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女子花6万元做种植牙结果牙全没了”的新闻登上热搜,引发公众对口腔医疗行业乱象的深度讨论。这名年轻女性因牙齿缺失选择种植牙修复,却在术后数月遭遇种植体脱落、牙龈感染等问题,最终全口种植失败,不仅经济损失惨重,更面临身心双重打击。这一事件并非孤例,种植牙领域正暴露出价格不透明、技术不规范、售后无保障等多重隐患,亟待消费者警惕与行业整治。


  事件回顾:高价种植背后的“步步惊心”


  据媒体道,该女子因牙齿缺失选择某“口碑尚可”的牙科机构进行全口种植,总费用高达6万元。术后初期效果尚可,但随后出现牙龈肿痛、出血等症状。尽管多次复诊,医生均以“正常现象”搪塞,最终种植体松动脱落,被诊断为“术后护理不当及技术问题导致愈合失败”,不得不接受全口种植牙废的残酷现实。


  类似案例频发:


  1. 威海七旬老人:花费近2万元种植牙,因医生违规合并手术阶段导致失败,维权后获部分赔偿;


  2. 北京韩女士:被诊所诱导拔除多颗牙齿并预付21万元,结果机构跑路,维权无门;


  3. 福州肖阿婆:全口种植失败,原有牙齿被拔除,最终仅获退款和少量补偿。


  这些案例共同指向行业乱象:技术不专业、诱导消费、虚假承诺,甚至部分机构利用老年人信息差“多拔多种”以谋暴利。


  乱象根源:暴利驱动下的“三无陷阱”


  1. 价格迷雾与捆绑消费


  国家医保局虽已规范种植牙费用(单颗总价约5000-7000元),但部分机构仍通过“打包价”“免费检查”等话术诱导消费。例如,北京潘先生被某机构以全包方案收取高价,实际公立医院费用更低。更有甚者,将拔牙、植骨等本可避免的项目捆绑销售,导致费用飙升。


  2. 技术不规范与资质缺失


  种植牙手术对医生经验、设备要求极高,但部分机构为缩短疗程、降低成本,违规操作。如威海华怡口腔医生为七旬老人合并手术阶段,直接导致种植失败;浙江永康某诊所一次性为患者拔除23颗牙并种植12颗,致其术后死亡。


  3. 售后“真空”与维权难


  多数机构术后保障缺失,消费者维权时面临举证难、赔偿低等困境。例如,韩女士预付21万元后诊所跑路,法人被列为“老赖”,受害者难追损失;肖阿婆因签署知情同意书时未细读条款,索赔受阻。


  专家警示:如何避开“种牙陷阱”?


  1. 选择正规机构,核查资质


  中国法学会专家陈音江指出,消费者需优先选择有官方认证的机构。例如,美团推出的“放心种”服务联合头部机构,提供“失败免费复种”“门店关闭转诊”等保障。国家医保局官网也公示了合规医疗机构名单,可供参考。


  2. 警惕低价诱导,明确费用明细


  律师提醒,面对“低价种牙”“当天完成”等宣传需谨慎,务必要求机构书面列明费用构成(医疗服务费、种植体、牙冠价格),并与医保局公布的指导价对比。


  3. 保留证据,积极维权


  签署协议时需逐条确认风险条款,保留缴费凭证、诊疗记录。若遇纠纷,可向卫健部门投诉或通过法律途径索赔。例如,威海徐女士通过卫健部门调解获赔,而北京韩女士因证据齐全,有望通过诉讼追责。


本文标题:女子花6万做种植牙却“全口脱落”:行业乱象下的警示与维权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