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推荐文章1:《诫子书》

  

一、简介

  《诫子书》的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的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并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还改造了连弩,使其能一弩十矢俱发。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二、原文

  《诫子书》的原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依靠节俭来培养品德。不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就不能明确志向;不依靠节俭来培养品德,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放纵懒散就不能勉励心志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四、词类活用致: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达到”。原句意为“如果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平和,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广: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增长”或“扩展”。此句表明“如果不学习就无法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成:形容词用作动词,表示“成就”或“完成”。这句话强调了坚定的志向对于学业成功的重要性。励:名词用作动词,意为“振奋”或“勉励”。此处指“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心志振奋精神”。险:形容词用作名词,表示轻薄浮躁的性情。治: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修养”或“陶冶”。整句话意味着“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五、通假字

  《诫子书》中并无通假字出现。


  

六、特殊句式对偶:使用对偶句式形成工整的对称结构,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两句在字数、词性、语法结构上完全对应,“静”对应“俭”,“修身”对应“养德”。这种工整的对仗不仅增强韵律感,更通过“静”与“俭”的并列,强调修身养德需要内外兼修的核心思想。同类对偶还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双重否定句式形成递进呼应。判断:以肯定语气强化观点表达,典型例句为“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其中“须”字作为判断标志词,直接阐明“静”与“学”的必要性关联。这种句式通过“也”字结尾,形成不容置疑的论断语气,符合家训文本的教诲性质。类似结构还有“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通过并列判断揭示时间流逝的客观规律。倒装:打破常规语序以突出重点,如“将复何及”实为“复将及何”的倒装。疑问代词“何”前置后,使全句情感更显急迫,强化了虚度光阴后追悔莫及的警示意味。这种语序调整在文言文中常见于情感表达强烈的场景,使文意更具冲击力,引导读者深入体会对子孙的殷切告诫。

  

七、情感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书,凝聚了他对后辈的深切关怀与人生智慧。全文通过凝练的语言,展现了对修身立德、治学处世的核心思想,以及对子孙成长为德才兼备之人的殷切期待。诸葛亮要求儿子以内在德行的完善为根基,而非追求外在浮华,彰显了对精神境界的高度重视。文中“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等警示,体现了诸葛亮对品行的严格要求。他主张以忠诚、清廉、务实为立身之本,倡导“接世”理念,即个人修养需与家国责任结合。这种思想不仅是对儿子的训诫,更暗含了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反映出他希望后代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心怀天下,在道德与实践中找到平衡。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推荐文章2:古文探奇-诫子书-诸葛亮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简介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推荐文章3: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及白话解析:中国父母最该抄作业的家训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白话翻译(接地气版)


  孩子啊,想当个靠谱的人?记住三件事:


  1. 闭嘴修炼:少刷短视频,多关掉朋友圈,心静才能看清自己;


  2. 抠门养德:别跟网红拼奶茶,省下钱买书不比买皮肤香?


  3. 躺平式上进:不是让你真躺平,是别被焦虑带节奏——天天想着暴富的人,最后都成了韭菜!


  诸葛亮给现代人的3条生存指南


  1. 反内卷秘籍:


  “非淡泊无以明志”=别被“30岁年薪百万”的毒鸡汤忽悠,找到自己的节奏更重要。就像网友说的:“人家诸葛亮27岁才出山,你急啥?”


  2. 防摆烂攻略:


  “淫慢则不能励精”=熬夜追剧打游戏不是放松,是慢性自杀!丞相早就看穿:“那些说躺平的人,躺得比996还累。”


  3. 时间管理玄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当代年轻人现状:20岁觉得人生还长,30岁发现花呗比存款先到期。丞相摇头:“你现在混日子,小心日子混你。”


  历史冷知识


  - 这封家书写于诸葛亮临终前,收信人诸葛瞻当时才8岁,但通篇没提“考状元”“当大官”,全是做人底层逻辑。


  - “宁静致远”被某手机品牌抄作业,但99%的人不知道后半句是“非志无以成学”——没目标的瞎努力,不如躺平。


  - 当代家长最爱让孩子背《诫子书》,却忘了诸葛亮自己就是个加班猝死的反面教材(54岁病逝五丈原)。


  现代启示录


  - 职场社畜版:KPI完不成?先检查下是不是“险躁则不能治性”——越焦虑越出错,不如学丞相空城计:该摸鱼时淡定弹琴。


  - 鸡娃家长版:逼孩子上补习班前,想想“非学无以广才”后面还有半句“非志无以成学”——没内驱力的学习,都是表演式努力。


  - 恋爱脑必读:“多不接世,悲守穷庐”翻译成现代话:整天纠结TA爱不爱你,不如搞钱搞事业,否则分手了连搬家押金都付不起!


  文末彩蛋:


  诸葛瞻看完家书后的真实人生——


  17岁娶公主,34岁战死绵竹。用血印证了老爸的预言:


  只学不做假把式,背再多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推荐文章4:诫子书(注音+译文)===三国·诸葛亮

  诫子书


  三国·诸葛亮


  fū jūn zi zhī xíng jìng yǐ xiū shēn jiǎn yǐ yǎng dé


  夫 君 子 之 行 ,静 以 修 身 ,俭 以 养 德 。


  fēi dàn bó wú yǐ míng zhì fēi níng jìng wú yǐ zhì yuǎn fū


  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 ,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 。夫


  xué xū jìng yě cái xū xué yě fēi xué wú yǐ guǎng cái


  学 须 静 也 ,才 须 学 也 ,非 学 无 以 广 才 ,


  fēi zhì wú yǐ chéng xué yín màn zé bù néng lì jīng xiǎn zào


  非 志 无 以 成 学 。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 ,险 躁


  zé bù néng zhì xìng nián yǔ shí chí yì yǔ rì qù suì


  则 不 能 治 性 。年 与 时 驰 ,意 与 日 去 ,遂


  chéng kū luò duō bù jiē shì bēi shǒu qióng lú jiāng fù hé


  成 枯 落 ,多 不 接 世 ,悲 守 穷 庐 ,将 复 何


  jí


  及 !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推荐文章5:珍藏:《诸葛诫子书》(完整版)「三国」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版本一】


  夫君子之行⑵,静以修身⑶,俭以养德⑷。非澹泊无以明志⑸,非宁静无以致远⑹。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⑺,非学无以广才⑻,非志无以成学⑼。慆慢则不能励精⑽,险躁则不能治性⑾。年与时驰⑿,意与日去⒀,遂成枯落⒁,多不接世⒂,悲守穷庐⒃,将复何及⒄! [1]


  诫子书[版本二]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


  、


  诫子书【版本三】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译文


  苏国龙作品诫子书


  ⑴诫:告诫,劝勉,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同“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致,达到。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励,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一说通“冶”。


  ⑿与:跟随。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⒀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放纵懈怠。淫,过度。 [4] [5]


  诫子书白话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更多优质文章,进我主页查看! 你想要的全都有! 不看后悔!机不可失, 关注再走!!


  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推荐搜索词:

  

  1.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注释

  

  2.诫子书原文及翻译注释七年级

  

  3.诫子书原文及翻译状元大课堂

  

本文标题:诫子书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