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25年4月24日播出的《这是我的西游》先导片可太火了,而其中唐国强的表现更是成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节目里,唐国强老师需要记住时代少年团七位年轻成员的名字。这任务可不容易,毕竟有代际差异摆在那儿呢。


  结果呢,各种搞笑桥段就出现了,活脱脱像电影《夏洛特烦恼》里“马冬梅”那段一样。


  唐国强老师把丁程鑫误认成刘耀文,又把严浩翔说成丁程鑫,网友们都调侃这是在“虐待七旬老人”。


  在记忆挑战环节,更是笑料百出,他把丁程鑫叫成“工程鑫”,刘耀文和张真源也分不清,还给马嘉祺即兴改名叫“马嘉齐”,这“脸盲式认人”的综艺效果直接拉满。


  不仅如此,他对团队年龄排序也是一头雾水,以为丁程鑫是最小的,实际上人家是大哥;贺峻霖因为参加过《一路繁花》,又被他误认为是年龄最大的,这反差感,把代际认知差异的幽默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呢,贺峻霖这小伙子情商挺高,他提到自己和刘晓庆一起合作过《一路繁花》,就这么一下,唐国强老师就记住他了,这妥妥的“高情商社交”经典案例,还被观众称为“熟人局教科书”。


  而且啊,唐国强老师对宋亚轩的表演潜力也挺认可,评价他“表情成熟,未来可演稳重角色”,这专业点评给节目增添了不少艺术深度。


  但唐国强老师也有让人哭笑不得的时候,在游戏环节,他分不清哔哩哔哩和优酷平台的区别,直接来一句“这有什么区别吗”,这自然真实的喜剧冲突,让观众们笑得前仰后合。


  多数观众认为唐国强的“天然呆萌”制造了跨代际笑点,尤其是他结合《西游记》角色为成员起外号(如称严浩翔为“金鱼精”),被赞“综艺之神附体”。


  可这节目也不是完全没争议。部分观众觉得节目宣发太依赖时代少年团的流量了,唐国强这些资深嘉宾的镜头比重太少,引发了“主次争议”。特别是先导片还得付费观看,好多人都批评这是在“消费粉丝”。


  在我看来,这事儿得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唐国强老师和年轻嘉宾之间的化学反应太有趣了。他那种“冷面吐槽”配上呆萌反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萌,完全打破了大家心中严肃艺术家的刻板印象。


  节目通过他的参与,把经典影视符号,像诸葛亮、雍正帝这些,和当代综艺语境结合在一起,既延续了他“历史人物专业户”的公众形象,又探索了老艺术家在娱乐化内容里的新定位,这多有意义啊。


  但另一方面,节目组也得反思反思。唐国强老师的书法特长和历史剧经验都没被充分挖掘出来,观众们都呼吁后续内容多增加点文化知识输出环节,来平衡一下娱乐性。


  毕竟,大家喜欢看唐国强老师,不只是为了看搞笑,也想从他身上学到点东西。


  “不要欺负七旬老人”这话,其实就是网络对唐国强老师综艺表现的一种娱乐化调侃。这背后,既有观众对经典演员“反差萌”的喜爱,也有对节目过度消费嘉宾的批评。


  说到底,这就是代际文化碰撞和流量综艺营销策略带来的结果。在现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综艺节目想靠流量明星吸引眼球无可厚非,但也不能忘了节目的初心。


  不能只想着赚钱,把资深嘉宾当成陪衬,而忽略了节目本身的质量和内涵。希望以后的综艺节目能多花点心思,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能传递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观众看得开心,还能有所收获。大家对这事儿怎么看呢?快来评论区说说你们的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