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推荐文章1:时评之道·“椒”谈 | 吕旭阳: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编者按:“青”出于蓝,“椒”傲拔节。为加强新闻评论业务交流学习,总结新闻评论实践经验,助力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红网理论评论中心邀请2024年度“青椒评论”十佳青年评论员,继续推出“时评之道·椒谈”专栏。


  吕旭阳,山西大学学生,红网2024年度“青椒评论”十佳青年评论员(文字组)。


  代表作:《大学生放假在家遭“嫌弃”,代际的鸿沟如何跨越?》


  我接触新闻评论较早,大一刚入学,山西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闻评论课程的老师就鼓励我们参加红网的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并且建立了专门的参赛群,不时地将一些比赛相关信息、优秀作品及指导性文章分享给我们参考。同时学院也在公众号设立了《“新”锐评》和《“新”访谈》两个栏目,分享本院同学的优秀评论作品和写作经验。置身于这样的评论写作氛围,同学们的创作热情逐渐被点燃,我也深受触动。


  于是在大一上学期,怀着忐忑与期待,我初次试水写就一篇评论。但和大多数同学一样,小试牛刀的结果往往并不理想。投稿失败后的我满心沮丧,暗自思忖:或许是尚未系统学习之故,等大二完整修过新闻评论课程,我的写作能力定能提升。在这一想法的“禁锢”下,接下来的一整年,我因害怕重蹈失败覆辙,怯于动笔,写作的脚步就此停滞。


  转折悄然降临,不过我的第一次发表并没有等到新闻评论课程的开始,而是在大二上学期的十一月份。当时,我已有一年多的学习和实践经历,对新闻学专业的认知愈发深刻,同时也清晰地意识到:写作能力于新闻学子乃至所有文科学子而言,犹如基石,不可或缺,自己必须有意识地锻炼这方面的能力。新闻评论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红网则是一个绝佳的平台。与此同时,看到学院不少同学都发表了作品,甚至获了奖,我多少有些焦虑和羡慕。在诸多因素“合力”之下,我重拾勇气,再次踏上写作征程。历经数次投稿失利的“捶打”,我终于成功发表了两篇作品,由此开始了我的评论写作道路。


  可成长之路,从不平坦。刚迈出两步,我就迎来了“当头一棒”:我一连多篇投稿皆如折翼之鸟,纷纷坠落。当时我甚至一度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有了想要放弃的念头。但因为不服输的性格还有对评论写作的热爱,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我继续坚持写作。


  只有看到问题,我们才能解决问题。后来我检讨出现这次写作瓶颈的原因,就是那时我的写作态度有些浮躁和“不纯粹”,陷入了功利“陷阱”,单纯为发表而写作。当时的我一看到各类社会新闻就会瞬间燃起评论的冲动。这种写作冲动是写好评论的第一步骤,是有意义的,但我往往仅凭直观感受写作,未对现象予以深入探究。完稿后,我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润色,便匆忙将文稿投递出去。如此一来,导致文章缺乏深度,逻辑架构松散,论证过程难以令人信服,整体质量自然大打折扣。


  知晓问题所在,方能有的放矢。随后我便学会沉下心来,多思考、多反思,让自己的观点更深刻、更广泛、更新颖一些。同时我也得出了一个结论:想要写好新闻评论,必须发自内心地想去写、去钻研,不能有太多功利性或者夹杂其他的目的,否则很难写好。正如罗翔老师在《圆圈正义》的序言中所说:“写作带来名声,没有什么不道德,但名声只是写作的附随结果,而非自然结果,不能为了名声而去写作,否则不仅不道德,也使得写作不再成为一种独特的技艺。”虽说超脱世俗功利难如登天,但努力趋近,方为正途。


  万事开头难,对于写作初期的我来说,写作方法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其中选题正是我面前最巍峨的一座“高山”。但好在实践出真知,经过多次尝试以及阅读学院《“新”访谈》栏目中同学们的写作经验分享后,我逐渐摸索出了一些“门道”,两条探寻选题的路径在我眼前逐渐明晰:其一,书写热爱之事;其二,挖掘日常点滴。


  假期我在玩“幻兽帕鲁”的游戏时,看到网络上许多玩家压榨游戏宠物“帕鲁”加班“干活”,就联想到现实中的劳务市场乱象,于是就写了评论《“帕鲁”竟是我自己?从游戏反思现实中的劳动压榨》。还有一次我因假期睡懒觉被父母批评,起初很不解,但认真思考后我明白了:父母本是一片苦心,我们爆发矛盾的根源其实在于沟通不畅和观念差异。子女与父母假期冲突频发的背后,实则是观念碰撞与代际沟通的难题。据此我写了《大学生放假在家遭“嫌弃”,代际的鸿沟如何跨越?》这篇文章。由于文章源自亲身经历,且我颇有感触,所以这两篇文章都顺利发表了。这两篇评论的“小胜”,让我愈发留意生活,随后“调休”“黑神话悟空”“文字污名化”“文旅”等契合兴趣且源自生活的选题纷至沓来。


  彼时,我在新闻评论写作之路上的些许“小成就”,也被老师和同学们看在眼里。学院很快安排了一场专访,由同学整理成文,发表在学院公众号相关栏目上。于我而言,这场访谈不啻为一场及时雨,让我得以静下心来,全面且系统地回溯自己半年来的写作历程,将平日积累的“怎样寻找选题”“写作不能抱功利之心”“要对社会现象深入思考”等方法一一梳理。经此一役,我的写作方法更加有条理,文章也因此渐渐褪去了青涩,有了一些“个人风格”。


  然而,旧愁才解,新忧又至。写作方法难题刚破,内容质量却“拉响警”。其主要体现在我写文章经常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语言不通顺、文字和标点符号出错的现象时有发生。之前课程老师和同学指出过这一问题,但我却“左耳进右耳出”。大二暑假的某个夜晚,我又像往常一样毛毛躁躁地写完一篇文章,未仔细检查就匆忙投稿,满篇错误浑然不觉。没过多久,红辣椒评论的编辑老师就私聊我,言辞恳切地指出我这种行为的严重性:错别字频出、语句不通顺,不仅影响读者阅读体验,更是对文字写作的不尊重。直到这时,我才如梦初醒,懊悔自己之前的浮躁。自那之后,我对文字多了一份敬畏。初稿完成后,我会投入更多时间进行检查,不仅仔细甄别错别字,还会通盘审视文章的整体逻辑,逐段逐句查看前后衔接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力求让文章的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推敲,以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回首这一年多的新闻评论写作之路,我接二连三遇到了许多挑战。但幸运的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也很幸运得到了红网编辑老师们、学院老师以及同学们的许多帮助,由此我才能在与困难的一次次“短兵相接”中,实现了点滴成长。这些成长不单单体现在文笔的精进,更渗透于思维塑造、问题洞察等诸多日常细微之处。诚然,作为新闻评论的初学者,我尚不“合格”,但我深知,只要秉持“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信念,道路虽远但行则将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评论写作中的问题永远是存在的,问题也常伴左右。但每解决一个问题,我们便能站到一个相对更高的维度。当我们身处这全新维度之上,必然又会有新的问题映入眼帘。如此这般,在不断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循环往复中,我们就一定会取得进步。因此只要我们心怀信念,稳步前行,未来必将可期。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推荐文章2:编者杂谈丨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一本期刊的出版需要经历什么?


  据小编不完全了解,


  大概有选题、采稿、排版、编校、付印


  等等


  可除此之外最不该忽视的


  是初心


  近日,《上海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实践》杂志三本增刊《事例选编》、《课题论文选编》、《案例选编》相继出版。


  有感于其作为分院阶段性一总结,期刊编者忍不住慨言一二。


  编者按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2014年12月28日,全国首家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试点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挂牌成立。成立以来,三分院充分发扬“五种精神”,围绕“六个目标”,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试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值此之际,三分院对成立以来的案件、事例进行了广泛评选,最终评选出20个优秀案例、10个典型事例,会同获奖课题、论文,以《上海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实践》杂志三本增刊的形式刊印。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新年讲话中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仍需要分院同仁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相信只要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创新,永不停滞,就一定能够在全面深化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的新征程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课题论文选编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推荐文章3:日拱一卒 功不唐捐

  《法华经》有云:“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意思是每天像个象棋的卒子那样前进一点;功不唐捐是佛经里说的话,唐捐的意思是泡汤了,功不唐捐是指努力绝对不会白费。整句话就是说每天努力一点,像卒子一样一直前进,努力是不会白白付出的。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有这种锲而不舍的韧劲,即使再困难的事情,只要分步拆解,日积月累,就能逐步突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是落实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还是成就家家户户的小梦想,都离不开一点一滴的奋斗,脚踏实地办好每一件事。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扬“拱卒精神”,谋好开年、干好全年,从而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直面各种新的重大挑战,以稳促进、以进固稳,确保党的事业稳步发展。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推荐文章4:日拱一卒,“月月查”功不唐捐

  :台海网


  □郭力


  岁末年终,厦门的“月月十五查餐厅”活动进入收官之行。今年该活动按照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对餐饮业的要求严格落实检查,做到线上线下的结合,让越来越多餐厅运行在阳光下,厦门市民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大提升。(12月16日《海峡导》)


  食品安全需要倾注大量的精力,事实也再次证明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坚持了这么久,“月月十五查餐厅”活动为我们送上了丰厚的回。政府的管理职责进一步清晰,商家的责任意识显著提升,与之相伴随的,是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达到了85%以上,相较于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之前,已经提升了20多个百分点。


  让人惊喜的成绩更是催人奋进的号角。事关食品安全,没有止步不前的理由。莫说现在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只是85%以上,还有不小的上升空间,即使已经达到百分之百,也不代表着就能放松警惕。毕竟,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必须要时刻保持关注的大工程,稍有松懈就可能让前期的努力收效减弱。


  成绩显著,说明我们走对了路,好的做法要带进2021年甚至更远,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更要积极探索新的办法和措施。“月月十五查餐厅”活动自然要继续搞下去,同时要多听取市民看法,这一活动中哪些措施做到了市民心坎上,市民还有哪些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影响市民满意度的15%在什么地方,又该如何才能让大家更加满意?这些回答好了,就会成为前进的动力。


  食品安全事关市民最基本的福祉,不能含糊,更不能自满,所有的成绩都是台阶,所有的褒奖都是催促。日拱一卒,功不唐捐。长期保持应有的热情,让市民满意的成果才会越来越多,食安厦门才能更好地得到保障。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推荐文章5: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赛事:武林风528


  时间:3月26日(河南卫视现场直播)


  地点:河南广播电视台8号演播厅(河南省郑州市)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这是武林笼中对裁判向军的座右铭,意即每天应如象棋卒子前进一步,努力绝对不会白费。


  

  向军


  向军,原籍湖南,现居郑州,1971年生人,自幼喜欢武术搏击,开始学习传武,后来练习散打,1994年前往南方接触咏春拳、截拳道,以及菲律宾短棍等。2012年,向军看到综合格斗比赛,产生了浓厚兴趣,就孜孜不倦通过各种渠道寻找资料研究。


  

  2016年机缘巧合,在资深裁判荆军体推荐下,他参加了武林笼中对成都站综合格斗培训,由业界翘楚赵自杨授课,经过系统学习,对综合格斗有了更深入了解,并获得武林风国际裁判证书。于2016年11月26日参加武林笼中对比赛,正式加入武林风大家庭,令向军充满自豪,找到了归属感。


  

  向军为人低调踏实,谦虚内敛。迄今,他在武林笼中对从事过边裁、助理、计时、记录等,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检录当中。 检录工作是一项繁琐复杂而又默默无闻的工作,向军从不失误,秘诀就是要保持细致耐心的态度,还要主动沟通协调。


  

  讲解检录规则,发放比赛物料,对运动员缠手进行指导和监督,禁止服用功能性饮料,查看手指、脚趾,不允许指甲过长,头发是否有发胶,身上是否涂抹有刺激性热身油,禁止佩戴金属物品,等等。向军珍惜每次工作机会,赛后复盘,精益求精,总结出一套检录细则,从而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国际著名裁判格雷格与史蒂夫


  特别是跟外籍裁判格雷格学习交流时,让向军受益匪浅,格雷格说:一个赛事的公平公正,要从检录工作开始!向军汲取国外检录经验,加强自己的检录水平。他尤其重视对赛选手缠手是否有夹带,有时赛后,一些选手打输了,闹情绪,甚至发生吵闹,检录裁判会在后场对选手进行心理辅导,讲解比赛规则,使他们懂得尊重赛事。


  

  

  向军比赛之外,不断加强综合格斗裁判规则和技术动作的学习研究,并且身体力行,传道授业。向军特别注重在儿童青少年之中推广综合格斗运动,总结了一套涵盖百余个MMA技巧的训练体系,从而深受欢迎,他希望借此能提高儿童青少年安全防卫水平。


  

  

  学习急救知识


  向军说:武林笼中对裁判团队,是一个团结进取的集体,有很多良师益友,让我既充实又温馨,赛后我们进行经验交流、技术分析,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业余时间,我经常参加训练,丰富专业技能。“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在这么优秀的团队中,我希望通过每一次努力,为中国综合格斗事业做出贡献!


  

  大象新闻客户端


  收看武林风回放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推荐搜索词:

  

  1.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是什么意思

  

  2.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玉汝于成溪达四海

  

  3.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出处

  

本文标题:日拱一卒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