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盾牌怎么做推荐文章1:创意满分!四年级小学生用口罩创作了一部“战疫史”,期待春暖花开

  钱江晚·小时新闻记者 沈蒙和 通讯员 朱张津


  受疫情影响,口罩如今成了大家的生活必需品,出门不戴口罩,可谓“寸步难行”。那么,在小学生眼里,口罩又代表着什么呢?


  近日,宁波市鄞州区邱隘实验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俞成效,在朋友圈里晒出班上学生利用口罩制作的涂鸦作品,从病毒肆虐到春暖花开,像极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战疫史”——


  有学生将口罩想象成了一个小人,小人的周边是“虎视眈眈”的病毒。


  而“大白”逆风飞翔,就像超级英雄,在大家最无助的时刻降临。


  口罩成了抵御病毒的盾,大白们手执盾牌,保护大家。


  “大白”们身穿防护服,及时将阳性病例转运到医院。


  新冠疫苗研制成功,大家都要及时接种疫苗,才能降低感染风险。


  出现疫情,全员核酸,无论是刮风下雨,“大白”都会在检测点等待大家。


  多日零增加,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终于等到了解封这一天,路上车水马龙,城市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没有了疫情困扰,在春暖花开之时,大家可以去旅游、度假。


  俞老师告诉钱江晚·小时新闻记者,这些创意涂鸦,是学生们实践性作业的作品,“最近疫情处于焦灼的状态,前不久,我们学校也经历了几轮全员核酸检测,学生们对佩戴口罩,有很深的感悟。我们常说要带着孩子体悟社会,于是我突然想到口罩就是一个很好的连接点,所以想让学生们以口罩为背景,自己去创作,表达对当下生活的所思所想所望。”


  把这个作业发到班级群上后,俞老师又担忧又期盼,“我不知道学生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作品,担心这个作业对他们来说会不会比较有挑战性,但同时又很期待学生们能给我惊喜。”


  收到学生们的作品后,俞老师才发现自己的担忧是多余的,学生们的脑洞完全超乎了俞老师的想象。学生们创作的主题有致敬所有坚守在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


  有期待快速消灭疫情的——


  还有对未来充满期望,期待春暖花开的——


  在众多充满想象的作品中,也不乏“写实派”,一位姓毕的小男生把口罩画成了学校的操场,还原了学校全员核酸时的秩序井然,俞老师对这幅作品印象深刻,“记得当天他是全班最紧张的一个孩子,做核酸时手紧紧握着拳头,嘴巴也张不开,一脸的恐惧,‘大白’安抚了他一会儿,我在看到后也第一时间走到他身边安慰他。在后来的几次核酸里,他表现得非常勇敢,没有了第一次的怯意。之所以还原了核酸检测时的场景,我想他应该是想用这种方式记录自己的感动,记录自己的勇气。”


  面对学生的口罩涂鸦,俞老师说自己更多的是感动,“在学生们的画里我能看出,他们都对未来充满信心,在他们眼里,英雄的‘大白’们会带领大家走向这场‘战役’的胜利。即便现在离不开口罩,但他们依旧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我被学生们的这种纯粹,以及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感动了。”


  相信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终将迎来胜利,学生们的美好心愿也终将会实现。


  请输入图片描


  本文为钱江晚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人的法律责任。


  小学生盾牌怎么做推荐文章2:绘画记疫⑦|小朋友画了“大白”,长大要去做“大白”

  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编者按:2022年5月,自澎湃新闻发起面向小朋友征稿主题为“窗外”的绘画已经过去一个月了。随着疫情状况的好转,本次征稿临近尾声。本期中,许多小朋友画下了窗外的“大白”,他们用稚嫩的笔触和奇思妙想,勾勒出各自眼里医务人员的样子,从他们与父母的对话中,从他们的绘画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疫情对小朋友带来的影响——长大做一名医生,帮助别人治疗疾病。这种影响无论是正向,还是可能存在的负向,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画作。


  《消灭病毒人人有责》郑轶,5岁,上海市东安一村幼儿园


  Play


  00:00


  02:12


  Volume


  郑轶的音频


  我们可以想象郑轶小朋友拿着黑色的笔,用不假思索的线条,稚嫩地勾画出“大白”,勾画出楼栋,涂上红色黄色和蓝色。理智告诉大人们,那些脸上红红的月牙应该是一个个橘红色的口罩,但它更像“大白”张得老大的嘴巴,就仿佛他透过了口罩,与小朋友逗乐玩耍,缓解他们不安的情绪。这让人我们看到小朋友心里装着的那份单纯。


  《爱莎公主化身天使医生消灭病毒》李一凡,5岁,上海市徐汇区漕溪新村幼儿园


  01:10


  Volume


  李一凡的音频


  李一凡画了红旗红心和红色的太阳,主人公爱莎公主化身天使医生,挥舞着紫色的魔棒,把悬在半空中的绿色病毒打哭了。在那之后,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小姑娘的世界里充满了童话的纯真,也怀有勇气和智慧。她说,长大要做医生,帮助人家。


  《最可爱的人》宋欣睿,上海市徐汇区东泉大地幼儿园


  01:39


  Volume


  宋欣睿的音频


  宋欣睿小朋友的画层次分明,近景中景远景依次排开,这是她看到的“大白”在小区广场做核酸的样子,右下角的小女孩想必就是她本人,旁观一切。而她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一根红红的冰棍,小欣睿告诉我们,她最想吃冰棍了,所以就画了一根。封控从春天到夏天,她的心里一定有很多很多的愿望,眼前的目标是来一根冰棍,而未来更大的梦则想是成为一名文学家。


  《守护春天的美好》汪筱晓,5岁,上海市乌南幼儿园


  01:28


  Volume


  汪筱晓的音频


  汪筱晓的画里有小朋友,还有医生护士警察保安和病毒。在疫情期间,他们的身影看起来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面色彩丰富,孩子轻快地跳着舞,这些都是他心中最美好的期盼。筱晓的妈妈是一位志愿者,她整日在外,直到晚上才回来。“妈妈做‘大白’,都没时间陪我运动陪我玩了。”筱晓略有些遗憾。


  《盾牌白衣天使》赵艺涵,5岁,上海市徐汇区创意幼儿园


  不得不说,从赵艺涵的《盾牌白衣天使》里,可以看到这个孩子具备艺术家的想象力,“大白”张开红色的翅膀,飞舞在半空,他的画就像书法家狂放的草书——人物勾线手不抖,一气呵成。这样的美妙正是成年人对孩子创意的无限期盼。


  《上海加油》马钰涵,5岁,上海市长桥第三幼儿园


  5岁的马钰涵眼里的世界由红黄蓝三原色构成,“大白”站在画面中间,他的站姿十分端正。一颗写着上海加油的红心悬在半空中,在孩子眼里,这颗心与红色的房子一样,都是她所看到的东西,都是在疫情中被大大放大了的东西。


  《上海加油》何以然,7岁,上海市徐汇区胡姬港湾幼儿园


  7岁的何以然已经有了不错的绘画表现力。“我要感谢‘大白’,还有小区物业的工作人员,还有快递叔叔们......”何以然说。在“大白”背上,她画上了一只小猫咪,孩子眼里的“大白”是充满爱心,喜爱小动物的,她也在画里给他们比了个心。


  《风雨过后的彩虹与阳光》马悦蘅,6岁,上海市乌南幼儿园


  6岁的马悦蘅画了一个竖着大拇指的“大白”,他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显得很酷。外面的天空下着蒙蒙细雨,马悦蘅一笔一笔画下了春雨,但她相信我们即将迎来雨过天晴的那一刻,彩虹和阳光又将重回上海。


  《做核酸了吗》吴雨霏,7岁,上海市东安一村幼儿园


  推开窗,7岁的吴雨霏画了做核酸的场景。她的窗上挂满了琳琅满目的小物件,窗前的草地上开满花朵,上面还垂下几枝柳条。在艰难时期,小雨霏张大眼睛探知这个世界,然后将所看到的世界的样子,在她的画布上井井有条呈现出来。


  《窗外核酸检测》姚宣廷,5岁,上海市徐汇区位育幼儿园


  5岁的姚宣廷画下了窗外核酸检测的场景。小区楼房,徐浦大桥,悠悠绿色......孩子或许还没学会如何在白纸上表现立体感,只会用平铺的方式一个人一个人地排列画出人来,这种稚气的拙是令人感动。姚宣廷说,谢谢“大白”们辛苦付出,大家一起打败病毒。


  杨岚兰,上海市徐汇区望德幼儿园


  杨岚兰的简笔线条画设置了一系列的剧情,这是她诠释的一个孩子对于做核酸过程的理解。从一开始的胆小,到渐渐知道做核酸的方法,这代孩子的童年,伴随着核酸检测。


  胡舒窈,6岁,上海市徐汇区小红花幼儿园


  从3月开始,为了配合疫情防控,胡舒窈小朋友每天都隔离在家。透过窗看去,小区居民正在排队等待核酸检测。舒窈的笔触、用色和构思,很难想象出自一个6岁孩子之手,她的父母亲和幼儿园老师可真得好好培养,未来中国美术界的希望之星哦。她说,希望疫情早日得到控制,核酸场景能换成我们最平常不过的早餐场景。


  崔泰熙,上海市漕溪新村幼儿园


  崔泰熙小朋友的画面简单,寥寥数笔画下绿色树木,犹如天空下的鬈发。“大白”的脸对着观众,就像一只机器猫。他的左边,三个孩子还是他的父母一字排开,正在进行核酸检测,他们的衣服色彩鲜艳,乖乖地等着。


  庄启祎,7岁,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


  7岁的庄启祎家住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4月份由于突发疫情,部分小区采取落实“三区”相应管控措施。小朋友真实感受到了疫情就在身边,也意识到了防范于未然的重要性。在一起去做核酸时,全程与大人保持一米距离并戴好口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庄启祎画的是她自己做核酸时的一个情况转述。她说,医生们穿着防护服一定很累很难受却还是很用心很耐心,让她很有感触,读懂了责任与担当。她说等疫情结束后,她一定要去逛逛万达商场,还要去好多好多的地方玩,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能自由地出行。


  朱霆禹,5岁


  这是一幅让人赏心悦目的作画,强烈的空间感、透视感的营造——这或许是一段时间以来在窗户后面观看窗外而带来的效果。这对于5岁的孩子其实是很不容易,她看到的世界不仅有色彩、有大小、有秩序,重要的是已经逐渐有了层次感。


  《疫情中的上海》阮景涵,5岁,上海市乐山幼儿园


  辛苦忙碌的“大白”、运输物资的大卡车、帐篷、百无聊赖的流浪狗……所有这些似乎在孩子眼里都不重要,蓝色的大口罩成为画面中唯一颜色,以及口罩后不安的眼神,这是留给孩子最深的印记,也许将会是一生的伴随。


  《疫情下的窗口》周芊羽,上海市徐汇区胡姬港湾幼儿园


  周芊羽将画面经营得有板有眼,每一处都照顾到了,甚至窗后面灰褐色的背景。画面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新冠病毒在“大白”的脚下,正做出挣扎状,前景两侧的窗户有植物的茎叶舒展,充满生机,形成了一种内在的紧张感,这也是我们当前的生活现状。周芊羽小朋友的小脑袋里还真装了不少事。


  《辛苦工作的大白们》薛茜允,6岁,上海市徐汇区胡姬港湾幼儿园


  上海市徐汇区胡姬港湾幼儿园薛茜允小朋友是个好孩子,他所营造的画面和主题完全投射出当下社会主流美术教育的成果,甚至这幅画作可以成为宣传画张贴在社区的橱窗里,满满的正能量,这是一个6岁的孩子对于当前新冠疫情的所思所想的反映。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三道明亮的黄色将背景分割开,同时也强化了视觉效果,增强了动感。


  《窗外感恩大白和小蓝》应邵安,上海市乌南幼儿园


  上海市乌南幼儿园应邵安小朋友的绘画呈现五颜六色,如果他的画笔盒里还有更多颜色的话,也许都会添加上去——外面的世界依旧是五彩斑斓,他的心里充满热情阳光和纯真。


  责任编辑:高剑平


  校对:施鋆


  小学生盾牌怎么做推荐文章3:小学生怎样迎军运?跟着军人叔叔来场“微军训”吧

  战士们演练盾牌操


  战士给小学生纠正站姿


  楚天都市3月15日讯(记者柯称 通讯员董缀文 汪万军 实习生马雨欣)3月15日下午,洪山区南望山小学里传来嘹亮的“一二三四”口号声。来自解放军驻鄂某部的近30名官兵,来到南望山脚下,和1300余名师生一起参与了“迎军运,领略军人风采;学军姿,感悟军人气质”主题活动。


  解放军战士们精心准备了“一日军营生活”视频,向孩子们展示真实的军旅生活。在操场上,战士们用娴熟的动作演示盾牌操和队列展示,更是引来热烈的掌声,特别是小男生们个个激动得大声叫好。


  “你从南昌起义的枪声中走来,战斗的烽火把你的筋骨千锤百炼……”战士们演示完毕后,少先队员代表表演了诗朗诵《军人的风采》,向解放军叔叔表达崇敬之情。一名带队干部表示,国防意识要从小培养,能和小学生现场交流非常高兴。


  随后,战士们来到各班开展了一场“微军训”,指导同学们学习正确的站姿和队列行走的文明习惯。虽是最基础的“军训”,还是难到了不少学生。“平时我们都爱玩‘打仗’的游戏,没想到连立正都做不好。”一名男生不好意思地说。五年级1班的罗雪辰同学说:“要学不仅是动作,还有解放军叔叔们的态度和精神面貌。我一定会向他们好好学习。”


  南望山小学校长李莺介绍,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今年将在武汉举行,每个学生都是小小东道主。此次活动会在学生心中播撒爱军、敬军、拥军的种子。特别设置“微军训”环节,就是想训练学生们的站立和行走,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让孩子们能运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以一个良好的主人翁面貌迎接军运会。


  小学生盾牌怎么做推荐文章4:抗疫时期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 陈立华


  庚子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本来平静的生活。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一线工奋斗在前线,全国人民也都响应起来,居家隔离,防止病毒的蔓延。在全国人民的团结和努力下,我们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这场艰巨的战役中,我们的孩子们虽然年龄小,但也是抗“疫”的一员,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在战“疫”中得到了许多收获。


  全民抗疫,孩子们积极参与卫生安全教育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讲的最多的就是自我防护。不仅是在电视上、网络上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科普卫生防护知识,学校也通过线上班会、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形式,对孩子们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并时刻关心着孩子们的健康状态。从七步洗手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正确使用消毒液、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对孩子们进行非常详细的教育与讲解。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实践,认真洗手、认真消毒,在家开窗通风,出门佩戴口罩……并通过网络班会等线上形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孩子们不仅自己学习了卫生安全知识,同时也化身宣传小能手。在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孩子的爷爷奶奶防护意识不强,出门不戴口罩。我们有个孩子小艺轩,她就给爷爷讲病毒的厉害,让爷爷一定戴口罩才能出去。在小艺轩的坚持下,一向固执的爷爷也养成了每次出门都戴口罩的习惯。孩子还会反复叮嘱爸爸开车出门要小心、注意安全、注意防护。


  卫生安全教育是一个全民的活动,社会、学校、家庭的全面参与,提高了全民的卫生安全意识,让卫生安全知识在孩子们的心里深深地扎下根。孩子们对于卫生安全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进行了有效防控,有了这些安全知识作为盾牌,相信孩子们在面对其他各种传染性疾病,也能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


  做好生命教育,让孩子们学会珍惜生命,注重强健体魄


  学会珍惜生命。在抗击疫情最紧张的两个月中,我们通过电视和网络,看到了疫情的严峻,许多生命因为疫情逝去,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各行各业的一线工们为抗击疫情过度劳累,有的人感染了疾病,甚至还有很多人因此牺牲……许多感人的事迹让孩子们潸然泪下,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懂得了要珍惜生命、保护自己,这是对孩子们最好的生命教育。


  注重健康,加强锻炼。珍惜生命,最重要的就是要拥有健康。经历这次疫情孩子们明白了,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更高的免疫力来抵抗疾病,才能在疫情结束后去上学、去拥抱自然,去感受生命的美好。在居家隔离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仅是读书学习,也保持着健康的饮食和作息,身体锻炼也没有落下。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日常作息表,学校也通过网课的方式带领孩子们进行室内体育锻炼,很多班级举行了“居家网上亲子运动会”,并在线上以视频、照片、文字等方式进行了分享。除此之外,孩子们也在老师们的鼓励下保持着良好的用眼习惯,在家做眼保健操,保护视力的健康。


  宅在家中,不等于什么都不能做。孩子们在这个超长假期里,并没有松懈下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而是保持着锻炼,相信等到疫情结束,回到校园,孩子们依然充满活力、拥有着健康的体魄。


  感受国家的力量,构建家国情怀


  感受国家的力量。在这次抗疫中,我们都看到了国家强大的力量。在极短的时间内,国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实施有效的抗疫举措,全民在家隔离,十天建成雷神山医院,一省包一市……我们的国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相信这些孩子们都通过时政新闻和父母、老师的讲述进行了了解。正是因为我们拥有强大的国家,才能够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熬过疫情的艰难时刻;正是因为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才能让国家的措施有效地实行。每个人都从这次艰难的战役中感受到了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这也是对孩子们最好的爱国教育。


  亲身参与抗疫。孩子们通过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抗击疫情作着贡献。除了自觉在家隔离、做好防护之外,孩子们还积极响应抗疫作品的征集。绘画、手抄、诗朗诵、唱歌、跳舞……孩子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用自己的特长创作为抗击疫情加油的作品,给一线工们加油打气。一些孩子们还自己动手,将疫情期间的各种数据表绘制成了图表,并加以分析,为抗击疫情加油。还有一些孩子,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为医护人员购买防护用具,为身边的社区工们送去温暖。相信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线上抗疫活动,将会懂得敬畏生命、感恩生活,学会成长,也在心中树立起了家国情怀。


  2020年4月4日清明节,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我们的国家在这一天举行了全国性的哀悼活动。所有中国国旗降半旗,防空警拉响,各类车辆鸣笛,在这响彻天际的哀鸣声中,人们静默无声,驻足肃立,为在此次疫情中逝去的生命默哀,向牺牲的英雄们致敬。在这样的庄严肃穆的气氛中,国人无不心中悲恸,相信我们的孩子们内心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孩子们亲身经历了这场可以载入史册的抗击疫情的战斗,对于爱国的理解会更加深入。


  树立榜样,孩子们立志为社会做贡献


  榜样的力量。这次抗击疫情涌现了一批冲在前锋、带领人们克服困难的英雄。84岁的钟南山爷爷,主动请缨参与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李兰娟院士……以及抗疫在一线的医生和志愿者等等,他们舍生忘死,放弃了与家人一起共度新年的时间,离开了自己的家庭、亲人,冲在一线,用自己的力量为中国抗击疫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些英雄们都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现在居家安全地生活,是因为有这些人在负重前行。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他们让孩子们明白了责任、奉献、集体主义等各种美好的品质,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美好的种子。


  钟南山爷爷在给全国中小学生的回信中写道:“你们是未来的接班人,希望你们好好学习,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不惧艰辛、勇敢前行!”孩子们感受到钟南山爷爷在信中对自己的期望,也纷纷立志,要做一个像钟南山爷爷一样,建设祖国、奉献社会的人。


  立志为社会做贡献。这次疫情也引发了孩子们的思考:自己未来可以为社会做些什么?有的孩子在看到电视上道,有很多的医生叔叔和阿姨不顾个人安危前往武汉去抢救病人,为了节约时间救助病人饿着肚子、睡不了觉,眼里总会有闪闪的泪花;当父母给她讲病毒的故事,病毒是如何传染的,科学家是如何和病毒作斗争的,她都是很认真地听,说自己也要努力学习,长大也要成为科学家。


  关于这个思考,孩子们也纷纷在线上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志愿,“以后我要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我以后想做科研,为人类作贡献”“未来我想做一名警察,帮助许许多多的人”“以后我要努力学习效祖国”……孩子们纷纷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看着这些美好的愿望和远大的志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一颗颗炽热的赤子之心。


  孩子们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阶段,他们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孩子们在小小的年龄经历了这次疫情,家国情怀会厚植于心,拥有着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远大的志向,相信他们在未来会成为优秀的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小学生盾牌怎么做推荐文章5:10岁小学生做最美铠甲,送给在抗疫一线的妈妈

  楚天都市3月24日讯(记者高领亚 通讯员曹斌 张德卿)“妈妈!妈妈!这个人就是您,您看像不像花木兰?这身铠甲能保护您抵抗新冠病毒,打赢这场武汉保卫战!”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寄宿学校四(一)班学生任儒逸,近日给在医院一线抗疫的妈妈刘女士做了一副“铠甲”,上面还写有几个大字:妈妈,我来保护你!


  “我看到后非常激动,告诉他‘谢谢你,儿子!有你这用心的礼物,妈妈会没事的!’ ”刘女士告诉记者,她是武汉市第四医院的工会副主席,她的丈夫也在该医院药房工作,两人都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任儒逸在妈妈不能回家期间,度过了自己的十岁生日,他当天还为爸爸做了晚饭——番茄炒蛋和清炒土豆丝。“我是通过学校开展的‘锅碗瓢盆动起来’的活动学会做饭的,爸爸夸我做得好吃。”任儒逸羞涩的告诉记者。


  任儒逸说,妈妈当时已一个星期没有回家了。“我非常想她。”当天和妈妈视频时,“我就想起来给妈妈做一个最美最坚固的铠甲,让她不受病毒的侵袭。”


  任儒逸的手工作品


  想法来了,就马上行动。任儒逸先拿了一个废弃的牛奶盒当作头盔,在头盔的上方,剪一个小洞,然后拿来一根绳子把它剪成很多小段,再将它们的根部用透明胶固定在小洞上面。看去来很像发着亮光的漂亮皇冠。然后用纸板剪出2个大小相同的盾牌,安装在手臂上面当护臂,剪下两个同样大小的纸板,当做护甲粘在一起,安装在身上,这便是铠甲。接着拿一个纸板轻轻的在上面画几刀变成一个圆筒绑在腿上。这是护膝。


  任儒逸还为铠甲做了一双鞋子,做好后,按照喜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此外,他还为铠甲配了一个盾牌,上面用毛笔一笔一画的写上这几个字:妈妈,我来保护你!


  任儒逸的手工作品


  “隔着屏幕看到这个作品,我几乎快要哭了。”刘女士激动地说。刘女士每次和任儒逸视频都会作出超人的动作,并对他说:“儿子放心,妈妈每天穿着你做的“防护服”,安全着呢!病毒全部杀死!”


  任儒逸说:“听着妈妈的话,我的心更暖了!武汉快恢复正常,妈妈也快回来了,我可以亲手将盔甲送给她啦!”


  任儒逸的手工作品


  “任儒逸在学校里一直是榜样学生,自觉、自律、自强。”该校四(1)班班主任柳凤鸣说,这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动手能力超强,是学校爱学、会玩、好习惯的代表。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中,爸爸妈妈因为工作的原因,完全没有时间照顾他,他每天自己安排作息时间,认真上网课,自己还会做简单的饭菜。在学习之余,他动手动脑,将家中废弃的纸盒、牛奶盒,做成各种各样的玩具,并发到班级群中和大家分享他的成果和快乐。他积极乐观的态度,让同学们都佩服不已!


  小学生盾牌怎么做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小学生盾牌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