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闪电辞职,背后原因竟是……


  当地时间4月24日,美国科研界扔下一颗重磅炸弹——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主任塞图拉曼·潘查纳坦(Sethuraman Panchanathan)突然宣布辞职。消息一经传出,瞬间在科学界和政坛掀起波澜,各界纷纷猜测: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这位掌舵人在任期未满时就匆匆卸任?


  潘查纳坦在发给员工的信中只是表示:“我已竭尽全力推进NSF的使命,现在是时候将接力棒交给新领导层了 。”这样模糊的表述,显然无法满足大众的好奇心。随着更多细节流出,背后复杂的局势逐渐浮出水面。


  原来,白宫对NSF“下手”了。据悉,白宫要求NSF在2026财年将预算大幅削减55%,从原本的90亿美元直接砍到40亿美元,同时还要解雇一半员工 。如此大规模的预算缩水和裁员计划,无疑给NSF的正常运转带来巨大冲击。科研项目需要资金持续投入,大批科研人员的离开也会让许多研究被迫中断,NSF未来的发展面临严峻考验。这或许就是压垮潘查纳坦的最后一根稻草。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NSF就没安稳过,一直深陷项目冻结、员工解雇、经费削减的漩涡。当地时间4月14日,埃隆·马斯克领导的美国政府效率部(DOGE)正式入驻NSF后,情况更是急转直下。先是冻结所有还在审批阶段的资助项目,那些涉及提高科研队伍多样性、促进环境正义以及研究社群谣言传播等内容的待决项目申请,都被退回,理由是“减轻影响” 。4月18日,NSF又宣布叫停已授予的超过10亿美元的资助,只因这些资助与特朗普行政命令冲突,“不再是该机构的优先事项”。不难看出,NSF内部已经被卷入了政治纷争,科研决策不再单纯基于科学价值。


  对于潘查纳坦的辞职,NSF内部员工反应强烈。七名工作人员匿名向媒体表示,这一决定让他们十分震惊,特朗普政府的裁撤举措在NSF内部遭遇巨大阻力 。有员工直言:“NSF违反了国会规定的绩效审查程序,还在资助决策中掺杂政治考量,已经失去了科学界的信任。”还有人说:“比起签署NSF的‘死刑判决书’,我更尊重他选择辞职 。”


  目前,NSF幕僚长布莱恩·斯通(Brian Stone)将代理主任一职,直到特朗普正式任命继任者。而潘查纳坦的突然离职,只是美国科研界动荡的一个缩影。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科研经费,正在导致美国科研人才急剧流失。《自然》杂志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美国科研人员的海外职位申请数量同比增长32% 。此前,特朗普还要求削减美国高校的间接科研经费,甚至对哈佛大学90亿美元的拨款发起审查,哈佛大学为此已对特朗普政府提起联邦诉讼。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人才培养以及推进基础性科学发现和转化领域起着关键作用,如今却因政治干预陷入困境。这次主任辞职事件,不仅关乎NSF的未来走向,也将对美国科研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美国科研界能否在这场风波中稳住阵脚,未来又将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


本文标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突然辞职,白宫“大棒”成关键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