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属于哪个民族推荐文章1:百科甘肃①|甘肃之名 缘何而来?

  【开栏的话】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新华网甘肃频道开设《百科甘肃》知识型融媒体栏目,通过多种表现形式,追溯历史、博览文化、研究地理、领略艺术、寻味美食……展现多姿多彩的甘肃。


   甘肃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被誉为“河岳根源、羲轩桑梓”。那么这块广袤而美丽的土地,究竟为什么叫“甘肃”呢?


   甘州之“甘”,肃州之“肃”


   甘肃省名取自甘州、肃州的首字。《辞海》说:“旧以甘州、肃州两地首字得名。”甘州便是今天的张掖市,肃州即今天的酒泉市,二者都是古代河西走廊的重镇。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新华社记者 陶明摄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一角。新华社记者 陶明摄


   先说“甘州”,据史书记载:西魏恭帝元年改西凉州为甘州。或曰以甘浚山名,或曰以甘泉名。这就是说,“甘州”之名始于南北朝时期,公元纪年是554年。“甘州”之称,因地而名。


   酒泉市玉门市雾凇景观。(资料图片)


   酒泉市金塔县沙漠胡杨林景区。新华社记者 张睿摄


   再说“肃州”,从公元前115年,西汉王朝设立酒泉郡开始,酒泉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隋文帝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改置肃州,历史上将酒泉改为肃州由此开始。


   甘州、肃州之要


   甘州、肃州虽然是公元6世纪以后的名称,但这两地开发的历史却要久远得多。


   甘肃地图(:甘肃省自然资源厅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官网)


   考古遗存表明,早在五千年前,张掖就有人类活动。据《史记》与《汉书》的记载:公元前121年,即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被派西征匈奴,以攻占河西走廊。于是,汉王朝便在河西走廊地区“列四郡,置两关”,筑长城,开交通,兴修水利,移民屯田,开始了开发经营河西的宏伟事业。


  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秋景。新华社发(王将 摄)


   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小苏干湖。新华社记者 陈斌摄


   而甘州、肃州作为丝绸之路要地,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扼制东西的交通咽喉,因此在开发河西、经营西域中,二者都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古人曾有“张国臂掖、以通西域”“隔绝羌胡、断匈奴右臂”之说,这也是“甘肃”之名由来的重要原因。


   首并“甘肃”


   那么“甘肃”的名字是如何出现在历史长河中的呢?其实“甘”“肃”二字首次合并出现,是由于西夏设“甘肃军”。


   张掖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雪后美景。新华社发(王将 摄)


  张掖山丹马场鸾鸟湖旁的马群。新华社发(王超 摄)


   公元11世纪初,我国西北地区建立了一个叫做“大夏”的封建割据政权,史称“西夏”。据《西夏书事》记载:西夏在最盛时期,曾辖22州,可谓“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不仅包含河西走廊的全部,还涵盖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和陕西北部的部分地区。


   酒泉市新城区上空的壮美“火烧云”盛景。(资料图片)


   西夏正式立国时间将近200年,与北宋对峙,极其重视武装力量建设,其主力部队称为“厢军”,分左右2厢,共有40余万人,分镇各地。其中,在河西走廊设置了“甘肃军”,属右厢,军司驻于甘州,统军3万余人。而“甘肃军”之设,首次把甘州和肃州的首字连结起来,自此,“甘肃”作为一个完整的地理名称,便出现在史册上。


  (整理:常瑞芳 实习生 李秉霖)(资料:《丝绸之路》1998年第03期、《人文甘肃·历史卷千年回眸》、张掖市人民政府网)


  :新华网


  兰州属于哪个民族推荐文章2: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之一,全国人口不到10万,有着悲壮的古老历史

  在马蹄寺所在的 肃南 县有一个独特的少数民族——裕固族。裕固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常年居住在帐蓬里,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随看季节的变化和畜场的转移,居住的帐篷也经常随之移动。


  裕固族寓意“ 富裕 、巩固”,是 甘肃 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我国22个人口1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是一个有着悲壮历史的古老民族。现今的裕固族是以古代回鹘人的一支一黄头回鹘为主体,融合蒙、藏等民族而形成的。裕固族在历史上先后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佛教和藏传佛教,今天的裕固族宗教文化也依然多种多样,交相错织,但裕固族人大都信仰藏传佛教。


  裕固族热情好客,每当家里来客人时,先用奶茶招待,在碗内放酥油、炒面、曲拉、奶皮,然后沏上煮好的奶茶。茶后以手抓羊肉、青稞酒款待。


  兰州属于哪个民族推荐文章3:城市9族,作为兰州人的你竟然是·······兰州本土最有影响力媒体,微信号:lz908158

  “一杯水喝进嘴里只有自己才知道是什么味道。所以你自己属于怎样的一种情况只有你自己才能了解和体会”


  上班一族


  最常见的就是可怜的上班族了,每天朝九晚五偶尔还要加班,早饭一般在公交车上解决,想想都觉得自己好可怜。


  

  收租一族


  房东或是二房东,在兰州租房子住的大有人在,有几套房子那简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还有一些精明的二房东什么都不用做,直接收中间的差价就好。


  创业一族


  有理想的有志青年还是很多,不甘心为别人打工,有很有野心和抱负,创业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有人成功就有人失败。风险性还是有的,很考验魄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自由一族


  天大地大自由最大!也许没有很多钱,但是够花就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谁走就走可能是对他们对恰当的形容。当然也是要赚钱的,兰州的工作形式这么多,总有一种是适合这种放荡不羁。


  啃老一族


  啃老一族?你千万别说没有!工作不如意,生活不顺心,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只敢躲在家里称王称霸,对父母吆三喝四,花父母的血汗钱。你身边是不是就有这样的人?


  摆摊一族


  街边摆摊卖水果、臭豆腐、烤羊肉串,天桥上贴个膜……早起晚睡的很是辛苦,但是好歹不受气,收入也还不错。就是要时不时的躲个城管。


  讨饭一族


  这是一群很特殊的群体,由于近几年乞讨行骗的很多,已经消耗掉了大多数人的同情心,人们多数在猜想,这个乞讨的人是不会家里已经有了好几套房子?


  海外一族


  外国人、外籍华人以及海归,自贡也有很多。他们给兰州注入了新的活力,把他们的生活习惯、工作方式带到了兰州。


  二代一族


  富二代官二代红二代拆二代,多是人们羡慕的对象,要么有钱,要么有权,过着许多人都可望而不可及的生活,也是许多灰姑娘梦中的白马王子。


  

  小编是上班族,你是哪一族?


  【点击功能】


  最新闻:讲些你不知道的事


  最新鲜:讲些你要知道的事


  最新锐:讲些你想知道的事


  【回复功能】


  回复 “新闻”“文化”“汽车”“美食”“笑话”“旅游”“电影”


  等你感兴趣的词汇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注我们】


  如果你喜欢此栏目,可以点击分享与好友一起分享!点击右上角“。。。”图标,选择【发送给好友】或【朋友圈】


  兰州属于哪个民族推荐文章4:兰州历代建制的沿革

  兰州解放后,人民解放军由兰州东门开进市区,兰州人民夹道欢迎


  从皋兰山下出现氏族部落到现在,兰州的建制经历了复杂的演变过程。


  相传大禹治水时,将天下划分为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九州,据说兰州一带属于雍州。


  商、周时期,兰州是羌族人民游牧的地方。羌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少数民族,活动中心在今青海。


  战国时,秦昭王设立陇西郡,兰州一带归陇西郡管辖。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兰州一带为陇西郡的辖地,范围大致包括现今的城关区和榆中县。


  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部、一百零三郡,在今甘肃境内设有十个郡。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在今西固区黄河南岸构筑金城。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将天水、陇西、张掖三郡各划出两个县,增设了金城郡。随后又将金城郡的辖区扩大到十三个县,即允吾(读铅牙,即今青海省民和县东下川口一带)、浩亹《今红古区窑街一带)、令居(今永登西北部)、枝阳(今永登南部)、金城(今西固区一带)、榆中(今榆中金崖乡一带)、枹罕(今临夏西部)、白石(今夏河一带)、河关(今临夏东部)、破羌(今青海乐都西部)、安夷(今青海西宁东部)、允街(今永登南部)、临羌(今青海西宁西部),郡治设在允吾,隶属于凉州(今武威)刺史部。萁中令居、枝阳、允街、浩亹、金城、榆中六县,都在现今兰州市辖区以内。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曾一度将金城郡并入陇西郡,翌年,因防务需要又重新分开,但仅领金城、令居、枝阳、榆中、允街、浩亹六县。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西羌入侵金城,郡治曾一度迁往襄武(今陇西)。


  三国时期,金城郡属于魏国的领土,下辖榆中、允街、金城、浩亹,白土、允吾六县,隶属于凉州,郡治仍在允吾。


  到西晋时,撤销允吾县,金城郡郡治由允吾迁到榆中,领县由魏国时的六个减少到五个,即:榆中、允街、金城、白土、浩亹。


  西晋灭亡后,我国北方相继出现了与南方东晋政权相对峙的十六个封建割据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在此期间,金州郡曾为前、后、西、南、北五凉和前、后、西三秦所辖,领县错杂,莫相统一。其中,前凉张0曾一度将金城郡郡治迁往金城(今西固区)‘西秦乞伏国仁则在今榆中县大营川一带“筑勇士城以都之”.及至南北朝时期,金城郡又相继为北魏,西魏、北周所有,隶属于河州,郡领子城、榆中、大夏三县,郡治设在位于现今榆中县境内的子城。那时,也就是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由于金城郡、县的变动比较频繁,郡治和县治所在地也游移不定。特别是设置“郡”,“县”的原则,与两汉时期比较,更是大不相同。在两汉(尤其是西汉)时,“户”数不足若干的,“口”数不足若干的,不得随便设置郡、县。到十六国和南北朝时,则全然不同,不仅可以随意设置郡、县,而且常有不顾户、口数目,一“郡”只直隶一“县”的现象发生。其用意自然在于政治上的夸张,即炫耀自己辖有若干郡、若干县而已。所以,当时的金城“郡”,实际上已经降低到“县”的水平。据史料记载,西汉时,金城郡领县十三,有户三万八千四百七十,口十四万九千六百四十八。在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金城郡无户口资料可稽。但到隋朝时,金城郡仅领县二,有户六千八百一十八,口无统计。便是很好的说明。


  隋朝建立后,先是废郡置州,后又改州置郡。开皇元年(公元581午)文帝设立兰州总管府,“以皋兰山为名”.“兰州”这个名称,首次见诸史册。炀帝大业元年,又废除兰州府,三年,重设金城郡。并将子城改名为金城。郡辖金城、狄道(今临洮)二县。以后又废除金城县,新置五泉县,其辖地大致与今兰州市城关区相当。


  唐初改郡为州,金城郡仍名兰州。高祖武德二年,首次将州治所在地由隋代的金城(即子城)县迁至五泉县,也就是现在的兰州市城关区一带。太宗贞观元年,将全国划为十道,以道统州。兰州上属陇右道,下领五泉和金城(今西固)二县。高宗咸亨二年,又改五泉县为金城县。玄宗天宝元年,复改兰州为金城郡、金城县为五泉县。肃宗乾元二年,再改金城郡为兰州。安史之乱以后,兰州失陷于吐蕃。到宣宗大中二年,才复归唐朝。州领五泉、广武(即今红古区一带)二县。唐末至五代期间,兰州又相继为回鹘、党项诸族占领,直至神宗元丰四年,方回到北宋的版图。


  北宋初期沿袭唐朝的行政建制。以后又改道为路,全国共设十五路,分领府,州、军、监。在兰州设立“兰州金城军事”.徽宗崇宁二年,将治所所在地五泉县改名为兰泉县。到南宋时,金朝政权在它所占据的北方设立十九路,分领府、州。高宗绍兴元年,兰州成为金朝属地。金熙宗星统二年,撤销兰泉县,兰州辖定远(今榆中西北部)、龛谷(今榆中)、阿干(今七里河区阿干镇)三县,隶属于临洮路。


  元朝将全国划分为十二省,下辖路、府、州,县。兰州领阿干县,隶属于甘肃行中书省临洮路巩昌(今陇)总帅府。


  明改元制,变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全国共设两个直隶地和十三个布政使司,分领府、州、县。甘肃行政隶属于临洮府。洪武十一年后,朱元璋为“控要害,以分制海内”,相继封诸子为藩王。惠帝建文元年,兰县成为肃王的王城。宪宗成化十三年,又将兰县升为兰州,辖金县(今榆中),归陕西布政使司临洮府统辖。


  清初仍循明制,兰州隶属于临洮府。后恢复元朝的行省建制,下设道、府、直隶州、厅、县等。鉴于当时我国疆域重新得到统一,“以遥隶陕西,不免鞭长莫及”,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清政府决定设立甘肃行省(即甘肃布政使司),与陕西实行分治。并并“酌全陇适中之地,状区夏控制之形”,在兰州“建立会城,移设府治”,甘肃巡抚也随之由巩昌移驻兰州,兰州始成甘肃省会。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准巡抚奏请,五年(公元1740年)将甘肃的政治中心由临洮府迁到兰州,称为兰州府,并将兰州改为皋兰县。兰州府统领两州:狄道州、河州、一厅:循化厅(今青海循化),四县:皋兰、金县、渭源、靖远,府治设在皋兰县,也就是现在的城关区。


  辛亥革命后,该府、州、厅为道、县,以省统道,以道统县。公元1913年,将兰州、巩昌二府合并为兰山道,统领十五个县,即:皋兰、红水、榆中、狄道、导河、宁定、洮沙、靖远,渭源、定西、临潭、陇西、岷县、会宁和漳县。道尹驻在皋兰。公元1927年,改道为区,皋兰、榆中属于兰山区。公元1936年,又划甘肃省为七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皋兰、榆中属于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治驻岷县。随后又将皋兰县县城划出一部分,于公元1941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了兰州市。任命蔡孟坚为首任市长。市政府与皋兰县政府同设在现今城关区武都路,市县并列,市辖城区,县辖乡村。市区东起东稍门,西至七里河,南至皋兰山,北至庙滩子,面积约十六平方公里。到公元1944年,市区面积才扩展到一百四十六平方公里。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三十余年间,兰州市的建制曾几经变动。公元1985年底,全市共辖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五个区和榆中、皋兰、永登三个县,总面积达一万三千八百六十九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一千六百三十一点六平方公里。甘肃省和兰州市的党政军首脑机关全部设在城关区,也就是兰州旧城所在地。


  倘若从西汉设置金城郡算起,到公元1985年为止,兰州已经经历了将近两千一百年的风云变幻。因此,把兰州称为黄土高原上的历史古城,丝毫也不夸张。


  兰州属于哪个民族推荐文章5:56个民族甘肃省有55个,唯一没有的民族是哪个?

  我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辽阔的疆域内,56个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的特点共同居住着,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0%以上,大部分集中居住在东部地区;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被称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在这些地区中,甘肃省境内共居住着55个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


  航拍夏日的渭源乡间。新华社记者 郭刚 摄


  文 | 韩靖宇


  1


  甘肃省唯一没有的民族是哪个


  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该省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地形呈狭长状,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


  甘肃省的地貌在国内最为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大致可分为:陇南山地、陇中与陇东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北地带等六大地形区域。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出更加具体复杂的文化类型,使甘肃省拥有丰富多彩而又绵长厚重的文明史。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甘肃全省人口为25019831,汉族人口22363438,占比近90%。除汉族外的54个少数民族中,回、藏、东乡族人口最多,其中回族人口高达1342385,占全省总人口的5.3%左右,而东乡族、裕固族和保安族为甘肃地方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在少数民族如此丰富的情况下,甘肃省内现有甘南、临夏两个民族自治州,天祝、肃南、肃北、阿克塞、东乡、积石山、张家川7个民族自治县,39个民族乡,民族自治地方面积达到了17.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9.8%。


  那么,堪称中华民族展览馆的甘肃,到底缺少了哪个民族?


  答案是珞巴族。


  按语言划分,珞巴族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旧称“洛巴”,这是藏族对他们的习惯性称呼,意为南方人。顾名思义,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洛渝地区,少数聚居于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一带,另有少数散布在拉萨、林芝、山南等市,总共只有3000多人,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


  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新华社发 张晓亮 摄


  2


  各民族是如何进入甘肃的


  55个民族在甘肃省内和谐共处的大好局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与我国多元一体民族国家的形成相伴而生。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古人类聚居生衍的地域之一,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有正式记录的旧石器遗址就在甘肃,即1920年发现于甘肃庆阳地区华池县郭嘴子村赵家岔的旧石器遗址。现代考古发现,大约在10多万年以前,陇东、河西就有处于原始群团阶段的远古人类。


  商周时期,甘肃境内有羌、共(今泾川县北)、密(今灵台县西)等方国部落活动。秦人的先祖非子善于养马,被周孝王赏识,封为附庸国,治都于秦邑(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此后甘肃便成为秦人的活动中心和根据地。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当时,甘肃省共设陇西、北地二郡。到了汉代,甘肃更是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战略要地,设四郡据两关,同时迁徙百姓到河西四郡,广泛实行军事屯田,对于切断匈奴与西羌的联系、开辟丝绸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甘肃回族的与丝绸之路的开拓有密切的关系。自汉武帝开拓西域以来,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成为中外贸易的中转站和贸易中心。丝绸之路的开拓使得中西交通大开,商业、技术、文化等互通有无,这种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历经汉、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已是盛况空前。当时,中央政府对阿拉伯、波斯商人在经商贸易方面给予鼓励和保护,河西地区商业的繁盛吸引大量西域商人或使臣前来经商,不少突厥、大食和印度使臣或商人乐居此地,从事商业贸易。宋代,河西为辽、西夏占据,丝路贸易一度受阻,不及前代兴旺,但仍有一定的发展,穆斯林商人、贡使在河西地区留居置产。在逐渐适应汉文化生活环境的同时,这些来自西域的穆斯林“蕃客”“胡商”在蕃坊周围建起清真寺,围寺而居。商人和使臣或长居不归、娶妻生子或举家侨居、繁衍生息,他们在中国所生后代被称为“五世蕃客”。


  到了元代,蒙古人先后发动五次西征,相继征服中亚、西亚直至东南欧大片领土,蒙古贵族将大批说突厥语的各地区各部族人以及部分波斯青壮年组成“西域亲军”或“探马赤军”,参加对中原各地的征服战争。回回军被编入探马赤军,执行着“上马则准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的任务。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广设戍边屯田于西北各地,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重点经营区域,而回回军则是戍边屯田的主要成员。除回回军外,随回回官吏迁徙而来的部属也成为屯田的一支主要力量,《甘肃通史稿》记载:“这是回回人居甘肃之始。”


  明清时期,随着丝路沿线贸易的繁盛,中亚和西亚的贡使和商人频繁东来贸易,这些人往往多达数百人,其中许多留居甘肃。到了明英宗时,西域贡使和商人不仅遍及河西走廊,西宁、河州、兰州、巩昌等地也有寄居,这里的清真寺,大部分也是元明时代修建的,其中明代建筑数量多于元代。至清中叶,甘肃回族数量众多,有“回七汉三”之说。然而,在清末动荡的局势中,甘肃回族死于兵乱、病疫、饥荒的,总计数十万人。从此,甘肃回族人口大量减少。


  藏族是甘肃省少数民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藏族祖先的一支在我国历史上称为羌,在春秋时期逐渐兴盛起来,其活动范围大致在今天的青海、甘肃、四川交界处。秦汉时期,羌族进一步发展壮大,与中原王朝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直到东汉末年,战败的羌族最终走向了分裂。唐朝时期,吐蕃帝国崛起,消灭了长期统治羌族的吐谷浑政权,还纳降了白满、党项等羌族部落,而遗留河湟一带的羌人,也在吐蕃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文化冲击下融人吐蕃。安史之乱后,吐蕃乘虚占有了本属于唐朝的河西、陇右各州,《安多政教史》记载:


  “(吐蕃)从军中挑出几名勇士,率部驻扎霍尔与藏区之交界处,令其不接藏王圣旨不准返回。因之,他们的后裔就称噶玛罗。朵麦南北地区的藏人,均是藏王遣驻彼地的边防将士之后裔。当地语言中亦保留了相当多的古藏语成分。”


  朵麦就是今甘青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和张掖地区肃南县等地的藏族,到现在还有自称“噶玛罗”的。由此可见,当年留驻甘青地区的吐蕃军队及随军家属,正是今天甘肃藏族的直接。


  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藏族乡,白马藏族村民自发组成的三弦弹唱团演奏当地歌曲(2024年7月2日摄) 《瞭望》新闻周刊 徐皓夫 摄


  东乡族是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自明代以来,部分甘肃地区的蒙古人、色目人改信伊斯兰教,于是逐渐形成了新的民族——东乡族,这一族名由其居住地河州东乡而来。河州即今临夏,明代初年在此地设置河州卫所,管辖范围包括今天临夏回族自治州全境及邻近的夏河、临潭、青海循化、贵德等地。按照当时的行政区划,河州卫分为东、南、西、北四乡。南乡即现今的和政、康乐两县;西乡即现在临夏县以西地区;北乡即现在的永靖县;东乡即现在的东乡族自治县。以前东乡族被称为“东乡回”“东乡蒙古”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东乡族人民的意愿以此作为其族名。


  与信奉伊斯兰教后变成东乡族的蒙古人不同,甘肃省如今的蒙古族,大多是从18世纪60年代才开始从青海等地陆续进人甘肃的。他们大部分来自青海和硕特部北左翼右旗及北右翼末旗,少部分来自新疆和硕特部以及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是蒙古卫拉特四部中的一部,一般认为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后裔,在17世纪20年代准噶尔强盛之前,和硕特部一直被公认在蒙古诸部中处于盟主地位。准噶尔部崛起后,和硕特部的盟主地位受到威胁,于是东迁到青、藏地区。雍正皇帝对和硕特部进行整顿,确立了盟旗制度,并将其中的一部分蒙古人迁徙到甘肃,肃北蒙古族便由此而来。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甘肃省的蒙古族人口为11946,占全省人口的0.04%,也是除回族、藏族、东乡族外少数几个人口过万的少数民族。


  综上可见,甘肃省境内的各少数民族,大多数是元明以来逐渐迁入、形成的,与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基本同步。幅员辽阔的疆域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是我们的祖先所留下的两大历史遗产。“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对中国历史上与当下各民族的总称,是 “国家层面的民族实体”。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古代中国虽历经各种纷争乃至分合更迭,但疆域的一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始终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线和各民族共同追求的最高理想与终极政治目标,并内化为积淀深厚、牢不可破的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根植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中。


  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甘肃省不仅浓缩了中国古代疆域演变的曲折而复杂历程,还展现了汉、回、藏、东乡、蒙等各民族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创造灿烂文化、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画面,指明了各民族通过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践路径。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凝聚力历久弥坚,从而在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保证了中华文明发展的连续性和统一性,一部波澜壮阔的甘肃各民族发展史有力地印证了这一点。


  兰州属于哪个民族推荐搜索词:

  

  1.兰州属于哪个民族最多

  

  2.兰州属于哪个民族自治区

  

  3.兰州属于哪个民族?

  

本文标题:兰州属于哪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