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女士背像被火烧一样,这是她斥巨资买的“北芙美白沐浴露”使用第七天的效果,后背布满红疹,刚开始使用只是瘙痒和刺痛,没想到越用越惨,部分皮肤已经被抓得溃烂。


  刚开始还以为是“排毒反应”,没想到,这款产品出现在国家药监局通的30批次不合格化妆品名单中。


  2025年4月21日发布的通显示,标称“美白”“祛痘”等功效的中,违法添加激素、重金属超标等乱象仍然比较多。


  图片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更可怕的是,近40%的受害者在出现症状后,仍继续使用问题产品超过1周。当你在浴室享受泡沫带来的愉悦时,可能正亲手将“化学毒剂”涂抹全身。


一、这4类化妆品最易“暴雷”

  1. 美白沐浴露


  医生指出:沐浴露在皮肤停留时间不足3分钟,根本无法实现美白,违规添加物反而会破坏皮肤屏障。


  被通的北芙沐浴露并非孤例,这类产品常打着“洗出冷白皮”旗号,违法添加汞、氢醌等美白成分。


  科学替代方案:


  做好物理防晒,出门前20分钟涂抹SPF30+防晒霜,戴遮阳帽;


  每日摄100草莓(补充维生素)、200ml豆浆(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2. 祛痘膏


  电商平台热销的“三天平痘膏”,实际检出各种违禁成分,这类激素短期内能压制炎症,但使用超过2周就会引发激素依赖性皮炎。


  安全战痘法则:


  轻度痤疮患者可遵医嘱在洁面后点涂15%壬二酸;


  脓包型痘痘晨起薄涂克林霉素凝胶(需医生处方),配合LED红蓝光治疗。


  3. 洗发水


  近期抽检发现,部分去屑洗发水菌落总数超标80倍,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可致毛囊坏死,不仅不养发,还可能会掉发。


  家庭护发方法:


  1勺小苏打、200ml温水冲洗头皮,每周1次深层去油;


  干枯发质在洗发前用山茶油涂抹发梢,保鲜膜包裹20分钟再正常清洗。


  4. 海藻面膜


  研究表明,镉在人体内的清除率较低,5年内清除率不足30%。国家通的30批次不合格海藻面膜中,其中一款产品镉含量超标严重,超出国家标准的12倍。


  安全替代方案:


  将无菌纱布浸透冷藏的生理盐水,敷脸8分钟,用于急救补水。


二、如何一眼识破“问题化妆品”?

  1、三看一验


  ①看标签:正规产品必须标注生产许可证号、成分表、保质期等信息。标签不全的(没生产日期、成分表)直接扔!


  ②看备案: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或“化妆品监管”APP查询产品备案信息,查不到备案的别买。


  ③看渠道:优先选择正规商场、药店或品牌官方渠道购买,避免在朋友圈、无资质网店捡“低价便宜”。


  2、闻味道、看质地、试反应


  ①气味刺鼻:合格化妆品气味应清淡或无明显异味。若闻到酸败、酒精味过浓,可能已变质或被添加违禁成分。


  ②质地异常:乳液分层、膏体结块、颜色不均,均提示质量有问题。


  ③使用不适:涂抹后若出现灼热、瘙痒、红肿,立即停用。


  3、警惕“7天美白”骗局


  宣称“7天美白”“3天祛斑”的产品,大概率违规添加激素或重金属,皮肤代谢周期为28天,任何“立竿见影”的效果都需警惕。


小结

  下次拿起化妆品时,不妨多问自己:这个决定,是在投资美丽,还是在透支健康?


  皮肤没有试错的机会,有些伤害一旦造成,即使用最贵的修复精华也无力回天。


  参考资料:


  [1]《国家药监局关于30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2025年第14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5.4.21.


  [2]《上了国家药监局黑榜 知名品牌樊文花、田七等被立案调查》, 中国宁波网,2025.04.23.


本文标题:国家紧急通报:这30批次化妆品不合规!你的洗护品可能正在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