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3000元1个月后被要求还30000,不还被威胁爆通讯录
【事件回顾】
近日,安徽的李先生求助称,其子李飞因急需用钱,下载了一款名为“芸豆分”的借款平台APP,下载之后发现没有额度也没有利息,在输入了身份证和银行卡号后,APP直接下款了3000元,10天之后需要偿还3000元本金和1200元利息。
按照芸豆分的规则计算,年利率达到了惊人的1460%。然而当10天期限已到,芸豆分却提示李飞还款失败,在此之后,每天的利息都会增加1500元。当李先生与记者取得联系时,显示的还款金额已接近3万元。
为此,李先生尝试与芸豆分APP进行了沟通,然而对方威胁称如不还款,就要“爆通讯录”,他通讯录中的亲人、朋友一天会接到几百个骚扰电话。记者从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芸豆分APP属于上海醉梦者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经查询该公司并不具备金融许可,在APP页面中也没有任何关于额度与利率的提示。
记者以借款者的身份拨通了这家公司的电话,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劝告记者不要借,因为“利率挺高的”。
对此律师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年期贷款市场价利率(LPR)超过12%的属于法律不受保护的范围,可以不用支付。此外,“爆通讯录”属于明确的行为,属于软暴力催收,违法者会受到公安机关罚款或者拘留的处罚。
最终,李先生选择了警,公安机关介入后解决了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若请联系删图
【法新说法】
? 法律分析一、法律怎么规定网贷利率?
根据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简称《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四条:“人民法院支持的年利率上限为借款时一年期贷款市场价利率(LPR)的四倍。”
目前的LPR大约是3.5%左右,也就是说,只要年利率超过12%-15%之间的部分,法院就不会支持了。
那么“芸豆分”的1460%是啥概念?换算一下,相当于每天利息5%——也就是说借3000元,一天就要还150元利息,这已经远远超过合法范围,完全属于高利贷范畴中的非法利息部分。
二、APP说借了就借了?强行放款不算“自愿”
这里还有个法律细节:“合同的有效性”。
民法典第五百零三条明确规定:“当事人基于自愿、公平原则订立合同,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在这个案件中,“芸豆分”连个明确合同都没有,用户只是输入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后,平台就直接把钱打过来了,借款人甚至没来得及点击“确认”或“签署合同”,这种所谓的“协议”根本构不成法律意义上的真实意思表示。
法院判案时看重的是“你是不是自愿”“你有没有知情权”。
三、“爆通讯录”不是催收,是违法
这个就比较直观了,骚扰亲戚朋友的方式,其实已经属于软暴力催收,在法律上属于以下几种违法行为:
1. 侵犯隐私权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个人信息受到法律保护,未经允许将通讯录等信息外泄,属于侵害隐私权行为,可以向法院主张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2. 恐吓威胁——涉嫌寻衅滋事
如果催收语言带有威胁、恐吓、侮辱性质,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这种行为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构成情节严重甚至可能触犯《刑法》。
3. 违规催收行为——违反银保监会《催收业务规范》
虽然这些平台不受银行监管,但根据银保监会和网信办的联合通知,即使是持牌网贷机构,也必须遵守“不得采取暴力、骚扰等方式催收”的底线。
图片来自网络,若请联系删图
四、平台没有放贷资质?是违法经营!
最后,来看看芸豆分背后的“上海醉梦者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到底有没有放贷资质。
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和《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从事放贷业务必须取得银保监会颁发的《金融许可证》。
记者从市场监管部门了解到,芸豆分APP属于上海醉梦者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经查询该公司并不具备金融许可,在APP页面中也没有任何关于额度与利率的提示。这家公司没有借贷资质——那它现在的做法就构成了非法经营金融业务,一旦查实,就可能被取缔、罚款、追责,严重的甚至会被判刑。
【维权支招】
1. 留证据,防反咬
别删聊天记录、别挂催收电话。录音、截图、借款合同、银行流水……这些都能成为维权的有力证据。
2. 警
遇到骚扰、爆通讯录,别犹豫,马上警!告诉警察这属于非法催收,是侵害公民隐私权、名誉权的违法行为。
3. 拒绝违法利息
合法范围内的本金和利息该还就还,但超出LPR 4倍的利息部分“不还”。
4. 不要私自协商“私了”
被平台一吓唬就自掏腰包了,这种做法就是把自己送上套了。记住,一切协商最好都得有书面记录、录音、第三方见证。
【避坑指南】
我们得承认,有时候真的“钱急”,但“急也不能乱跳”,网贷这摊水,别轻易下脚。以下几点仅供参考:
查平台资质:上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看看有没有金融许可证,没有的都是非法平台。别被“秒下款”迷惑:越容易借的,风险越高。搞清楚实际利率:年化利率超过12%,你就该提高警惕。多和家人商量:真的遇到困难,别自己硬抗,有时候一句话就能避免上当。【互动话题】你怎么看待“高利网贷”的问题?你认为解决这类问题,靠法律够吗?还是得从教育、心理支持上入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转发让更多人看清这些陷阱,别再有下一个“李先生”。#法律##社会##头条创作挑战赛#
------
关注张博律师,法律路上不迷失!
图片来自网络,若请联系删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