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催生”政策再放大招!4月22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官宣:新修订的《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正式落地,婚假从3天暴涨至15天,婚检再增3天;产假在国家规定基础上延长60天至158天;陪产假15天;3岁以下婴幼儿父母每年各享10天育儿假,且假期工资全额发放。这波“带薪超长假期”组合拳,直接冲上热搜第一,网友直呼:“山东这次真的拼了!”


  ·假期翻倍,工资照发!


  1. 婚假: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妻可享15天婚假,若参加婚前医学检查,额外增加3天,最长达18天。


  婚假可拆分休,需在登记结婚一年内休完,再婚、复婚同样适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不计入假期。


   网友热议:“婚假比年假还长,山东这次是真敢突破!”


  2. 产假:在国家规定的98天产假基础上,山东再延长60天,总产假达158天,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福建180天、山西158天)。


  产假包含国家法定节假日,难产、多胞胎等情况可依法再延长。


  3. 陪产假:配偶可享15天陪产假,需在女方产假期间休完,允许拆分使用。这一长度与北京、浙江等省份持平,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4. 育儿假:3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各享10天育儿假,按子女周岁计算,可拆分但不可结转。若有多个子女,假期原则上不叠加,但鼓励企业弹性执行。


  育儿假期间工资、福利不变,企业不得因员工休假降薪或解雇。


  ·山东为何“豪掷”超长假期?


  1. 人口危机倒逼改革


  - 老龄化加剧:截至2023年底,山东60岁以上人口占比23.62%,预计2025年突破24%,老年人口规模全国第一。


  - 生育率低迷:2023年山东出生人口仅60.3万,较2016年高峰减少近60%,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多年为负。


  2. 国家战略响应


  - 三孩政策配套:继2021年取消社会抚养费后,山东通过延长假期、发放育儿补贴等组合拳,降低家庭生育成本。


  - 经济转型需求:劳动力短缺制约产业升级,政策旨在稳定人口结构,为“智造山东”储备人力资源。


  - 吸引人才落户:超长假期成为“人才争夺战”新筹码,有望提升山东对年轻家庭的吸引力。


  ·官方回应:政策落地有保障,企业不得“打折扣”!


  1. 工资发放刚性约束


  - 省卫健委明确:婚假、产假、陪产假、育儿假期间,工资按正常出勤发放,福利不变。企业若违规,员工可向人社部门投诉。


  - 财政支持:对执行政策的企业,政府将通过税收减免、社保补贴等方式减轻负担。


  2. 生育服务升级


  - “两个友好”医院建设:2025年底前,20%助产机构将建成生育友好医院,提供“一站式”孕产服务,推广无痛分娩、产后康复等项目。


  - 托育体系完善:2025年实现每千人口托位数4.5个,普惠托育机构覆盖率超50%。


  3. 监督机制强化


  - 定期检查:人社、卫健部门联合开展专项督查,曝光违规企业。


  - 信用惩戒:企业若拒不执行政策,将被列入失信名单,限制招投标、信贷等。


  山东此次政策调整,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硬核生育支持”,但也有质疑声:


  中小企业可能因人力成本上升变相裁员。


  部分民营企业仍存在“隐性抵制”,如要求员工“自愿放弃休假”。


  若全国推广,你认为婚假、产假多少天合适?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及权威媒体道,政策细节以《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