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7月是什么月
农历7月是什么月推荐文章1:
农历7月是什么月推荐文章2:你知道:七月初一是什么日子吗?民间称为开地门!看看有哪些说法
#夏日生活打卡季#
前言:明天,就是农历七月初一了,在我国传统民俗中,称农历七月为“鬼月”。明天就是开地门的日子了,看看有什么说法。
据说,到了七月初一,阎王爷命令打开鬼门关,放出饿鬼,让他们到人间吸食烟火,到处溜达,等到了七月结束,才关上鬼门。因此,农历7月,往往被称为“鬼月”或者“鬼节”,你知道有哪些说法吗?我是畅谈民俗点滴,一起畅谈鬼月。
1、七月设有“普渡节”。我国自古以来,相信有鬼神存在,为了让阴阳二界的人鬼都平安,在七月鬼月设醮普渡。
清朝《金门志》记载,曰:“七月朔(初一日)起,各社延僧道设醮,作盂兰会,俗名普渡,以祭无主鬼”。而且当时,国家有公祭,各家各户自己还要私祭,设宴普渡众生。其实,更多的是传承孝道文化,感恩先祖庇佑,祈求国泰民安,幸福安康事事如意。
传说,一些罪孽深重,意外横死的人,不能投胎转世,变成孤魂野鬼 ,可谓是“大庙不收,小庙不留”。因此,人们为他们举行“普渡”礼,设醮普渡。希望他们早日超脱苦海,从善向好;当然,更希望他们不再骚扰人世间的美好生活,破坏人间平安喜乐。
2、七月初一“开地门”。明天,就是七月初一日了,是鬼月的第一天,民间传说是“开地门”的日子。
据说,阎王爷在这天下大打开地狱门的指令,这些孤魂野鬼就来到人世间,到处东游西逛,各地乱窜;据说,有子孙后代的孤魂,往往会到家里看一看,瞧一瞧,享受子孙后代的祭拜,分享人间美味佳肴。一些孤魂野鬼,没家可回,就到处乱窜。因此,老人常常告诫人们晚上不要乱窜,防止碰上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在七月初一这天,往往家家户户进行祭拜。有的到先祖墓地,有的在十字路口等等,人们准备好丰盛的供品,还有送些纸钱和金银财宝,让他们在地下使用,满意而归。
3、七月初二“开天门”。刚刚我们探讨了七月初一开地门,饿鬼出游,到处东游西逛。我们看看农历七月初二有什么说法。等到了七月初二,是民间“开天门”的日子。
那什么是“开天门”呢?“开天门”针对“开地门”而言,上面我们谈到,“开地门”是针对私宅或者个人家庭来说,而“开天门”是针对公共场合而言,比如市场、企业、商场、商铺等等。
在过去,到了七月初二这天,这些公共场所都进行一些祭拜活动,设醮普渡,往往比开地门晚一天。人们进行祭祀就是希望这个鬼月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生日红红火火,不要出现一些意外事件。
4、七月十五“中元节”这个节日,大家相对比较了解,知道的比较多,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而且这天活动进入高潮阶段。
中元节,民间叫法比较多,比如叫鬼节、七月半、祭祖节、地官节等等。在民间,这天多是祭祀祖先,感谢祖先保佑,人寿年丰,有的地方还有放河灯等传统习俗,来追忆传统习俗,传承孝道文化,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是出自道教的说法。据记载,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其为天官赐福;十月十五下元节,为水官解厄;而即将迎来的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为地官赦罪。是地官检查诸路鬼众善恶表现,进行赦免罪恶活动。而道观也举行法会,超度亡魂。
5、七月最后一天“关地门”整个农历七月,俗称鬼月,是诸多鬼魂活动之月,等到了七月最后一天,也就是进入了尾声。
最后一天,到了关地门的时候了,也就是农历八月初一的前一天,这天,在民间被称为“关地门”。众鬼已经度完整个七月假期,三十天的时间,尽情享受人间烟火。现在,应该回到地府去了。
在“关地门”这天,通常也要祭祀,也就是善始善终。如果在“开地门”或者“开天门”时,进行过祭祀,最后一天也要再次表示表示,送他们回地府。
结束语据老人说,在农历七月有相对讲究和忌讳,像忌深夜独行,深水嬉戏等等,防止遇到可疑的事情。目的就是确保安全,幸福安康。
马上迎来农历六月,你们那里有什么说法?有哪些讲究和忌讳?欢迎交流分享,谢谢!
农历7月是什么月推荐文章3:中国农历又称“夏历”原因:被隐藏的太深,夏朝果然不是虚构
1986年,在河南濮阳市濮阳县,考古发现“西水坡遗址”,距今6500年,其中龙虎大墓布局表明:当时已经掌握“二十八星宿”与“二分二至”。如今,回归年长度是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因此西水坡先民必然已经知道一个回归年的大致长度。
1978年,在山西临汾襄汾县,考古发现“陶寺遗址”,距今4300—3900年,其中出土一把用于立表测影的圭尺,还有一座“观象台”。经过复原验证,中科院学者何驽指出:当时已经可以观测20个节气。从6500年前的二分二至,到4000多年前的20个节气,这是中国原创24节气的铁证。
据此可见,中国历法至少可以追溯到6500年前。西水坡之后,中国历法不断改进,不仅历代皆有自身历法,而且同一时代还有多种历法,比如文献中有“古六历”之说,其中春秋战国时就有几种历法同时存在。
汉武帝时,司马迁等上书“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于是汉武帝征召全国著名天文学家,搞出了十余部历法,最终选择了邓平制定的历法(即邓平历),因为该历法始用于太初元年,所以又称“太初历”。
问题在于:太初历出现之初,就又被称为“夏历”,从太初历1970年时的中国传统历法——农历,都又被称为“夏历”,那么原因何在?
农历又称夏历原因后汉书记载:“孝武皇帝摅发圣思,因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朔旦旧指每月初一,亦指正月初一,朔旦冬至19年出现一次,故有19个太阴年7闰月等于19个太阳年),乃诏太史令司马迁,治历邓平等更建《太初》,改元易朔,行夏之正。”
因此,农历被称为“夏历”的原因,就在于“行夏之正”。问题是,何谓“行夏之正”,上文提到的司马迁等为何说“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举一个例子:《春秋》记载“冬,宋人取长葛”,《左传》记载“秋,宋人取长葛”,同一件事,但春秋与左传记载的季节不一,为何?魏晋杜预解释说“秋取,冬乃告也”,对不对呢?其实,之所以季节不同,原因在于依据的历法不同,或者是“正朔”不同。
以如今农历12个月排列,夏历以一月初一为一年之始,商历以十二月初一为始,周历以十一月初一为始,秦历以十月初一为始(从秦人自称秦历为颛顼历来看,秦人为颛顼之后的说法无疑可信),太初历之前的西汉采用秦历。汉武帝元光五年十月之后一段历史,司马迁说“其春,武安侯病”,不是说“明春”而是当年的“其春”,当时显然是十月为岁首。
周朝时期,虽然周历以十一月为始,但实际上周朝不是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并未统一历法,因此全国各地多种历法并存。以先秦典籍看,春秋、孟子多用周历,楚辞、吕氏春秋用夏历,诗经是多地诗篇汇总,因此混合了多种历法,左传里基本是周历与夏历并存等。另外,对照中国历法史来看,古希腊历史被质疑很正常。
无论周历、商历,还是秦历,都显然不太适合农业生产,故而汉武帝选择“行夏之正”,故而农历又被称为“夏历”。
夏朝果然不是虚构2000年,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阶段性告发布,立即引起国际舆论“震动”。斯坦福大学的美国汉学家倪德卫在《纽约时》上撰文,便断言“国际学术界将把工程告撕成碎片”。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原因在于西方学者认为夏朝不存在,认为夏朝极有可能是周朝虚构的王朝,史书中的夏朝不可信。
然而,中国文献中不仅有夏朝相关历史、有夏朝后裔记载(比如孔子拜访夏人后裔杞国)等,还有本文谈到的夏朝历法。
文献中的夏历使用证据,不仅比较多,比如诗经、楚辞、吕氏春秋、左传等,说明使用夏历的范围比较广,而且留下的证据还比较早,比如诗经中有一些西周早期篇章就明显使用夏历。
诗经虽然成书于春秋中期,但相传为西周尹吉甫(前852-前775年)采集。更为重要的是,其中不少诗篇谈论的是西周之前或西周早期的情况,而西周相距夏朝大约600年。
诗经·豳风·七月中的第一句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如果以周历十一月为正月,那么“七月”相当于如今农历“五月”、“九月”相当于“七月”,那么代表大火星西坠、天气转凉的“七月流火”就不符合事实了,“九月”时天气正热也不需要“授衣”,因此这句话使用的必然是夏历。
问题是,这首诗创作年代如何呢?这首诗叫“豳风”,是豳地一年四季的劳动场景,豳地是周人祖地,古公亶父从豳地迁到岐山周原。古今学者考证年代的观点不一,有说是“以前豳之旧诗,周公述之以戒成王”,有说是“周公遭管蔡之变而作”,有说是“周朝之前的诗作”等,因此可以断定最迟是西周早期诗作。
除此之外,诗经中的夏历证据还有不少,还比如讲述南方的“小雅四月”。笔者没有统计,但陕甘、南方似乎更多使用夏历,而这些地方夏朝后裔较多,比如褒国、有莘氏(周文王妻子为太姒)、姒姓缯国、姒姓越国等,这是巧合,还是夏朝遗民带去了夏历?
因为政治原因,虚构一个夏朝,勉强还能说,但还要虚构夏历,甚至夏历还被广泛使用,这显然就说不过去了,因此周朝虚构夏朝说只能是无稽之谈。反之,周初夏历已经深入人心,而且与周王室不对付的南方楚国也在使用夏历,无疑都说明夏朝真实存在过。
所谓“雁过留痕,风过留声”,任何一个王朝只要存在过,就必然有一些建树,就或多或少的有一些遗产传承下来,且越是符合生产生活规律的东西越容易传承下来,夏历之于夏朝就是如此。
当然,这只是正常的历史规律,西方叙事中的历史规律与中国大不相同,而是上古越利于生产生活的先进的东西越会彻底断绝。
参考资料:诗经、史记、左传、后汉书等
农历7月是什么月推荐文章4:
农历7月是什么月推荐文章5:农历七月是“鬼月”,“鬼月三不出,不富也添喜”,哪3不出?
“赤日炎炎似火烧,知暑渐退秋将至”。在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当中,其中有一个特别的月份,那就是农历的七月,它也称之为孟秋,即秋天的第一个月,在农历的七月当中,立秋也正好在其中。很多人把七月称之为“鬼月”,甚至民间还有俗语“鬼月三不出,不富也添喜”,哪3不出?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七月为啥是鬼月?
从干支历当中,我们会发现,农历的七月,也被称之为申月,《说文解字》中记载:申,“神也。七月阴气成体自申束,从臼自持也,吏臣餔时听事,申旦政也”。马书田在《中国冥界诸神》一书中指出,“此处阴气指鬼,七月为鬼节。
按照书中的说法,申,就是神,在七月的时候,鬼会显现形貌动态,吏臣们在餔时(傍晚)持臼,听命神令政事”,而五行之水气开始显现的时间正是申。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史记》卷二十五《律书第三》中找到线索。
“申者,言阴用事,申贼万物,故曰申”,而在五行之气的三合说中,申是水气生之时。水气,也就是阴气在七月萌生,到了子月即十一月达到极盛,到辰月即三月消亡。
此外,七这个数字,本身也比较的特殊,《说文》中说:“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衺出也”。又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简单的来讲,七被看做是天道变化、复生之数,包含有重生的意味。
而且十二地支,对应着十二生肖,申对应的生肖就是猴,古人云:“阴盛则黠,猴性黠”,黠是聪慧的意思,也称为“鬼”。当我们在形容一个人非常聪明的时候,也喜欢用鬼精、鬼精的来形容。
“鬼月三不出,不富也添喜”,哪3不出?
鬼月,农历的七月,在这个月当中,有着诸多的习俗,比如道光年间之《金门志》卷十五曰:“七月朔(初一日)起,各社延僧道设醮,作盂兰会,俗名普渡,以祭无主鬼。里社公祭,各家另有私祭”。人们选择在这样的月份,对其进行祭祀,也是希望,用自己的善念去感动这些亡灵,劝其向善,早日超脱苦海。
它更多是表达人们内心向善的一个心理,同时也是希望,不被晦气给沾染上,在阴气滋生的时候,能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一不出:诳语
到底什么是诳语?意思是骗人的话,或者说谎话或者说大话。在农历的七月,本身就是一个劝人向善的月份,我们要做行好事,做说好话,而如果你只会说大话,说谎话去欺骗他人,终究会害人害己。
而且在接下来的生活当中,你也很可能处处碰壁,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去乱说。
二不出:夜晚出门
鬼月乃是阴气最重的一个月,尤其是晚上,所以一些小孩,还有体弱的人,最好是不要夜晚出门,以免受到阴气侵袭,其实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们也明白,夜晚如果出门的话,这个是早晚温差比较大,也确实容易导致寒气入体,从而导致疾祸的发生。
三不出:出手打骂孩子
在七月的时候,最好是大家和平相处,尤其是家里有小孩的话,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能去打骂孩子,说一些难听的话,这样会被所谓的鬼听到,那么可能就会吸引他们到来,从而给家庭带来不顺。
当然这些都只是古人的一套说辞,其实内在也是在告诉我们,随着月份的更替,季节的转变,生活当中,我们也要及时的改变,多做一些顺应节气的事情,最好是以和为贵,不要出现争吵之类的。
农历7月是什么月推荐搜索词:
1.农历7月是什么月天干地支
2.今年农历7月是什么月
3.1998年农历7月是什么月
本文标题:农历7月是什么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