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高唐县汇鑫街道 部分村庄建村史、村名简介,你了解多少?
所在位置: 首页 > 名字大全 > 女孩名字聊城高唐县汇鑫街道 部分村庄建村史、村名简介,你了解多少?
聊城高唐县汇鑫街道 部分村庄建村史、村名简介,你了解多少?

老乡们点右上角关注 聊城村村通,感谢!    

  汇鑫位于山东省高唐县城西区,是县经济技术开发区驻地,辖区总面积58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耕地4.2万亩,已发展成为高唐县的经济中心和商务中心,先后获“聊城市生态示范乡(镇)”、“聊城市招商引资明星乡镇”、“聊城市招商引资、民营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办事处”、“高唐县主要党务和经济工作综合评比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编者注: 以下按2002 年11 月划定的街道办、乡镇所属自然村排列,各村村碑内容根据民政局地名办办公室提供的1987 年地名卡片资料整理

    

  汇鑫街道办事处

    

  张 唐

    

  本村张氏、唐氐二姓先祖于明朝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张唐庄。现唐姓已绝,庄南尚有唐家坟为证。

    

  南王庄

    

  本村原名“独立王庄“,传说约在明初全村患红经闹毒虫,凡是熄灯夜眠的人全部死去,唯一王氏夫妇妇因忙于做豆腐,一夜灯火通明而幸免,故取名 “独立王庄”清朝康熙年间,南氏先祖由邱家庙迁来定居,故改称为南王庄。

    

  岳李庄

    

  本村姚、李氏于明末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姚李庄,现姚姓虽绝,但庄东有姚家坟为据.。后沿变为岳李庄。

  

  谷官屯

    

  本村谷氏官人奉皇命督迁民来此垦荒定居,故名谷官屯。谷姓已绝。现张姓始祖于明末由山两省洪洞县迁来定居,仍沿用原名 “谷官屯”。

    

  西 铺

    

  本村处贯通南北的大官道上,距高唐县城十里,古设有驿站,故名十里铺。因村分东西两端,故西段被简称"西铺”。居民赵氏始祖赵龙、赵虎于明万历年间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定居后沿用原名。

    

  东 铺

    

  本村处贯通南北的大官道上,距高唐县城十里,古设有驿站,故名十里铺。因村分东西两端,故将东段简称为“东铺“。本村居民赵,刘氏先祖于清康熙年间由西铺迁到官道东边来居住,即今之东铺。

    

   齐 庄

    

  明初齐氏先祖齐忠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齐庄”。

    

  三殿庙

    

  本村东原有古庙(十乡合修),内有三个大殿( 天齐殿,太安殿、玉皇殿),故村名为 “三殿庙“。居民赵氏于明末从姜店乡赵庄迁来,仍沿用原名。

    

   邵 庄

    

  本村系邵姓所建,故名邵庄,但邵姓已绝,来历无考。

    

   太和庄

    

  明末,靳氏先祖靳信由泰安县迁居今梁村镇小范庄,二世迁居于此,后相继又迁来王、李、于姓,因四姓和眭相处,故取名”太和庄“。

    

  颜辛庄

    

  本村颜、辛二姓之始祖于明初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 ”颜辛庄“。

    

   太平庄

    

  本村系百户人家十四姓的杂姓庄,握传,明初有十多姓由多处迁居于此,此处原为废村旧址,迁民们挖一口井时,发现一大铜钱,上有“太平”二字,故定名 ”太平庄”

    

  杨 庄

    

  杨氏先祖会广于明初由青州府临淄县迁居杨老庄,七世杨德玲分支居此,立村“杨庄”,清朝王氐、赵氏、崔氏.、潘氏迁来,建国后史姓、滕氏居此。清末至解放前夕,人们为抗杂税曾分为杨庄,杨楼,信和三村,但分村不分心,解放后自然合为一村,仍称杨庄,1982 年元月更名西北杨,1988 年3 月复原名。

    

   于 庄

    

  本村于氏之先祖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 “于庄”。

    

   房 庙

    

  本村房氏先祖房胜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原村名无考。后房胜倡导捐款修了一座庙,年节香火会颇颇盛,故人们惯称此村为 “房庙”,

    

  孙 屯

    

  本村孙氏先祖于明初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孙屯。

    

   韩 屯

    

  韩姓先祖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韩屯。王姓先祖贯一于清初山西洪洞县迁来,韩姓绝后,仍沿用原村名,居民有王、宋、胡、赵.、张、田、刘等姓

    

  赵 庄

    

  赵氏先祖赵望东、赵望西于明末由登州府诸城县迁来,立村赵庄,之后相继迁来的有魏.、董、许.、杨、刘、康、陈、李、张、王、杜、朱等姓。

    

  袁 庄

    

  本村袁氏先祖于明朝正德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来,立村“袁庄”,

    

  陈 庄

    

  本村陈氏先祖陈友立于明朝从河南省陈州迁居茌平县陈寨子,七世陈邦基又分支迁居高唐城西十里铺,后因陈氏兴旺发家,靠近十里铺另立一村 ‘陈庄”。

    

  十里铺(西十里铺)

    

  本村为古驿站所在地,踞高唐县城十里,故名十里铺,居民刘氏先祖刘彦成于明朝景泰年间从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四槐树刘家胡同迁来定居,仍沿用原名 “十里铺”,1982 年元月更名为 “西十里铺”,1988年3月恢复原名。

    

  安庄

    

  本村安氏先祖于明初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安庄。1982年元月更名西安庄,1988年3月复故。居民有安、宋、牟、张、穆、杨、何七姓。

    

  南 邱

    

  本村为邱分立村,邱姓已绝,建村历史无考。1971 年为区别于北邱,加方位词为“南邱”。

    

   田 楼

    

  本村田氏先祖于明初从青州府益都县迁来,立村“田庄”,至正德年间,田氏三世祖田金又由田庄分支迁到王家楼(今田楼),因王姓绝后,又改为 “田楼”。

    

   许 楼

    

  本村许氏先祖于明朝正德年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因修有扩宅土楼,故名“许楼”。

    

   倪官屯

    

  本村系倪氏官人奉旨督迁民垦荒,屯居于此,故名 “倪官屯”,现倪姓已绝,居民以张、袁二姓为主。

    

  辛 庄

    

  本村系辛氏立村,但辛氏已绝,建村历史无考。1982平元月更名为 “辛家在“,1988年3 月恢复原名。

    

   李 楼

    

  本村李氏先祖系本县蒋官屯人。明末,先祖在此买了很多土地,并建了一座楼房,分迁一支于此,取名“李楼”。

    

  西 孙

    

  本村孙氏先祖于明初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来时兄弟二人分居两处,相距半里,因西支发展慢,村小,故称 “小孙庄”,1971年改为 “西孙”。

    

  东 孙

    

  本村孙氏先祖于明初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来时兄弟二人分居两处,相距半里,因东支发展较快,村大,故称 “大孙庄”1971年改为 “东孙”。

    

  窦官屯

    

  窦氏先祖于明洪武年间奉旨督迁民由山西省洪洞县来此垦荒,定居于此,取名窦官屯。

    

   王签庄

    

  本村王氏先祖王志兴于明永乐年间,从青州府益都县四槐树迁来,立村“大王庄”,到清朝中期本村王荣先被封任北京宛平县签事. 从此改为“王签事庄”,后沿变为 “王签庄”。

    

   邹 阁

    

  邹氏于明朝中期由青州府迁来,立村邹庄。明末,邹氏修岱庙百余间,兼修一阁,从此改称邹阁。

    

   小张庄

    

  本村张氏先祖于明朝洪武年间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张庄,因世代单传,人丁不旺,村小人少,故惯称小张庄。

    

   王 杨

    

  据考证,清朝时期,工氏先祖由本县石门迁来定居,立村王庄,杨氏先祖由本县三里岔迁来定居,立村杨庄。解放后合并为一个村,取名王杨庄,简称王杨。

    

  马 庄

    

  本村马氏先祖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立村“马庄”,1955 年与田庄合为一个高级社,曾称”田马庄”,现仍名 “马庄”。

    

  小田庄

    

  本村田氏先祖于明初从青州府益都县矮槐树迁来,立村“田庄”,1955年与马庄合为一个高级社,曾称 “田马庄”,现名 “小田庄”。

    

   西杜庄

    

  本村杜氏先祖杜平于明末由本县三十里铺迁来,立村杜庄。 1982 年元月随大队更名为’西杜庄”,1988年3 月恢复原名。

    

   三里岔

    

  本村田氏先祖于明朝正德年间从本社田庄分支于此,因位于高唐县城西三里地又置三岔路口,故得名“三里岔”。

    

  本文内容由高唐村村通据高唐地方书籍、互联网、民间综合整理!由于信息量过大,难免有疏漏和不正之处,还望老乡们多多传阅、指正补充!谢谢!

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关注,以示鼓励!

[本文标题]:聊城高唐县汇鑫街道 部分村庄建村史、村名简介,你了解多少?
全站推荐
起名网功能大全
网站首页】【回到顶部】【若水起名网】【标题:聊城高唐县汇鑫街道 部分村庄建村史、村名简介,你了解多少?】
www.hniuzsjy.cn 若水起名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