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美国自断一臂,国际开发署从万人机构到仅剩 294 人!
家人们,今天咱来聊聊一个美国大瓜!
作为与国防部、国务院并称国家安全 “三大支柱” 的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竟然要裁减约 97% 的人员 ,这意味着原本一万多人的机构,最后仅剩下 294 人能保住工作,非洲局只有 12 名员工,亚洲局更是少到只剩 8 人。这近乎全员被裁的操作,简直让人惊掉下巴!到底发生了什么?
美国这是为啥要自断一臂呢?别急,下面就带大家深挖这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美国国际开发署是啥?肯尼迪在美国与苏联冷战的高潮时期创建了美国国际开发署。他希望通过对外援助更有效地抵制苏联的海外影响力,他认为国务院在处理此类事务时官僚作风严重。
国会通过了《对外援助法》,肯尼迪于1961年成立了作为独立机构的美国国际开发署。
美国国际开发署比苏联活得久,苏联于1991年解体。如今,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支持者认为,美国在其他国家的援助能够抵制俄罗斯和中国的影响力。中国在全球许多美国也想要作为合作伙伴的国家开展了自己的“一带一路”对外援助计划
美国国际开发署承担美国大部分对外非军事援助的联邦政府机构。一直以来,它在全球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援助工作,每年经手的资金那都是几百亿美元,涵盖了粮食安全、公共卫生、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领域,在国际援助领域那可是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说是 “大佬” 级别的存在也不为过。
多年来,美国国际开发署打着 “援助”“促进发展” 的旗号,在世界各地忙得 “不亦乐乎”。但实际上,不少人都质疑它,觉得它背后藏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一)内部腐败大揭秘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门(DOGE)在特朗普的授权下发起了一项“百日维新”行动,旨在解雇政府工作人员并削减数万亿美元的政府支出。美国国际开发署是他的主要目标之一。马斯克声称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资金被用于启动致命项目,并称其为“犯罪组织”。
特朗普曾在社交媒体上直言,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资金使用存在 “太多的欺诈”“完全无法解释” 的情况 ,腐败程度 “前所未有”。这可不是随便说说,背后可是有不少猫腻。就拿资金流向来说,很多钱的去向都不明不白,有人怀疑大量资金被内部人员中饱私囊。
有消息爆料,在一些援助项目里,实际用到项目上的资金少得可怜,大部分都进了某些人的口袋。还有像之前提到的海地地震援助,美国国际开发署拨款 20 多亿美元给克林顿基金会用于援助海地,结果只有不到 2% 到了海地,98% 被侵吞,专员史密斯腐败程度简直令人咋舌。
(二)干涉内政遭反感美国国际开发署打着 “民主推广”“促进发展” 的旗号,在不少国家干着干涉内政的事儿。
马斯克爆料 USAID 资助了全球 707 家新闻机构和 6200 名记者,试图打造有利于美国的舆论环境。此外,还有像 “记者无国界” 组织这种长期拿着 USAID 拨款,在各国煽动对立和制造分裂的案例。一些人在移居国外后,还不断在社交媒体上散布对祖国不利的言论,不能排除这些人背后有类似 USAID 等机构支持的可能。
在俄罗斯,2012 年,俄罗斯政府宣布驱逐 USAID,并指控其干涉俄罗斯政治,资助旨在影响政治进程的组织。俄罗斯认为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的俄罗斯国内 NGO 从事了与政治活动相关的项目,试图削弱俄罗斯政府的统治。尼加拉瓜也深受其害,
2018 年尼加拉瓜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后,尼加拉瓜政府指责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反对派团体和媒体,干涉其内政,还驱逐了一些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工作人员,关闭了一些与美国国际开发署合作的 NGO。这些行为引发了众多国家的强烈不满和抵制,让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国际上的名声越来越臭。
(三)“颜色革命” 操盘手在 “颜色革命” 中,美国国际开发署更是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堪称 “操盘手”。
2004 年乌克兰 “橙色革命”,美国国际开发署向多个非政府组织提供资金支持,这些组织在抗议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民众的抗议与反政府情绪,最终推翻了亲俄政府的领导人。
2003 年格鲁吉亚 “玫瑰革命”、2005 年吉尔吉斯斯坦 “郁金香革命” 背后都有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身影。它通过资助当地的反对派、NGO、媒体和学生团体,构建起一个庞大的 “民主网络”,在政治时机成熟时,组织大规模抗议活动,实现政权更迭,以达到美国的地缘政治目的。
(四)援助政治化恶果美国国际开发署还将人道主义援助政治化。
在叙利亚,叙利亚内战爆发后,美国通过美国国际开发署等机构向叙利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但却被指责带有政治偏见,主要援助叙利亚反对派控制区,而政府控制区获得的援助相对较少。美国对叙利亚实施的经济制裁也阻碍了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叙利亚,加剧了叙利亚的人道主义危机。
在海地,2010 年海地发生大地震后,美国国际开发署虽提供了援助,却被指附加政治条件,要求海地政府实施有利于美国利益的经济改革,例如私有化国有企业、开放市场等,导致援助未能真正惠及海地民众,反而加剧了海地的贫困和社会不平等。
关停之后影响大从外交层面来看,美国国际开发署一直是美国 “软实力外交” 的核心工具,与国防部、国务院并称国家安全 “三大支柱” 。它的关停,意味着美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杠杆。
以前,美国可以通过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援助项目,在国际上施加影响力,与各国建立联系。现在,这一渠道被大幅削弱,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就像一位前美国国际开发署高级官员说的,美国国务院缺乏执行这类任务所需的能力、专业知识或培训,一旦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能力受损或消失,美国就像被绑住一只手去打拳击比赛,影响力将极大地被削弱。
在国际形象方面,美国一直以 “援助大国” 自居,美国国际开发署的关停,让国际社会看到美国在全球事务中的自私和短视,被视为一种孤立主义政策的表现,这对美国的国际声誉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在国内政治上,这一决定也引发了巨大争议。
民主党人强烈谴责,认为这对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还致信国务卿要求调查此事。而特朗普政府则认为美国国际开发署存在腐败、偏向民主党等问题,关停是为了 “清理门户”,这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国内两党的政治分歧。
对于那些依赖美国国际开发署援助的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一场 “灾难”。在民生方面,许多国家的粮食援助、医疗援助等项目面临中断,民众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比如在一些非洲国家,美国国际开发署曾资助过不少医疗卫生项目,提供疫苗、医疗设备等。如今资金中断,这些项目难以为继,当地民众可能会面临疾病肆虐却得不到有效救治的困境。
在援助暂停期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可能比其他任何地区遭受更多苦难。美国去年向该地区提供了超过 65 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在非洲,前往由一项曾帮助遏制 20 世纪 80 年代全球艾滋病疫情的著名美国项目资助的诊所就诊的艾滋病人,却发现诊所大门紧锁。
现在,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它到底是会彻底关闭,还是会进行重组改革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种可能性都存在。不管最终结果如何,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这一变动,都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持续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不妨持续关注,看这场大戏最终如何收场。
国内某些亲美公知、水军拿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和补贴的传闻是不是真的,很快就能看到变化了。
#美国国际开发署97%人员据称将遭撤裁#
#为什么中国会出现那么多公知#
本文标题:突发!美国自断一臂,国际开发署从万人机构到仅剩 294 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