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有多少人口推荐文章1:正式官宣:西安人口达1295万!北方第三,全国前十

  随着一纸官宣,西安人口最终数据定格在:1295万!这个“西安之谜”,终于揭开。


  对此,我们并不惊讶。在《走向“北方第二大城市”?西安“人口大爆炸”下的危与机》中,「城记智库」推导“西安常住人口在1300万”。这在全国有何分量?北方第三,全国前十!


  毫无疑问,一个全新时代正式开启。西安,你准备好迎接新挑战了吗?


  现状:尘埃落定的“西安之谜”


  2021年5月1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公布了陕西省人口统计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西安市常住人口1295万。这是一个破纪录的数据——比2019年增加274.9万。相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448.5万。


  根据「城记智库」多年研究,西安人口远超统计口径,“增加值”超乎想象。


  无论对比第六次人口普查,


  还是对比2019年常规口径的人口统计


  这两个增量将载入中国城市发展史:


  对比全国:排名前三


  置于北方:排名第一


  「城记智库」根据已公布数据的城市,制作了中国城市人口增量和前二十强排名。可以发现,中国城市的格局开始改写。


  从图表中,我们能发现几个鲜明的特征:


  第一,近十年南方城市增量巨大:根据已公开的数据,增量前二十城市,南方城市数量有17个占据85%,北方城市仅有3个占15%。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成为最大赢家。


  第二,北方城市呈现巨型化特征:由于地域、人口和发展模式,中西部和北方城市“巨型化”特征,北方增量前三的城市中,北京、西安和郑州三城均为为国家中心城市。


  西安已是真正的“北方人口第三城”◎摄影/西大街游民


  可以说,西安打破北方城市的一个“怪圈”:经济总量虽然不高,但人口迁入却高居不下。作为全国人口增幅最高的城市之一,西安显然成为整个西北“压舱石”,以及北方经济的新引擎。


  至此,困惑很多人的“西安人口之谜”,今日答案浮出水面——西安,北方人口第三城。按这个趋势,只需三年西安将超天津,成为“北方第二城”。


  这一切让人联想起19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西安尚有计划经济和重点建设时期“余威”,人口屡次在全国前十。这次在新发展阶段,西安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


  对陕西来说,如何看待这个大趋势?


  变化:陕西人口之变


  对于“七普”,人民日表示“数据蕴含着丰富信息,反映中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


  人,是一切的基础。人口,关联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和基础配套。若误判或不能准确预估,势必影响城市运转。这,是我们关注人口数据的本质。


  数据显示,陕西全省常住人口为39528999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220万,这个数字着实不容易。


  “南北差距”背景下,早年以重工业等为主“东北现象”不可避免。从发展角度出发,东北经济缺乏“增长极”,带动力减弱也是人口外流因素之一——基本都到了东部和南方。


  全国31个省份中,有14个省份净流入。其中,最多的是广东省,净流入达2792万左右;其次是浙江,净流入为1388万左右。目前,中西部仍是人口净流出较多地区,陕西“走在边缘”。


  分地区看,与2010年相比11个市(区)人口占全省比重"三升八降”,占比提高三个市:分别是西安、榆林、杨凌,分别提高10.08个百分点、0.19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


  占比下降的八个市:分别是咸阳、渭南、宝鸡、商洛、汉中、安康、铜川、延安,分别下降3.09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156个百分点、1.11个百分点、1.03个百分点、0.74个百分点、0.46个百分点、0.09个百分点。各市人口位次发生改变,榆林前进2位,延安前进1位。


  ——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发布会


  相比之下,陕西省11个市(区)中,有四个市(区)人口增加,它们分别是:西安、榆林、延安和杨凌。


  当然,我们需要庆幸的是:尽管关中和陕南地区人口外流,但很大一部分流向了西安。相对比东北和中部地区,人口全部流向省外相比——这起码属于是“省内流动”。


  西安人口占陕西省的32.77%◎制图/城记智库


  很显然,若西安不强不大,陕西省内人口会持续向华南和成渝流动;对于西北诸省也将更多流向成都平原,而非关中。


  值得注意的是,人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是,对于一些高端制造业以及新兴技术产业,人才更显珍贵。东部对人才的吸引力仍然持续很强,将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


  陕西,自身地理因素鲜明——南部,受限于自然环境,关键在于“可持续性”;北部,受限于基数和产业结构,关键在于“产业升级”。


  只有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地区,才能承载一个省、一个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北五省的重任。


  建言:应对未来发展之变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人口流动、统计口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和技术手段等各种因素左右下,准确数据需要“全面体验”。


  这次的人口普查,主要目的是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为完善我国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人,是一切基础。我们必须要有预见性的规划城市。这,是「城记智库」不同场合多次呼吁要“重估西安人口”的根本。


  人口总量上西安跻身全国前十◎制图/城记智库


  即使放眼世界,无论东京之于日本、首尔之于韩国、纽约之于美国……超级城市大势不可挡。对于中国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对于西安人口我们认真思考:


  为何西安没有像郑州和成都一样拥有富士康


  但是却依旧有如此庞大的流入量


  为何西安经济总量一直不高


  但是为何人口流入量排名北方第二高?


  在常规的经济现象中难以解释。


  已拥有1300万人口的西安,这种规模和乘数效应,是一座普通的百万级规模城市所无法比拟的。未来,西北人口持续流向西安趋势无法逆转。


  这里,我们再次提出五个明确建言:


  第一、制定新一轮城市规划:按增长速度,西安三年内将超天津,成为“北方人口第二城”。有历次规划都滞后于发展的“前车之鉴”,新一轮规划需按1600-1800万人口进行。


  第二、行政区划要彻底改革:基于发展现实,西安“超大城市化”不可避免。行政区合并、“西咸合体”和西咸新区归属等问题将日益凸显,行政区划改革迫在眉睫。


  第三、产业需要全面一体化:中西部城市,依旧面临着人口外流和下行压力。“人口众多、经济总量不足”西安,需进行全域产业一体化,统筹发展,合理布局产业。


  第四、城市基建要全面提速:以西安为圆心的都市区和都市圈,基建仍处于落后状态,这无疑将制约未来发展。地铁网络、环线交通和放射性路网,需要超前规划和进一步提速。


  第五、民生类工程亟需完善:未来的大西安,人口众多、新生儿和移民增加,对教育和医疗等有着强需求。提振民生工程,不仅可满足城市可持续需求,亦可强化城市竞争力。


  西安,这座长久以来被无数人视为“废都”、位于西北一隅的城市,这次以城市人口前十、北方第三的身份,重新登上中国城市的前沿。


  千万人口的城市,已是一片大海。这,关系到数以千万计在古都的人。


  西安市有多少人口推荐文章2:西安人口总量1295.29万人!10年,西安市人口增长了52.97%

  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


  陕西圆满完成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工作任务。今天(5月19日)上午,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相关情况和主要数据。


  ▼普查主要数据


  全省常住人口3952.9万人全省常住人口3952.9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732.74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20.16万人,增长5.9%,年平均增长率为0.57%。数据表明,我省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户别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421.13万户,集体户76.43万户,家庭户人口3597.54万人,集体户人口为355.3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3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3.22人减少0.69人。受人口流动日趋频繁和住房条件改善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影响,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


  人口地区分布分区域看,关中地区人口为2587.55万人,占65.46%;陕北地区人口为590.73万人,占14.94%;陕南地区人口为774.61万人,占19.6%。按常住人口总量,排在前4位的市依次是西安、渭南、咸阳、榆林。


  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022.65万人,占51.17%;女性人口为1930.25万人,占48.8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92下降为104.79。我省人口的性别结构持续改善。


  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685.22万人,占17.33%;15-59岁人口为2508.56万人,占63.46%;60岁及以上人口为759.12万人,占19.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26.66万人,占13.3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增加2.62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9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6.3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4.79个百分点。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727.2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0556人增加为1839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36年提高至10.26年,文盲率由3.74%下降为2.75%。


  城乡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476.97万人,占62.6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475.93万人,占37.3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771.04万人,乡村人口减少550.8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6.96个百分点。10年来我省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流动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1326.71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399.32万人,流动人口为927.39万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入人口为193.37万人,省内流入人口为734.02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25倍;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3.18倍;流动人口增长87.74%。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活跃地区和大城市集中的趋势更加凸显。


  民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930.63万人,占99.4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2.27万人,占0.5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降低0.05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上升0.05个百分点。10年来我省民族人口稳步增长。10年,西安市人口增长52.97%!


  陕西10年间人口的发展变化情况呈现出七大特点,此外,与2010年相比,关中、陕北、陕南三地人口占全省比重“两升一降”。西安市作为我省人口第一大市,人口总量达1295.29万人,比2010年增加448.51万人,增长52.97%,占全省人口比重32.77%。


  陕西10年间人口的发展变化情况


  一是人口数量平稳增长。


  过去10年间,我省人口实现了从3700万到3900万的跨越,人口总量增加了220多万人。增速高于全国0.52个百分点,年均增速高于全国0.04个百分点,净增人口数量在全国排第14位,常住人口总量在全国排第16位,与10年前第六次人口普查位次持平,反映出近十年陕西人口发展较为稳定。


  二是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了0.9年,每10万人口中拥有的大学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是18397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是2010年的1.74倍,在全国排位较2010年的第7位提升1位,居第6位,仅次于江苏省。全省文盲人口减少30.89万人,文盲率下降了0.99个百分点。


  三是性别结构得到改善。


  普查结果表明,我省人口性别比为104.79,低于全国0.28,比2010年下降了2.13。分地区看,渭南、汉中、宝鸡三地的人口性别比均在103 以下。


  四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少儿人口685.2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7.33%,比2010年增加了136.28万人,比重提高2.62个百分点,反映出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取得成效。分地区看,榆林、延安、商洛等地的少儿人口占比达20%以上。65岁以上人口526.66万,比2010年增加了208.2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总量13.32%,占比提高4.79个百分点,我省老龄化程度加深。


  五是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升。


  从总量上看,全省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2472.76万人,与2010年相比减少172.21万人。从质量上看,劳动年龄人口素质显著提高,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12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7年,比2010年提高1.2年。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达1187.59万人,占比48.0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3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3.79个百分点。其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27.8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6个百分点,比2010年提高13.76个百分点。


  六是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


  普查结果表明,我省人户分离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总量的33.56%,占比较2010年提高17.77个百分点,流动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总量的23.46%,提高10.23个百分点。


  七是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0年间我省城镇化率提高了16.96个百分点,比上一个10年的增幅又上升了3.52个百分点,比全国增幅高出2.75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总的来说,十年来我省在人口数量、结构、质量、分布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客观反映了我省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我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历程。


  我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变化很大分区域看,与2010年相比,关中、陕北、陕南三地人口占全省比重“两升一降”。其中,关中地区提高了2.77个百分点,陕北地区提高了0.11个百分点,陕南地区下降了2.88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与2010年相比,11个市(区)人口占全省比重“三升八降”,占比提高的三个市分别是西安、榆林、杨凌,分别提高10.08个百分点、0.19个百分点、0.1个百分点,占比下降的八个市分别是咸阳、渭南、宝鸡、商洛、汉中、安康、铜川、延安分别下降3.09个百分点、2.3个百分点、1.56个百分点、1.11个百分点、1.03个百分点、0.74个百分点、0.46个百分点、0.09个百分点。


  各市人口位次发生改变,榆林前进2位,延安前进1位。西安市作为我省人口第一大市,人口总量达1295.29万人,比2010年增加448.51万人,增长52.97%,占全省人口比重32.77%。得益于近年来西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安托管西咸新区,尤其是在“户籍新政”的助力下,西安人才虹吸效应不断显现。陕南三市人口的减少,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陕南地区生态环境宜人,经济发展韧性强大,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是省委和省政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全省加快追赶超越步伐、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为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我们相信,随着陕南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必将带来人口发展的新变化。


  陕西人口老龄化情况 从数量看,我省老年人口规模庞大,60岁以上人口将近76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9.2%,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从结构看,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十年来,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了6.35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国0.91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了4.79个百分点。分地区看,7个市(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汉中、宝鸡、渭南、咸阳等地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5%。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从全国范围看,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各地都将面临老龄化问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在贯彻落实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的同时,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目前,我省已将养老产业发展工作纳入到《陕西“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中,特别将“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等内容纳入规划。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先进医疗服务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人们的身体素质日益改善,加之许多低龄老年人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为社会和家庭发挥余热的作用依然很大。


  住房情况和死亡率数据此外,为反映我国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这次普查调查了普查对象当前居住住房的情况,包括住房间数、面积、住房、建筑年代、承重类型、生活设施等与人民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相关的问题。目前以公形式发布的数据,都是对普查主要数据的初步汇总数。有关人口居住状况的数据正在整理汇总中,下一步,陕西省统计局将以详细汇总资料的形式印刷出版,供社会使用。这也是我国历次普查惯例。关于人口死亡率,虽然老龄化在不断加深,但随着社会经济和医疗水平的进步,近年来我省的人口死亡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并基本稳定。


  新闻:陕西统计局


  西安市有多少人口推荐文章3:西安人口突破1300万,在十大城市中是什么位置?

  在全国多地为解决人口问题之际,西安人口自第七次人口普查以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全市常住人口在2023年突破了1300万。


  01


  西安人口全国第九


  近三年增加12.53万人


  4月8日,西安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显示,据2023年全市3‰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常住人口130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23万人。


  自2019年突破1200万之后,用了4年时间,西安人口再上新台阶,突破1300万。


  拥有1300万人口的西安,在全国是什么水平?


  就各地统计公看,全国常住人口最多10个城市是: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武汉、天津、西安、郑州。北方城市里,西安常住人口仅次于北京、天津,位居第三。


  第七次人口普查时,西安常住人口1295.29万。“七普”截至时间为2020年11月1日零时。也就是说,近三年多,西安人口新增了12.53万。当然,如果对比三年前,全国十大人口大城里,增量最为迅猛的是武汉,新增人口约144.75万。成都、郑州近三年人口增量也分别超过40万。重庆、北京、天津等人口则出现不同程度减少。


  具体到西安人口组成,截至2023年,西安城镇人口约1044.69万,城镇化率79.88%。在同为1300万人口城市里,西安城镇化水平与郑州相当,略低于武汉、天津。


  性别比例方面,西安1300万人口里,男性667.52万,占51.04%;女性640.30万,占48.96%。性别比约为104.25。近几年,西安“男多女少”现象进一步缓解。


  “七普”时,西安男性常住人口661.55万,占51.07%;女性常住人口633.74万,占48.93%;常住人口性别比104.39。由此,西安人口性别比近三年下降约0.14,相比“六普”时的105.18则下降了0.93。


  02


  西安6个区人口超百万


  阎良人口最少


  2023年,陕西常住人口3952万,比上年减少4万。西安人口则增加8万多,相当于已然聚集全省约三成人口。


  在西安范围内,全市人口也呈现出集中分布特征。


  最新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22年,西安有6个区常住人口超过百万,分别是:雁塔区、长安区、未央区、灞桥区、莲湖区、西咸新区。对比全市2022年末的常住人口1299.59万,这6个区的合计人口占比约65.3%。


  这其中,雁塔区常住人口超过200万,在西部地区位居第二,仅次于重庆渝北区。


  覆盖高新、曲江,雁塔区经济总量在西部地区首屈一指,这也带来了较强人口吸附力。2022年,雁塔区自然增长率约2.05‰,是全市各区县里最高的。不过,如果只看出生率的话,周至、高陵、西咸新区和鄠邑在全市遥遥领先,2022年出生率均超过9‰。


  截至2022年,西安人口最少的区县是阎良区,常住人口31.04万。此外,高陵区、蓝田县常住人口也未能超过50万。


  03


  吸引力和竞争力


  是西安实现1500万人口目标关键


  2022年公布的《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曾提到2035年西安的人口目标。其中,服务人口2000万,常住人口1500-1600万,城镇人口1300万-1400万。


  以此来说,未来大约十年时间,西安常住人口预期将增加200万-300万左右。


  问题是,人从哪来?


  如果单就自然增长角度,西安人口增量面临挑战。在全国各地出生人口普遍减少之下,2023年西安出生人口10.75万人,出生率8.22‰;死亡人口10.28万人,死亡率7.86‰;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0.36‰。与历年相比,西安出生人口为近7年新低。出生率则是2023年以来近21年新低。自然增长率则是1985年有记录以来最低。


  由此,未来西安人口增量,或许还要更多寄托于机械增长方面。人口机械增长率,是反映某地人口因迁入和迁出等引起人口增减变化的指标,主要受社会因素影响,例如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流入量多,机械增速自然较快,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人口流入少,甚至会出现流出状态。


  事实上,在全国生育率总体下滑之中,吸引人口保持机械增长将成为地方竞速的发力点。一个地方的吸引力有多大,则取决于区域内产业经济活跃程度、落户政策是否友好,以及就业环境是否积极等因素。吸引力和竞争力,将是西安未来实现1500万人口目标的关键。


  :东市西市微信公众号 B51


  西安市有多少人口推荐文章4:2021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1316.30万人 未来四年预计再增100万人

  华商网讯(记者 陈叙言)2021年西安市常住人口数据出炉,西安市常驻人口持续增长,超过1300万。而在十四五规划中,预测西安仍为人口净流入城市。在未来,城市的发展跟人口息息相关。如何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并最终留住人才,对一个城市而言就变得更为重要。


  近日,西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发布西安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据记者了解到,2021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含西咸共管区)1316.30万人。其中,男性人口672.13万人,占51.06%;女性人口644.17万人,占48.94%,性别比为104.34(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人口城镇化率79.49%。人口出生率8.44‰,死亡率7.51‰,自然增长率0.93‰。


  持续增长,西安常住人口超1300万


  2021年,西安市常住人口超过1300万,达到了1316.3万人。回过头来看,西安2018年常住人口为1000.37万人,首次突破千万。2019年年末西安全市常住人口1020.35万人,比上年末净增加19.98万人。截止2020年11月1日,全国西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显示,西安市常住人口为1295.29万人。跟2019年相比,一下子增加了274.94万人。再到这两天刚刚公布的2021年西安市人口,达到了1316.3万人,比上年增加了约21万人。


  除了2020年,由于落户政策的原因等各种原因,人口激增之外,这几年其他年份当中也是属于正常的增长趋势。在如今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不断下降的时期,西安仍然持续增长,一定程度上也能看出西安的吸引力。


  十四五规划中,预测西安仍为人口净流入城市


  纵观整个“十三五”期间(2016年-2020年),西安全市常住人口由2015年的871万人增加到2020年1295万人,年均增量近85万人,城镇化率由2015年的73.02%提高至2020年的79.2%。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为80%左右。


  不久前西安市住建局发布《西安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当中提到,在“十四五”期间(2021年-2025年),预测西安市仍然为人口净流入城市,综合考虑近十年西安市人口增长情况及外来人口流入情况,预计2021年至2025年西安市城镇常住人口年均增量约为25万人。西安市新市民、青年人群体数量不断增加。


  人口流入是一个城市吸引力的重要特征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而2020年、2019年这一数据分别是1.45‰、3.34‰。越来越多的地区将面临人口收缩。因此,吸引外来人口流入并最终留住人才,对一个城市而言就变得更为重要。“抢人大战”也变得越来越难。


  2017年初以来,武汉、西安、长沙、成都、郑州、济南等强二线城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落户门槛一再降低,其中西安只凭身份证、毕业证即可落户,堪称“零门槛”。在大力吸引人才落户的条件下,西安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21年西安人口比上年增长了21万,虽然看起来不多,但是跟全国其他城市相比,也是排名前列的。


  在近日全国陆续公布的2021年常住人口增量中,记者发现,成都2021年新增人口24.5万,杭州新增人口23.9万,南昌新增人口18.3万,青岛新增人口15.1万,郑州新增人口14.2万,重庆新增人口仅3.5万。宁波、嘉兴、南京、福州4个城市,2021年人口增量均超10万。西安去年新增人口21万基本也处于中上的水平。


  除了以上这些城市人口流入城市之外,与之相对的是人口流失的城市。在常住人口中,过去一年,北上广三座城市合计只增长了7.7万人口,具体来说,2021年,广州增长了7.03万人,上海增长了1.07万人,北京则下降了0.4万人。要知道,在过去十年中,北上广这三座城市每年合计增长已经达到了101万,而如今下降到7.7万,跌幅很大。虽然在之前,北京上海一定程度上放宽了落户门槛,但并没有带来显著增长。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认为,成都、郑州、长沙、武汉、西安、重庆等强二线城市,近几年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人口集聚都十分迅速,收入与一线城市差距越来越小,居住条件好,生活压力没那么大。因此,越来越多人留在了这些城市。这些强二线城市,如今亦被称为“新一线”城市,未来发展或可比肩北上广深。西安作为“新一线城市”,机会多多。


  西安都市圈获批 虹吸效应更加显著


  西安这几年的发展大家也是有目共睹,GDP首破万亿、人口破千万、人均GDP 9.23万元。种种现象都在彰显着西安的“吸引力”。而前段时间,西安都市圈正式获批,未来西安的“吸引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西安都市圈规划范围主要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部分区县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0多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1.3万亿元。到2025年,西安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更加协调;到2035年,圈内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随着西安都市圈的获批,西安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而西安作为都市圈的核心,无论是产业还是人口方面,虹吸效应也将进一步增强。而其所辐射区范围人口2020年已经1800万,也预示着西安或将吸纳更多的人口。


  :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西安常住人口


  西安市有多少人口推荐文章5:最新!西安人口数据公布

  西安公布第七次


  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由西安市统计局 西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布的公详情如下[1]


  ↓↓↓


  一、全市常住人口情况


  (一)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2]为12952907人。


  (二)人口增长


  全市常住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3]的8467837人相比,10年共增加4485070人,增长52.97%,年平均增长率为4.34%。


  (三)户别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4504766户,集体户443687户,家庭户人口为11055740人,集体户人口为189716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5人减少0.50人。


  (四)民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2820756 人,占98.9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32151 人,占1.02%。与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上升0.11 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降低0.11 个百分点。


  二、分区域常住人口情况


  21个区县(开发区)中,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区县(开发区)有4个,在80万人至100万人之间的区县(开发区)有1个,在60万人至80万人之间的区县(开发区)有4个,在40万人至60万人之间的区县(开发区)有7个,少于40万人的区县(开发区)有5个。


  三、人口性别构成情况


  (一)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615501人,占51.07%;女性人口为6337406


  人,占48.93%。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18下降为104.39。


  (二)分区域常住人口性别构成


  21个区县(开发区)中,常住人口性别比在100以下的区县(开发区)有4个,在100至105之间的区县(开发区)有6个,在105至110之间的区县(开发区)有7个,在110以上的区县(开发区)有4个。


  四、人口年龄构成情况


  (一)全市常住人口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5]岁人口为2026600人,占15.65%;15-59岁人口为8850989人,占68.33%;60岁及以上人口为2075318人,占16.0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11727人,占10.9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7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4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4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44个百分点。


  (二)分区域常住人口年龄构成


  21个区县(开发区)中,15-59岁人口比重在65%以上的区县(开发区)有15个,在60%-65%之间的区县(开发区)有6个。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11%以内的区县(开发区)有12个,超过11%的区县(开发区)有9个。


  五、人口受教育情况


  (一)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015258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404391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720999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753148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2005人上升为30999人;拥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20662人下降为18563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5669人下降为28727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14636人下降为13535人。


  (二)平均受教育年限[6]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0.95年提高至11.85年。


  21个区县(开发区)中,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2年以上的区县(开发区)有10个,在11年至12年之间的区县(开发区)有5个,在11年以下的区县(开发区)有6个。


  (三)文盲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0274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7]由1.60%下降为0.79%,降低了0.81个百分点。


  六、城乡人口和流动人口情况


  (一)城乡[8]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0258464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79.20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694443人,占常住人口20.8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4415760人,乡村人口增加69310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0.20个百分点。


  (二)流动人口[9]


  全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10]为5894617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11]人口为2147672人,流动人口为3746945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353234人,省内流动人口为2393711人。


  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3548733人,增长151.27%;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1546542人,增长257.27%;流动人口增加2002191人,增长114.75%。


  注释:


  [1]本公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据,公中部分分项数据之和不等于总量数据,是由于数值修约误差所致,未做机械调整。


  [2]全市常住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2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包括西咸咸阳片区。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3]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不含西咸咸阳片区。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0-15岁人口为2127720人,16-59岁人口为8749869人。


  [6]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将各种受教育程度折算成受教育年限计算平均数得出的,具体的折算标准是:小学=6年,初中=9年,高中=12年,大专及以上=16年。


  [7]文盲率是指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


  [8]城镇、乡村是按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9]流动人口是指人户分离人口中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


  [10]人户分离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11]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是指辖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西安市有多少人口推荐搜索词:

  

  1.西安市有多少人口2025年

  

  2.西安市有多少人口最新

  

  3.陕西省西安市有多少人口

  

本文标题:西安市有多少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