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0 日,澳门乒乓球世界杯男单决赛,20岁的林诗栋没能挡住雨果的疯狂反扑,4 比 1 的比分,让国乒八年的 “三大赛” 单打这次失利,就这么猝不及防地来了。


  赛过程看得人直拍大腿。第一局林诗栋打得那叫一个虎虎生风,正反手衔接快得让人眼花缭乱,11 比 8 先下一城时,满屏弹幕都在刷 “稳了”。谁能想到,从第二局开始,雨果突然像换了个人。他的发球像变魔术似的,明明看着是侧旋,落台后却突然下沉;反手快撕更是不讲道理,好几次直接从林诗栋的空档 “穿” 了过去。打到第五局,连解说都忍不住叹气:“小林子还是太年轻,这口气没顶住啊!”


  说实话,作为追了国乒十多年的老球迷,输球不是没见过,但这次丢冠,确实透着股说不出的滋味。以前看比赛,哪怕比分胶着,心里也有底 —— 马龙、樊振东往那一站,就像两座大山,对手想翻过去比登天还难。可现在呢?龙队、小胖退居幕后,王楚钦状态起伏不定,奥运会后已经输了 6 场外战;林诗栋虽然排名蹿得快,五个月从 12 名杀到世界第一,可真到了决赛这种 “刺刀见红” 的场合,还是缺了点 “大心脏” 的历练。


  更让人揪心的是,现在的世界乒坛早就不是国乒 “一家独大” 的局面了。以前欧美选手碰上国乒,还没打就先怯三分;现在倒好,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的。就说雨果,这场比赛完全是 “疯魔” 状态,战术执行坚决得吓人。再看看日本、韩国队,新生代球员打法越来越先进,人家研究国乒的录像比咱们自己还仔细,专门盯着我们的弱点打。


  其实这两年,不少球迷都在吐槽:国乒是不是该换换思路了?年轻队员确实该多锻炼,但光靠比赛积累经验还不够,训练里是不是也该多来点 “魔鬼特训”?对手都在琢磨怎么破解我们的快攻,咱们是不是也该研发点新战术?这些问题,可能真到了该好好掰扯掰扯的时候了。


  不过话说回来,输球不可怕,怕的是输了还找不到病根。下个月的多哈世乒赛,就是国乒证明自己的机会。作为球迷,咱还是那句话: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相信这些小伙子们能知耻后勇,把这次的失利变成下次夺冠的动力。毕竟,国乒的荣耀,从来不是靠躺赢得来的!


本文标题:国乒三大赛时隔 8 年再次丢冠,问题出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