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街头惊现20年前“古董甲鱼”骗局!专盯中老年人钱包!
一、事件回顾:街头“古董鳖”卷土重来
近日,烟台街头多名商贩以“农民工”“工地挖宝”人设登场,棍挑黄泥包裹的“野生甲鱼”,声称是“百年老鳖”“镇宅神兽”,甚至伪造专家鉴定书,将成本不足百元的养殖甲鱼炒至上千元。有市民反映,这些甲鱼实为人工养殖的珍珠鳖或巴西龟,部分甚至是破坏生态的外来物种。更令人咋舌的是,此类骗局竟与20年前的“甲鱼骗术”如出一辙,堪称“诈尸级”老套路!
二、骗术揭秘:四大套路直击人性弱点
1. 角色扮演博同情
骗子常伪装成农民工,手持铁锨、迷彩服加身,营造“工地偶然挖到宝”的假象,利用公众对劳动者的信任心理。甚至有团伙冒充“远房亲戚”,以送甲鱼为名骗取老人钱财。
2. 话术包装造噱头
编造“滋阴补肾”“风水转运”等伪科学功效,或谎称甲鱼是“古董出土”“濒危保护动物”,通过伪造文书、黄泥裹身等手段增加可信度。
3. 团伙作案造氛围
周边安排“托儿”佯装抢购、讨价还价,制造“手慢无”的紧迫感,诱使围观者冲动消费。
4. 目标精准抓痛点
专挑中老年群体下手,利用其养生焦虑、收藏爱好或善心(如买鳖放生),甚至用方言攀亲降低戒备。
三、社会剖析:为何老骗局屡禁不止?
- 信息鸿沟难跨越
老年人对网络辟谣信息接触较少,易被“眼见为实”的街头表演迷惑。
- 执法成本高
流动摊贩打游击战,部分案件因涉案金额低、证据难固定,难以形成长效打击。
- 贪婪心理作祟
“捡漏暴富”心态驱使部分人明知有诈仍冒险尝试,骗子深谙“总有人会上钩”的底层逻辑。
四、防骗指南:三招识破“甲鱼陷阱”
1. 一看环境
野生甲鱼极少现身闹市,正规水产市场才是合法交易场所。街头流动商贩无资质、无售后,风险极高。
2. 二辨真伪
真野生甲鱼背甲粗糙有伤痕,爪尖锋利;养殖鳖背甲光滑,且黄泥裹身多为伪装。鳄龟、珍珠鳖等外来物种常被冒充,可通过网络图片比对。
3. 三守底线
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拒绝“养生神话”“古董噱头”。遇可疑情况可拨打110举,或拍摄视频@烟台网警巡查执法账号。
五、社会共治:斩断灰色产业链
警方已加强街头巡查,但根治需多方合力:
- 家庭防线:子女多向长辈科普骗局案例,如上海虹口区“假亲戚送鳖诈骗案”。
- 社区宣传:通过老年大学、社区讲座普及防骗知识,曝光“黄泥裹鳖”“死螃蟹骗局”等本地高发套路。
- 平台监管:短视频平台需屏蔽“街头捡漏鳖”等误导性内容,避免模仿传播。
20年光阴流转,骗术竟似“轮回”——变的只是甲鱼身上的黄泥,不变的是人性贪念与信息壁垒。转发此文,让家中长辈远离“古董鳖”陷阱!若遇类似骗局,请立即拨打烟台警方举热线,共同守护“仙境海岸”的清明风气!
本文标题:烟台街头惊现20年前“古董甲鱼”骗局!专盯中老年人钱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