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赘述在文章结尾


  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适者生存!


  董明珠


  4月22日,商界“铁娘子”董明珠卸任格力总裁的消息,如同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引爆舆论场。


  新闻截图


  执掌25年、带领格力从区域小厂跃升为千亿巨头的她,为何突然退居幕后?是急流勇退,还是另有隐情?


  董明珠


一场蓄谋已久的“交棒”?

  格力电器在一则公告中宣布,将由48岁的张伟接任董明珠的总裁位置,这一决定看似突然,实则早有端倪。


  张伟


  据可查信息记载,张伟是“土生土长”的格力人,1999年以技术员身份入职,历经质量管理、战略规划等核心部门,2020年升任党委书记后主导企业文化建设。


  张伟


  张伟的晋升路径与董明珠早年从销售一线崛起的经历截然不同,其技术背景和管理经验更贴近格力当前向智能化、高端制造转型的战略需求。


  张伟


  尽管董明珠卸任总裁,但仍以超100%得票率连任董事长,这一安排被解读为“退而不休”,她仍掌握战略决策权,但日常管理权移交给了更年轻的团队。


  董明珠


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董明珠的职业生涯堪称一部“硬核逆袭史”,36岁丧夫后,她南下珠海,从追债业务员一路拼杀至总裁。


  董明珠


  1994年格力销售骨干集体跳槽,她临危受命,用4年将销售额从4亿拉升至28亿,2012年接任董事长后,格力营收突破千亿,空调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


  董明珠


  然而,她的“铁腕”风格也引发诸多争议,2018年,格力推出复古玫瑰空调,被网友调侃“土到极致便是潮”。


  玫瑰空调


  董明珠力排众议,称“中老年市场被低估”,结果这个产品并没有如她所愿成为爆款,可在中年女性群体中的受欢迎度还是挺高的。


  格力


  更大的争议是跨界造车,2016年,董明珠力主收购银隆新能源,遭股东反对后自掏腰包入股。


  图源网络


  如今,格力钛新能源公交车已在北京“大1路”运营多年,但市场占有率远不及比亚迪、宇通等对手。


  格力公交车


  更令人咋舌的是,她借小米SU7车祸事故嘲讽雷军:“格力电车十几年,从没发生火灾事故,这就是实力!”


  新闻截图


  然而,格力钛公交车时速仅30公里,与高速电动车缺乏可比性,这种“拉踩”的行为被网友广泛认为缺乏企业家格局。


  图源网络


  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语出惊人:“绝不用海归派,可能有间谍!”此言一出,舆论哗然,最近一段时间确实有海归被策反进入国家关键部门窃取机密。


  新闻截图


  但是她这未免有点一棒子打死所有人了,尽管她强调“本土研发更可控”,业内人士还是指出,格力在AI、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已显疲态。


  董明珠


  董明珠卸任总裁,标志着格力进入“后董明珠时代”,新总裁张伟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2023年财显示,格力空调业务占总营收70%,过度依赖单一品类。


  张伟


  美的、海尔已在家电全品类、全球化布局上遥遥领先,而且格力研发投入占比常年维持在3%左右,低于华为的15%和美的的5%,在AI、智能家居等赛道,格力鲜有突破性成果。


  图源网络


  董明珠的“本土化”策略,更是与全球化竞争下的人才需求背道而驰,小米、蔚来等企业通过吸纳国际顶尖人才快速崛起,格力却固守“闭门造车”,张伟能否在“去董明珠化”过程中平衡创新与盈利,将决定格力的未来。


  格力新能源


结语

  董明珠的卸任,既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谢幕,也是格力转型的必然,她的“全能自恋”曾推动格力崛起,却也成为束缚创新的枷锁。


  董明珠


  当Z世代员工渴望扁平化管理,当资本市场要求开放合作,董明珠的“铁腕”显得格格不入,张伟的接任或许是一次契机。


  图源网络


  要是他能平衡董明珠的“本土执念”与全球化视野,推动技术破局与管理革新,格力仍有机会重拾辉煌,但继续困在“董氏逻辑”中,格力恐将沦为时代的旁观者。


  信源:


  杭州日2025年04月23日——董明珠再点名小米:格力电车跑了十几年,从没发生火灾事故


  热点科技2025年04月23日——董明珠:绝不用一个海归派!海归派里面有间谍,要培养高校人才


  澎湃新闻2025年04月23日——董明珠卸任格力电器总裁,张伟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