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的老总是谁
亮剑中的老总是谁推荐文章1:王近山:《亮剑》李云龙原型,主席叫他“疯子”,彭总也被他硬怼
他,是《亮剑》中李云龙原型,20岁当师长,身经百战。
他,打仗不要命,人称王疯子,55年授衔中将,后来却被降为大校。
他,敢做敢当,性格直率,当面怒怼彭总不会打仗,导致彭总当面向他认错。
他重情重义、爱兵如子,却"背叛"婚姻,深陷感情漩涡,成为现代"陈世美",断送政治前途。
他就是一代名将,传奇将军王近山。
千古无双王疯子
有个研究战争史的学者曾经说王近山是中国战争史上无人能超越的“疯子”。
中国战争史上不乏能征善战,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战将,如秦末的楚霸王项羽、三国名将关羽、明朝战将常遇春、李文忠。
但是他们没有一个人能跟王近山将军这样,写下如此辉煌的篇章,留下这么多故事,叫人拍案称奇。
毛主席曾说过:129师有个"王疯子",很能打仗!
邓小平曾说:二野在解放战争中谁的功劳大?是王近山同志。
刘伯承元帅说:王近山是"一人投命,足惧万夫"。
王近山将军这个"王疯子"的绰号,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那是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在一次战斗中,跟大个子国民党兵狭路相逢,那个家伙欺负王近山个头矮,就像活捉他立功。
但是王近山丝毫也不发怵,苦苦缠斗之后,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打不过对方,但是死也不认输当俘虏,索性一狠心一咬牙抱着那个大个子滚下山崖。
苍天有眼,大个子国民党兵被摔得头破血流,当场毙命,王近山将军也成为血人,筋疲力尽昏迷在山崖下。
当战友们找到他的时候,吓了一跳,以为他"光荣"了,但是不一会后,他却睁开了双眼,挣扎着站了起来。
从此,世间多了一个"王疯子"。
1933年秋,红四方面军遭遇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处境危险。
王近山带着自己的28团独当一面阻击敌人,他手提大刀,腰挎手枪,迎着嗖嗖的子弹,始终战斗在一线,像一座大山一样岿然不动,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一举粉碎了敌人的围攻,王近山也两次中弹。
1934年6月,28团跟"傻儿师长"范绍曾狭路相逢,面对3倍于自己的敌人,王近山精神抖擞,跃马扬鞭,率领全团左突右杀,杀得敌军人仰马翻,不但完美突围,还吃掉了敌人一个旅,旅长郭勋奇被捉。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又在江油和川军再次相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股敌军突然仗着兵力多出红军几倍,他们气势汹汹、疯狂进攻,突破红4军的防线向前推进,逼近红军指挥部,形势危如累卵。
军长许世友连忙组织部队进行抵抗,不得不把作为预备队的28团也投到里面进行反击。
王近山接到命令后,二话不说,当即带领人马扛着军旗、上了刺刀杀向敌群。
耳边子弹嗖嗖,王近山毫不畏惧,呐喊着指挥战士冲锋。
这时候,他突然觉得胸部一麻,大叫一声"不好"!随即倒下,战士们来到身边,他已经昏迷不醒,大家立刻将他抬下阵地,进行包扎。
团长倒下,冲锋部队士气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进攻速度似乎减慢。总指挥徐向前不知道他已经受伤,挥着手枪冲上前去,边冲边高声呼喊着他的名字:"王近山!王近山!"
昏迷中的王近山很快听到了徐帅的呼喊,吃力地睁开眼睛,用力向自己的警卫员发出命令,让大家把他抬到红旗下,他扶着旗杆,支撑着身体,重又开始指挥战斗。
战士们听到王近山的声音,立刻信心倍增,奋不顾身向前冲去。
这时候,又有一颗子弹飞来,这次王近山头部被击中,当即昏倒。
在淮海战役中,王近山的部队再次发飙,在这次战役中,王近山指挥3个纵队担任主攻任务。
他旗下的六纵与黄维十二兵团八十五军展开一场生死搏杀,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
六纵的战士个个像下山猛虎,打得身经百战的国民党老兵鬼哭狼嚎、满地找牙。
八十五军的一个师长在望远镜里看了六纵五十四团的英勇表现后,对他的部下颓然说:"弟兄们,这仗不能打,我们还是投降吧。"
都说慈不掌兵,不了解内情的人一定会以为王近山是一个铁石心肠的将军,其实不然,王近山打仗奋不顾身,但同样爱惜士兵的生命,抗美援朝时期,王近山“怒怼”彭总,就是他爱兵的一个明证。
敢说彭总战术错
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战役,美军损失惨重,我军也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因为美军的装备优良,火力要远远胜过我军。
其中最惨烈的,就是铁原阻击战中,美军都是钢铁巨兽,武装到牙齿的坦克部队,我军没有杀手锏——反坦克炮,只能用血肉之躯去阻挡美军攻势,所以战况惨烈,触目惊心。
傅崇碧的188师563团,入朝的时候一个团有2700余人,铁原阻击战结束后只有266人幸存。
根据战后《180师突围战斗减员统计表》,180师负伤、阵亡和情况不明的总数为7644人,是我军建军以来最大的失利之一。
在第五次战役进行的时候,看着纷至沓来的伤亡告,时任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的王近山,除了万分着急就是无比心疼,那不是数字,分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毕竟很多志愿军很多战士的都是青春年少,还没有体验社会主义新生活,就永远长眠在异国他乡,作为副司令的王将军无法向他们的父母交代,难免痛心疾首。
随着战事失利的消息不断传来,王近山的暴脾气终于发作,当即就不分场合,在志愿军司令部就开始向彭总质问:"这仗是这么打的吗?这是放羊撵狗的打法,不讲战术!这样滥打仗,是葬送军队,是拿我们的兵去送死!"
彭总可并非以好脾气著称,在元帅中也是一等一的暴脾气,天下没有他不敢怼的人,但是彭老总这次竟然当面认错了。
其实彭总又何尝不心疼自己的兵呢,抗美援朝就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志愿军就是靠毅力获胜的。
廿岁师长有几人?
王近山1915年出生在湖北将军县黄安县,他跟很多将军一样,是农民的儿子,受尽了土豪劣绅的剥削和压迫,对旧制度充满仇恨,立志要铲除人间不平。
1930年那年,家下有人在征兵,他上前问是什么兵,征兵的大叔说是"穷人的队伍",他二话不说就跟几个小伙伴名参军。
那一年,他才15岁。
可是有志不在年高,王近山人小志大,积极追求进步,革命热情很高,在当年就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7岁就加入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
1933年王近山在两个月内连升两级,7月就担任第三十团第二营营长。9月升任第二十九团团长。
两年之后,因为王近山敢打敢拼,表现突出,在1935年9月担任任红四军第十师副师长。
这一年,王近山20岁。
1937年8月,王近山担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师长,宣布任命那天,刚好是他22岁生日。
王近山能够迅速成长,除了他个人的军事天赋和不怕死的精神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有幸成为徐向前元帅的部下。
徐帅也是打仗奋不顾身的主,喜欢在战事胶着、不分高低的时候,敢于身先士卒,带着旗手和号手出现在阵地前鼓舞战士,一鼓作气拿下敌人。徐帅的作战的风格正适合王近山的口味,严师出高徒,红四方面军的将士擅长死打硬拼,抓啃硬骨头。
“擅自”行动被表扬
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擅自行动是要被处分的。
王近山有一次没有请示上级擅自行动,不但没有被处分,还受到毛主席的好评。
那是1943年10月,华北方面军第1军司令官吉本贞一亲自指挥,日军出动第37、62、69三个师团下属的16个大队,总兵力2万余人,对八路军在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疯狂扫荡,企图一举歼灭八路军主力。
由于日军装备先进,此次围剿他们充满信心、志在必得。
为了彰显日军"三光"、"铁壁合围"之优越性、树立一个正面典型,将这一经验向全军推广,实施"山岳围剿实验区"示范计划,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专门通知华北地区120多名中层级将领和参谋,组成一个"战地观摩团",来前线学习先进经验。
这帮侵略者乘坐13辆汽车,浩浩荡荡地开赴太岳地区搞"战地观摩"。可以说,这帮家伙都是侵华先锋,死硬分子,双手沾满人民鲜血,恶贯满盈。
让他做梦都没想到的是,这支军官"精锐",会被装备简陋的八路军团灭!
原来,日军的行动,被洪洞县武委会主任孙明烈、韩略村村长王命秀获悉了,他来到第16团团部,将这一重要情做了汇。
时任386旅旅长的王近山得知这个消息心里大喜,侵略者作恶多端,岂能放过他们?
他当即召开作战会议,经过全面分析,他们一致决定在韩略公路上一举干掉这帮军国主义头目,狠狠打击一下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王近山亲自化装成一个放羊人,到作战区域附近仔细侦察,熟悉地形,制定了一个万无一失的作战计划。
10月22日晚10点,部队埋伏在了公路两侧,此地距离敌人的炮楼只有1华里的位置,所以日军会比较大意。
这个地段属于咽喉地段,两边悬崖峭壁,中间的公路只有一辆汽车那么宽,一旦前面或者后面的汽车抛锚,中间的汽车插翅难飞。
大家在那里一动不动埋伏了一夜,东边日红了,说好的日军观摩团还不见踪迹,战士们都有点急躁,沉不住气了,纷纷表示"日军可能变卦了,我们干脆就去打鬼子炮楼得了"。
王近山大喝道:谁在嚷嚷给我下去。
到了上午10点,前方隐隐出现发动机的轰鸣声,大家立刻兴奋起来,鱼儿上钩了。
不一会日军车队全都开进伏击地段,整整13辆汽车!
王近山一声令下"打!"霎时间喊杀声、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在最前和最后的日军汽车首先被打爆了车胎,冒烟起火,其余的汽车也被夹在里面,成为瓮中之鳖。
经过一小时的激战,除个别逃脱外,这帮"战地观摩团"的军官,全部成为第16团枪下之鬼。
这一段历史场景后来被电视剧《亮剑》如实反映。
消息传到了延安,大家兴高采烈,点燃鞭炮庆祝,毛主席说,一二九师有个"王疯子",敢打没有命令的仗,很好嘛!
其实,王近山不是不请示,而是时间仓促,来不及请示。再说设伏计划事关机密,如果联系之后走漏消息,将会功亏一篑。
强将手下无弱兵,王近山将军打仗凶猛,部下也不是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攻城略地的猛将。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军中"三剑客":尤太忠、李德生、肖永银。
情场折戟留谜团
如果说王近山打仗的"疯劲"成就了他一代战神的威名,那么敢爱敢恨的"多情"性格,又让将军后半生充满悲剧色彩,叫人扼腕叹息。
我们知道王近山是个对敌人充满仇恨,对党、对国家、对士兵充满热爱的将军,充满正义感和责任心。
王近山却在从朝鲜回国,获得了中将军衔,人生走上巅峰的时候,向组织提出了跟妻子韩岫岩离婚的申请,由此掀起了轩然大波,声望一度从巅峰跌倒低谷。
邓小平苦口婆心劝说,没用。
周总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没用。
老部下跪下恳求,没用。
组织上发出最后通牒:"收回离婚告就算了,否则,开除党籍、军籍!"
王近山疯劲上了,置若罔闻,他铁了心要离婚,不再回头。
毛主席为此专门指示刘少奇主持处理王近山,“杀一儆百”。
1964年,王近山被开除党籍,免去大军区副司令职务,中将军衔也不复存在。
关于王近山的婚变原因,众说纷纭,很多人说他抛弃了发妻韩岫岩,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被发妻告状到中央,让王变成了现代陈世美,最终走进人生低谷。
但是王近山的女儿对此说法并不认可,她作为知情人,说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王近山的司机朱铁民的妻子有病不能生育,将军就承诺把两岁的女儿送给了这个司机,还每月给司机40月孩子抚养费。
因为这个司机在朝鲜跟随将军出生入死,还救过将军的命,于是将军答应回国后,如果生了孩子就送给司机。
但是回国后王近山发妻不同意,坚决反对。
王近山觉得自己不能食言,还是等女儿2岁的时候,把她送给了那位司机。
这样一来,两人的感情出现裂痕,韩岫岩后来发展到开始疑神疑鬼,怀疑王近山跟小姨子、她的妹妹感情暧昧。
于是性格同样倔强的韩岫岩,发动亲友对丈夫进行声讨,同时到处告状,希望以此让将军低头,但是适得其反,反而让两个人渐行渐远。
因为王近山的倔脾气也上了,头撞南墙也不回,哪怕受处分也不收回离婚申请,最终这对相濡以沫的夫妻终于分道扬镳。
王近山后来被撤职之后,下放去了农场,在临走的时候孤身一人,家里的保姆小黄看到之后一阵心酸,就决定不离不弃跟随将军照顾他,这一陪就是半生,直到将军去世。
将军的发妻离婚之后,终身没有再嫁,不知道她是为了什么,是因为对将军的依恋,还是怨恨?
到底是将军为了爱情而放弃名誉地位,不惜身败名裂,还是将军出于对部下的感激,将女儿送给他导致夫妻关系破裂?
斯人已去,逝者为大,这一切都已不重要。
1974年,将军感到身体不适,检查之后被确诊为胃癌,虽然经过精心治疗,但病情还是不断恶化。
弥留之际,昏迷几日的将军突然睁开眼睛,做起身子,大声喊着:"警卫员,备马!还有我的枪!"
将军戎马一生,战场,还是他永远割不断的情怀。
1978年5月10日,在听着为他专门播放的军号声中,将军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享年63岁。
亮剑中的老总是谁推荐文章2:《亮剑》有下文?63岁李幼斌再扮李云龙,曾感慨谁还看糟老头子
头号电影院懂小姐(topcinema原创,严禁转载)
有的演员,一出现就会让人忍不住有代入感,甚至是激动。
比如,李幼斌一出现,就会让人情不自禁想起李云龙,想起《亮剑》,哪怕这部剧已经过去了16年。
当年40出头的李幼斌,现在也已经是年过六旬的“老人”,最近,有人在网上曝光了他最新穿八路军戏服的照片,据说是他时隔16年后再次扮演“李云龙”。
看到63岁的李幼斌,再次“李云龙”上身,大家还是很激动的,还有人问,是不是看到“新亮剑”坐不住了,要出山了?
只不过,因为化妆的缘故,镜头里的他肤色很深,脸色略微显得有些发黑,但板着一副面孔的样子,依然很“李云龙”。
虽然是年过六旬,身姿不再如之前挺拔,但演过不少军人角色的李幼斌,一穿军装就自带一份军人气质,那份精气神,不是谁都有的。
这次照片曝光,有人猜测是否与《亮剑》续集有关,或者是电影《亮剑》——因为,早在2019年就传出《亮剑》电影定档2020年的消息,豆瓣至今还有“电影《亮剑》”停留在2020年的一个空壳资料,上面显示导演是康洪雷,也就是《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导演。
不过,现在已经2021年了,至今还没有动静。
因此,这次李幼斌的“李云龙”造型被曝光,让人不禁再次联想是否《亮剑》有了什么下文。
说起来,尽管李幼斌这几年新戏不算多,但都很牵动观众的心。去年底,李幼斌出演《王牌部队》的片场照曝光,他一身迷彩作训服,还被拍到和黄景瑜等同框。
《王牌部队》这部剧也是李幼斌和何政军,在《亮剑》15年后再次合作,后来,他们两位还被拍到穿着军装的片场照,看到“李云龙”和“赵刚”再次穿军装同框,观众们无比激动。
据介绍,这部剧是原创现实题材军旅大剧,之前曝光的海上有一句醒目的介绍:四十年军旅史诗。
这部剧的官方剧情介绍是:以主人公1983年热血参军后浓墨重彩的军旅生活为线索,以改革开放年代军队建设为背景,以浪漫而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为主题,是一段关于当代军人成长的传奇,也是一曲关于我军新时期军魂的激情赞歌。
其实,在《亮剑》之后,李幼斌和何政军还合作过几次。
2007年,他们共同出演了两部电视剧,一部是反腐打黑题材的电视剧《大江东去》,还有一部是电视剧《仁者无敌》,这部剧讲述了发生在第五次反围剿时期,湘鄂赣、安徽江西交界处地带的抗日故事。
2009年,他们再次出演军人,又拍了《沧海》,剧中以几个主要人物及其家庭人物命运为线索,涵盖了人民海军当时60年的发展历程。
但只要看到他们每次同框,观众们都不由自主会带入“李云龙”和“赵刚”,可以说这两个角色将是李幼斌和何政军,这一生都难以被超越的经典角色。
这些年,李幼斌演的戏并不算多,之前电视剧《反恐特战队之天狼》开播,他接受过一个专访,谈到了这些年心态的变化。
尽管演技摆在那里,但他表示不习惯被称为老戏骨,被称艺术家更是不敢当,谦虚地表示自己还是习惯被叫演员,“我就是一个老演员”。
对于近年演戏不多的问题,李幼斌有很好的心态和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是一个规律,现在自己年龄大了,“谁没事看你糟老头子,对吧”。
李幼斌表示,“我自己40岁出头的时候,会接到很多很多的好的角色”(《亮剑》就是那个时候演的),但人总会变老,现在60多岁了,“我们不能非要强行去演人家40多岁人的角色”。
所以,他承认现在戏不如以前多了,随着年龄的变化,“我们要面对现实”。
这番言论,不由让人想到前不久,华谊兄弟老总王中军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对谈时,王中军提到“陈道明现在演不了大男主,只能演大配角”的说法,当时他提到国内行业的现状:“你不可能这部戏写一个60岁老头的戏。”
其实,这不是演员的问题,是行业的问题,看看国外60岁的演员,依然可以有戏可以拿影帝影后。相信未来,这个局面会得到改善,因为这些年国内观众在进步,市场也在变化,未来无论演员多少岁,只要观众喜欢,喜欢他们的戏,应该就会有适合他们的戏和角色。
看看63岁的李幼斌再扮“李云龙”,大家的反应,谁会说他演不了大男主,只能演大配角?
只要《亮剑》有下文,再让李幼斌演“李云龙”,只有一个字:看!
第一时间推荐解读好电影、好剧、好演员,人生就像一场电影,欢迎点击关注“头号电影院”
亮剑中的老总是谁推荐文章3:《亮剑》里的“老总”是谁?和他一起聊天的那个长脸又是谁?
亮剑中的老总是谁推荐文章4:《亮剑》中,魏和尚死后,为什么旅长就再没出现过?
李三万
摘要: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警卫员魏和尚被黑云寨土匪杀害后,李云龙擅自带部队扫平黑云寨给和尚仇,但很奇怪,从这以后旅长就再没有出现过,这是为什么?
【头条号首发】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的警卫员魏和尚被黑云寨土匪杀害后,李云龙擅自带部队扫平黑云寨给和尚仇,但很奇怪,从这以后旅长就再没有出现过,这是为什么?
这问题有点搞笑了,搞不清状况的人还以为黑云寨的土匪是受旅长指使的呢!不然怎么就再也没有出现了?难不成是害怕了?其实人家是在掌控大局,哪有时间管一个小小的警卫员的“生死”。更何况当时牺牲的又有多少个像“和尚”一样的普通战士呢。再说,在《亮剑》中后来没有出现的高级首长也不止旅长一个,例如伏击日军战地观摩团一战,那个要枪毙李云龙的八路军副总指挥被赵刚架走后不也再没出现吗?要知道,这个副总指挥其实就是彭德怀彭老总啊。所以,这种问题实在没有意义。
旅长的原型可是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陈赓,那可是黄埔一期毕业,人称黄埔三杰之一,东征时还救过蒋介石的命。不仅能打仗,解放战争指挥陈谢兵团,和刘邓大军、陈粟大军一起,三路大军在江河汉淮间呈品字型展开,共同逐鹿中原;还能搞地下斗争,当年是赫赫有名的特科领导人之一;做起统战工作也是风生水起。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所以言归正传。八路军129师386旅是一支抗战劲旅,组建于1937年10月,先后进行过长生口、七亘村、黄崖底、关家垴、香城固、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战斗,在开辟敌后战场、发展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根据地等方面,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而旅长陈赓也是李云龙从里到外彻底服气的人。他从1937年10月至1943年11月一直率领386旅在敌后抗战,屡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是华北日军最头疼的对手,曾经公开号称“专打三八六旅”。
魏和尚被黑云寨土匪杀害,已经是抗日战争的后期,那时候的楚云飞已经准备开始和李云龙争夺地盘,因为来自日军方面的压力开始逐渐变小。而且是在李云龙指挥独立团打完平安县城之后,这个时间节点很重要,按照剧中的时间设定来推算,应该是在1944年了。
而这位在剧中戴着圆框眼镜,穿着黑色皮夹克的旅长,现实中的原型人物陈赓大将,从1943年11月就已经回到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直到1945年8月25日才从延安搭乘美军观察组的飞机返回太行,随即于1945年9月,担任由太岳区八路军主力组成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纵队司令员。所以,魏和尚遇害时,直到抗战胜利,陈赓都不在华北敌后,自然也就不可能出现了,这完全符合历史真实情况。
虽然剧中李云龙经常惹祸,给旅长添了不少麻烦,所以自然也会经常生李云龙的气,但同时对李云龙的喜爱也是溢于言表的。因为李云龙尽管经常不同听命令,擅自行动,但却经常打胜仗,而且每每遇到棘手的战斗,也往往能够剑走偏锋别出心裁来解决问题,所以旅长还是非常喜欢李云龙这个能打仗的部下。如果i李云龙后来不是调到华野,很可能还是陈赓手下的一员悍将,随着陈谢兵团征太行,出豫西,战淮海。
所以说,这两件事完全没有逻辑关系,李云龙和魏和尚只不过是在旅长手下工作。《亮剑》是以李云龙李团长为主角。团长自然要有上级,有领受任务的地方,有吃挂落处,得有朝上的组织关系和来自上级的关心关怀,所以性情中人的陈赓旅长也作为主要配角出现了,主要就是担负这方面的工作,但是配角也有自己的人设,他是旅长,代表着剧中上级的发言权,其原型也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少有的传奇将领,低配高能来当旅长的陈赓大将,这个人物现实里的传奇也远比架空出来的李云龙传奇的多,更不是一个层面的人物,当时即使担负着这个旅长的职务,可人家也可以参与到华北敌后抗战的决策层。
所以哪怕在影视作品里演绎,也不能低级到整天围着李云龙,这么一个连正规编制都没有的独立团来转,连李团长手下一个警卫员牺牲都要操心,还必须要出场表态,这旅长还怎么干?八路军成立时上是三师六旅十二个团,因为历史原因,其实后来发展到一百多个团,但是旅一级单位却没有几个,所以你想想,一个旅长得管多少个团?所以,八路军的旅长更多考虑的是战略层面的问题,抓大方向才是正确的做法,何况当时军事管理也只是旅长众多任务中的一项,他还有情战线的工作,有社会统战的工作。没空也没必要陪李云龙一起关心独立团的方方面面。魏和尚是李云龙的生死兄弟,大面上说政治正确的话,也是旅长的生死兄弟,但也别矫情,我党我军在战争年代,有深厚无比的干群关系这不假,但同时我党我军也是有崇高理想,有严格的组织关系,这样建立起来的一支代表了先进思想的军队,不是靠上层管理者市恩私结情谊来运行的,这一点一定要有清楚的认识。
李云龙给魏和尚仇,在影视作品当中是非常热血的桥段,但同样也没有说这是正确的做法,李云龙在这件事上是犯了严重错误的,在那个年代,不给李云龙处分肯定是不行的。李云龙虽说只十一个没有正式编制的团长
但毕竟是苗正根红的自己人,而黑云寨只是晋西北旮旯里一股土匪武装,所以给李云龙一个撤职,降为营长的处分,而并没有指派新的团长来,只是让政委赵刚代理团长,这意思很明确,其实还是让李云龙当家,只是没有团长的头衔,以此来敲打一下李云龙。这事这么过去也就过去了。
陈旅长的知名度,他所代表的层面,他能这么热血?!能这么不管不顾的为每一个牺牲的战士仇?事实上李云龙都不可能。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角色、任务,旅长的任务就是带领李云龙、孔捷、丁伟这些团长们不计牺牲,打败日本侵略者,打败蒋家王朝,赢得革命最终的全面胜利,用日本侵略者、用蒋家王朝的失败,来祭奠无数在征途中牺牲的先烈,这才是整个团体,对先烈最好的交代,而最终的胜利就有了为烈士仇雪恨的意思。
在电视剧中没有具体介绍,到魏和尚牺牲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布局李云龙日后在解放战争的快速升迁,还涉及部队整体转编制到别的山头,陈赓这时也已经不再是旅长,工作也有提升调动,不可能所有这些事都要一一交代清楚,与主角李云龙后来的故事发展没有了交集,也就没必要再出现了。《亮剑》基本就是团级干部李云龙的传记小说,没打算写成反映全国革命方方面面都记录到的史诗级鸿篇巨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亮剑中的老总是谁推荐文章5:《亮剑》中李云龙为啥怕旅长?他那些小九九,都是旅长陈赓玩剩的
《亮剑》上映以来,凭借特别高的收视率,被称为“抗日神剧”,这个称号没有贬的意思,因为到现在,也没有哪一部抗日题材的电视剧收视率超过《亮剑》。
当然,《亮剑》里最吸引人的还是主角李云龙,他突破了传统的八路军将领严谨庄重的形象,是一个爱说“粗话”,“违抗命令”的另类形象,但是也因此受到观众的喜爱。
在电视剧里,李云龙“天不怕,地不怕”但是见了旅长就变成了小猫,像是换了一个人。
比如李云龙因为作战时抗令,自作主张被惩罚到被服厂当了厂长,结果听到让他到独立团当团长的消息,正在那里爆粗口,说三字经,说自己不会去呢,结果旅长推门而入。
李云龙立马跟换了个人似的,一幅讨好巴结相,旅长临走,他还点头哈腰的送到门外,叮嘱旅长“慢走”……
再比如,正在发脾气的李云龙,接到旅长的电话,就是这样的
这让人有点疑惑,这个旅长是什么来*能让李云龙这样的“悍将”瞬间温顺?
电视剧里,李云龙所在的旅是八路军129师386旅,当时386旅的旅长叫陈赓,李云龙玩的那些东西,陈赓早就玩的剩下了,或者这样说,李云龙的那些都是跟旅长学的。
所以李云龙见了旅长,就什么也不敢玩了。
1、自诩资历老的李云龙,他的资历在陈赓面前就是小儿科
剧中的李云龙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悍将,他自夸自己资历老,红军时候就是团长了。可是如果把他的这个资历和旅长陈赓一比,简直就不算什么了。
陈赓是湖南湘乡人,和主席的家乡很近,他的小学是在东山小学上的,比主席晚5年,是主席的校友。
陈赓是黄埔一期学员,是有名的黄埔三杰之一。他和胡宗南、宋希濂,熊绶春,黄维,李铁军这些国民党后来的大将都是同学,有趣的是这些人后来在解放战争中,都成了陈赓的手下败将。
1925年,蒋介石东征的时候,和陈炯明部队遭遇,被人家包围,打了败仗,当时老蒋激动的要自杀,是他的贴身警卫陈赓背着他跑了出去,救了老蒋一命。
1927年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 是贺龙手下的一个营长,那时候林彪是他手下的一个排长。
南昌起义失败后,陈赓辗转来到上海,化名王庸,是周总理一手创建的中央特科第二科科长。中央特科是干什么的?搞特务搜情,陈赓干起来一点不含糊。
1930年5月,为了在上海召开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陈赓和他的战友们在上海开设了一家各种科室医生护士一应俱全的医院,代表们被当做病人送进医院,两天以后,会议结束,这家医院也就凭空消失了。
在特科的这四年里陈赓结交了三教九流,甚至还曾经依靠青红帮铲除叛徒。1949年以后,为了警告上海的各个帮派,陈赓被委派为挂名的上海市市长。
这样的资历和经历,这样的本事,别说李云龙,还有谁能比?
陈赓初露峥嵘之日,李云龙还只是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陈赓大将叱咤风云之时,李云龙可能还躲在草垛上和相好约会呢…要是李云龙不参加红军,李云龙娃可能都生一炕了 ,李云龙说自己是红军团长那会,陈赓已经是红军师长了…
李云龙能不怕他的这位旅长吗?主要是心悦诚服吧!
还有后话呢。
李云龙是一个战功止步于解放战争,陈庚50年代,受到老友胡志明的请求,支援越南抗击法国人 ,结果是法国军官战后惊呼:“上帝啊!陈赓插手越南事务了,难怪越共的军队一夜之间有了军队的样子。”
52年陈赓还以志愿军副司令员的身份进入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正是因为陈赓正确的修筑坑道的战术,所以虽然他后来回国了,上甘岭战役才能坚守下来,对志愿军最后取得胜利,意义重大。可以说,上甘岭取得胜利,陈赓是一个幕后英雄。
两次的国际战争都参加的人,没有几个人可以和陈赓相比。
不仅如此。当时正在朝鲜的陈赓,被中央纸调令召回,组建中国第一所军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陈赓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建好,连钱学森都忍不住夸:这样的条件下,这么短的时间,能建成这样规模的一所学校,简直是奇迹。
打仗不含糊,搞情一把好手,能搞教育抓军工人人服气,这样的资历,在我军里面也是凤毛麟角。李云龙怎能不服?怎敢不服?你炸毛试试?
2、李云龙胆子大爱惹事,天不怕地不怕,敢跟首长开玩笑,这些都是陈赓大将玩剩下的…
黄埔军校时期,一天晚上,他的同学蒋先云正在宿舍烟雾缭绕一,和同学谈笑风生,突然走廊上传来沉重的“咚咚”皮鞋声,这是总队长来查寝的信号,如同死神来袭一样的压迫感越来越近,吓得蒋先云掐烟和衣脱鞋进被窝一气呵成。大皮鞋声停在门口,咳了两声,传出一口浓重的广东话:“乌烟瘴气,是哪一个敢在屋里抽烟,爬起来!”蒋先云心里一沉,自知被抓了个现行,准备受罚,爬起来走到门口一看,原来,扮演总队长的是陈赓。
本文标题:亮剑中的老总是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