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发射
spacex发射推荐文章1:SpaceX将接手美国ULA的GPSⅢSV-08卫星发射任务
ⅢIT之家 4 月 8 日消息,美国太空军于当地时间 4 月 7 日宣布将 GPS Ⅲ SV-08 卫星的发射任务从联合发射联盟(ULA)转交 SpaceX 执行,标志着美国军方发射承包商格局的深度调整。
顾名思义,这批卫星是 GPS Ⅲ 星座中的第八颗卫星,具备厘米级定位精度与增强抗干扰能力。IT之家查询发现,此次任务计划最早于 5 月下旬搭载 SpaceX 的猎鹰 9 号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进行发射。
太空系统司令部发射执行负责人吉姆?霍恩(Jim Horne)表示,此次调整旨在解决 ULA 积压的发射任务,GPS III-7 任务将从 ULA 火神(Vulcan)火箭转至猎鹰 9 号。作为补偿,原定由 SpaceX 猎鹰重型火箭执行的 GPS ⅢF-1 任务将转交 ULA 执行。
火神火箭还获得国家安全太空发射计划(NSSL)认证,但因 2020 年获得的 NSSL 第二阶段合同而积压了大量军事发射任务。此次调整增强了 NSSL 项目的灵活性,将原发射周期从 24 个月压缩至 3 个月。
spacex发射推荐文章2:SpaceX成功发射人类首次极地轨道载人航天任务,将在太空种蘑菇
IT之家 4 月 1 日消息,SpaceX 于美国东部时间 3 月 31 日晚上 9 点 46 分(IT之家注:北京时间 4 月 1 日 9 点 46 分)在 NASA 肯尼迪航天中心的 39A 发射工位,成功发射了其“猎鹰 9”(Falcon 9)火箭,将名为“Fram2”的私人载人航天任务送入地球极地轨道。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有载人航天器环绕地球两极飞行。
此次“Fram2”任务的“龙”飞船(Crew Dragon)名为“坚韧”(Resilience),搭载了四名首次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们分别是来自马耳他的指令长 Chun Wang,来自挪威的飞船指挥官詹妮克?米克尔森(Jannicke Mikkelsen),来自德国的飞行员拉贝亚?罗格(Rabea Rogge),以及来自澳大利亚的医疗官兼任务专家埃里克?菲利普斯(Eric Phillips)。
在发射后短短的 2.5 分钟内,“猎鹰 9”号的第一级助推器顺利关闭其九台梅林发动机,并与火箭主体成功分离,随后进行了一次减速点火,使其能够按计划在大约 5.5 分钟后降落在位于大西洋上的 SpaceX“照章办事”(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无人驳船上。
火箭的第二级继续将“坚韧”号飞船送入近地轨道,并在发射后不到 10 分钟时将其释放,使其开始独立飞行。在接下来的三到五天内,这四位宇航员将在地球最偏远的地区上空飞行,以前所未有的视角观察地球两极。
据悉,“Fram2”任务的名称于 19 世纪末挪威的极地探险船“Fram”号,该船在 20 世纪初探索了北极和南极地区。“Fram”在挪威语中意为“前进”或“向前”。此次任务继承了其海洋探险先驱的精神,共携带了 22 项实验,宇航员将在任务期间进行这些实验,包括首次尝试在太空种植蘑菇,以及一台将在轨道上首次拍摄人体 X 射线的设备。其他实验还将研究微重力对人类骨骼肌肉系统在太空飞行期间的影响。
“Fram2”是 SpaceX 的第 17 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是为私人客户进行的第六次发射。“坚韧”号飞船此前已执行过四次载人任务,包括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执行的首次国际空间站(ISS)商业载人任务“Crew-1”,以及 SpaceX 首次和最近一次的地球轨道私人载人发射任务“Inspiration4”和“Polaris Dawn”。
值得一提的是,“Fram2”的发射距离 SpaceX 为 NASA 执行的“Crew-10”任务升空仅相隔两周零三天,这是 SpaceX 两次载人航天发射之间间隔时间最短的一次。
预计“Fram2”任务将持续三到五天,最终将以一次太平洋溅落结束,这将是 SpaceX 载人航天任务首次在太平洋降落。该公司此前所有的载人飞行都降落在佛罗里达州海岸附近,但 SpaceX 正在将返回地点转移到西海岸,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龙”飞船碎片在返回地球途中可能对人员或财产造成的损害。
此外,在着陆后还将进行一项最终的研究实验。宇航员在身体重新适应地球引力的过程中,将放弃通常在太空飞行后使用的医疗和行动辅助。
spacex发射推荐文章3:马斯克:SpaceX今年将发射全球90%的载荷,中国发射占5%,其它5%
大家都知道中美俄是世界前三的航天大国,其官方航天机构的发射任务曾占了全球每年发射载荷量的绝大部分。但是时代变化太快,近几年来马斯克SpaceX公司异军突起,凭借猎鹰9号火箭独有的可回收和重复使用性能,以极低的发射成本吸引了美国乃至全球大量的发射任务,已成为全球航天发射事务中鹤立鸡群般的存在。
2024年3月16日,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又在社交媒体上抛出一枚重磅炸弹:SpaceX今年将承担全球90%以上的有效载荷发射任务,中国约占5%,美国其他企业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分担剩余5%。
这一数据看上去很夸张,却又是不争的事实,在让人惊讶的同时也揭示了如今商业航天格局对传统国家主导模式的颠覆,更预示着人类太空探索正在进入一个由私营企业主导的新纪元。
我们先回顾一下我国航天领域近些年来创造的辉煌。尽管马斯克将中国今年的发射份额定位为5%,但这一数字背后也是中国航天近十年来的飞速发展。自2016年起,中国航天发射进入高速增长期。根据《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数据,2023年中国全年实施67次航天发射,将超过200吨载荷送入太空,创下历史新高。其中,长征系列火箭完成48次发射,成功率100%,运载能力覆盖低轨1.5吨至25吨,高轨可达14吨,且已形成完整的火箭家族谱系,而各式新型火箭也在不断的研制和试飞中,不断增加的发射量也使得太空有效载荷量的跨越式增长。
然而,中国航天的“内向型”特征限制了其国际市场份额。截至2023年,中国商业火箭仅占全球商业发射市场的3%,发射任务主要服务于国内卫星和少数“一带一路”国家。这与SpaceX的全球化客户网络形成鲜明对比。
与中国的稳步增长相比,SpaceX的扩张堪称“指数级爆炸”。自2018年首次实现单枚火箭复用后,其发射频率和载荷量正逐年翻番:
? 发射次数:2023年SpaceX完成98次发射(占全球发射总量的64%),远超中国(67次)、俄罗斯(19次)和欧洲(6次),或者说比中俄欧加起来还多。
? 有效载荷:仅星链卫星一项,2023年即发射超2000颗(单颗重约300公斤),总载荷量达600吨。若计入NASA的载人龙飞船(每次6吨)、军用卫星(如GPS III,单颗重4吨)及国际客户订单,全年总载荷量突破1200吨,占当年全球总载荷量的85%。
SpaceX发射的太空的有效载荷量,主要以星链卫星为主,星链计划是SpaceX垄断地位的核心支柱。截至2024年3月,星链在轨卫星数已超6000颗,构成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卫星群。其背后的商业逻辑极具颠覆性:
? 批量化生产:每颗卫星成本从初期的100万美元降至25万美元,生产线日均下线45颗。
? 高频次发射:猎鹰9号火箭复用周期缩短至21天,单箭年均发射超15次,一次发射可携带22颗星链卫星(总重6.6吨)。
? 现金流闭环:全球订阅用户突破300万,年收入超50亿美元,反哺火箭研发和发射。
2024年,SpaceX发射的有效载荷总量在1800吨左右,其中主要就是星链卫星。马斯克直言:“星链不是卫星互联网,而是太空高速公路的收费站。”这一模式让SpaceX在抢占低轨资源的同时,建立起难以撼动的商业壁垒。
支撑SpaceX垄断全球发射市场90%载荷份额的这一目标的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其商业模式的全面升级:
1. 星舰试射突破:虽然星舰的第七和第八是试飞,其二级飞船都爆炸了,但这并不能掩盖这种发射系统的巨大潜力。一旦技术成熟投入商用,单次发射成本可降至200万美元(每公斤成本仅60美元),相当于猎鹰9号的1/10。
2. 客户绑定策略:NASA将60%的合同授予SpaceX,包括价值29亿美元的“阿尔忒弥斯”登月舱;美国军方将其列为“国家安全发射服务”首选供应商;亚马逊、OneWeb等竞争对手甚至被迫租用猎鹰9号发射自家卫星。
3. 全球发射基地网络:除美国本土的卡纳维拉尔角和范登堡基地外,SpaceX正在巴西阿尔坎塔拉、日本种子岛建设发射场,以实现“24小时全球覆盖”。
所以长远来看,马斯克SpaceX公司的卫星发射量将来还会大幅度增加。
而我国今年预计发射载荷量约占全球5%(约100~200吨),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我国的民营航天公司如蓝剑航天新活动力度,还没有完全突破火箭的可回收和重复使用技术,发射成本较高。二是国际客户因“ITAR条例”而很难使用我国的火箭发射含美国元器件的卫星。三是目前我国的商业互联网卫星(数量庞大)刚开始发射,还未形成规模。
不过,我国正加快构建“双循环”航天体系:对内推进卫星互联网“新基建”,计划2025年前发射3000颗低轨卫星;对外则通过金砖国家遥感卫星星座、中阿北斗合作等突破封锁。今后发射的载荷量也会大大增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实用性则会广占市场。马斯克SpaceX公司之所以能独占全球90%的有效载荷发射量,正是由于提前掌握了火箭的可回收重复使用技术,掌握了目前最经济实用的载荷发射能力。而且该公司今后还会在这方面一路狂奔,星舰将会帮助它占有更为巨大的发射量。
马斯克在航天方面的终极目标是火星移民。他透露,星舰计划在这两年携带“擎天柱”机器人登陆火星,为后续火星载人任务铺路。若技术验证顺利,SpaceX或于2029年尝试首次载人火星登陆,这个时间要比中美官方航天机构计划的火星载人登陆的时间都要早得多。
马斯克计划在火星上建造能够容纳100万人居住的火星城市,这当然需要天文数字的发射量支撑。建立自给自足的火星城市至少需运送100万吨物资,相当于当前全球年发射量的500倍。唯有星舰以“航班化”频率发射(每日数次),才可能实现这一愿景。这也意味着,如果其他国家没有开展类似的火星开发计划的话,那么当SpaceX开始火星移民时,其全球发射占比未来或升至99%以上。因为即便是互联网卫星的载荷量,与火星开发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
不期然间,马斯克SpaceX公司早已发起了一场改写规则的太空竞赛,而且目前在比赛中遥遥领先。而如果我们深入分析来看,SpaceX的90%份额其实不仅是商业胜利,更宣告了“新太空时代”的来临:私营企业凭借资本、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正在重塑人类探索宇宙的方式。
中国航天的5%有效载荷量,虽代表着一个新兴航天大国的崛起与进步,但相对于马斯克SpaceX公司的极速狂飙,我们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唯有以比马斯克SpaceX公司更快的发展速度奋起直追,才能不被甩开太远。要知道,这场竞赛的终点并不是谁会以互联网卫星之类的大量载荷主导地球轨道,而是谁能率先将文明的火种播撒至更遥远的星辰。而星辰大海,才是人类的未来。
spacex发射推荐文章4:
spacex发射推荐文章5:SpaceX发射人类首次极地轨道载人航天任务,加密货币企业家赞助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美国东部时间3月31日21时46分(北京时间4月1日9时46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猎鹰-9”运载火箭,将一艘载人“龙”飞船送入地球极地轨道,开启了人类首次载人绕地球两极飞行的任务。
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道,这是一次代号为“Fram2”的商业载人航天任务,由马耳他籍加密货币企业家王纯资助,预计持续3到5天。宇航员将飞越地球南北两极,从距离地面约430公里的高度观察极地,并研究太空环境中的人体健康。
Fram2任务乘组共有4人,除作为资助者和指令长的王纯之外,其余三人分别为挪威摄影师扬尼克·米克尔森(Jannicke Mikkelsen)、德国机器人专家拉贝亚·罗格(Rabea Rogge)和澳大利亚极地探险家埃里克·菲利普斯(Eric Philips)。尚不清楚王纯为这次任务支付了多少资金。
该团队将在飞行过程中进行22项实验,包括首次在太空拍摄人体X射线图像、在微重力环境下种植蘑菇等。宇航员还将使用可穿戴设备监测任务期间睡眠、压力、激素水平等健康数据,研究太空飞行及微重力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当地时间3月31日,Fram2任务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发射 视频截图
王纯3月28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好奇心最终驱使我穿过了大陆,在2021年到达地球最南端,并在2023年到达北极。这次飞行不只是为了进入太空,它也是为了突破极限,分享知识……我希望我们的任务能进一步激励后人效仿。”
Fram2任务的名称取自挪威极地探险船“前进”号(Fram),它是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在1893年至1896年北极探险,以及罗阿尔德·阿蒙森在1910年至1912年南极探险期间乘坐过的船只。
这也是人类首次载人绕地球两极飞行的任务,此前从未有载人飞船进入过轨道倾角为90度的极地轨道。CBS指出,为了进入极地轨道,“猎鹰-9”火箭必须向南飞行,从佛罗里达州南部、古巴和巴拿马上空经过。
SpaceX负责“猎鹰”火箭的副总裁乔恩·爱德华兹(Joe Edwards)表示,技术团队专门修改了飞船的飞行软件,以确保其安全通过人口稠密地区,并使太空舱和其他组件在紧急情况下远离任何人口稠密地区。
道称,从美国东海岸发射的有效载荷的最大轨道倾角往往受到限制,以避免灾难性故障产生的碎片落入人员密集区域。NASA和美国太空军通常会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基地发射极地轨道卫星,因为西海岸发射的火箭向南飞行时无需经过人口稠密地区。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教授克里斯托弗·库姆斯(Christopher Combs)表示,这是一次独特的任务,“有趣的是,还从来没有人真正进行过极地轨道飞行。我很高兴我们有了商业服务提供商,让太空旅行变得更加常规化。”
但库姆斯也指出,Fram2并不是在规划一项适合科学研究的任务。在他看来,围绕两极进行载人航天飞行,“比噱头好一些,但并不完全是一个突破性的里程碑”。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行星科学家凯文·刘易斯(Kevin Lewis)表示,在绕极地轨道飞行的过程中,宇航员承受的电离辐射剂量会更高,“但剂量率可能只会高出几倍,对于短时间的飞行来说,只要不遭遇极端的太阳耀斑,就不太可能成为问题。”
美国“太空新闻网”称,与以往的任务不同,“龙”飞船在完成Fram2任务后不会直接返回佛罗里达州海岸,而是会在加利福尼亚州着陆。爱德华兹称,美国西海岸的天气和风力条件通常更好,那里的主要挑战是海上云层,可能会影响直升机的支援作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spacex发射推荐搜索词:
1.spacex发射最新消息
2.spacex发射基地在哪里?
3.spacex发射多少卫星
本文标题:spacex发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