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主要成就
钱学森的主要成就推荐文章1:钱学森非凡的一生!一组图片带您回顾
:军记者微博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滕福民
2009年10月31日
钱学森在北京逝世
享年98岁
今天是钱学森逝世9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用一组图片带您回顾钱学森非凡的一生
首先
先来看以下几张图片
东风一号横空出世
火箭军方队威武雄壮
“胖五”飞天
这些大国重器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钱学森
钱学森
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钱老不平凡的一生
立志国,远赴重洋
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
父亲钱均夫对儿子寄予厚望,希望儿子从事工程,将来学成之后,能够用实业救国。当时,中国残酷的社会现实更加坚定了钱学森奋发读书的决心。
1929年,钱学森考入国立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
少年钱学森与父亲钱均夫
钱学森的本科毕业证书
本科毕业后,钱学森考取了清华大学庚款留美名额。
学界新秀,名师高徒
到了美国,钱学森的目光从路上瞄向了未知的天空。
钱学森放弃原来的专业,选择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第二年,他获得该专业硕士学位。之后,为了追求更深邃的知识,他来到了加州理工学院。
加州理工学院
冯·卡门
在这里,钱学森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导师——世界著名科学家冯·卡门。
在导师的指导下,年轻的钱学森很快脱颖而出,成了当时美国科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冯·卡门主持美国国防部科学咨询团全体会议(站立者左二为钱学森)
钱学森在美期间,曾获得以下让人惊叹的履历
↓↓↓
193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
1943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1945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
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钱学森加州理工博士毕业证书
钱学森35岁时,就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而大多数的学者都要从事20年以上的教学、咨询和管理工作才能获得这样一个教职。
这个时候,钱学森已经是美国政府的科学顾问,获准自由出入美国五角大楼。后来,美国军方还破例授予他上校军衔。
软禁五载,多方营救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钱学森觉得回国的时间到了。于是,他收拾家当,向恩师、老友告别,准备回国。
有一天,钱学森来到一位好朋友丹尼·金布尔(时任美国海军次长)家中,向其告别。临走时,金布尔依依不舍,拥抱祝福钱学森。等到钱学森走远了,金布尔立刻换了嘴脸。他拨通了美国司法部的电话,要求必须阻止钱学森回国。
金布尔声称:“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五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特米那岛监狱(钱学森曾被非法囚禁于此)
随即,移民局抄了钱学森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钱学森拘留了14天。直到收到1.5万美金的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
钱学森被软禁在家,不允许离开洛杉矶。每月还要随时接受移民局的传唤。这样日子,持续了5年……
钱学森接受美国移民局审讯
正当钱学森一家一筹莫展的时候,蒋英(钱学森夫人)无意中从画上看到了一张天安门广场上庆祝五一劳动节的照片。在照片中,钱学森一眼认出从小抚养自己的太师公陈叔通。
当年钱学森从纸上看到的照片
对于钱学森来说,这是回国的希望!
1955年6月的一天,钱学森及家人在极短时间内躲过联邦调查局的跟踪,躲进一家咖啡店,用香烟纸发出“求助信”。
一个月后,这封信静静地躺在周恩来的办公桌上。
钱学森写给陈叔通的求救信
周恩来深感事态严重,立刻指示外交部把信送到日内瓦会谈。日内瓦中美大使级会谈中,中方代表王炳南出示了钱学森的信件,美方哑口无言,只得同意钱学森回国。
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祖国,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历经坎坷的钱学森夫妇回国
惊世两弹,冲霄一星
回国后,钱学森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并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首任院长。
毛主席邀请钱学森共进晚餐
周恩来和钱学森
聂荣臻和钱学森
接下来,就是钱学森带领中国“两弹一星”事业“高歌猛进”的时代!
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弹道导弹“东风一号”试射成功。
东风一号准备发射
1966年10月27日,中国“核导弹”发射成功,有力地回击了美国人对于我国有“弹”无“枪”的嘲讽。
1966年,中国第一枚核导弹点火发射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6日,“神舟5号”发射成功,中国实现首次载人“飞”天。
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如果没有钱学森,中国火箭工业也可能成功,但至少会晚20年。
钱学森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钱学森雕像
今天
是钱老逝世9周年的日子
让我们一起致敬这位民族英雄
!!!
(军记者微博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钱学森的主要成就推荐文章2:除了导弹之父,钱学森还有哪些开挂成就?这才是中国人最该追的星
说起钱学森,人们对他的印象大都是,两弹一星元勋、中国航天之父、一人能抵5个师,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光鲜亮丽的头衔背后,钱学森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个人又有哪些成就?下面咱就抛开导弹不谈,给大家讲讲学术男神钱学森的开挂人生。
除了导弹之父,钱学森还有哪些开挂成就?这才是中国人最该追的星
在这里先做一个调查,如果你也觉得这才是我们最该追的“星”,请在评论区回复,男神真帅。同时麻烦你长按点赞3秒,让罗叔看看男神“粉丝”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大?
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名门望族。这个家族到底有多厉害,就不过多给大家叙述了,因为该知道的都知道。按理来说,如果是像我们这样的人,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有很大可能会成为混吃等死、不学无术的富二代。
除了导弹之父,钱学森还有哪些开挂成就?这才是中国人最该追的星
但钱学森呢,上学的时候不仅成绩优异,还从小就树立了效国家的志向。他大学时期的铁路机械工程专业,就是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詹天佑那样的人,为国家修建铁路,但没想到的是钱学森还没毕业,九一八事变就爆发了。日本人在我们的土地上无恶不作,他们的飞机在我国上空肆意的盘旋,如入无人之境。
看到这种让人气愤的现状,钱学森当即决定改学航天工程,但在当时的国内,这个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学术研究几乎为零。于是1934年,钱学森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第七届庚款公费留美学生,并被麻省理工学院的航空工程系录取,自此开启一段比爽文还“爽”的传奇人生。
除了导弹之父,钱学森还有哪些开挂成就?这才是中国人最该追的星
有多“爽”呢?美国有位军事将领曾经说过,放走钱学森,就等于放走了两个机械化师,宁可杀死钱学森,也不要让他登上回国的飞机。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却很少有人真的清楚,钱学森到底在美国干了啥?让他们如此害怕。
1935年,钱学森来到麻省理工求学。对钱学森来说,麻省理工的学习方式他一点也不陌生,因为他本科毕业的上海交大,用的也是这套教学模式。在当时的环境下,中国的留学生常常被外国人看不起,钱学森当然也不例外,但很快他就打破了外国人的这种固有印象。
除了导弹之父,钱学森还有哪些开挂成就?这才是中国人最该追的星
一个教授在当时学校的期末考试中,出了一堆难题。当时很多学生看到试卷后都懵圈了,后来他们一合计,大家都不会的话,这不是难为人嘛。于是学生们纷纷跑到教授办公室,想找他说理,结果刚到办公室门口,他们就看到办公室的门上贴着一张满分试卷。谁也没想到,这张让教授打了满分的试卷,就是以前被他们瞧不起的中国人写出来的。而这种“打脸”爽文一样的情节,对钱学森来说就是留学日常。
除了导弹之父,钱学森还有哪些开挂成就?这才是中国人最该追的星
因为在那之后,他不仅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拿到了麻省理工的硕士学位,还加入加州理工,拜当时的航天大神冯卡门为师,开始研读空气动力学。在这期间,钱学森不仅完成了学业,还和冯卡门一起发表了著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
除了导弹之父,钱学森还有哪些开挂成就?这才是中国人最该追的星
这个公式有多厉害呢?当时所有的航空飞行器,基本上就是以它为指导理论的。直到现在,它也是流体力学的学生必学的知识。除此之外,钱学森课外还加入了一个神秘的“火箭小组”,在当时那个大家刚把飞机搞懂的年代,钱学森就开始研究“火箭”理论了,这就好比现在大家还云里雾里的曲率引擎,已经有人开始做了。
除了导弹之父,钱学森还有哪些开挂成就?这才是中国人最该追的星
但未知也意味着风险,在“火箭小组”研究的进程中,他们把自己学校的实验室给炸了,没办法,校方只能在外面给他们找试验基地,也就是后来的,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前身。也是在这时,钱学森所在的火箭小组进入了军方视线。
很多人都以为钱学森就是搞导弹的,但事实上根本不是。作为火箭动力实验室的创始人之一,钱学森一定程度上其实可以说是,NASA的创始人之一,只不过有些人不承认罢了。
因为钱学森本来就是当时火箭小组的成员,但是当官方找到他们的时候,专门说了不让钱学森去,因为他不是美国国籍。但这时发生了一个巧合得不能再巧合的事情,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这下美国人急了,不断催促研究小组的进度,但冯卡门说了,这个项目必须让钱学森上,不然很难突破。
除了导弹之父,钱学森还有哪些开挂成就?这才是中国人最该追的星
于是为了加快研究进度,美国人只能给钱学森颁发“国家安全通行证”,让他随意出入五角大楼,参与绝密导弹军事研究。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都能被钱学森抓住,放到现在他就是妥妥的爽文小说男主啊!你觉得呢。
张眼看世界,罗叔聊风云,喜欢的朋友记得点个关注。
钱学森的主要成就推荐文章3:宣讲家文稿:定制未来——钱学森的贡献与时代准备
新冠疫情的蔓延,使全球处于更加动荡和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为应对新冠疫情,各方面专家都出谋划策,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近一年多来,新冠疫情已经演变为一种大规模的、全球性的、突变性的事件,带来的影响巨大,单靠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很难解决。可以说,应对大规模的快速传染式的全球化的事件,已经从单一的病毒问题,成为一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问题。
人类已经从陆地走向海洋、走向空中,甚至走到了太空,已经形成了天、空、地通讯。同时,虽然人类也已经进入基因研究层面,但现在解决癌症问题,仍然很困难。我们要处理的问题很多,包括应对新冠疫情。因此如何做,这不仅是科学家的命题,也是政治家的抉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把“坚持系统观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五项原则之一,指明了提高组织管理水平的关键。这一切都高瞻远瞩,不仅仅是传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建党一百周年的执政经验,也是在现实世界背景下提出来的必然抉择。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方方面面取得的丰功伟业,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取得的成就,结合系统观念,让我们再次想起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钱学森无论作为科学家,还是工程技术大师,或者是思想家,都始终坚持系统观念。
1991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钱学森曾说,“两弹一星”和航天工程的成就,是成千上万人完成的,而他只是其中一个。钱学森还说,把航天成功的理论、技术、方法运用到国家治理体系上,所形成的系统工程和总体设计部,这是中国人的发明,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是中国人的命根子。钱学森把系统观念涉及的系统工程和总体设计部作为命根子,今天我们主要回顾钱学森的贡献与时代准备。
一、作为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及工作期间的成就
1935年,钱学森到美国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随后进入加州理工学院,拜师冯·卡门。冯?卡门把应用力学从德国带到了美国,使哥廷根学派传承和发扬光大。哥廷根学派的精髓,是从扑朔迷离的复杂问题中找出其物理本质,用简单的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学与技术的结合。钱学森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后,很快得到冯?卡门的赏识,并获得了与冯?卡门极其学生一起探讨复杂物理问题的机会。钱学森在美国期间,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回国受阻,此后他一方面继续科学研究,一方面寻找回国的时机。在此期间,钱学森所著《工程控制论》出版。同时,钱学森在这期间还进行物理力学研究,并在其后几年出版了《物理力学讲义》。《物理力学讲义》将宏观的统计学和微观的力学结合起来,为可控核聚变、风电等能源方面的应用打下了影响世界近七十年的基础。1954年,《工程控制论》英文版出版,该书俄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分别于1956年、1957年、1958年出版。在1960年召开的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齐声朗诵《工程控制论》序言中的名句,以表达对钱学森的敬意。虽然《工程控制论》中全是数学公式,很多人看不懂,但其道理非常朴素,就是用不可靠的元器件可以组成一个可靠运行的系统,这是系统工程的核心思想。
1955年9月,钱学森在回国前和他的恩师冯?卡门道别时,呈上自己的新著《工程控制论》。冯?卡门翻看书后对钱学森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钱学森得到了他的老师冯?卡门的高度认可。
二、作为战略家,助力中国傲立世界
钱学森回国后不久,组织上就安排他去东北参观。参观期间,钱学森访问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赓问钱学森,我们能不能造出火箭、导弹来?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言下之意,中国能够造出导弹。
1956年5月,钱学森受命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同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这一切,钱学森作为指挥者、领导者,也作为实践者,完成了中国导弹、火箭等方面的一系列工程研制。
钱学森不仅在导弹、火箭、飞船、卫星等领域作出了国防科技、装备工业的硬实力贡献,还在重大决策、智库层面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而这一切都是基于钱学森的系统思考。
:薛惠锋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
本文节选自宣讲家网独家文稿 《薛惠锋:定制未来——钱学森的贡献与时代准备》
点击“了解更多”查看完整文稿
钱学森的主要成就推荐文章4:
钱学森的主要成就推荐文章5:我们都知道钱学森的伟大精神,那么他的贡献有多强?| 科技袁人
当我们提到新中国科学家,我们经常说为他们奉献精神而感动。但是,我们往往不知道这批科学家的水平是多么珍贵,在中国复兴路上,他们令人震撼的科学素质是推动中国在科工领域赶超西方的核心因素。
视频链接
哔哩哔哩:
腾讯视频:
今日头条:
部分评论
泡泡兰:
一个人之所以伟大,在于做对了什么,而不在于做错了什么;我们有时候过于苛责,总想塑造一个圣人,以至于我们往往对好人苛求,对坏人宽容
舒克的粉:
我觉得央视很有必要把袁老师请到科教频道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做一批节目,主题就是科普!
苟活至今:
这种科普实在太有必要了,以前初高中写作文经常写科学家们的故事,知道他们是伟大的,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伟大,伟大在哪里,现在知道了以后才真正是打心底里敬佩他们!
原文:钱学森与战略科学家
今天,我们先来讲一个 “无所不能的人”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钱学森是我国导弹项目的负责人。
1960年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亲自约见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长钱学森,请他推荐一位合适的人选,负责核武器研制中的工程力学问题。
钱学森推荐了谁呢?他的第一反应是毛遂自荐:“我去。”
钱三强说:“不成,五院那一摊离不开你。”
于是,钱学森转而推荐了他的同门师兄弟、当时的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郭永怀。
看过科技袁人第一期的朋友们知道,郭永怀就是我本科上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的第一任系主任,两弹一星工程中唯一的一位烈士,伟大的爱国英雄。而钱学森是科大近代力学系的第一任系主任,他们两位都是科大的创校奠基人。
通过钱学森的推荐,郭永怀成为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核心设计人,负责设计了原子弹的内爆技术。
现在问题来了:钱学森是航空专家,不是核武器专家,钱三强为什么向他咨询原子弹研制的问题?并请他推荐原子弹研制的人才?
还有,钱学森和郭永怀都是国际航空动力学大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冯·卡门的学生。以这样的背景,钱学森负责中国的导弹工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钱学森和郭永怀没有参加过美国的原子弹工程,也就是曼哈顿计划。那么为什么,钱学森有信心自己和郭永怀能够胜任原子弹的研发?
你现在也感到这些问题很奇怪,对吧?为什么钱学森和郭永怀这么全能?
答案是:钱学森不是单独一个领域的专家,而是战略科学家。
以前我们都听说过“战略科学家”这个词,但不见得很清楚这个词的实际意义。最近,我的科大化学物理系师兄王鸿飞博士的夫人王丹红写了一篇文章《钱学森和冯·卡门1945年的秘密中国行》,发表在微信公众号“科学春秋”上,风云学会的公众号“风云之声”也转载了。许多人看了这篇文章才恍然大悟,什么叫做战略科学家。
二战期间,美国还没有独立的空军,只有陆军航空兵和海军航空兵。当时美国陆军航空兵的司令叫做亨利·阿诺德,跟冯·卡门是老朋友。1944年9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以后,纳粹德国陷入东西两线夹击,欧洲战场的胜利已经在望,这时阿诺德将军邀请冯·卡门见面,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地说:
“我对这场战争已经没有任何兴趣了,我们已经打赢了这场战争,从现在开始,我不再考虑这场战争……值得我们关心的只有一件事,未来五年、或十年、或六十五年,空中力量及空战将向什么方向发展?您召集一批实干的科学家来研究新问题。我想知道喷气推进对原子能、雷达和电子学等方面的影响。组成一个团体到五角大楼来研究这些问题,给我一份告。”
冯·卡门欣然接受了这项任务。他组织了一个科学顾问团,包括来自学术界和工业界的36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其中还有6人组成一个核心小组,钱学森就是这6名核心成员之一。
冯·卡门的科学顾问团乘坐C-54圣牛号,也就是后来的第一架总统专机,空军一号,到全世界访问调研,包括欧洲、苏联、中国、日本。这里有一张经典的照片,是1945年冯·卡门和钱学森审讯德国的空气动力学专家路德维希·普朗特教授,而普朗特就是冯·卡门的导师。
1945年5月,在德国哥廷根大学,美国空军顾问团成员冯·卡门、钱学森审讯路德维希·普朗特教授
冯·卡门回忆说:
“当钱学森和我在哥廷根大学审问我昔日的老师路德维希·普朗特时,我突然意识到这次会面是多么奇特。一个是我的高足,他后来终于返回中国,把自己的命运和红色中国连接在一起了;另一个是我的业师,他曾为纳粹德国卖力工作。境遇是多么不可思议,竟将三代空气动力学家分隔开来,天各一方。”
1945年12月15日,冯·卡门的告送到了阿诺德将军的办公桌上。告中,他提出影响战后空战的8个“基本现实”,得出令人震惊的结论:
1. 飞机,飞行员驾驶或无人驾驶,其速度将远远高于音速;
2. 因空气动力学、推进和电子控制的发展,无人设施会将毁灭性武器运送到远距离目标,这个距离可达几千英里;
3. 小剂量爆炸物将导致范围达几平方英里的大规模毁损;
4. 目标追踪导弹将进一步完善目前对付飞机的防御系统;
5. 只有当飞机或导弹以极速运行,方能侵入由此防御系统保护的敌区;
6. 战斗命令和每架飞机间的完美通讯系统将会被创建;
7. 飞机的定位和观察目标、起飞、导航和着陆、通讯等,将不受视线和天气的限制;
8. 装备齐全的空中力量能远距离轰击目标、并能在空中补充供给。
冯·卡门使团的告是美军历史上第一份详尽的科学研究调查告。十五年后,冯·卡门在回顾这些告时说:“目睹现今超音速飞机的性能与我们当初的预测大致一样,我真感到由衷的高兴。”即使在今天看来,告的思想力依然熠熠生辉。请大家想一想,现在有多少“常识”是在这份告中提出来的!
阿诺德将军对告非常满意,认为告是一份指导性文件,足够主管空军科研和发展的官员用很长一段时间。第二年,1946年,阿诺德退休,美国空军从陆军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军种。1950年,阿诺德病逝,年仅64岁,但他的远见卓识缔造了美国空军的发展蓝图。虽然美国当时是我们的敌国,但他们对科学作用的这种理解、对科学家的这种重视,确实非常了不起,值得我们学习。
冯·卡门使团的告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冯·卡门著《科学——空中超级力量的关键》。第二部分是冯·卡门著《我们站在何处》。第三部分是技术专著,共10个领域31个专题。其中钱学森独立署名完成6份专题告,它们分别是:
1. 空气动力学和飞机设计 第一部分:高速空气动力学;
2. 飞机动力制造 第二部分:空气推进引擎的实验和理论
3. 飞机动力制造 第三部分:冲压发动机的能量与他们的设计问题;
4. 飞机动力制造 第四部分:火箭固体和液体燃料设计和开发的未来趋势;
5. 飞机燃料和推进 第五部分:原子能作为飞机动力推进的可能性;
6. 导弹和无人驾驶飞机 第三部分: 带翼导弹的超音速发射。
由此可见,钱学森在1945年参加顾问团工作后,不仅全面掌握了全球飞机、导弹、火箭、原子弹、自动控制等领域的最新情,而且还科学地预测了这些学科在未来空中力量的发展和作用。当时35岁的钱学森不仅是航空和导弹研究方面的专家,而且也已经是一位真正的全面的战略科学家,对原子弹和核动力推进有全面的了解和预测。
因此,钱学森在1950年代的归国科学家群体中,不仅是唯一一个在国防高技术及发展战略方面具有全面和独特经验与知识的科学家,而且他已经预言了原子能、导弹等在未来空中力量的作用。在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中,钱学森不仅是导弹、卫星事业的领导人,他对原子弹的研制、以及整个国防高技术工业的发展和布局也发挥了核心和关键的作用。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1950年7月,当钱学森要求回国时,美国海军次长 Dan Kimball说:“我宁愿枪毙他,也不愿让他离开这个国家……他知道太多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但现在我们知道,钱学森的价值远远超过五个师!让一个大国有了核威慑,这是多少个师都补不回来的!
新中国的一大幸运,就是在建国之初,就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为国效力,而在这其中,又有钱学森这样的战略科学家。如果没有这样雄厚的人才储备,难以想象新中国在短期内就攻克了两弹一星,实现了国防自主。
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得更加深远一些,就可以发现,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时候,中国的科学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杨振宁有一个演讲《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里面详细讲述了中国从零开始,一步步发展成科学大国的历程。那真的是筚路蓝缕,催人泪下。
甲午战争后,中国才开始大规模地向日本、欧美派遣留学生。
第一代留学生没有接触到科技前沿,没有拿到博士学位。但他们回国后,教出的学生留学时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
第二代留学生回国后,他们的学生在国内就可以接触到前沿的科学知识。例如杨振宁、李政道在西南联大受本科教育后,在美国就可以作出最杰出的研究。
你看,从一片空白到得诺贝尔奖,只需要三代科学家!这是多么惊人的生命力!
我们经常说新中国建国时是“一穷二白”,实际上,我们穷则穷矣,白却不是那么白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不白。
到新中国建国之初,中国已经有了一批各领域世界级的学者,例如: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严济慈、周培源、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叶企孙、束星北、王淦昌、黄昆、王守竞、徐光宪、唐敖庆、谢希德、杨承宗、邹承鲁、邢其毅、钮经义、刘有成、侯德榜、黄子卿、钱伟长、童第周、汤飞凡……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
如果别的发展中国家想学中国,别的经验还好学,看到“利用好现有的世界一流专家”这一条就得傻眼。印度可能是个例外,他们也有不少天才科学家。
这让我想起一个“励志”的故事:一个月薪3000元的人,是如何买到300万元的汽车的?
这个人举了很多勤俭节约的办法。例如公司安排食宿,走路上班。电话费20元。平时不买衣服,不买鞋子,也不抽烟,不喝酒,生活用品100元。没有女朋友,这方面不花钱。偶尔出门要坐公交,20元。下班时候不去玩,都在看书,30元买书。结果是一个月能存2500左右,省吃俭用存了一年,存够了3万。
最后,年终的时候加上老爸给的297万,终于买了一辆价值300万的法拉利……
这是一个多么励志的故事啊~
新中国在人才储备方面,就是这样一个“励志”的故事。
所以,我们应该认清我们的历史,认清科学的伟大作用,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感谢前辈们的奋力开拓,在前辈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正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所言:“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非常者,固常之所异也!”
科技袁人系列
“科技袁人”元旦首发,走近中国科技工
科技袁人第二弹:有人觉得中国科技太弱,因为全世界除了中国只有一个国家:“外国” | 风云之声
科技袁人第三弹:量子通信、液态金属、可燃冰……中国领先世界的黑科技,你知道几个? | 风云之声
去美国NASA访问,才听说中国人2020年都要登上火星了 | 科技袁人
搞科研中文有时不如英文,有些人就想出来要废除汉字?| 科技袁人
理解引力波很简单,只需要你先搞明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科技袁人
中国的量子卫星究竟什么水平?也就比日本少用了99999999个光子 | 科技袁人
为什么不该拿科学家去和明星比收入?听听这三位诺奖得主的故事 | 科技袁人
喵星人可能早就发展出了引力波探测技术,否则为什么每次我刚想倒猫粮…… | 科技袁人
中国有些教授竟然觉得造银河计算机没用,我都惊呆了 | 科技袁人
我,科大,用大数据给学生打钱 | 科技袁人
被有些人吹上天的日本人“工匠精神”,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 科技袁人
相信那些治绝症的微信神文,这本身是一种“反智”病! | 科技袁人
真有人认为中国没有哲学家?我一个化学博士都坐不住了 | 科技袁人
霍金离开了,比起去争论他有多伟大,更该了解他为我们做了什么 | 科技袁人
中国网速不如阿富汗?这些都是黑中国的套路 | 科技袁人
欢迎关注风云之声
知乎专栏:
一点资讯:
今日头条:
钱学森的主要成就推荐搜索词:
1.钱学森的主要成就20字
2.钱学森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3.钱学森的主要成就简短
本文标题:钱学森的主要成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