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风,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也带来了小龙虾的消费旺季。然而,今年的小龙虾市场却有些不一样,价格像坐上了过山车,一路狂跌不止。这背后,是养殖户的无奈、餐饮人的焦虑,还是一场行业变革的序幕?


  价格“腰斩”,养殖户和经销商叫苦不迭


  “跌幅超50%,亏惨了!”这是许多小龙虾养殖户和经销商最近的口头禅。小龙虾的价格,就像被施了魔法,从高处跌落。据央视财经道,杭州水产市场的小龙虾,从3月的高价,到4月下旬,中规格小龙虾价格从40元/斤跌到17元/斤,跌幅超过50%。湖北潜江,这个全国知名的小龙虾产区,也未能幸免。3月初,2.4-3.8钱/只的小龙虾还能卖到20元/斤,如今却跌到了11元/斤。


  在成都、海口等地,更是出现了“100元7斤”“99元6斤”的超低价。商家们为了吸引顾客,还提供清洗、处理等一站式服务。小龙虾垂直电商平台“虾谷360”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22日,4-6钱/只的中青、中红小龙虾价仅为15.5元/斤,而6-8钱/只的大青、大红也跌到了28元/斤,短短三周,价格近乎腰斩。


  供应量激增,市场迎来“价格战”


  小龙虾价格暴跌的背后,是供应量的大幅增加。作为季节性水产品,小龙虾一般集中在春夏捕捞,秋冬则进入穴居或休眠状态。业内人士指出,小龙虾的价格通常呈现V字型变化:2、3月刚上市时价格高,到了4、5月,随着产量增加,价格逐步下跌。宁波水产批发市场的数据显示,随着气温回升,小龙虾产量大幅增加,价格自然回落。


  可以预见的是,5、6月份,随着小龙虾供应量的进一步增加,价格还有可能继续下跌。这不仅让养殖户和经销商叫苦不迭,也让餐饮端的小龙虾生意变得越来越难。


  餐饮端的“两极分化”


  受上游原料价格下跌的影响,餐饮端的小龙虾生意也变得复杂起来。红餐网走访广州地区发现,许多街边大排档、烧烤店、川菜馆等都推出了小龙虾产品,但定价普遍偏低。一些餐厅甚至打出了“99元6斤”“买3斤送一斤”“58元3斤”的口号,试图以低价吸引顾客。


  然而,与这些低价竞争的商家不同,一批走品质路线的小龙虾连锁品牌却依然价格坚挺。肥肥虾庄的人均消费在120元左右,其4人团购套餐价格接近500元。胡大饭馆、松哥油焖大虾、霸王虾等品牌的人均消费也都超过百元。这些品牌为什么不降价?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小龙虾旺季时长缩短,品牌店如果跟风降价,不仅会影响消费者体验感,还可能引发无序竞争。


  此外,小龙虾店的经营成本并不低。以肥肥虾庄为例,该品牌一直坚持使用活虾、大虾,挑选的大虾规格在8钱以上,收购价通常比市面高出5-7元/斤。尽管经营压力增大,但消费者的认同感却更强了。从大众点评平台的留言区可以看到,肥肥虾庄门店的相关评价里,“食材新鲜”“虾够大”“分量足”“入味”“肉质Q弹紧实”是高频词。


  品牌化与品质化,成为行业新趋势


  事实上,小龙虾的热潮并没有褪去,但市场正在回归理性。过去,小龙虾品类热度暴增,涌入了许多想挣快钱的餐厅。如今,市场冷静下来,从业者也必须放弃赚快钱的想法,转向深耕细作。


  一方面,餐饮商家可以通过完善产品结构,不高度依赖小龙虾。比如,肥肥虾庄将蟹类、湖北菜、牛蛙等加入菜单,形成了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从而支撑起全年的生意。另一方面,从供应链端入手,将原料源头优势把握在自己手中。肥肥虾庄与湖北农发集团合作,建立了稳定的供应体系,实现了小龙虾从养殖到餐桌的产业链闭环。


  此外,品牌形象升级也成为关键。以肥肥虾庄为代表的小龙虾连锁品牌,不断创新门店场景和模型,打造精品旗舰店,传递品牌形象。比如,肥肥虾庄的黄鹤楼联名店,将武汉的美食文化与地标文化紧密结合,满足了顾客吃饭、打卡的多重需求。


  未来,小龙虾市场将如何演变?


  随着小龙虾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未来,走品质路线的小龙虾品牌有望抢夺更多市场份额。通过不断完善品质、整合供应链资源、拓展消费场景,小龙虾品牌的连锁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小龙虾的“跳水”并非坏事,这或许是一场行业的洗牌与重生。只有那些真正注重品质、注重品牌建设的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那些只想赚快钱的商家,或许会被市场淘汰。


本文标题:小龙虾价格腰斩,哪些餐饮店要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