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1:太溪穴——汇聚元气、修复机体的要穴

  太溪穴,“太”者大也,“溪”为溪流,该穴位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穴位。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腧穴、原穴,腧穴即本经经气汇集之处,原穴即本经经气之“中转站”,太溪穴合二为一,因此太溪穴为肾经经气最旺盛部位。太溪穴可激发、调动人体的原动力,被称为是“回阳九穴”之一。今天和各位朋友一起学习太溪穴的临床应用。


  一、调理肾脏相关疾病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是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人有肾气则强壮、精力充沛,无肾气则体弱人危。人体要想滋阴补肾、修复先天之本,就必须激活肾经。太溪穴作为足少阴肾经中气血最为旺盛的要穴,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坚持按揉太溪穴相当于每天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说太溪穴是“滋阴补肾、回阳固本”之要穴。相信坚持按揉太溪穴,可以守护我们肾脏平安。


  二、养发乌发


  中医认为“肾者……其华在发”,也就是说“发之盛衰”是反映人体“肾中精气充盈与否”的重要标志。 因此要想使自己的秀发飘逸、有光泽,就要注意补肾,而按摩太溪穴便是安全有效补肾方法之一。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中气血最为旺盛的要穴,长期坚持按揉太溪穴可较好的改善脱发、白发现象。同时配合风池穴、百会穴,经常用双手疏通头部经络,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三、耳鸣耳聋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肾的精气上通耳窍,耳的听觉与肾精气盛衰有密切的关联。肾精气充沛,则听觉敏捷。而肾精亏虚,不能上充于耳,则会导致“听力下降,出现耳鸣耳聋”的临床表现。所以老年人常按太溪穴对耳鸣耳聋和听力减退等病症有改善作用。


  四、失眠健忘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会发现自己的长辈逐渐出现记忆力下降的问题,严重者会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西医对老年痴呆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传统中药和穴位疗法可对老年痴呆辅助调理。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元神之府”,肾经又络心,交于厥阴心包经,故太溪穴可调节神志,有“健脑补肾、安神益志”之功,用以调理失眠、健忘等。如果配合神门、三阴交、悬钟穴、百会穴按揉可更好的改善失眠健忘的现象。


  五、口干口渴


  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尽管平时喝水很多,但是仍然觉得口干舌燥,喝水也不能缓解,分泌不出唾液,这是典型的肾阴不足之症。足少阴肾经在五行之中属水,肾主水,而太溪穴所在位置流淌着源源不断滋养人体的肾脏之水,因此按摩太溪穴可通过补充肾阴来调理口干症状。如果配合照海穴、三阴交、涌泉穴按揉效果更佳。


  六、缓解水肿


  中医认为肾主水,若肾阳不足,水不能顺利蒸腾汽化,就易出现浮肿。临床用手按一下脚踝肿胀的地方,一按一个坑,不能立即复原,这就说明浮肿了。当然首先需要明确引起水肿的原因,一般来说脚踝部位出现水肿多是由于心脏功能减退或者肾脏功能异常(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所导致的,需明确水肿原因并病因治疗。穴位调理方面可以辅助按揉太溪穴和复溜穴,由于太溪穴可补肾阳,复溜穴可调节水液代谢,坚持按揉可改善水肿状况。


  七、慢性疲劳综合征


  尽管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也是令人疲惫不堪,同时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导致中年人平时活动量不足,经常伴有“四肢乏力、身体酸痛、失眠多梦、心情烦躁、反应迟钝”等多种多样的问题。其实这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

  从中医上来讲,这和脏腑功能的衰弱有关。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男性,往往元气不足,有肾虚的毛病,补肾才能够彻底治愈疾病。按揉太溪穴,相当于调动了全身的气血,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大有益处,同时还可以配合足三里、涌泉穴、太渊穴、合谷穴一起按揉,配合黄芪或者西洋参泡水,适当运动,可以更好的改善疲劳综合征症状。


  八、手脚冰凉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说明体内有虚寒,主要是肾阳不足导致的。体内虚寒、肾阳不足者,气血流到四肢已经是强弩之末了,自然也就法给手脚带来温暖。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肾经气血通过该穴向外传输,刺激太溪穴能够激发肾的原动力,能大补肾阳。


  如果体内寒气较重的人,单纯按揉太溪穴可能收效不大,这时可通过艾灸方式来刺激太溪穴,当感觉到有一股暖流上升到身体里时,体内的寒气就会被祛除,人也就不怕冷了。同时按揉或者艾灸阳池穴、申脉穴、关元穴,可更好的调理手脚冰凉问题。


  九、足跟疼痛


  足跟疼痛在中医属于痹症范畴,中医认为足跟疼痛与肾虚有密切关系,由于足少阴肾经沿足跟部上行,肾精充足则可滋养足跟,而肾精亏虚则足跟失养,不荣则痛。太溪穴位于足跟部位,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壮腰膝、止痹痛”之功效,按揉该穴可充分调动局部气血来缓解足跟疼痛症状,另外还可以配合昆仑穴进行按揉效果更佳。


  朋友们,太溪穴是肾中元气所在,也是“决生死、处百病”的要穴之一。我们说“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太溪穴对人体的重要性就如同大树的根系一样,就算枝叶不茁壮,只要根系不死,就能够重新焕发生机。可以说太溪穴就是我们身体最好的免费大补品,如果想要身体健康长寿、防止过早衰老,那么一定要抓住太溪穴,它是决定人体健康的关键穴位。


  1.穴位位置; 位于足内踝后方,在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与内踝尖平齐)。


  2.穴位功效: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3.穴位主治:


  ①调理肾脏相关疾病;


  ②脱发、白发;


  ③耳鸣、耳聋;


  ④失眠健忘;


  ⑤水肿;


  ⑥慢性疲劳综合征;


  ⑦手脚冰凉;


  ⑧足跟疼痛;


  ⑨口干口渴;


  4.刺激方法:


  ①按揉法:可用拇指或者食指指腹按揉该穴位(可先顺时针按揉,再逆时针按揉),每侧穴位3-5分钟,早晚各一次。如果下午在肾经当令(17-19点)时段按揉效果更佳。


  ②艾灸法:艾条距离穴位2-3厘米左右,以局部有温热、舒适感,皮肤红润为度,每侧穴位艾灸10分钟左右。


  昆仑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2:人话神话:昆仑在哪里?

  昆仑在哪里?至今是个谜。这一讲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谜底。《山海经》(大荒西经)载: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 说明昆仑之丘在大荒西,是一座大山。有海,说明有宽大水域。有流沙、赤水、黑水,说明附近有多条河流。这是基本的地理概貌,显然大荒西具体方位,是确定昆仑之丘的核心问题。


  再说昆仑之虚。《山海经》(海内西经)载: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可见,昆仑之虚在海内西北,方圆面积数百里,海拔高。是帝神在下面的都府。


  两相比较可见,昆仑之丘即是昆仑山,海拔高,必是千年雪山(太山即太一),处在几条河流之间,或者说发源出几条河流。而昆仑之虚则是海拔较低(相对于千年雪山而言),方圆几百里的大平原,是帝神在下界的都府。昆仑山在大荒西面,昆仑之虚在海内西北面,从地理空间方面思考,昆仑山与昆仑之虚相距不会太远。换句话说,大荒西面与海内西北面也是相距不远的。在《山海经》的叙事逻辑里,中山经属于核心层,海内经属于内圈层,海外经属于中圈层,大荒经属于外圈层。昆仑山与昆仑之虚之间缺少海外经的中圈层,没有缓冲带。这个描述只符合现实世界中我国横断山脉的地理地貌,从高海拔的雪山山顶降到低海拔的成都平原,中间没有缓冲地带。成都平原同时汇聚有多条河流(故称四川),在平原、丘陵、沟谷等多地形作用下,常年河水冲刷作用构成沙滩,集聚作用形成大面积的湖泊、沼泽水域,契合山海经中“流沙”“西海”“河流”的描述,也符合构成上古“洪水滔天”地理条件(后因大禹凿开夔门,引水东流),后世看不到四川盆地的“西海”、流沙等上古自然地理景观,呈现出现今看到的“沧海桑田”的人造景观。


  由上述推论可知,昆仑是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现实世界的昆仑之丘即昆仑山,在指现今岷山、邛崃山一带的千年雪山群,昆仑之虚则是成都平原中地势较高的位置。如果推论成立,三星堆文化的解读就迎刃而解了。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不只是唐朝诗人的咏叹,更是从远古走来的中华文明的美术基因和精神符号。


  (原创观点,谨慎参考)


  下一讲:黄帝在哪里?


  昆仑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3:温故知新|中华民族的圣山:昆仑在哪里?千古以来的探索及古神话

  昆仑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4:昆仑穴,配上太溪为强身祛疾必用之方,运用非常广,标题字不够

  昨天刚讲到昆仑这个穴位,只是说了下它的名字就是了,今天来好好聊一聊它。


  这个昆仑穴临床太常用了,现在针灸推拿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占了非常大的比例,而无论从经络理论或者解剖理论来看这个穴位都是很适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


  

这边不展开,往下看,更详细。

  昆仑穴是足太阳膀胱经在脚上的穴位。具体在足部外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可以针刺,可以推拿,也可以艾灸,艾灸一般要五到十分钟。


  昆仑穴主治头项强痛,目眩,鼻衄,肩背痛,腰骶痛,足跟痛,小儿惊厥,难产,胞衣不下等。


  从这个功效主治可以看出,昆仑沿着膀胱经的走行,从头治到脚。


  

来看看解剖。

  昆仑穴底下有一个神经走行,叫腓肠神经,腓肠神经是腓总神经分出的感觉支,而腓总神经又是坐骨神经的一支。


  就像树枝一样,坐骨神经痛经过一节一节的分叉,最后到腓肠神经。


  针刺穿过的组织有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腓骨外与跟腱之间的结缔组织内。


  

讲下昆仑的作用机理及运用。

  ①昆仑是足太阳膀胱经五穴中的经穴。内经云“所行为经”,故昆仑能治足太阳经脉循行所过之病症,如头痛、晕眩、肩背痛、坐骨神经痛、足踝痛。


  ②昆乃足太阳脉所行为经之穴,具敷布太阳经气、疏通经络、舒筋缓节、调理胞宫之功。


  ③《内经》以肾与膀朓相表里,取昆仑转输阳气、敷布清津之功,而治骨痹。


  又以其具导膀胱之津水敷布于上,而治十二邪,乃“病在上,取之下”之义。


  ③治外踝疼痛及足跟红肿等:


  《玉龙经》有伍太溪、申脉之用治外踝肿痛。


  《肘后歌》有“脚膝经年痛不休,内外踝边用意求,穴号昆仑并吕细,应时消散即时瘳”之验。


  《针灸大全》有昆仑、足临泣、丘墟、照海之伍。


  ④昆仑配上其它经脉的原穴、络穴、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八脉交会穴等,可以治疗各种疾病,验诸临床,每收卓功。


  如昆仑伍髓会绝骨,名曰“昆仑髓会刺”,俾其气上达顶,下贯足指,共奏调达枢机、密髓健骨、舒筋活络、理气止痛之功,用于头项强痛、腰脊及足踝肿痛之证。


  ⑤按摩的昆仑的时候,常昆仑与太溪对捏,拇指一个穴位,其余四指一个穴位。


  因昆仑以敷布津液,通达身之阳;太溪乃足少阴肾之原穴、输穴,以补肾滋阴而益精。二穴乃互为表里脏腑之相伍,共奏培补肾元、敷布阳气、荣督濡冲、强筋健骨之功,为强身祛疾必用之方。


  好了,今天的穴位科普就到这里了,欢迎关注,每日一起打卡。


  昆仑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5:昆仑穴——调理“脚踝扭伤、足跟痛、脊柱侧弯”要穴

  昆仑穴为五输穴之一,足太阳膀胱经之经穴,五行属火。昆仑穴位在踝后、跟上,外踝高起,如高山突出,穴在其后,故名。在古代的《医书入门》中还记载道:“背曲杖行之人,针两足昆仑,能够投杖而走” 之说。由此可知昆仑穴对调理“腰、腿和颈背部脊椎相关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今天和朋友们一起学习昆仑穴的临床应用。


  1.调理脚踝扭伤:


   昆仑穴于外踝部,能发挥其近治作用,舒筋利节,治疗下肢局部病症。生活中我们大都有过崴脚的经历,崴脚后局部往往出现红肿热痛的临床表现,稍一活动便疼痛难忍,当然首先我们需要进行拍片,排除骨折后48小时内应该冷敷处理。一般来说48小时后局部可以用红花油外擦,扭伤后一周左右我们还可以选择昆仑穴进行按揉。由于昆仑穴位于脚踝部位,所以按揉该穴位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崴脚的康复,缓解疼痛。另外长期坚持按揉昆仑穴,还能使我们的脚踝强壮有力,避免损伤。


  2.调理足跟痛:


  足跟痛又叫跟骨痛,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跟骨面疼痛,足跟是人体负重的主要部分,多与劳损和退行性病变有密切关系,过重及过度负重或长时间行走者是易发此症的高危人群。人到老年,足部血管弹性减低,影响供血,足跟受凉受冻,也可以引起足跟痛。中医在调理足跟疼痛方面颇有优势,昆仑穴经临床实践证实可调理各种原因引起的足跟疼痛,原因在于昆仑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五输穴的经穴,具有“通阳解表、理气通络”的作用。经常刺激昆仑穴,能够强腰膝,增强下肢肌肉力量,以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3.调理脊柱侧弯:


   生活中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就是新买来的鞋子,我们穿一段时间以后,会发现鞋跟出现磨损,而且磨损的部位往往倾向于一侧。很多朋友并不在意这个问题,事实上从这些生活细节可以发现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我们的脊柱很可能存在不平衡的现象,以至于走路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偏向某一侧,这时候就造成了磨损的不均衡。长时间的脊柱失衡会对小腿造成了压迫,小腿容易出现酸痛疲劳的症状,而且小腿上的肌肉会变得结实成块,小腿伸直会变得臃肿粗壮,这对女性而言,往往会影响外在的形体美。另外,脊柱不平衡很容易对脊椎神经造成压迫,从而出现腰背疼痛的症状,还会引起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病症。那么除了物理矫正外,有没有其他的理疗方法呢?


   如果脊柱失衡不那么严重的话,倒是可以尝试着按摩昆仑穴来调整脊柱的平衡。在针灸穴中,昆仑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道,能够“舒筋化湿、强肾健腰”。刺激昆仑穴可以有效运行膀胱经的气血,为骨骼、肌肉、韧带输送营养物质,尤其是脊椎骨两侧的肌肉和韧带,只要肌肉和韧带力量得到加强,那么脊柱的稳定性就会得到提高,这样一来,脊椎就不容易出现弯曲的现象。另外可以配合太溪穴一起纠正脊椎。太溪是肾经的原穴,和昆仑两两相对,在脚踝的两边。昆仑穴是膀胱经的穴位,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是阴经,膀胱是阳经,二者好像是夫妻一样,一起守持着脚踝部位。两穴一起按摩,可以很好的调整人体平衡,纠正脊柱弯曲。


  4.醒脑开窍:


   长时间上班后,人们会疲惫不堪,可能出现大脑昏沉,此时按摩昆仑穴也有清神醒脑的效果。原因在于昆仑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的一条经脉,上行于身体之巅顶,下行于足外踝,因此如果想要保持头脑清晰,就一定要保证足太阳膀胱经气血循环畅通,这样气血才会源源不断输送到脑部,所以按摩足外踝部位的昆仑穴是很有必要的。


  5.治疗目系疾病:


   昆仑为高山之丘,所谓“站得高看得远”,当眼睛看不清楚时刺激昆仑穴,方能眺望远方。且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而昆仑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可舒经活络,腧穴具有远道治疗作用,故可用昆仑穴治疗目系疾患。


  总之昆仑穴不仅可调理脚踝扭伤、脚跟疼痛这些踝部病症,还包括足太阳膀胱经循经部位的所有病症。经常按摩昆仑穴,疏通了膀胱经的经气,由于气血阻滞导致的头痛、腰背痛这些症状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1)穴位位置: 位于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2)穴位功效:舒筋活络,清热凉血,醒神定志。


  (3)穴位主治:


  ①脚踝扭伤;


  ②足跟痛;


  ③脊柱侧弯;


  ④颈椎病;


  ⑤腰痛;


  ⑥高血压;


  ⑦视物模糊;


  (4)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昆仑穴3-5分钟,早晚各一次,力度适中,手法连贯,按揉至局部有胀痛感为宜。


  (5)注意事项:该穴位有造成流产的可能性,孕妇禁止按揉。


  昆仑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搜索词:

  

  1.昆仑的准确位置图和功效

  

  2.昆仑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3.昆仑的准确位置图片

  

本文标题:昆仑的准确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