重茶树品种,完全是在耍流氓。


  国标中将白茶分为四类,分别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以及寿眉。


  白毫银针,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单芽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


  白牡丹,是以大白茶或水仙茶树品种的一芽、一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过程制成的白茶产品。


  贡眉,是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


  寿眉,是以大白茶、水仙茶树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经萎凋、干燥、拣剔等特定工艺制成的白茶产品。


  白茶的工艺是六大茶类中,最为简单的。


  萎凋,就是将采下来的茶青及时地、薄薄地摊晾在离地70公分的水筛上,进行日光萎凋。


  而烘干,就是将萎凋至茶叶含水量处于15%-20%左右后,利用文火慢烘的方式将其干度烘干至低于8.5%。


  在工艺较为简朴的基础下,白茶中的养分较完整地留存其中,内含物质充足的茶叶,经过妥善储存,是可以长期存放的,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它的香气是极其多元的,有花香,有毫香,有草药香,有竹叶香,有粽叶香……


  滋味是细腻柔和,清甜鲜爽的,香清甘活,鲜香淳爽说的便是它了。


  《3》


  安吉白茶,虽然有白茶之名,但没有白茶之实。


  常听人说福鼎白茶,认为某某地方加上白茶二字就属于白茶一类。


  殊不知,犯了大忌。


  安吉白茶其实属于绿茶一类,人家是根正苗红的。


  安吉白茶是采自“白叶一号”茶树的鲜叶,经过加工而成并符合国标规定要求的绿茶类茶叶。


  国标中有提到“白叶一号”,它是无性系茶树良种,这是对安吉白茶树种的要求。


  安吉白茶分为,凤形安吉白茶、龙形安吉白茶。


  凤形安吉白茶,是按条型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安吉白茶。


  它的工艺是,摊青—杀青—理条—搓条初烘—摊凉—焙干—整理。


  龙形安吉白茶,是按扁型茶加工工艺制作而成的安吉白茶。


  它的工艺是,摊青—杀青—摊凉—干燥。


  制作绿茶时,均会有杀青这一工艺。


  所谓杀青,其实就是利用高温将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破坏或钝化,如此便可以抑制鲜叶中的茶多酚发生酶促氧化反应。


  也就是说,经历过杀青工艺的茶叶,叶片内的茶多酚较多留存其中,在品味的时候很是清鲜。


  只不过,正是因为有杀青这一工艺的存在,绿茶是不宜长期存放的。


  若是罔顾现实,将其放太长时间,不及时饮用,只会导致其发生变味,失去价值。


  如今市面上的多数绿茶外包装上都会标注,保质期为12-18个月。


  有些绿茶爱好者,会选择购置一台小冰箱专门存放未开封绿茶,让它清新鲜爽的味道保留时间可以更长一点。


  它的香气走的是小清新路线,有嫩香,清香以及淡淡的花香。


  《4》


  喝茶,选择安吉白茶还是白茶呢?


  关于这点,得根据实际情况定夺。


  比如,喜欢香气层次丰富、馥郁的茶友,那么白茶定然更加符合标准。


  福建人喝茶,是打娘胎里带出来的习惯。


  根据多年的喝茶经验来看,喝一款优质白茶时,可以感受到清新的毫香,雅致的花香,清爽的草药香、粽叶香、竹叶香、荷叶香等等。


  并且,花香的层次极其丰富,有茉莉花香、栀子花香、缅因花香、玉兰花香、合欢花香、七里香……


  毫香亦然,可以从中感受到野生芦苇、野生蕨菜、野生狗尾巴草等香气。


  喝白茶闻香,馥郁至极。


  而安吉白茶相比之下,就会显得比较单薄一些,它主要是以嫩香、清香为主,花香虽有但却略淡。


  如果对香气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追求,喜欢的是鲜爽的风味,那么二者皆可。


  再比如,想要长期收藏。


  出于这个目的,直接了当地告诉大家,选白茶。


  白茶因为工艺较为简朴,内在养分完整地保留在叶片中,只要产区优质,工艺到位,储存得当,微量氧分子会不断与白茶的营养物质发生反应,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而安吉白茶因为经历过杀青,已经基本上失去了物质转化的能力,不具备长久存放的资格。


  茶友们存茶时,得先明确知道这类茶是否适合长期存放。


  长期存放,认准白茶,而不是安吉白茶。


  《5》


  买茶前,一定要认准茶类。


  不然,买得糊里糊涂,浪费的也是自己的真金白银。


  尤其是新茶友,在选择下手要深思熟虑,想清楚自己买茶的目的。


  要是想长期存茶,结果买到的是安吉白茶,最后浪费不仅是茶,还有宝贵的时间。


  茶圈中,还有一对cp也经常被大家误会,那就是大红袍和红茶。


  常有人将大红袍认为是红茶,原因是因为它里边有个红字。


  这样的认识,可就片面了。


  想要认清一款产品的真面目,要看到本质才是。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taimumagu)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白茶为什么叫白茶推荐文章3:“白茶”的名字由何而来?

  目前,白茶逐渐风靡全国,走进千家万户, 但对白茶的命名之源仍存在颇多分歧,梳理分析“白茶”命名之源流,探讨“白茶”一词的发端与发展实属必要。


  一、白茶概述


  白茶大多产于福建福鼎等地,国家标准将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四大类。与其他茶类相比,白茶制作起来更为自然、简单,采摘下来的鲜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让其自然萎凋,再经过文火干燥即可。这种制法加工的茶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的品质特点,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同时也保持了清香、鲜爽的品质。


  二、白茶命名各说述评


  历史上,福鼎等地生产的白茶主要是自产自销。据张天福《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考证,1891年白茶开始外销,主要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2010年以后福鼎白茶快速发展起来,人们开始关注和探讨白茶,对其名称的也就有了多种不同的说法,主要有如下一些见解。


  1. 茶叶成品外观


  常见的一种说法认为,福鼎白茶含有白毫,白毫是茶叶身上的一层细微的绒毛,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干燥后呈白色。且白茶的制作工艺最为天然,加工时只要将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不揉不炒,可以将叶背上细嫩的茸毛完整保留下来,从而使茶叶外观布满白毫,如雪覆盖在上面 一般,故称“白茶”。其实,此说是经不起推敲的。许多茶叶都有细小的茸毛,一般称为“茶毛”,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等。茶毫在多种情况下能够反映茶叶的品质,如碧螺春、君山银针等高档名茶,其茶汤的滋味受到茸毛的影响,而且对于一些名优茶来说,茶毫的存在也决定了它们优美的外形。可见,白茶因布满白色茶毫而得名的说法是比较牵强的。此外,老白茶没有明显的茶毫,叶片枯褐色,也不符合此项白茶命名之说。


  2. 茶树品种


  该说法主要源自宋徽宗的论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也。”其大意是:白茶不同于其他茶类,它的枝条柔软易铺散开,它的叶子看上去晶莹剔透。白茶生长于山林之间,是自然生长的,而非人工种植……白茶必须要精心制作,这是别的品种无法相比的。其实,这里所说的白茶并非当今六大茶类之白茶,而是自然白化(变异)的茶叶。


  白化茶树自古存在,《茶经》《大观茶论》均有白化茶树的记载。古书上提到“白茶”,一般指茶树的一个品种或是由该茶树的白化芽叶加工而成的产品。此类白茶主要指以像白叶1号之类的特种变异茶树的白化芽叶为原料,按绿茶加工工艺制作的特色绿茶。


  3. 泡出的汤色


  宋代饮茶方式与唐代不同,大多流行点茶法,通过将茶饼炙烤、碾碎成茶末后,放到茶盏中去调膏,注以热水冲泡而成。宋朝人对茶汤的要求是以白色为上乘,明代罗廪 的《茶解》载:“茶色贵白。白而味觉甘鲜,香气扑鼻,乃为精品。”可见,古代诗文中出现的带有“白茶”“白”字样的茶名,都不是现在所说的“白茶”。如宋代晁说之的《赠雷僧》“留官莫去且徘徊,官有白茶十二雷。”宋代刘学箕的《醉歌》“白茶照人冰雪 同,红茶烧空猩血红。”宋代徐月溪的《山茶花》 “白茶亦数品,玉磬尤精明”均是指点茶之茶色。


  此外,宋代诗句中还有“乳芽”“白乳茶”等对白茶的雅称,但宋人的“白茶”其实是指泡出的茶色。故认为“青白”即为“白茶”实属误解,主要是没有认识到宋人的饮茶方式,误将“白乳茶”当作现在的白茶。


  4. 对陆羽《茶经》的讹传


  追溯历史,“白茶”一词最早出现于唐朝陆羽的《茶经》中,文中转引了目前已失传的隋代《永嘉图经》中的句子“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永嘉图经》 提到的白茶山,应为出产白色明茶的雁荡山。《永嘉图经》是一部地方县志,以记载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风物人情为主,内容与当时隶属福州长溪县管辖的福鼎,以及隶属湖州管辖的安吉无关,故“白茶山”在当时的永嘉县辖区内无疑。而六大茶类是根据 1979年陈椽先生提出的分类方法,至今不过40余年。因此,古人所说的白茶是指白化变异的茶树品种,而非指现在晾晒萎凋工艺制作的白茶。


  三、造成白茶命名之源分歧的主要原因


  1. 对“白”的语素义的理解


  白,本义为“白颜色”。在“白”的词义系统中,“白色”不仅是其本义,也是后来诸多 “白”引申义的起点和常用义。因此,绝大多数人都会停留在固有的层面,按照思维定势,将“白茶”的“白”理解为“白色”。


  2. 受“白茶”品类名称的影响


  白毫银针外观挺直似针,是白茶中的极品,有着茶王的称号;白牡丹是白茶中的上品;贡眉一般认为是产量最高的;寿眉有着退热、祛暑的功效,是绿色健康的饮品。这些名称中白毫银针、白牡丹就直接含有“白”字,“寿眉”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长寿老人的白色眉毛。


  3. “白茶”一词不同时代的意义混为一体


  词的隐含义随时代而不同,同样是“白茶”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所指义有不同。如唐宋时期,古籍上提到的“白茶”,实为白化变异的茶树品种。


  四、“白茶”语源考


  1. “白”字的词义


  “白”有“不外加什么东西”的意思,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据《说文通训定声》记载:“白,假借为帛。”帛,缯 也。缯,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白”由“未着色的、素洁的丝织品”的语义素,引申出“空白,没有外加什么东西”的意义。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未着色”,这也是 “白”的引申义。在宋代,“白”的“不外加什么东西”的意思已普遍存在,如只用阳光晒成干的荔枝叫“白晒”;不加批注的经书叫“白本”等。元明以后,这种“白+动词”的用法扩大开来,成为对动词的一种限制,并表示“不外加什么地”意思,演化为副词,如苏轼的诗句“轻圆白晒荔,脆酽红螺酱”和苏辙的诗句“北游京洛堕红尘,箬笼白晒称最珍”。


  2. 闽东方言中“白曝”


  闽东方言中将“白晒”读作“白曝”。闽东方言的“白曝”就是古书上常提到的“白晒”,如单纯晒干的荔枝叫做白晒,就是现在通行的干制法。许多海边的渔村称干鱼为“白晒”,还有像“白曝油”是酱油酿造后,进行二次日光曝晒所酿造出的黑豆酱油原汁液。白晒虾皮,即鲜毛虾直接曝晒,不以滚煮。据此,地处白茶制作中心的福鼎,其方言中就保留着古代汉语“白晒”一词,只不过福鼎方言将“晒”读作 “曝”,因此,很自然地当地人就把“白晒的茶”简称为“白茶”。


  综上,认为白茶因成品茶外观满披白毫,如银似雪或因茶树品种而得名皆是误解,或者由于攀龙附会,将现代之白茶“嫁接”到古籍里的白茶上,以提升其历史感;或者由于先入为主,认为“白”的词义就是“白色”,进而联想到白茶就是“白色的茶”,而恰好白毫银针等白茶品名又很好地印证了此种臆断,这些白茶命名之说都是经不起推敲的。


  考察汉语“白”的词义发展及“白”在福鼎方言中的义项再联想到白茶的制作工艺,可以确定其命名之源是“白曝的茶”。正如明代《茶谱外集》说:“茶有宜以日晒者,青翠香洁, 胜于火炒”,这种制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与现在所说的白茶制作方法是相同的。


  本文节选自《中国茶叶》2022年第7期,P67-71,《“白茶”语源考》,:赵峰,陈方劲。图片于网络。


  白茶为什么叫白茶推荐文章4:

  白茶为什么叫白茶推荐文章5:白茶明明绿色更多,为什么要叫“白茶”?它和绿茶有什么区别?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村姑陈


  《1》


  冬夜里,忙完了一天的事。


  临窗而立,揉揉僵硬发酸的颈椎,猛地闻得窗外滴滴答答的雨声。


  李麻花说,这雨都下一天了。


  “哦……”我若有所思,感觉这雨下得似曾相识,就这么不温不火的。


  又像是永不知倦的钟摆,是流逝,也是等待。


  有位北方的茶友来闲聊,说最近想来福州旅游,不知道天气如何。


  我答他,等过了雨季再来吧。


  当然,如果想体验南方的冬雨,体验“暮雨潇潇江上村”,那就趁现在。


  不少诗人都钟情江南的烟雨濛濛,特别是冬天,有着其它季节所没有的悠闲。


  冬雨,许是走错了季节的门。


  错落在以冷寒为主调的冬,才引起世人的些许惆怅。


  其实,风花雪月是一份心情,心情不同,对同一场细雨的感受,也就生出了各异的情愫。


  《2》


  好了,不伤春悲秋了,言归正传。


  今天的文章,来自一位新茶友的留言。


  他似乎使出了“十万个为什么”般的劲头,在我们的后台留言里,写下了几十个问题。


  奈何有时安排不过来,文章还没写,另外还有一堆留言没有回复,一堆茶没有试。


  所以,经常来不及回复。


  昨天,细细地去一条条看过,发现这位茶友提的大多是一些比较初级的问题。


  然而,村姑陈觉得很惊喜。


  因为这些疑惑,虽然已经有历史文章,但还是很经典,值得拿出来反复说,反复写。


  既然有茶友问,我们自然要回答。


  其中有一个问题是:“白茶明明绿色更多,为什么要叫“白茶”?它和绿茶有什么区别?”


  今天,就再写一篇文章,详细介绍清楚吧。


  让近期有类似疑惑的茶友,看得明白,喝得明白。


  《3》


  白茶不白,为什么叫“白茶”?


  我们会发现,六大茶类的名字,是以颜色划分的。


  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还差一个,就能召唤神龙了。


  而绿茶的特点,是清汤绿叶。


  黄茶在绿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道闷黄的工艺,所以外表上看,便是黄汤黄叶。


  还有黑茶,成品茶的外观也是黑乎乎的,茶如其名。


  久而久之,大家就习惯性地认为,茶叶的名字,是根据外观颜色,或者茶汤颜色而定。


  那么,白茶呢?


  其一,白茶的茶汤,并不是白色。


  除了第一冲时,物质尚未充分析出,所以汤色比较浅,呈现为牙白色。


  从第二冲开始,内质释放速度加快,汤色就渐渐变成了淡黄色、浅鹅黄色等。


  总体来说,并不白。


  其二,白茶的外观,也不是全白色。


  大多数茶友都发现,白茶粗略地看过去,绿色居多,整体呈现出的是灰绿色。


  而秋白茶的成品茶,还是以绿色为主的五彩色。


  乍一看,跟“白”根本不沾边。


  可如果各位看官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绿色的芽底上,长着一层浓密的白毫。


  这些白毫,便是白茶名字的真正由来。


  所谓白茶,身披白毫,如银似雪。


  在古时候,最能代表白茶的品类——白毫银针,它还有一个称号,叫作“绿雪芽”。


  绿,指的是它冲泡后,芽身呈现出的鲜绿色;


  雪,则是指它满身白毫,仿佛一身雪绒;


  芽,就更好理解了,指代身形,一颗饱满的芽头。


  可见,白茶就应该是绿色的,若它不绿,便难以配得起“绿雪芽”这三个形象的汉字。


  但如果只是单纯的绿,便和绿茶混淆了。


  所以,有了这身浓密厚实的白毫,才能担得起“白茶”这个名字。


  《4》


  白毫的由来,是白茶树的品种特征。


  如今,福鼎人种白茶,流行的是大白和大毫。


  而我们追溯到它们俩的前身,是本地的一种菜茶,名为白毛茶。


  过去的人,取名简单粗暴,直接把特点转化为名字。


  白毛茶之所以叫白毛茶,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它身上的白毫,比别的茶树品种更多、更厚、更密。


  但是,白毛茶的经济效益低,产量、繁殖力、芽头大小等,都难以满足市场。


  所以,农科院的工程师们,就开始从它身上培育出更加优良的品种。


  由此,也就诞生了大白茶和大毫茶。


  它们不仅继承了白毛茶丰厚的白毫、浓郁的毫香、鲜爽淳和的汤感。


  同时,又解决了产量低、性状不稳定、制优率不高等缺点,让白茶走向了新的高度。


  因此,大部分人喝白茶,最关心的就是白毫。


  白毫多,意味着白茶的品质高。


  喝起来,毫香清莹,汤感鲜爽,稠滑柔润。


  并且,白毫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养分,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茶氨酸。


  我们喝白茶的目的,除了品香气和滋味,也是为了喝这些营养。


  对于白茶而言,肯定是白毫越多越好。


  我们的买茶标准,亦是如此。


  《5》


  白茶和绿茶有什么区别?


  很多茶友,从小就喝绿茶。


  没办法,谁让绿茶是老前辈,市场占比高呢?


  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白茶。


  从外观上看,觉得白茶和绿茶很像。


  并且,冲泡的时候,同样是拿一个玻璃杯,抓一小搓白茶进去,用沸水泡。


  泡出来的茶汤,又鲜又香,特别是兰花香,跟过去喝的龙井、碧螺春等,香气滋味都很相似。


  其实,白茶和绿茶的区别,可大了。


  光说工艺,就能看出不同。


  绿茶是不发酵茶,采摘下来以后,要及时用高温杀青,阻止茶叶继续氧化。


  故而,绿茶才能呈现出绿叶清汤,清鲜爽口的滋味。


  但白茶是微发酵茶,不炒不揉,最重要的是,没有杀青。


  仅仅以萎凋和干燥为主,去除体内多余的水分,所以白茶保留了大量天然的物质,喝起来才无比自然和鲜爽。


  同时,由于没有杀青这个步骤,意味着白茶体内的多酚氧化酶,依然保有活性。


  未来,在储存的过程中,内含物质会不断转化,生出新的养分。


  如此一来,白茶就拥有了长期保存的价值,且能越陈越香。


  不像绿茶,当年就必须喝完。


  否则,时间一长,鲜嫩的茶叶就会氧化,鲜爽的口感也不复存在。


  此外,绿茶和白茶的外观、香气、滋味,也存在诸多差异。


  感兴趣的茶友,可以自行买回来比较。


  一看,一闻,一喝,仔细品饮,必定能察觉出区别所在。


  《6》


  六大茶类里,绿茶、乌龙茶、红茶,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相比之下,白茶只能算是小跟班。


  无论是种植区域、产量,还是其它,都很难达到同一水平线。


  但是,这几年的白茶,大有后来居上的架势。


  也正因如此,白茶才会被拿来和绿茶比较。


  白茶的小清新,和绿茶的鲜醇,的确有相似之处。


  所以,一些人会混淆白茶和绿茶,甚至认为它们是同一种茶。


  或许,这也是一种巧合,让白茶有更多的机会,出现在众人面前。


  只不过,白茶是白茶,绿茶是绿茶。


  一个微发酵,一个不发酵;


  一个没杀青,一个有杀青;


  一个能长期储存,一个只能当年喝完……


  种种不同,都揭示了白茶与绿茶的区别。


  也希望各位茶友,认清自己的喜好,真正地感受白茶的魅力。


  

更多关于白茶的知识

  新白茶、老白茶、春白茶、秋白茶、散白茶、白茶饼,有哪些不同?


   你真的认清白茶了?安吉白茶、月光白、福鼎白茶谁才是白茶


   新人买白茶,选新白茶还是老白茶?什么价格的白茶才能放心收藏?


   白茶国标只约束新白茶,管不了老白茶?所以老白茶是三不管地带?


   新白茶、陈白茶、老白茶,不同年份的白茶可以存在一起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白茶为什么叫白茶推荐搜索词:

  

  1.什么是白茶为什么叫白茶

  

  2.安吉白茶不是白茶为什么叫白茶

  

  3.福鼎白茶为什么叫白茶

  

本文标题:白茶为什么叫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