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观后感
南京博物院观后感推荐文章2:参观??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有感!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底蕴
文︱吴军捷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博物馆,建立于1887年,拥有120多年的历史,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博物馆外观宏伟,内部装饰精美,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底蕴。本周,我参观了这个博物馆,博物馆主要展示新加坡的早期定居者、?殖民地时期、?日本占领和?独立建国等阶段的历史和文化,我对其中的抗日战争历史展览尤感兴趣。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都是英文说明,其中有些我译成中文。
讲到日军进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辆日军坦克。?
“我们一直很饿”
占领之初,约10万战俘和数千名欧洲平民被日本人拘留。战俘营很快就人满为患。从1942年5月开始,战俘从新加坡运送,修建了一条从泰国到缅甸(今缅甸)的415公里铁路。它被称为“死亡铁路”,因为超过16,000名战俘和90,000名平民被迫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和生活后死亡。战俘还被派往新加坡的不同地区、其他日占领土或日本工作。
这是在遗址残骸上发现的物品。
年轻的妈妈告诉年幼的儿子:日本人用这些武器杀了许多人。儿子问:这些日本人哪里去了?我听不清楚妈妈的回答。
翻查历史:新加坡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动南太平洋战争,很快占领整个马来半岛。此时,英国殖民当局主动邀请华侨领袖陈嘉庚出面,组织发动华侨参加保卫新加坡。在华侨大会上,星华义勇军成立,仓促训练后开赴前线,义勇军作战艰苦作战,武器简陋,却能以一当十,视死如归。与多数英军、澳军、印军不战而降形成鲜明反差。太平洋战役爆发后,日军第五师团先头部队500多人居然一鼓作气摧毁了由印度军队三个旅约7000人布置在马来半岛的日德拉防线。山下奉文指挥的第二十五军以机械化部队开道,全体步兵骑着自行车,以每天约30公里的推进速度一路直接打到新加坡城下。
英军前线司令帕西瓦尔中将,将守军挥霍殆尽。1942年2月15日率领剩余13万英军向3万日军投降,成了英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次投降。
中国抗战爆发以后,东南亚地区华侨在经济和精神上都为中国大陆的抗战做出过重要贡献。驻新加坡英军游击部队约翰达利上校很早就建议利用新加坡华侨强烈的抗日意愿组成华侨义勇军对付日军。但义勇军虽然人数已经达到5000人左右,却只能自凑武器。直到随着英军的节节败退,无力支撑败局时,英军才不情愿地将200名华侨义勇军编入澳大利亚军第二十七旅并配发武器。参战部队中的大多数澳大利亚军队成建制闻风而逃,印军更是马上调转枪口攻击英军防线。驻守新加坡城区外围古莱河的澳军第27旅中的澳大利亚军人溃退,只留下200名华侨义勇军与日军死战到底,当很少遇到顽强抵抗的日军近卫师团攻占英军阵地时,发现200具尸体均为华人,大为震惊。也让日军恼羞成怒,攻占新加坡城区之后,日军开始大肆复华人华侨,滥杀无辜新加坡华侨。
1942年2月18日,日军颁布命令,要求新加坡所有华人携带七天的粮食到七个指定的地点接受“甄别”。数十万华人扶老携幼被驱赶至拥挤的集中营,日本人在一些英国人、马来西亚共产党的叛徒帮助下,开始甄别华人抗日分子。指认出的华人青壮年男子,被押上卡车,带到海滨集体枪杀,然后抛尸大海。后来,日本高层嫌速度太慢,于是日本人现场便仅凭自己的感觉进行甄别,大部分青壮年华人被带走。
据幸存者回忆,当时日本人在海滨设立了多个“屠杀场”,这些华人被捆绑在一起,下车之后,日本人便用重机枪进行扫射,随后便将尸体抛入大海。
由于要杀的人实在太多,日军便将这些华人驱赶上船,拉到距离海岸十几公里的深海区域,将他们全部赶下大海。
根据新加坡华人自己的估算,当时至少有超过十万以上的华人青壮年男子遭到屠杀!
日本投降之后,英国人重新接管新加坡,但是他们对华人在战争中遭受到伤害并不关心,对于日本人屠杀的人数也未做统计,采用日本人自己编造的数据,仅有五千人死亡。甚至免除了对日本人战争索赔要求,这激起了新加坡华人的强烈反对。
新加坡独立之后,李光耀总理重新对日本提出了战争赔款要求,并要求日本人道歉。日本人开始是拒绝的,对于屠杀事件坚决予以否认,这令李光耀气愤不已。因为他本人就是事件的经历者,甚至已经被押上了行刑的卡车,后来侥幸才活了下来。
经过多年的努力,日本人迫于各界压力,最终向新加坡赔偿5000万美元。
新加坡大屠杀是日本人针对华人进行的惨绝人寰的暴行,仅次于南京大屠杀,这段沉痛的历史,全世界所有的华人当永世不能忘!
位于市中心的抗战纪念碑(我们光荣的死亡)
坐落在新加坡美芝路的“战争纪念公园”,新加坡战争纪念公园的纪念碑上用汉语写着这样一段话:“一九四二年二月十五日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八日,日军占领新加坡,我平民无辜被杀者,其数不可胜计。越二十余年始得收敛遗骨,重葬于此,并树丰碑永志悲痛!”
李光耀在致辞中说到:“只有我们痛定思痛,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明智而勇敢地巩固我们的未来,我们许多死难的同胞才不至于白白地牺牲”。
国家博物馆里,还摆放了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的事迹。
爱国侨领陈嘉庚
出生在厦门集美的陈嘉庚17岁便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经商。在1928年5月3日的济南惨案中,陈嘉庚带领当地侨胞发起筹赈,为济南难民募集了100多万元新币,同时也是海外华人为声援中国同胞抗日救亡而募集的第一笔巨款。
1937年卢沟桥事变1个月后,在反日情绪高涨的背景下,新加坡华人社团决定成立新华筹赈会(后更名为南侨总会),63岁的陈嘉庚出任主席。该会在全岛设立几百个支部,筹赈方式也多样化,有日捐、月捐、特别捐、树胶捐、土产捐等。
陈嘉庚常以“愿诸君勿忘中国”的格言要求自己,教育大家。他说:“我们如果终日只知发财,不知救国,纵然发了财,但做了亡国奴,有什么用?”
除了捐款,1939年在陈嘉庚的带领下,该会招募了3000多名机工组成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简称“南侨机工”)分15批回到祖国,在当时我国唯一国际通道被称为“抗战输血管”的滇缅公路,从1939年滇缅公路通车到1942年5月公路被切断为止,他们一共抢运了50多万吨军需物资和1万5千多辆汽车及其他物资及用品。根据统计,抗战中中国军队的物资和装备几乎有一半是通过滇缅公路运往抗日前线,为全国抗战立下不朽功绩。而3000多名机工,有1800名在这场战争中罹难。
正因为有陈嘉庚这样的侨领带动,南洋、美洲、欧洲等地华侨纷纷顷尽家财,捐款资助中国抗战,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居功至伟。不少华侨还奔赴内地,直接上了战场,据不完全统计,经香港回国抗战的就有近四万人,光是参加东江纵队的就有近千人。
海外华人多数备受歧视,挣钱极之不易,能做出这样的奉献,是一种什么样的爱国情怀!
从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出来,作为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我对华侨华人对抗日战争的牺牲付出,对侨居地的努力付出充满了敬意!对新加坡政府能尊重历史事实,对华人的贡献给予应有的纪念也表示感谢!对历史的敬畏也是新加坡今日朝气勃勃的一个推动和底气。在市中心区最高档次的国家博物馆大约万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中有大小七个展室,近一千平方米的展览场地,配套坦克、实物、两套电影片展出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下了本钱的。想想我们香港特区政府,经多年力争,算是建了个抗战纪念馆,展览面积区区二三百平方米,我感到羞愧。香港抗战场面之宏大、意义之深远、提升国民身份认同的逼切性,是新加坡远远不能相比的。希望特区的当家人,真正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在明年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活动中真正有所表现!
南京博物院观后感推荐文章3:南京博物院——走马观花之心得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其前身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拥有众多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五一期间,我抽空去参观南京博物院,由于时间非常有限,只是走马观花,稍稍浏览了一下其历史馆和民国馆。无论如何,也实现了一桩我久久的心愿!
其实、我对博物馆的文物兴趣不算太大,只是因为南京博物院先前的几任院长都是民国时期的著名人物,比如蔡元培、傅斯年,李济,曾昭燏;因为读过了岳南老师的长篇纪实文学《南渡北归》后,对此总是念念不忘,故而,这次来访南博只是一种精神上的朝圣,是遥望那些大师的背影,借博物院的建筑和藏品作为一个介质,寄托一些仰慕的情思罢了!
南京博物院大殿是主体建筑,为仿辽代宫殿式,由民国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梁思成修改而成,其外观古朴庄重,气势雄伟高大,因屋檐两边呈弧形渐渐向上翘去,庄重中又略有轻灵之感,又不显板滞沉重,成为南京城东一处醒目且耐人品赏的风景。 大殿内部是历史馆,藏品中我记忆较深的是金缕玉衣、各式陶俑、青铜器名、陶器玉器等,当然更多的珍品我也无法一一细看,我心中最记惦的却是那些保护文物、研究文物,并发扬中华传统,传承精神文明的一代又一代的大师们,他们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幕后工,潜心钻研,不计个人的名利与得失,却为此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民国馆是一个大家争相访问的网红热点,这里无不流露着民国风情,以仿民国欧式建筑街景,展示当时城市生活景象,是老南京城市文化的缩影。天空、道路、街灯及附属设施等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模拟再现,营造仿真的历史氛围。街道上有邮局、火车站、理发店、中药铺、书店、银楼、咖啡馆、饭店、旅馆、茶楼等,可履行实际功能的真实店铺,身着民国服饰的店员的微笑服务,让参观者如临其境,深度体验那时的社会风情。许多爱美的女生,身着民国时期的服装,在此拍照留影,那是另外一道美丽的风景。
假如你喜欢民国,喜欢怀旧,喜欢情调,又缅怀大师,钟情历史、喜爱文物以及背后的故事,那么不妨来此走一走,一定会有收获的!
南京博物院观后感推荐文章4:「如梦敦煌」一位探梦者的冬游敦煌的感悟
2018年12月,敦煌市旅游局与南京交通台联合开展了“主持人带你游敦煌”活动,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电台宣传后,南京交通台招募到了30余位听众赴敦煌考察采风,其中一位听众在返程的“敦煌号”上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感悟。
敦煌,是诗和远方,此行敦煌也是一次体验敦煌艺术宝藏的历程,我们共同经历了一路阳光,共同见证了丝绸之路上大漠敦煌的辉煌灿烂。
我们在敦煌博物馆里看到了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最早的环保法、最早的广告,甚至在2018迈向2019的特别时段,我们看到了汉简上最早的日历,在敦煌号旅游列车上向亲人们送出了我们特别有纪念意义的遥远的祝福。
我们在世界文化遗产玉门关遗址的寒风中感受了“春风不渡玉门关”的荒芜与艰难,也由衷的赞叹古代边关将士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忠心与赤胆;雅丹地质公园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奇地貌;莫高窟壁画则让我们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失窃的文物和失踪的科学家,同样让我们惋惜,恨曾经国之不强、民之愚昧。王道士、斯坦因、伯希和,这些名字让我们想起曾经国弱任人欺,张骞、班超、李广、霍去病,这些名字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呼喊“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大漠光电产业园、世界最大的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光伏发电,还有一些新鲜的词语,又让我们的内心充满了自豪——“厉害了我的国!”
玄奘途径这里,带回了令后世心灵得以安祥的佛教文化,充实了我们的精神家园;张骞从这里出去,带回了多样的西域物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霍去病从这里出去,稳固了广袤的疆土,也带给了后世持久的安宁。如今的鸣沙山再也难听到壮士的悲鸣,有的只是清澈的月牙泉如少女般依偎在鸣沙山的臂弯里,一起相守,直到永远。
为什么是丝绸之路探梦营?使者的梦想,不甘于做一名皇帝身边的小侍从,如若有成,国强而官升;将士的梦想,但愿商路都太平,国强民富享安康;归义军家族的梦想、丝路商旅的梦想、艺术家的梦想、普通老百姓的梦想,在莫高窟的壁画里,在悬泉置的汉简上,在魏晋大墓的画像砖上,处处都留着人们梦想的印迹。党河风情线上的敦煌市民手印瓷砖,阳关路、鸣山路、西域路等各条道路的黑色大理石地面砖,每一根写着古诗的灯柱,都寄托着现代敦煌人的梦想。此行的我们不也是带着梦想来的吗?一起出来走走,一起到敦煌看看,看看那相守千年的鸣沙山月牙泉,看看那穿越千年的壁画,看看那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的胡杨树。每个家庭都希望,就这样健康快乐的在一起,直到永远永远。
刚刚分别,我已经开始想念和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想着我们刚刚一起走过的“诗和远方,如梦敦煌”。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敦煌,但不论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敦煌,请不要忘记,我们曾经共同走过一个朗朗晴空、暖暖阳光的敦煌,我祝福每个人像敦煌的阳光一样永远快乐、温暖安详。
南京博物院观后感推荐文章5:春天里南京博物院游览有感
蜜蜜之前说南京博物院(以下简称南博)的票很难抢,我不信于周一在公众号上上,这不是挺容易啊,蜜蜜还被我嘲讽了一番,后来一想她要带她孩子家庭票估计比较难。
在微信公众号搜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要提前预约,尤其是周末的票真的难抢
注:南京有博物院和博物馆,都叫南博,南京博物院是免费,南京博物馆需要20块钱参观,根据我查询的资料南京博物院比较大,文物较多。
于是定火车票,我在的城市距离南京17分钟高铁,速度刚刚的。
预计今年马鞍山可以做地铁到南京了,期待啊
南京博物院地址从南京南站做地铁可以做1号线转2号线到明故宫下车,然后随着人流步行就可以找到
南京博物院大门
注:大门口有很多解说的,大家注意上当受骗哦
南博里面有很多场馆都可以进入,场馆里面是通的,大家可以根据人多少分别进入,我开始也不知道,不过从正大门进入也挺有仪式感的
这个是南博正大门,进入后就是历史管
进入大门后通过闸机进入
注意事项
注:大家去的话一定要携带身份证哦
进入后里面有电子讲解的机器,记得归还哦,它会随着你到那个展品的时候会自动播放,不过我体验感不太好,不过有比没有好
场馆内部租借讲解器位置
我租的20块的
讲解器
历史馆
我感觉历史馆很长,大家可以了解江南这块区域的源远流长,下面放几个照片大家可以看,我其实不熟悉,请谅解
文化
陶制品
金缕衣
编钟
陶俑
名字忘了,鱼是真的漂亮的
总体感觉历史馆里是瓷器玉器等等,会枯燥一点,所以需要有人可以讲解它的来龙去脉体验感比较好。
数字馆
我对这个馆好评加1,它通过动画的形式,投影的形式,栩栩如生讲解过去的历史,由于无法放视频,我大概放一些图片供大家参考
数字馆走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