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荐文章1: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经济日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体系,普及程度总体达到世界中上水平。义务教育学校“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下一步要重点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等问题,其中重要任务就是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日前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具体来说,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加快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推动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近年来,国家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下了大力气,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发展目标,强化政府保障责任,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织牢织密服务保障网,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在工作部署上,锚定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


  为了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供给,在基础教育领域,国家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多年不低于4%,教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教育经费一半用于义务教育,各地区间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各地也在推进优秀校长、骨干教师有序交流轮岗,通过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等方式,提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财政投入、资源共享,构建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健。我们要全面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本文:经济日 :李丹)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荐文章2: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经济日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体系,普及程度总体达到世界中上水平。义务教育学校“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下一步要重点解决“好不好”“优不优”等问题,其中重要任务就是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日前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具体来说,要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加快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要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推动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近年来,国家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下了大力气,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发展目标,强化政府保障责任,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织牢织密服务保障网,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覆盖全民、优质均衡。在工作部署上,锚定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需求。


  为了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供给,在基础教育领域,国家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多年不低于4%,教育成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教育经费一半用于义务教育,各地区间一半以上用于中西部;各地也在推进优秀校长、骨干教师有序交流轮岗,通过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等方式,提升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财政投入、资源共享,构建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多元化格局。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健。我们要全面构建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李 丹 :经济日)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荐文章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密市这样做→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的通知》(教督函〔2025〕3 号),经过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潍坊市5个县(市、区)被认定为“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潍坊教育发布新媒体矩阵将集中推介入选县市区的典型做法,展示奋进教育强省路上的“潍坊实践”,今天推出第三期,随小编一起来看→


  高密市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改革攻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构建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服务体系。


  聚焦城区扩容,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加快落实市委“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新高地”的部署要求,统筹考虑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进程、学龄人口变动趋势等因素,不断优化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进一步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落实配套教育设施与城镇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要求,有效保障城镇学位资源供给。


  聚焦教育公平,强化落实民生保障


  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同步招生政策,进一步落实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当地义务教育总体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安排随迁子女入学,进一步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统筹安排到就近或相对就近公办学校就读。


  聚焦强镇筑基,加快乡村教育振兴


  统筹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优化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工程等项目。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呼应城乡教育融合共生,建设12个城乡一体化教育联盟,实现城区学校优质资源向农村学校的支援,以及农村学校富余教师向城区学校的流动,构建起课程共建、教学共研、师资共享的发展格局。实施学区制改革,充分借鉴北京市海淀区成功经验,按照布局划分,打破资源壁垒,建立以“镇街党委、政府牵头、驻地社区部门企业参与”的城乡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调动党委、政府抓好教育的主动性,有效打通行业界限,整合镇域资源,支持教育发展。


  聚焦人才引培,优化教师学科结构


  加大优秀教师补充力度,合理设置用编进人计划,确保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深入推进“跨校竞聘”,有序推动优秀教师流动。创新“揭榜挂帅”机制改革,开创领导力训练营。加强教师能力培养,组织开展市镇校多层次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比武、公开课、同课异构等活动。


  聚焦数字赋能,推进育人方式变革


  加强教育数字化软硬件设施升级迭代,激发数字时代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高密市提出“优先发展教育,数字化建设先行”战略,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1.75亿元的高密市教育基础设施能力提升项目(一期),稳步推进优质数字资源普惠共享、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数字与教学创新融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数字技术打造高效智慧新课堂,推进育人方式变革,促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密市坚持“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民生保障”的发展方向,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公平性、普惠性、便捷性,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期盼。以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制改革、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有力推动了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荐文章4:优化高等教育布局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DeepSeek、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将会对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变革?高校学科设置有什么新动向?如何让孩子们享受更优质、更适宜的基础教育?5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回应教育领域热点问题。


  “DeepSeek和机器人近期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这体现了中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效果,也对我们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怀进鹏说,教育部将结合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推动高等教育优化布局和分类改革,更好地引导学校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急需培养人才。


  近段时间,国内多所高校宣布进行学科专业调整,有增有减,引起社会关注。怀进鹏表示,下一步将优化现有学科,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优化学科设置,前瞻布局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学科建设。建立研究生、本科和高职三个学科专业目录的协同联动机制,建立人才供需动态监测机制,以更好适应国家需求,跟进产业发展。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1.1%;义务教育巩固率95.7%,普及程度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超过85%;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正在加快向优质均衡迈进……


  我国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有近50万所学校、2.3亿学生,关系千家万户的未来。“今年教育部将关注统筹调配教育资源,优化城乡学校布局,深入实施‘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怀进鹏说。


  怀进鹏表示,将继续加大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今年我国将发布人工智能教育白皮书,指导学生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不断提升创新精神和能力。


  针对大家关心的青少年身心健康,怀进鹏提到,刚刚开始的春季学期,很多学校都延长课间休息时间,有20余个省份推行“课间15分钟”,要让孩子们心里有阳光、身体能出汗,为未来打好基础。


  今年6月1日,学前教育法将正式实施。政府工作告中提到的“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备受关注。


  “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相关政策,统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布局调整、师资建设。”怀进鹏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为2至3岁的幼儿提供托育服务,切实把生育、养育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惠。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杨湛菲、王思北)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荐文章5:多管齐下同向发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我国高度重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创新资源共享模式、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管齐下,持续改善教育公平状况,不断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在普惠、均衡以及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


  经费投入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坚实保障。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不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至2024年,义务教育专项经费从1445亿元增加至1582亿元,增幅近10%。


  这一专项经费不仅用于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标准,如小学生的年补助标准提高至1250元,初中生提高至1500元,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入学,也涵盖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师生活保障等多个领域,确保了教育资源在城乡、区域之间均衡配置,实现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创新资源共享模式效果显著


  除了加大财政投入外,国家还在积极创新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资源不足以及偏远地区,切实提高当地教育质量。


  近期,由北京教科院牵头、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参与建立的“京津冀教育协同数字平台”已正式上线,京津冀三地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共享数字资源、优秀课例、教育工具等,开展跨区域教研活动。依托该平台,三地规划每年开展4次覆盖中小学14个学科的跨区域学科调研,建立常态化“一网共研”机制,实现多地多校多级教研员和老师“同上一堂课”。


  “智慧云校”项目则将重庆主城区中小学的优质课程资源直接引入偏远的奉节县,通过线上“智能双师课堂”,让两地教师协同授课,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去年,该项目为奉节开设67门“双师课堂”,在家门口就能听到远在300多公里外重庆八中等名校的优质课程,学生成绩明显提升,外流现象减少。


  此外,国家还通过对口支援等方式,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整体投放。近年来,“组团式”教育援藏计划已选派8000余名教育人才赴藏工作,为当地输送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切实提升了西藏义务教育质量。至今,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协作项目已建立486对“手拉手”学校,为内蒙古10个重点帮扶县18所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京蒙教育交流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学生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课程和学习体验。


  社会机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


  除政府主导外,企业和社会公益组织也积极投身,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形成合力。


  截至目前,教育科技企业托普朗宁先后为甘肃镇原、内蒙古科尔沁右翼牵旗、内蒙古武川县、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河北大名县等数十个省市的偏远地区捐赠iEnglish智能英语学习解决方案,支持当地学校教学改革,助力教育信息化建设。


  由教育企业新东方、好未来等共同发起成立的情系远山公益基金会,则依托“互联网+教育”技术,通过双师课堂、教师培训、AI课堂等方式,为偏远乡村提供系统支持。据公开数据,其“远山博学课”项目截至2023年底已覆盖全国22个省区市460余所学校,累计惠及2500万师生。


  财政投入、资源共享、社会力量,构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多元化格局,加大财政经费投入为城乡学校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创新共享模式和利用对口支援等方式有效解决了资源不均衡问题,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为偏远欠发达地区提供了外力补充。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正在持续推进,仍需城乡、区域之间通力合作,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共享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努力构建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体系,最终让每个孩子都能公平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科文)


  : 光明网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荐搜索词:

  

  1.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质量监测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指标解读

  

  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标准

  

本文标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