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高速时速230后续,男子被交警处极刑,身份曝光太可惜
230公里时速让车企集体失眠
湖南高速监控系统记录显示,涉事车辆超速持续12分钟,最高时速达237公里。小米SU7产品说明书标注极速265km/h,远超国产电动车普遍180km/h的限速设置。德国莱茵TüV检测告指出,该车型电子限速系统存在5秒延迟漏洞。
富二代身份牵出改装产业链
涉事男子李某被曝系长沙某改装厂股东,其社交平台曾炫耀改装SU7电机程序。市场监管总局突击检查该厂,查获非法刷写ECU设备17台。改装圈流传的聊天记录显示,全国已有213辆SU7解除电子限速,每单收费8800元。
车企限速大战暗藏玄机
对比特斯拉Model 3 Plaid版国内版限速250km/h,出口版限速322km/h。小鹏P7i德国版解除限速后实测极速突破300km/h,国内版本却锁死在180km/h。比亚迪汉EV工程师透露,车企故意预留性能冗余诱导用户改装。
副驾驶沉默背后的法律真空
翻查道路安全法,乘客未制止危险驾驶仅处50元罚款。上海虹口法院2024年判例显示,飙车案中同乘者担责比例不足3%。交通部数据显示,近三年乘车人主动制止危险驾驶行为案例仅占0.7%。
速度崇拜催生灰色产业
某地下赛车APP被曝组织"极速挑战赛",参与车辆需提交230km/h以上行驶记录。苏州警方上月端掉改装窝点,查扣23辆解除限速的SU7。抖音"速度榜"显示,SU7车主占据前十名中的六席。
血泪教训难挡亡命之徒
广州白云区4月发生SU7失控撞护栏事故,时速记录仪定格在219km/h。深圳龙岗飙车案监控画面显示,车辆解体后残骸散落范围达200米。法医告指出,时速超过200km/h的交通事故,生还率不足0.3%。
限速令背后的利益博弈
工信部拟推新规要求车企硬件限速,遭到23家车企联合反对。汽车工程学会测算,全面限速将导致车企每年损失280亿性能溢价利润。消费者协会调查显示,68%购车者将最高时速作为选购核心指标。
生死12分钟暴露监管漏洞
高德地图数据揭露,涉事路段平均每周发生超速行为147次。ETC系统显示,该SU7近半月产生超速通行记录9次,均未触发预警。高速交警承认,现有测速设备无法捕捉200km/h以上瞬时超速。
车企营销玩火自焚
小米汽车发布会曾用"贴地飞行"作为宣传标语,官网性能页使用战斗机俯冲画面。北京某律所已收集37起SU7超速事故案例,准备发起集体诉讼。广告协会紧急约谈车企,叫停12条涉嫌诱导危险驾驶的广告词。
当速度成为营销筹码,法律铁拳该砸向车主还是车企?
百公里加速2.78秒的野兽,是否需要戴上电子镣铐
本文标题:小米高速时速230后续,男子被交警处极刑,身份曝光太可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