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你不是我的
毕业后你不是我的推荐文章1:剑桥毕业后,女孩辞掉白领工作,跑到上海动物园当饲养员!父母说……
工作日的每天早晨8点,00后女生马雅会准时出现在上海动物园亚洲食草动物展区,先巡视一圈,观察一下自己饲养的动物们是否健康,然后开始清理粪便,打扫展区。
去年从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马雅应聘来到上海动物园,成为一名饲养员。
剑桥毕业当饲养员?没错!“来上海动物园第一个饲养的动物是大象,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当饲养员的每一天都很符合我当初的预期,甚至每天都能学到新的东西,有新的期待。”南京女孩马雅说,她喜欢和动物打交道,也习惯动物们的味道,饲养员这份工作很有挑战,“比如怎么处理不同动物的腹泻、面对动物应激反应怎么处理等,有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可以学习。”
喜欢和动物打交道,
剑桥毕业当饲养员,父母很支持
一路成长起来,马雅都是一名优秀学生。从南京外国语学校毕业后,她直接申请去英国留学,在帝国理工的生物科学专业完成本科学习后,她找到了自己具体感兴趣的内容:和动物打交道。于是,读研时她选择了剑桥大学的兽医科学专业,主要研究课题是狗的骨肉瘤,“兽医科学是偏重于科研的专业,研究一些动物常见疾病,比如禽流感,以及如何治疗这些动物常见疾病。我主要研究的狗骨肉瘤也是人体的一种疾病,属于发展速度较快的癌症。”
马雅在英国留学期间
研究生毕业之后,她选择了回国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南京的一家生物企业,“这份工作主要就是坐在办公室里进行一些生物分析。”马雅说,做了几个月之后,她发现这份工作和她一直以来喜欢的直接和动物打交道相去较远,此时,上海动物园的招聘启事跳入眼帘。
“当时正好看到上海动物园招饲养员,岗位职责包括动物饲养繁育、丰容、科研、和其他动物园开展交流等,这些都是我想要尝试的工作内容,所以就来上海应聘了。”马雅说,看到心仪的工作,加之在上海也认识一些朋友,想换一个城市生活,于是,就毫不犹豫奔赴了上海。
去动物园看长得萌萌的动物,被它们滑稽的动作逗得开怀大笑,这是游客视角的欢乐。而当你真正要伺候这些动物的饮食起居,打扫粪便,养育幼崽,照顾病号等等,也许,就欢乐不起来了。也许,踏入笼舍的第一步,扑鼻而来的气味就已经把你熏走。
这一切,在已经身处其中一年的马雅看来,却都还不错,“我还比较习惯动物的味道,工作的实际感受都在我的预期之上,对未来也有期待。”
每天早晨上班的第一件事是去看看动物们是否健康
每天的工作从8点开始。
先是巡视展区。马雅现在和同事一起饲养梅花鹿、豚鹿、岩羊等8种、64头动物,“巡视展区主要是观察动物们是否健康,有没有异常行为,细小的环节都不能放过,有时候一个细小的环节就反映出动物的身体健康状况。”马雅说,上午的巡视一般要花20分钟左右。
之后就是花费时间最长的展区打扫工作了,食草动物的粪便虽然味道相对小,但是数量多,要把它们都清扫放入垃圾桶,再交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运输至指定场所。3个同事分工合作,把各个动物展区打扫完毕,2小时就过去了。
打扫动物展区
然后就要开始给动物们喂上午的一顿“饭”。“食草动物是一天两顿,秋冬季的食物相对简单些,主要是干草和颗粒饲料,春夏季的食物会丰富一些,有青草、新鲜树叶和果蔬等,喂食花费的时间会长一些。”
这一通活干下来,一个上午就过去了。
给动物喂饲料
中午休息一会,下午的活也是从巡视展区开始。下午的巡视会比上午更细致、更费时间,如果有单独饲养的病号要特别探视,有特殊情况需要和兽医沟通,还需要关注有没有游客投喂等现象,及时劝阻。如果有科普讲解,需要参与讲解,和游客进行互动。如果展区有更新计划,还需要参与设计。
巡视完成之后,开始喂下午的一顿“饭”。
通常,把动物们关入室内笼舍后,5点可以下班。
对于女儿在动物园当饲养员,马雅的父母都很支持。“我父母都是学外语专业的,工作和生物完全没有关系,但是他们都很支持我的兴趣,我来上海面试饲养员的时候心里有点紧张,他们跟我说‘加油’!”
今年春节,马雅第一次留守岗位,没有回家过年,父母也都很理解和支持。
父母还发现,女儿从事户外工作之后,比在室内工作更健康了。
动物腹泻了怎么办?
有些答案书本未必会告诉你
每天的工作内容看似周而复始,是否会觉得枯燥?能用到在剑桥学到的知识吗?
马雅说,其实工作中每天会有新的内容,也会遇到紧急情况,发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差距,每天都在学习和进步。学校里会讲某一大类的动物,比如牛、羊等反刍类动物腹泻了可能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但是,在动物园,就会涉及具体的动物,即便是同一种动物腹泻,不同个体的腹泻原因可能也不一样,需要和兽医一起,判断具体的腹泻原因是什么,对症治疗。
马雅还记得,有一回,一头刚出生的大羚牛宝宝不小心掉入水中,身体一下子就很虚弱,一开始,她还想着能否用兽医学的知识去救助一下宝宝,经验丰富的老饲养员说,“给它开油汀暖暖身体就好了”,果然,开了半天油汀,宝宝就缓了过来。
让她记忆犹新的还有一头小海狮产生应激反应,十多天都不怎么愿意吃饭的情况。“当时,我们需要打扫小海狮待的水池,就把它挪到了其他水池,没有想到,它一下子看到这么多游客,产生了应激反应,后来连续十多天都不怎么进食,可把我们吓坏了。这些都是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和在象牙塔里学习需要更多的脑力相比,当饲养员有时需要不止一点点的体力。马雅在上海动物园的第一个饲养对象是大象,那些大家伙每天需要吃很多草料,需要把装满草料的桶提升至一定高度,方便它们用鼻子去卷着送进嘴里,这可需要点力气。“养大象的一般都是壮汉,当时我是班组里唯一的女性。”
冲粪便也是个体力活和技术活,并不是每个岗位都有高压水枪可以使,有时候需要用手精准拿捏水管,确保喷出的水有压力,高效冲走粪便。
海外留学经历也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去年,马雅负责整理了上海动物园小熊猫新展区的设计案例,通过评审,成功入选了一个专注于动物园展区设计的海外平台的优秀案例。这是她工作一年中,感觉到最有成就的一件事。
关于未来,马雅说,她还需要积累更多实践经验,然后开启一些科学研究,“比如怎么样让动物园里的圈养动物表现出更接近野外的自然行为,怎么治疗动物的一些疾病等,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给动物搭建棚舍
在基层锤炼,
然后给予充分的培养和成长空间
除了剑桥大学研究生毕业的马雅,上海动物园里还有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毕业的,还有更多国内知名高校、重点专业的毕业生,以及在知名大厂锤炼过、来上海动物园应聘文创岗位的,他们都需要在一线饲养岗位轮岗,至少半年,然后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特长,给予充分的培养和成长空间。
上海动物园年轻的饲养员们
上海动物园园长裴恩乐介绍,在国家最新的职业名称中,“饲养员”叫做“动物园保育员”,他们的职责不再是打扫笼舍那么简单,还要参与动物保护研究、做科研课题,比如动物营养学、动物行为学、动物谱系、动物繁殖等,同时还要参与对公众的科普教育等,“上海动物园每年都会拿出50万元,用于支持一线工作人员进行科研,鼓励每一个饲养员积极申课题,有能力的也可以申市绿化市容局、市科委、中国动物园协会等方面的科研项目,培养他们成为专业技术人才。”
“20多年前,我们有3个本科同学来上海动物园工作,后来2个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但这些年,饲养员中本科生、研究生越来越多,热爱动物饲养、热爱动物园,愿意留下来的也越来越多。”上海动物园一名老员工说。
“这两年,名应聘饲养员的大学毕业生中,知名高校、高学历的明显增多,年轻人更愿意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工作。”上海动物园组织人事科负责人表示。
几十年前,上海动物园最初的一批饲养员有的是征地农民,有的是工厂工人,有的从动物园技校毕业,凭着踏实肯干的精神,他们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经验,有的还会做木工、电焊工,造笼舍,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们把摸索出来的饲养经验通过师徒带教的方式传授给年轻饲养员,一沓沓厚厚的饲养经验记录本保存至今。如今,高学历的年轻饲养员正学习着新的十八般武艺。所以,“铲屎官”也不简单!
新闻晨 记者 郁文艳
: 新闻晨
毕业后你不是我的推荐文章2:读了一个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别慌!你可以这样补救……
有人说,大学选专业就像围城,城里的人想要出去,城外的人却想要进去,总是设想墙的另一边是不是有更美的风景。
某期《朋友请听好》曾聊到过这一话题,一位粉丝来信说她高考考得不好,于是选了葡萄牙语专业,但工作之后又觉得所学用不到工作中。她一边思考要不要换学别的技能,但一边又遗憾于付出的时间。
节目中的嘉宾也颇有感触,有人觉得应该跟着内心的感觉走,有人认为决定发展的不是专业而是个人态度。
的确有很多朋友有这样的困惑。高考后在填专业时出现失误,又或是为了稳妥选了服从调剂,结果去到了不喜欢的专业,亦或是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该专业与自己的预期不符。
这些情况的出现,都可以归为“选错”了专业,从而给大学时光带来了迷茫与煎熬。
那么如何破局呢?大致有两种策略,第一种就是换方向,也就是“爱一行,干一行”,选择你热爱的专业。
第二种策略则为“干一行,爱一行”,就是在当前的专业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
上周观察君发起了提问,#读了不喜欢的专业怎么办#,读者们认真地分享了他们的故事。
观察君的同事琪琪也有过转专业的经历。她大一上学期学的是文物与博物馆专业,这一专业其实并不是她的第一志愿专业,但是因为对历史较有兴趣则把该专业放在了第三志愿。最后因前两个专业分数不够,自然进入了这一专业。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琪琪发现专业中涉及的历史知识更为深入和细化,与之前所想有较大出入。因此,她决定转到新闻专业,由于她在现专业成绩优异并顺利通过了后续笔试面试,最后成功转入新闻专业。
在她看来,转专业是她大学时期做的一项非常正确的决定,她非常感谢当时信念坚定的自己。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艳曾在中国青年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中她谈到了转专业这一话题。在她看来,大学转专业是越早越好,越到后面,学校给的机会越少,并且对学生本人来说时间成本也越高。所以每个大一新生都需要在第一学期完成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透彻了解你所学的专业。
其中包括未来都学什么课程,哪一门课比较难,毕业之后有哪些就业方向,需要怎样的专业证书等。通过这样的了解过程,大部分学生都会建立起一定的专业认同感,要么在这条路上继续发展,要么考虑转专业。
像上面两位小伙伴,就是尽早清楚了自己所在的专业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同时意识到自己更为喜欢的专业是什么,而选择主动接近学习该专业的相关知识,为转专业做铺垫。
要透彻了解想要转去的专业,也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该教授也分享了她的经历,她每年都参加心理系的转专业面试,会问同学:“你知道学心理学将遇到什么困难吗?”“你对心理统计怎么看?有没有信心?”
每年都会有同学吃惊地问:“心理学还要学统计呀?”在她看来,这些同学对于想要转的专业,跟当初高三志愿选专业是一个思路,还是凭想象,又跳进了同一个坑里。
转专业不能是因为逃避,不是因为觉得这个专业挂科率低或者课程看起来少而轻松,就脑门一热说转就转,而是应该经过深思熟虑。
问问自己,是不是热爱想转的这一专业,是不是足够了解它要学习的内容,清不清楚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就业趋势,有没有找相关的老师和同学打听好相关信息。
也有很多同学处在迷茫阶段,感觉现专业学不进去,但是也找不到特别向往的专业,在纠结中消耗了许多精力和时间,甚至自暴自弃。
那么不如及时结束内耗,改变认为学习现专业是痛苦的认知,变被动为主动,对自己负责才能不辜负大学时光。
想想这个专业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我在这个专业中有没有表现突出的地方?先放下对“热爱”的执念,认真地感受一下现在这个专业的魅力,努力培养对本专业的学习动力吧。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要潜心探究,必然学有所获。了解越多,或许能发现其中的乐趣,积累起来的乐趣或许会让你对专业的看法改观。
要知道,很多事情不是因为喜欢才做的好,而是因为做的好才喜欢。
就像稻盛和夫所说的一样——持续努力,专注做好一件事,这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
除此之外,那些没有转专业成功的同学可以考虑辅修的道路或跨专业考研。几年学习之路,深刻掌握了两个专业的知识,也为将来的发展拓宽了更多的可能。
观察君的大学室友也曾动过转专业的念头,但发现错过了转专业的时间点,便决定跨专业考研。后来她成功上岸,目前从事的工作也和新专业对口,而且在工作中也能利用上前专业的知识。她也开玩笑地称自己最终成为了一名“复合型人才”。
总之,不要一味地相信“没走过的路一定有好风景”,请相信“每一条路都有独特的风景”。每一条路都不能说是最坏的,也不能说是最好的,比起踱步和犹豫,更应该做的是选择一条路坚定地走下去。
大学生活只有一次,“学你所爱,爱你所选”。不论我们是选择留在原来的专业还是转入新的专业,决定之后就不要后悔。只要你不轻言放弃,你的未来仍然掌握在自己手中。
: 青年观察家
毕业后你不是我的推荐文章3:一位赴疆女硕士的心路历程……
硕士毕业分配赴疆工作的单嘉欣。
近日,一条题为《亲历!喀喇昆仑,他们用忠诚守望》的视频图文刷爆国防科技大学师生的朋友圈。
文章讲述的是端午节前夕,西部战区空军某基地的8名文艺骨干组成“空天梦·雪莲情”文化服务小分队,奔赴喀喇昆仑看望慰问高原雷达兵的经历。
视频截图:演出前精心化妆。
镜头里,一名空军女上尉,鼻子插着氧气管,对着简易折叠镜认真化着妆,她正在做表演准备,马上就要上台给战士们奉献精心排练的文艺节目。
她就是国防科技大学2018年底毕业分配奔赴新疆和田工作的硕士单嘉欣。
走近你,家国装进行囊
视频截图:为高原战友表演原创舞蹈。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漓漓鲜血染红它。”她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像电影《芳华》中的女主角一样,坚强克服缺氧带来的不适感,站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地域,为驻守高原的战士们高歌献舞。
在学校“校园之星”才艺大赛中,她曾以一首军旅歌曲《哨所的月亮》一举夺魁。那一晚的她,军装笔挺,嗓音纯净而清澈,歌声宛如天山融化的雪水浸润了在场所有人的心田。
获国防科技大学“校园之星”才艺大赛一等奖(右二)
2019年7月,又到一年毕业季,一批学员即将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正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之时,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学员四大队的干部联系上刚从“生命禁区”喀喇昆仑下来的单嘉欣。请她讲述赴高原边疆一线后的心路历程。
“没有繁华都市的灯红酒绿,也买不到心仪的零食,女孩子比较少也很孤单。”到了单位后,这些新情况对生长在哈尔滨,求学在长沙的都市女孩来说,都需要慢慢适应。在单嘉欣看来,记忆最深的还是漫天风沙。大风呼啸,黄沙遮天蔽日,有时,刚出营房,脸上便粘了一层尘土。她笑着说,“来了这里,粉底都可以免费了”。
2018年底接到分配命令的时候,她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一度紧张。但天性乐观自信的她认为,人生就应该勇敢地去尝试,母校多年的培育也让她深知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临行前,她把学员大队赠予的毕业礼物——为记录他们科研训练生活点点滴滴编写的强军路上·备战篇《风华正茂》,认真地包好,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行李箱里。
到了单位后,住宿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错,同事很关照,单嘉欣的心也就慢慢安定下来。
读懂你,心中无限敬仰
参加驻地共建小学助学活动(一排居中)。
2019年的春节,是单嘉欣人生中第一次没有和父母一起吃年夜饭。春节后不久,单位需要干部到扶贫共建的一所小学,给驻地维吾尔族的孩子们讲授一堂语文课。得知这一消息后,单嘉欣主动申请。
当她既兴奋又忐忑地讲完后,孩子们使劲拍红了小手掌,课后她被围着问东问西。看着孩子们纯净的双眼,她感觉到有种真实的幸福在心头涌动……
为战友们深情献唱。
今年5月,单嘉欣主动名参加了单位组建的文化小分队,通过选拔,她和其他7名成员一起组成了“空天梦·雪莲情”文化服务小分队。从5月22日到6月12日,20多天的时间里,他们共演了十一场。
对慰问小分队的最高礼遇。
一次,他们去一个离最近的小镇还有300多公里的无人区站点慰问演出。因为没有多余的食材,站点的战友们给这群“突然到访”的客人煮了一锅方便面,每个人再加个鸡蛋。
单嘉欣说,不知道为什么,她端着盛满面条的碗,看着热情的战士们,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战士们担心她们没吃饱,还给她们洗了苹果。当得知因为路途遥远,站点都是一段时间集中补给一次水果蔬菜时,她和队友们手里拿着苹果但没舍得吃,临走时候又悄悄放了回去……
“离天堂最近的灵堂”
“我们演出小分队,一路上一直沿着边境公路走,路途中还有几件让我特别震撼的事情。”绵延无尽的雪山静静环绕着康西瓦革命烈士陵园,这是全军海拔最高的烈士陵园,也被称作“离天堂最近的灵堂”。在这里,静静地躺着保家卫国的革命英烈。
单嘉欣和队友们在此进行了属于军人特有的祭奠仪式,在每一座墓碑前驻足、默哀、敬礼。整整一上午,一排排、一座座,她们静静地看着墓碑上定格的年轻生命。
在墓地,单嘉欣还遇到了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他们是来看望长眠于此的战友的。老夫妻离开前告诉她,他们先后来过这里十几次,这应该是最后一次来了……看着老人相互搀扶渐远的背影,单嘉欣觉得有一种力量在心中翻涌升腾……
爱上你,远方也是诗行
还有一个画面至今仍然萦绕在单嘉欣的脑海。边境线上一个简易的岗亭里,距离最近的镇子也有百公里路程。由于严重的高反,单嘉欣和队友们正在车里晕头转向,岗亭里的战士们看到了身着军装的她和队友们,朝他们敬了标准的军礼。
因为海拔高、温差大、紫外线强烈,战士们皮肤黝黑,脸上脱皮,嘴唇变成黑紫色。那厚重的肤色和身后光秃秃的山脉形成了强烈的颜色反差,至今那个画面仍深深定格在她脑海里:“战士们站立的地方就是祖国”。
这一次高原行,最大的意义在哪里?单嘉欣说,是对艰苦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经历的困难的事情和现在比起来都不是困难,而现在认为困难的事情,其实只要开始认真去做也并不是你认为的那么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单嘉欣说,自己领略过都市的灯火,也仰望过哨卡的月光;品味过城市的喧嚣,也欣赏过静美的雪山。见识多了,自己成长了,心胸也一定会更加豁达。
就如同单嘉欣朋友圈发的一样,“若不是见过这世上有人在更艰苦的地方负重前行,便不会知道眼前的繁华盛世如此来之不易,到了这里才听懂《祖国不会忘记》这首歌曲的真正含义,致敬高原军人。”
当演出慰问任务结束后,回望身后险峻的公路和蜿蜒的车队,单嘉欣庄严地举起右手,向渐行渐远的雪山高原敬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毕业后你不是我的推荐文章4:
毕业后你不是我的推荐文章5:毕业离校,收拾行李的你是不是发现工程量浩大?行李打包攻略收好
【毕业离校,收拾行李的你是不是发现工程量浩大?行李打包攻略收好~】北京您好今天周四,车辆限行3和8,天气多云转阴,气温25℃~35℃。毕业离校搬家怎样给自己的行李减负,高效整理?查看攻略记得清理好自己的宿舍,带走回忆,留下文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毕业后你不是我的推荐搜索词:
1.毕业后你不是我的 歌词
2.毕业后你不是我的孙子涵
3.毕业后你不是我的吉他谱
本文标题:毕业后你不是我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