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新中国的诗词推荐文章1:沁园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沁园春.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苏轼体)


  华夏金秋,丹桂飘香,国庆欢腾。望长城内外,红旗飘舞;大江南北,笑语声声。七五春秋,辉煌铸就,伟业丰功举世惊。忆来路,历艰难困苦,砥砺前行。


  今朝盛世繁荣。看科技、创新硕果盈。赞航天壮举,蛟龙探秘;飞驰高铁,网络纵横。教育兴邦,人才辈出,文化传承四海名。新时代,正扬帆奋进,再启征程。


  2024.9.26.于绿城南宁(再过几天,便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祖国万岁!。。。特填沁园春一阕以寄)


  歌颂新中国的诗词推荐文章2:【诗词】锦堂春慢·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外七首)‖曹丰

  锦堂春慢·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外七首)


  曹 丰


  锦堂春慢·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七五华年,笙歌祝颂,欣看绮丽征程。


  回望红船波影,斩棘披荆。


  何惧惊涛骇浪,赤旗镌刻升平。


  令乾坤倒转,敢问苍茫,孰领先声!


  廿大宏图再启,借高风鼓舞,再下坚城。


  筹运三中全会,四信吰噌。


  厚植三心许国,草露布,酬犒时英。


  笑傲青春不老,没羽开弓,再展旌擎。


  2024年9月30日作


  月中桂·甲辰中秋有寄


  暑气勾留,蜀中秋意轻,又至佳节。


  悠悠夜雨,酿一襟凉润,匆匆娇客。


  怅天青海碧,是望也,疏星淡迹。


  年岁翩然去,珠庭启处,尤喜桂香袭。


  诗朋画友今胜昔。写婵娟一幅,且慰良夕。


  人间有定,赖几回踌躇,几多求索。


  有亲朋对影,剪寿烛、怡颜悦色。


  梦绕芙蓉苑,祥云惠风千里泽。


  2024年9月16日作


  水调歌头·全国百媒遵义行


  黔北有宏域,遵义聚英豪。


  赤河秋岸,金风玉露胜春朝。


  昔日烽烟已杳,今夕醉乡傲啸,把酒捋涛涛。


  百媒汇于此,擘画骏图描。


  论发展,谋创造,志同高。


  真知碰撞,思想交汇激惊涛。


  携手并肩前行,共盼丰功懋业,时代浩声邀。


  欣漫漫前路,信念逐浪高。


  2024年9月23日作


  东风齐著力·教师节四十年


  木铎金声,光阴如箭,烨烨华年。


  滋兰树蕙,桃李每盈坛。


  以德而耕不辍,青衿志、拾获山川。


  弘根本,兴邦夙愿,宏阔波澜。


  A I 撼心弦。星月转、赋能教海铿然。


  有元宇宙,大数据云端。


  百业纷纷巨变。殊宏愿、共铸明天。


  心之向,园丁俊彦、雅奏新篇。


  2024年9月10日作


  水调歌头·聚会上海滩


  百业正甦醒,聚会上海滩。


  茫茫雄镇,何惧烟雾锁航船。


  常历风云变幻,更有惊涛骇浪,慷慨凯歌还。


  幸甚大时局,举目浦江湾。


  吾侪志,当景盛,耻疏闲。


  既然博士苦读,径可赋新篇。


  谋划陶朱良策,再议寰球机遇,须满腹经纶。


  拨雾穿红日,谈笑看波澜。


  2023年12月16日作


  沁园春·成电校友会活动中心


  成电渊源,科大情牵,校友之邦。


  看英才俊彦,风云际会;


  融和互鉴,科技铿锵。


  校企平台,创新达智,挥斥方遒聚未央。


  忆当昔、恰少年意气,休话沧桑。


  嘉宾笑语琳琅,品百态人生共举觞。


  有珍馐满座,味融四海;


  棋牌对弈,智斗千行。


  岁月如歌,情怀依旧,谈笑风生逸兴长。


  惟祈愿,共志同道合,万丈光芒。


  2024年6月3日作


  箜篌曲·DOM2024博士迎新


  秋暑漫神州。蓉城热火流。


  气象新、经管西楼。


  母校似舟千里疾,尤奋楫、岂勾留。


  归雁立枝头。校园再运筹。


  瞰书山、学海优游。


  懋绩可丰同载酒,鸿鹄远、志为谋。


  2024年9月5日作


  居家。偶观窗外。但见阳光如剪,映照城郭。念及来蓉二十余载,几曾细察?是日之城也,半矗于云雾之上,沐浴于秋晖之中。见之朗润可喜,始有欣然意。


  秋日偶感


  蜀府逡巡惊廿载,心随羁旅任云烟。


  阴霾久覆神初定,人似飘蓬每愕然。


  一响晴光穿隐雾,半城明媚映熙天。


  清江脉脉情无尽,桂子姝姝意气翩。


  银杏悄声迎过客,芙蓉浅笑作慵眠。


  楼台错落飞琴键,世韵悠悠入画笺。


  一点回眸秋令静,几番恍惚动心弦。


  但祈此地常云乐,岁月峥嵘梦长圆。


  2024年10月17日作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方志四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曹 丰(1973年11月生,四川省中江县人。电子科大管理学博士毕业。四川省互联网联合会党委委员,四川省业协会副理事长)


  歌颂新中国的诗词推荐文章3:万里江山万里诗,34首古诗词,带你看遍祖国河山!

  01北京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赏析】


  诗人眼看“奋身国”的理想成为泡影,心情颇为抑郁悲愤,因而登上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的蓟北楼远望,面对辽阔无垠的锦绣河山,眺望茫茫宇宙,想到燕昭王在此筑黄金台(又名贤士台)以招纳贤才的故事,不禁思绪万千,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这首《登幽州台歌》用了仅仅二十二个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篇中前两句用两个“不见”,置身于古今绵长的时间里,感叹前贤已去而后贤未及,自己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后二句转人广阔的空间,登楼眺望,天地一片苍茫,一个“独”字点出诗人深刻的孤独感,故不期然地洒下英雄热泪。


  全诗语言苍劲奔放,句式长短参差,音节抑扬变化,格调慷慨悲凉,意境苍茫遒劲,十分富有艺术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明人杨慎在其《升庵诗话》卷六评价“其辞简直,有汉魏之风”。


  02西安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赏析】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诗人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其中,《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03南京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一种说法,吴在庆、刘学锴认为写于会昌六年(846)秋冬,另一种说法王西平认为写于大中二年(848)秋冬,不过当前普遍被认可的说法是,杜牧曾游览秦淮河所创作。金陵位于江苏南京,杜牧一生中经过金陵的时候只有一次,就是在他三十岁时,出访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途中路过金陵。


  此诗即景抒情,借古讽今,不经意间命中了一个发人深省的哲学话题,那就是——人们永远记不住历史的教训。


  正如黑格尔会说:“历史给人们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吸取教训。”


  

   04杭州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05成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诗人盼雨观雨,开心得睡不着觉。


  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


  06重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这是身居异乡巴蜀时以诗的形式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一说友人)的复信。


  此诗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对方的深深思念。


  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诗即兴写来,写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全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读者,令人百读不厌。


  07苏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08武汉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09南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唐】王勃《滕王阁序》(节选)


  10绍兴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唐】李白《越中览古》


  【赏析】


  全诗通过对越王勾践历史故事的描绘,表达了对昔日辉煌与今日荒凉的感慨。诗的首句“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直接点题,描述了越王勾践战胜吴国后的光辉景象,以及战士们凯旋归来、衣锦还乡的壮丽场面。第二句“宫女如花满春殿”描绘了当时越国宫殿的繁华景象,宫女如花,春意盎然。然而,第三句“只今惟有鹧鸪飞”则揭示了眼前的凄凉,只有鹧鸪在遗迹上飞翔,象征着昔日的繁华已经逝去,只剩下荒凉和凄凉。这首诗通过对比昔日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抒发兴衰转瞬、世事无常的感慨。


  11宣城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12岳阳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唐】杜甫《登岳阳楼》


  创作背景


  公元768年,杜甫携妻子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漂泊荆湘,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望着汪洋浩瀚的洞庭湖,触景生情,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此篇佳作。


  13九江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唐】白居易《琵琶行》


  14扬州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杜牧《遣怀》


  《遣怀》这首诗是杜牧在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春创作的。当时,杜牧将赴长安任职,最不放心的还是弟弟。恰好,他的堂兄杜慥任江州刺史(治所浔阳县,即今九江市)。于是,在开成四年(839年)春,杜牧将弟弟和眼医石公集送至江州,委托堂兄照顾,自己则只身北上长安。此时,杜牧人近中年,回首半生,不免为自己蹉跎时日、沉迷声色的生活而悔恨,于是写下了《遣怀》一诗。


  杜牧在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至大和九年(835年)期间,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后转为掌书记,这段时间他居住在扬州。当时,他正值年轻,生活颇为风流倜傥,与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这种生活状态对杜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在日后的追忆中产生了如梦如幻、一事无成之叹。


  15金华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李清照《武陵春》


  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是一首充满哀愁与深情的经典之作,创作于她中年孀居后,避难浙江金华的时期。这首词通过暮春之景,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巧妙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它不仅是李清照个人命运的写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与悲凉。


  16常熟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7镇江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咸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背景资料】


  这首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所作,后被乐人谱曲传唱后,称《渭城曲》,又名《阳关三叠》。本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之前,诗人送友人元二远赴安西都护府,从长安一带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作这首七绝送别。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这首诗情景交融,将离别之情融入环境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


  19武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20徐州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刘邦《大风歌》


  《大风歌》是汉朝皇帝刘邦创作的一首诗歌。


  此诗歌仅有三句,前二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亦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抒发了内心表现出对国家尚不安定的浓郁的惆怅。


  全诗浑然一体、语言质朴、大气磅礴,包含了双重的思想感情,别具一格。


  21泰安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杜甫有三首《望岳》,其旨趣、风格的不同,恰好能代表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心态。咏泰山的《望岳》表现的是一种积极用世的思想,代表杜甫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进取的人生,因而予人雄奇壮阔的感觉,全诗形成了遒劲峻洁、气魄雄放的风格;咏华山一首流露宦途失意,国无门之情,代表杜甫中年时期失徨,动极思静的人生,此诗因而显得委婉曲折,沉郁顿挫;咏衡山的《望岳》即或是有所讽喻,代表杜甫晚年时期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人生。从中可稍得杜甫思想转变的轨迹。不过,无论他的心态如何改变,有一点始终是相同的,那就是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了。青年时杜甫想要为国出力,中年时他虽不得意,却仍有国之思,晚年时他念兹在兹仍是君主与朝政。


  22马鞍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诗的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23湖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创作背景


  张志和(原名张龟龄),可谓年少有为,仕途顺利。后因言辞过激劝谏唐肃宗,而犯天威,被贬外地。恰逢父母去世,丁忧三年。


   此后,厌倦官场尔虞我诈,挥袖敛襟,携带唐肃宗所赐的两名奴婢(男童取名渔童,女童取名樵青),一起游历楚山吴水,最终隐居于湖州西塞山,自号为“烟波钓徒”。


   公元773年,张志和受到时任湖州刺史、著名书法大家颜真卿的邀请,张志和驾舟往谒,酒席之上,宾主意趣相投,张志和随即诗兴大发,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此诗便是其中之一,也最为著名。


  24潍坊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5襄阳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唐】王维《汉江临眺》


  赏析:


  此句以极简笔墨绘浩渺江山,江波奔涌似冲破天地界限,远山若隐若现于烟霭间,虚实相生中尽显空灵。王维以水墨留白之法写景,江流壮阔与山色朦胧形成张力,暗含“大象无形”的哲思,将汉江的雄浑与渺远凝于十字,如一幅气韵流动的写意长卷。


  26赣州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赏析】


  这首词是淳熙三年(1176)辛弃疾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时所作。其任职时,经常巡回往复于湖南、江西等地。当路经造口,登郁孤台,俯瞰流逝不断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百姓的血泪和沦陷的中原,空有国心却无法恢复故土,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全词以山水起兴,借山水抒情,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一并借眼前景写出,达到意内而言外之极高境界。又以深山鸟语作结,笔墨曲折跌宕,表达出丰富复杂的沉郁感情,兼有神理高绝与沉郁顿挫之美。近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中云:"不假雕绘,自抒悲愤。小词而苍莽悲壮如此,诚不多见。盖以真情郁勃,而又有气魄足以畅发其情。"


  27江油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28昌黎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汉】曹操《观沧海》


  29开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30永济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背景资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据推测可能是王之涣在弃官回乡时所作。


  也有学者认为这首诗是盛唐处士朱斌所作,原诗题为《登楼》,其依据是现存最早的唐诗选本《国秀集》。


  这首诗通过“白日”“远山”“黄河”三个意象,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所见的壮丽景象,从中表现出诗人不凡的胸襟和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31峨眉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赏析】


  这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宇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境。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32黄山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汤显祖《有友人怜予乏劝为黄山白岳之游》


  《史记?孝武本纪》载“合兹中山,有黄白云降盖,若兽力符,路弓乘矢,集获坛下,祠大飨”。


  汤显祖《有友人怜予乏劝为黄山白岳之游》咏“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黄山白岳间,喜其南柯痴绝,篡取诗意而命名此色。


  屈大均《送人返徽州》咏“黄山白岳梦魂间,之子乘秋一杖还”。


  33惠州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苏轼《惠州一绝》


  34黄冈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宋】苏轼《定风波》


  《定风波》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词作,更是苏轼人生哲学的深刻体现。他通过这场春雨的遭遇,展现了在逆境中保持乐观、在风雨中寻找诗意的人生态度。苏轼教会我们,无论外界如何风雨交加,只要内心坚定、豁达超然,就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与从容。


  

  让我们在苏轼的《定风波》中汲取力量与智慧,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的风雨与挑战。因为最美的风景往往就在风雨之后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与欣赏。


  歌颂新中国的诗词推荐文章4:万里江山万里诗,34首古诗词,带你看遍祖国河山!

   01北京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见天地,知敬畏;见众生,懂怜悯;见自己,明归途。”如果说有那样一首诗,是写尽了这三重境界。诗词君最先想到的,是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短短22字,有人读出孤独,有人读出悲凉,有人读出敬畏,还有人读出“日月自往来,俯仰成古今”的苍茫与唏嘘。


   02西安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间进士,曾任司勋员外郎,终中书舍人。工诗赋及古文,以诗的成就最高,尤长七律及绝句,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艺术上不务奇丽,风格豪健俊爽,骨气遒劲,流丽而有远致。有《樊川文集》。《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时写的一组具有深刻讽刺意义的诗歌,主要指斥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上骄奢侈靡、荒淫误国的行为。此诗是组诗中的第一首,大约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诗人通过进献荔枝这样一个细节,由小见大,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图景,对唐玄宗和杨贵妃滥用民力、纵情享乐的荒唐行为进行了批判。

  03南京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在一代一代的王朝更替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王朝的兴废,其决定因素在于人,而不在于外在的物。“保民而王”“民贵君轻”“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民心向背历来是王朝兴废的最终决定力量。


  04杭州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海潮·东南形胜》是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此词主要表现杭州的富庶与美丽。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写西湖,展现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

  05成都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细腻生动,绘声绘形。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自古以来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诗人盼雨观雨,开心得睡不着觉。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


  06重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07苏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


  寒山寺始建于502年,唐代名僧寒山主持修建形成规模。千余年来五次被大火焚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清光绪年间。寒山寺能保留至今原因很简单,因为唐诗有一千古绝唱。落魄文人张继凭借一首《枫桥夜泊》,成为唐诗的封神之作。诗仙诗圣一辈子无数诗词都不如这位仁兄一辈子就一首诗词。


  08武汉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唐】崔颢《黄鹤楼》


  黄鹤楼是非常有名的中国三大名楼之一,有很多特别著名的诗词耳熟能详。第一首比较有名的是崔颢的。


  无论我们生活在任何一个城市,你要去了解这个城市的历史。就当你去了解了这个城市的历史会让你自己更有自豪感,会让你了解这片土地上都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都出现过什么样的人,他流淌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他会让你更加爱这个城市,当你爱这个城市的时候,你就有归属感,当你爱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归属感它会赋予给你力量,这种力量会滋养着你。

  09南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唐】王勃《滕王阁序》(节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阁序》。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与其所在职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写出了居庙堂之高的名句,更加多了一份家国情怀。而王勃的《滕王阁序》全篇文采飞扬,叙述自己生平与抱负,着实让人惊叹!


  10绍兴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唐】李白《越中览古》


  李白《越中览古》开元十四年(726年)李白游览越中(今属浙江省绍兴市)时,看到这里鹧鸪飞落残垣断壁的景象,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故事,写下了这首诗,借此感叹时过境迁、世事无常。

  11宣城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意则是表现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全诗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12岳阳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唐】杜甫《登岳阳楼》


  首联用对偶句抒写登楼时的喜悦心情,“昔闻”二字,写出登楼之渴望;“今上”二字,见出如愿以偿的兴奋。“昔闻”引出“今上”,自然关合题目。颔联描写登楼所见洞庭湖的壮阔景色,其中“坼”、“浮”二字最为奇警,前人誉之为“句中眼也”。此二句不仅刻画出洞庭湖的广阔,更写出它所具有的吞吐宇宙的气象。后二联写诗人登楼眺望后的感慨。颈联写登楼引起的身世之感,写出了诗人孤寂凄凉的情怀。“无”字与“有”字相对,一反一正,写出了诗人困顿的处境和凄寂的心境。尾联宕开一笔,另辟新境,由写个人身世之感转向抒忧国伤时之情。


  诗人当时处境十分困厄,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国忧民难,其爱国热情,真是至老不衰。“凭轩”句照应题目,绾结全篇,显得章法井然,结构细密,见出诗人构思之巧妙。此诗抒发的感情虽然孤苦沉郁,但所描写的景物却颇为博大壮阔,因而具有意境雄大、情调悲壮的风格特点。宋人唐庚评云:“过岳阳楼观子美诗,不过四十字耳,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子西文录》)


  13九江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唐】白居易《琵琶行》


  14扬州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杜牧《遣怀》


  《遣怀》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这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作。前两句再现诗人蹉跎时日、沉迷声色的生活状况;后两句抒发感慨,表现悔悟、自责以及欲将振作之意。全诗表面上是抒写自己对往昔扬州幕僚生活的追忆与感慨,实际上发泄自己对现实的满腹牢骚,对自己处境的不满。此诗流传很广,在后世尤其得到文人的激赏。


  15金华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李清照《武陵春》


  此词上阕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阕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16常熟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7镇江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咸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堪称“绝唱”的送别诗。此诗谱有乐曲又称《渭城曲》《阳关曲》。现存琴曲中以此诗为题者也有多种,现所流行的《阳关三叠》见于《琴学入门》(1864年),共三段,有词,是一首可供演唱的琴歌。“三叠”是指其反复重叠的演唱方法,自古以来有过许多不同解释,有认为是某句重复三次的,也有认为是整段重复三次的,不外都是人们“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的达情之举。全曲三段歌辞都在原诗的基础上有所增添,词达曲意,在层层回环中将绵绵情意娓娓道来,“最忆《阳关》唱,珍珠一串歌”。


  19武威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凉州词》开篇便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壮阔景象,攫取了自河岸仰望天际、由近及远的特殊视角,勾勒出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黄河的波澜壮阔在诗人笔下化作一条飘向云端的丝带,这种超凡脱俗、气势磅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洞察。


  20徐州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刘邦《大风歌》


  《大风歌》一诗抒发了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此诗全篇只有区区三句,却包含了双重的思想感情,且出现别具一格的转折。其诗用大风、飞云开篇,令人拍案叫绝。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是那样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所向披靡,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巨无霸的冲天豪迈气概。但诗篇的着重点乃是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最后一句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写他的心情与思想,但这最后一句,刘邦没有继续沉浸在胜利后的巨大喜悦与光环之中,而且是笔峰一转,写出内心又将面临的另一种巨大的压力。这一句既是希冀,又是疑问。它显露了刘邦的无奈不禁叩问天下,有谁能为他守住这片江山之感慨,昔日的功臣一个个谋反,独留他这个老朽在此老泪纵横。愿以此歌,颂吾之抱负!


  21泰安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这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22马鞍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李白《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是李白最具画面感的诗作之一,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生动描绘了天门山的雄伟与长江的壮阔。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深邃的思考,其用词精准、意象宏大,被誉为山水诗的经典之作。


  23湖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渔歌子》


  这是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著名词作。张志和的《渔歌子》原有五首,但另外四首却都为这一首的光辉所掩。但也正因为有这么一首短短的词,张志和得以传名后世。张志和肃宗时待诏翰林,做过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事被贬,作南浦尉。赦还以后,绝意仕途。朝廷赐给他奴婢各一名,他把他们配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自号为“烟波钓徒”,长期过着隐逸生活,徜徉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他对文艺多所通晓,凡歌词、书画、击鼓、吹笛,无不精工,善于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化为己用,《渔歌子》便是借鉴民间的渔歌而成的。


  由于取自民间,这首词的基调以清新、质朴见长。但另一方面,由于张志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渔父,而是以“烟波”为寄托的文人式的“钓徒”,所以词中除了具有民间文学的质朴、清新之气外,还融和着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古代高蹈文人的淡泊、澄洁的高情远意。词人的淡怀逸致不是诉诸直接咏怀,而是寄情于景,以词入画。通篇二十七字,写了山,写了水,写了白鹭和肥鱼,写了斜风细雨,更写了优游自在的渔父。词人借渔父寄托自己的情怀,而渔父又是被安排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显示了这是一幅江南水乡的渔歌图。


   24潍坊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在密州(山东潍坊诸城)正式任职整整两年的时间。这两年间,苏轼诗词创作达到一个高峰,开创了“豪放派”词风。最具代表性的为“密州三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去过山东不少地方,齐

本文标题:歌颂新中国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