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推荐文章1:20年沉浮,中日韩自贸区,变天了!

  注:本文所有数据均引自权威信源,观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请知悉。


  最近这几年,全球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区域经济合作的格局也在不断洗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曾经备受瞩目的中日韩自贸区,这20多年来,由最开始的日韩强 中国弱逆转为中国强 日韩弱。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件事。


  回想起2002年,那可是个充满希望的开端。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就像一辆加满油的跑车,在世界经济的赛道上一路狂飙。日本呢,虽然经历了“失去的十年”,但人家的科技底蕴、工业基础那还是相当雄厚,在全球产业链里牢牢占据着高端位置,像汽车、电子这些产业,那都是响当当的。韩国也不差,靠着电子、娱乐产业,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韩流那时候就开始席卷亚洲了。


  当时,中日韩三国一拍即合,提出要建立自贸区。这可不是个小动静,一旦建成,那将是一个拥有15亿人口、GDP总量超过20万亿美元的庞大经济圈,在全球经济格局里,绝对能掀起惊涛骇浪。大家都满心期待,想着这自贸区建成后,三国之间贸易壁垒消除,货物、资金、人员自由流动,经济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可谁能想到,这20多年过去,事情的发展和当初的设想大相径庭。原本在经济实力上占据优势的日本和韩国,在自贸区建设的进程中,逐渐被中国拉开了差距。就拿贸易数据来说,2002年的时候,日本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还相当可观,韩国在电子产业方面对中国的出口也是赚得盆满钵满。但到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在很多产业上实现了弯道超车。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前几年大家可能还觉得这是日本和韩国的天下,毕竟人家起步早。可看看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市场卖得火爆,还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同比增长了好几倍,把日本和韩国的市场份额抢了不少。这背后,是中国在技术研发、产业配套上的大力投入。咱国家在电池技术上不断突破,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完善,这些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说说5G通信,这可是未来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中国的华为、中兴等企业,在5G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5G基站的建设数量,中国更是一骑绝尘。反观日本和韩国,虽然也在努力追赶,但差距已经很明显。5G技术的领先,不仅带动了国内通信产业的发展,还为智能制造、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打开了大门。


  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进程中,日本和韩国的态度也让人捉摸不透。一开始,大家都信誓旦旦要推进自贸区建设。但后来,日本因为一些政治因素,在贸易政策上摇摆不定。韩国呢,也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在和中国的贸易合作上,时不时出现一些波折。这些不稳定因素,让自贸区建设的步伐一再放缓。


  从政治层面来讲,地区局势的变化也给自贸区建设带来了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布局,使得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时不时在三国之间制造矛盾,试图阻碍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日本和韩国在外交上对美国有一定的依赖,这就导致在自贸区建设上,他们很难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诉求来推进。


  这20多年的强弱逆转,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这才是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站稳脚跟的关键。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区域经济合作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会面临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干扰。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持续推进对外开放,加强和周边国家的合作,就一定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展望未来,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虽然困难重重,但并非没有希望。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推动自贸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三国能够摒弃分歧,携手共进,让中日韩自贸区重新焕发生机。


  你们觉得中日韩自贸区未来还能成功建成吗?如果建成,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推荐文章2:中日韩自贸谈判可从解决经贸分歧入手

  日前,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会后,三国经贸部门共同发表《第13次中日韩经贸部长会议联合新闻声明》,表示继续支持以世贸组织规则为基础的贸易体制,并将就加速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保持讨论。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的恢复迹象,是东北亚地缘经济与全球经贸格局演变的重要动向。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日韩自贸区的发展前景依然存在,但仍将面临各种挑战。 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能够恢复的直接原因,在于三国均面临来自美国的关税大棒。当地时间2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对等关税”计划,其中针对中国征收关税的税率为34%,日本为24%,韩国为25%。在此之前,美方实际上已经宣布了针对中日韩的多轮加征关税措施,其中就有直击日韩产业要害的25%进口车辆关税。可以说,本就因各种原因处于不确定状态的日韩经济,已然被美国的关税政策逼到墙角。重启自贸协定谈判,是应对“特朗普2.0”时代下复杂和不稳定的国际经济形势的现实需要,也是为未来两国经济“上保险”的重要举措。三国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的贸易额较生效前出现显著增长,更加说明了三国深化经贸合作的重要性。 作为东北亚最主要的三个经济体,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三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对地区、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以2023年为例:中日韩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制造业增加值占RCEP区域的比重高达80%以上,贡献了亚洲经济增量的70%和全球经济增量的36%。若自贸区能够完成建设,三国在相关经济领域的规模和发展潜力将更加巨大,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也将进一步上升。例如,若三国间95%商品“零关税”的举措能够落地,三国间贸易额预计将提升3200亿美元,并且在汽车、半导体、精细化工等领域形成深度整合的产业生态圈;三国清洁能源投资占全球的41%,自贸协定若达成,可推动碳边境调节机制对接,共建东北亚碳交易市场,预计能够带动绿色投资增加超5000亿美元。围绕中日韩自贸区,更多东亚乃至其他区域国家参与的经济合作圈也将逐渐形成,届时东北亚的经济地理状况可能得到彻底改变,区域政治和安全稳定的经济基础也将更加牢固。 虽然中日韩自贸区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要看到,受贸易壁垒及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自贸协定的谈判仍然面临重重困难。在贸易壁垒方面,三国在半导体领域出口管制、汽车领域限制性措施、农产品保护等方面仍然存在分歧;在地缘政治层面,域外国家美国频繁插手东北亚事务,日韩两国在政治、经济层面也与美国捆绑较深,其与中国的合作时刻面临美国的压力甚至阻挠。 面对这两重难题,三国可以优先解决经贸上存在的分歧。例如,三国可以优先考虑完成达成多项共识的货物贸易谈判,针对数字贸易、政府采购等难点领域采取较为灵活的合作机制;推动三国联动的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重点领域示范项目,形成“自下而上”的改革动能。而在地缘政治层面,三国应加强沟通,深化多边合作,强调现有共识,打造和平友好、互利共赢、引领未来的合作模式,尽最大努力克服历史问题和域外势力干涉带来的干扰。 总而言之,中日韩合作的本质,是“中等强国”群体在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寻求战略自主的实践。这一进程不仅关乎区域经济整合,更是对“亚洲世纪”治理模式的探索。在地缘冲突加剧的背景下,三国需通过制度层面、治理层面和国家间交往模式层面的创新打破“安全-发展”悖论,使中日韩合作成为东亚和平稳定与地区合作的稳固平台,以及促进世界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区域合作的全新范式。(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推荐文章3:中日韩自贸区:日韩急求合作,中国冷眼旁观

  东北亚这地方比较特殊,看起来区域不大,但三大国全在这儿较劲。


  中间是韩朝对峙,日本在边上阴阳,外围中美俄三大佬镇场。


  在政治和外交上,中俄朝一边,美日韩一边;而在经济合作上,中日韩自成一体(所谓政冷经热),美朝俄各有倚重。


  现在呢,中日韩三边的外长也见面了,说是要把搁置了十几年的自贸协定重新推进起来。


  消息出来,很多媒体都比较激动,毕竟,东北亚三国经济整合起来,那对各国都是很有好处的,这也是我们加入WTO后的,2002年就开始推动的方向。


  当很多人畅想美好未来的时候,个人觉得,与其说这是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曙光,不如说更像是一场政治秀。


  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日韩技术输血的新兴经济体,而日韩更像是被美国“逼到墙角”后,试图用自贸区谈判当“护身符”的无奈之举。


  01


  2001年底,中国历经十多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加入世贸组织。


  2002年,中日韩三国开始磋商自贸区的思路,当时,日本依然东亚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它当年的GDP为4.18万亿美元,中国约为1.45万亿美元,韩国6272亿美元。


  别说日本,就算当时的韩国,站在中国面前也是很牛的。


  不可否认,从2001年到2012年,美国一直在中东折腾,美国对中俄两国都保持交好,亚欧大陆总体和谐,这也给了日韩和中国加深经济合作的空间。


  当时三国的情况非常互补,日本有资金和技术的优势,韩国正在向中高端产业链转型,我们有市场和劳动力的优势,产业整合是很合适的。


  三方面谈了十年,谈到2012年,相关细节都整得差不多了,正好赶上奥观海说要重返亚太了。


  眼瞅着三国要建自贸区,到时候形成仅次于北美、欧盟的世界第三大的自贸区,美国怎么可能坐视不管?


  毕竟,老美首先要打压的就是中国。


  于是,相关动作,美国一个不落,给你安排上了。


  首先上场的是钓鱼岛危机,后来又整了个萨德,导致三国陷入对立,这个自贸区就直接被美国掐灭了,对华友好的日韩领导人、主导官员也死的死、倒台的倒台。


  从美国的战略来说,它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三国的经济高度融合,而日韩两国纵然有100个胆子,也不敢忤逆美国的意愿。


  一旦中日韩实现自由贸易,首先开始的就是大规模的货币互换,减少对美元依赖,这必然影响美元霸权。


  三国在经济上实现互补,基本上可以弥补彼此在产业链上的短板,比如整合半导体、造船、新能源等行业,达成高度合作,这就影响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


  三国经济合作深度绑定后,那慢慢地就会在安全上减少对美国的依赖,那老美想通过军事政治手段遏制日韩的能力就要大幅下降,这必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另外,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是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必须要全面遏制中国的崛起,而日韩的定位,必然是遏制中国的桥头堡,你们两家怎么可以和中国合作这么深呢?


  于是,没有战略自主能力的日韩,纵然知道自贸区对自己经济的好处,但也只能服从美国的要求,断了合作的念头。


  02


  现在呢,20多年过去了,东亚的地缘局面早就改天换地。


  2024年,中国GDP约合19.04万亿美元,日本约合4.02万亿美元,韩国约合2.55万亿美元。


  中国的经济体量大约为日韩总和的三倍,另外,中国工业产值占全球40%,新能源汽车、光伏、5G等领域都实现“弯道超车”,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


  在高科技领域,中国不仅和美国平分秋色,甚至在许多领域都超越了美国。


  反观日韩,一个深陷“失去的三十年”,经济原地踏步,另一个被财阀经济拖累,连三星都被中国存储芯片逼到降价求生。


  2012年时,中国需要自贸区打开市场、引进技术;如今,自贸区对中国的经济价值已大幅缩水,日韩能吸引我们的所谓技术已经几乎忽略不计。


  我们现在是15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拥有全世界最齐全的供应链体系。


  更关键的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和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已构建起自己的贸易网络,中日韩自贸区更像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换句话说,以前是我们需要日韩给我们分蛋糕,现在是他们盯着我们的餐桌咽口水。


  2024年,韩国对美贸易顺差飙升至557亿美元,特朗普直接炮轰“韩国占美国便宜”,威胁加征关税。


  日本则被要求提高防卫费到GDP的2%,石破茂政府焦头烂额。


  日韩发现,美国这位“老大哥”不仅不靠谱,还可能随时翻脸。


  而中国市场的诱惑实在太大——韩国半导体出口的60%、日本汽车产量的30%依赖中国。若不与中国合作,日韩经济将直面“断崖式下跌”。


  于是,日韩玩起了“平衡术”:一边对美表忠心,一边向中国递橄榄枝。


  日本外相岩屋毅访华时大谈“战略互惠”,韩国则在宪法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后,急忙宣布对中国游客免签。这种“骑墙”策略看似聪明,实则暴露了日韩的战略焦虑——既不敢得罪美国,又舍不得中国市场。


  但是,日韩若只想拿自贸区当对美谈判的筹码,最终只会两头落空。


  03


  总体而言,这场三国外长的会面,重启自贸区谈判,更像是对美国的喊话。


  对我们而言,若在接下来这个自贸区能顺利推进,那倒也可以顺水推舟,也能展示美国的围堵策略不得人心。


  而对日韩而言,和中国站在一起搞合作,也是向美国传递别逼太紧的信号。


  不过,考虑到美国对两家的控制程度,他们想要抓住自贸区这个救命稻草,也是挺难。


  不过,这个对我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这些年,我们布局东南亚、中东、亚非拉美等广阔的市场,早就跳出了东亚自贸区的局限,日韩这边,能成也行,不成也无所谓。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推荐文章4:16次磋商难撮合中日韩合作,三国联手建自贸区,为何这么难实现?

  自由贸易区的设立,可以使商品在规定范围内实现零关税零商品数量限制。中国、日本、韩国有着相近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深厚,一旦建立自由贸易区,三个国家的经济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却为何难以实现?


  新来的朋友们记得点点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文章和视频,又能及时接收最新信息。


  一、自贸区建立的有利条件:相近的地理位置,深远的文化交流


  中国、韩国与日本有着建立自由贸易区最有利的条件,那就是三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十分相近,都处于亚洲东部。


  中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中国有着长长的海岸线,除了岛屿海岸线之外,中国的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中国隔着黄海与韩国相望。


  韩国地处朝鲜半岛的南部,国土面积约10.329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200万。北面与朝鲜隔着三八线相邻,三面环海,西面濒临中国黄海,东南面是朝鲜海峡,东边则是日本海。


  日本是一个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以及超6000个小岛组成,位于太平洋西岸。日本的国土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25亿。日本隔着日本海以及中国东海,成为韩国与中国的海上邻国。


  三个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韩国以及日本的文化都深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唐代的时候达到鼎盛。朝鲜半岛曾经长期作为中原王朝的附属国,韩国的许多传统建筑、传统服饰以及习俗中,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华文化。韩国的汉江、襄阳、丹阳等地名与中国楚国的地名相类似,尤其是韩国以前的书法作品以及古代史书等,所用的文字均是中国的汉字。


  在历史上,与中原王朝最早建交的国家是倭奴国,倭奴国就是日本在北九州沿海一带的部落小国。古代的日本并没有民族文字,所以当时的日本语言是利用汉字作为音符来书写的,著名的《万叶集》就是用这种方法书写完成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日本的和服是汉服的翻版,日本在京都的建筑也是完全按照唐朝长安的排列来建设完成的等等。到了近代,由于日本扩张版图的野心,对中国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也是中国的伤疤。


  牢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强大自己的国家,所以中国在艰难的国际环境中砥砺前行,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而中日韩自贸区的潜力无限,对于三个国家来说也都是有利的。其实这个构想早在2002年就已经被提出,却至今都未实现。


  二、中日韩自贸区为何还未实现?这个国家成为最大阻碍


  中日韩自贸区这个构想,是在2002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在经历了16次磋商后,至今仍无法实现,其实之间的原因有很多。


  中国、韩国以及日本在产业结构方面,还是有着较大的差距,而这个差距也成为三方一直谈不拢的原因。日本和韩国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在半导体领域就显示出其技术的先进性,所以在水平相差较远的领域展开自由贸易,很容易被强势的经济体单方面薅羊毛。所以在自贸协议中,三方各自将在什么领域展开合作,各自的程度将达到多少就成了难以定夺的问题。


  其次,每每中日韩自贸区有新进展时,三国之间在政治上总是出现问题。2012年是中日韩最重要的时期,当时的中国和日本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但是当时极力推崇这项协议的两位官员先后自杀;然后就是侵犯中国领土的“钓鱼岛事件”,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也由此滑落到冰点。最终《中日货币互换协议》在2013年作废。


  2012年,韩国与日本也爆发了严重的领土争端,这块有争议的地方便是独岛,日本将其称为竹岛。韩国当时的总统李明博登上独岛,使得韩国与日本的领土问题愈演愈烈,谁也不让步。2016年,韩国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强行在国土上部署了美国的萨德反导系统,这也让中韩关系不断紧张。因为是由韩国的乐天集团为萨德计划提供场地,所以中国国内也关停了乐天的相关企业,并发布“限韩令”。


  其实从这些事件中就可以看出,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并不是简单的三个国家之间的事情。其中,美国的影响力可谓是巨大的。


  美国在日本与韩国的渗透可以说是超乎想象的,尤其是美国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了亚太地区之后。韩国在本质上就是任由美国摆布的国家,韩国的国土上有着3万名美国士兵,而且军事的最高指挥权还在美国的手中。


  经济上,韩国也特别依赖美国的市场,而且韩国最大的财阀三星,50%以上的股份都在华尔街资本的手中。美国资本对于财阀的操控就代表着对韩国经济的控制,可以说韩国在经济上也是由美国所主导的。


  日本就更不用说了,日本是一个“非正常国家”。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无法拥有自己的军队,而且美国还在日本驻扎了超过80个军事基地,日本的制空权归于美国所有,就连战时的指挥权也被美国牢牢把握在手中,在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美国的影响更是无孔不入。所以日本就如同被美国带上镣铐,是完全没有自主权的。


  所以说想要建立自由贸易区,韩国与日本还需要美国的点头。但是中日韩贸易区的建立势必将对美国产生影响,美国也一定会阻止其建立。


  三、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必将给中日韩带来好处


  美国对于中日韩自贸区一定要阻止的原因,就是一旦这个自贸区实现,那么美国的全球霸权体系将受到冲击。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韩国作为世界第十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总量上,三国的GDP占世界的20%到30%,如果中日韩自贸区建成,那么必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自由贸易区。到时候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一定会受损,而且三个国家可以在贸易中,直接实现本币结算,届时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将会受到冲击。


  当三个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之后,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也将得到更大的空间,美国是最不愿意看到这种场景的。因为一旦朝鲜与韩国的关系改善,那么美国在韩国驻军的理由将荡然无存。


  由此可见,建设自由贸易合作区对于韩国以及日本的有益之处是非常大的,可以借助中国摆脱美国的控制,可以实现国家的独立自主,给国家一个光明的发展前途。而中国也可以在与日韩的贸易交往中,摆脱美元的控制。


  疫情的到来,使全球经济衰退,在这样的趋势之下,美国依然奉行“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使自己的国际信誉逐渐降低。这时的中日韩如果能够达成友好合作精神,世界的经济格局将会发生重大改变。但是这种想法在现阶段还没有办法实现,还得靠中日韩能够顶住压力、排除干扰,紧跟时代步伐。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推荐文章5:问: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怎么没消息了?答:我们中国已经不需要了中日韩自贸区,现在来看,是一个非常老的话题了,现在几乎都没人提了。

  先说说把这个自贸区的由来:


  中日韩自贸区的设想,起源于2002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峰会上共同提出。在当时的设想中,中日韩自贸区将是一个超过15亿人口的大市场(中国近13亿人、日本1.3亿人、韩国近5000万人),由三国自由贸易。


  在自贸区内,三国之间的关税和其他国家限制的贸易将被取消,以促进商品物资的流通,让三个国家的人民都能受益。


  不过直到2012年11月,中日韩自贸区这个设想才付诸实施,三国经贸部长举行多长会晤,进行自贸区谈判。


  即便是在2019年,我国领导人还在积极推动中日韩自贸区的建立,但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何中日韩自贸区没有消息了?

  1、日韩没有认清位置,想要主导权。


  中日韩自贸区起源于2002年,当时的中国刚加入WTO,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都不是很高,甚至说还是很贫穷的。


  与刚走出经济危机、唯一坚挺的亚洲四小龙韩国来说,还是GDP多年排世界第二的日本来说,都是相对落后很多的。


  日本和韩国对于当时中日韩自贸区设想,肯定都是想自己主导,至少凌驾于中国之上,依靠着庞大的中国内需市场吃的满嘴流油。


  但中国可不同意,中国可以让渡利益,但不是要成为日韩的经济殖民地,所以一直没有谈拢,拖了很多年。


  简单说就是日韩没有看的起中国人,但是还想吃肉,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更何况到了2012年,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大规模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超过了日本,仅次于美国。


  而这时的日本、韩国还没认清自己的位置,想要主导权,所以肯定谈不拢。


2、美国从中作梗。

  这个就很好理解,日本也好,韩国也好,其实都不是正常国家,他是美国强力控制的国家,甚至说就是美国的殖民地。


  日本是战败国,各方面都被美国掌控。韩国更是被戏称为在美军基地上建立的国家,哪有什么主权?


  美国怎么可能让日本韩国和中国联合呢?美国肯定能够看出中日韩自贸区的潜力,一旦谈拢了,美国的势力就可以被踢出东亚,这是美国无法容忍的。


  所以,之后就发生了日本和中国在2012年的钓鱼岛事件,闹了好长时间,中日关系搞的很僵。


  韩国在朴槿惠当政时期,直接来了个安装美国萨德导弹系统,威胁到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中韩关系也降到冰点。


  我还记得在2017年,韩国零售巨头乐天在中国业务直接被抵制倒闭了,就是因为它售卖土地给美国建立萨德系统。


  后续关系能闹成这个样了,自贸区建立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可以说美国的搅和很成功。


3、现在中国已经不需要中日韩自贸区了。

  实际上中日韩自贸区最终建立不起来,实际上也和中国的实际需要有关。


  现在的我们根本就不需要所谓的中日韩自贸区来加持本国经济了,早期是因为吃力不讨好,现在是可有可无。


  之所以早期我们中国需要,那是因为在自贸区设想的当年,日本也好,韩国也好,在工业领域有很多先进的技术,我们想要引进学习。比如在汽车、电子、半导体、钢铁等领域。


  建立自贸区,中国可以相互促进学习,而现在的格局更是大变,中国的各项技术都发展起来了。


  韩国、日本对于现在中国都是直接到竞争对手,互补性没有了,而且韩国日本的很多产业已经被我们卷死了。


  我们也展开了更大格局的经济建设——一带一路计划和国内经济内循环。


最后总结:

  我们经历了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及2020年疫情之后,我们就彻底看清了日本韩国这样的非主权国家的现状,他们是不能够独立实行国家意志的。


  所以,之后的中日韩自贸区,如果还能建立起来,也只是锦上添花。


  那就意味着,美国势力彻底退出东亚,日本韩国成为中国经济实际上的附庸。


  不过这一天,还需要一步一步的走,一步一步的斗争,不强求。(完)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推荐搜索词:

  

  1.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成立了吗

  

  2.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选址在哪里

  

  3.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在哪里

  

本文标题:中日韩自由贸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