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亏损近10亿,桂林旅游怎么了
虽然旅游市场红红火火,但一些上市旅企却止不住地亏损。
近期,各大上市旅企相继发布2024年年,其中“桂林旅游累计亏损10亿”的话题冲上了热搜,据其财显示,从2020年至2024年,桂林旅游分别亏损2.66 亿元、2.13 亿元、2.82 亿元、0.16 亿元、2.04 亿元,总共亏损约 9.49 亿元。
01
桂林旅游的“冰与火”
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每次节假日的各类榜单中桂林也是热门旅游目的地,位于这块风水宝地的桂林旅游主要从事旅游服务及与旅游服务相关的业务,拥有两江四湖、银子岩、龙胜温泉、丰鱼岩、资江天门山景区的经营权,坐拥“顶级”文旅资源的桂林旅游为何会亏损?
针对2024年的亏损,桂林旅游给出的三个原因分别是区域市场竞争加剧、桂林特大洪水导致游客下降,投资收益降低以及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从具体数额来看,计提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占亏损总额的70%以上。
自2020年以来,资产减值成为其年中的“老面孔”,这也是桂林旅游持续亏损的核心病灶之一。
2020年: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49亿元(含资江丹霞公司对丹霞温泉债权减值致净利润减少1.45亿元);
2021年: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合计4300万元;
2022年:再度计提减值损失4300万元;
2024年:减值规模扩大至1.52亿元(罗山湖旅游公司终止地产项目,计提资产减值1.04亿元)。
02
早期战略决策失误“埋雷”
这也是桂林旅游曾经大规模扩张决策所埋下的隐患,本以为是拓展业务版图的明智之举,却因政策变动、合作方违约等问题,这些资产迅速沦为“僵尸资产”。
2013年,桂林旅游还斥资2590万元收购了桂林罗山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罗山湖旅游”)70%股权,主要开发相关体育休闲运动项目及其配套项目,隔年又增资7000万元,2015年,罗山湖体育休闲项目因配套工程部分土地尚未完成法定程序原因停工至今,桂林旅游不仅在改项目上没营收还要倒贴,最终到多年前扔出的回旋镖打到了自己身上,桂林旅游2024年主动引爆了这颗雷,计提减值1.04亿元。
2013年同年,桂林旅游收购桂圳投资置业65%股权时,主要目的就是投资“天之泰”项目进行商业开发利用,获取商业利润,但桂圳公司原股东违反合同承诺,导致天之泰大厦长期空置,不仅无法为公司带来收益,反而成为沉重的负担。
03
传统模式的“路径依赖”
过去旅游发展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现在这套行不通了。桂林旅游业务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以及游船等传统经营项目,产品和服务趋于老化,缺乏创新。在旅游市场和消费新业态不断发展,游客需求愈发多样化和碎片化的当下,未能及时推出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在新兴旅游业态的竞争中逐渐落后。
加之桂林景区密集,同质化严重,桂林旅游管理的景区缺乏体验性的旅游产品,产品形态固化,无法与其他景区拉开差距,例如漓江游船仍停留在“竹筏+讲解员”模式,对比杭州西湖游船已实现AR导览、宋韵主题舱;
同时其他旅游目的地大力宣传,游客选择范围扩大,桂林作为传统旅游胜地,在知名度、品牌形象和市场宣传等方面逐渐被新兴旅游目的地赶超,吸引力呈现弱化趋势,这导致桂林旅游旗下景区客流量下滑。
2024年桂林旅游共接待游客568.34万人次,同比下降8.12%。其中,公司景区共接待游客317.80万人次,同比下降11.52%;公司漓江游船客运业务共接待游客75.61万人次,同比增长18.20%;漓江大瀑布饭店共接待游客22.78万人次,同比增长2.89%;旅游汽车公司共接待游客23.46万人次,同比下降14.72%。
桂林旅游的困境,本质是中国传统文旅产业转型的缩影——当“流量红利”消失、“体验经济”崛起,仅靠老天赏饭的景区注定被淘汰,这10亿亏损,或许正是行业觉醒支付的学费。
04
桂林旅游如何破局
桂林山水依然是世界级的旅游 IP,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要让游客 “愿意来、舍得花、还想来”,桂林旅游必须进行刮骨疗毒式的改革,摆脱对传统模式的依赖,优化资产结构,积极拥抱旅游市场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在产品升级上,例如加大在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数字旅游等领域的投入和创新,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同时,注重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和配套设施,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在管理运营上,桂林旅游的亏损也暴露了传统国企在投资决策、市场化运营方面的短板。在投资决策时,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导致盲目扩张,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在市场化运营方面,机制不够灵活,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迟缓,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可尝试引入职业经理人以及专业运营团队,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水平;建立市场化考核机制,将员工的薪酬与业绩挂钩,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桂林旅游的发展并非孤例,而是传统旅游目的地在消费升级、竞争加剧下的典型缩影,唯有根据市场需求变革创新,将甲天下的山水转化为“甲天下的体验”,方能在文旅产业大洗牌中重获新生。
免责声明:部分图片、内容资料于网络,版权归原所有,本文仅作分享使用,不涉及商业范畴,如有,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5年亏损近10亿,桂林旅游怎么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