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竟然不黄了!一场带着阵痛的美丽蜕变
俗话说“跳进黄河洗不清”,可见以前的黄河是多么的浑浊,而如今这黄河水,怕是能照见人影喽。
这变化来得实在不易。卫星图上那些黄绿交织的色块,是2.8亿亩退耕还林的成果。想想看,14个北京城大小的土地上,曾经都是裸露的黄土坡,如今全种上了耐旱的柠条、沙棘。
黄土高原上的梯田像大地的指纹,1.7万座淤地坝则是锁住泥沙的钢铁长城。怪不得总能看见戴着草帽的乡亲们在修坝。铁锹铲土的声音、夯土机砸地的声响,在空旷的山谷里格外清晰。这些沉默的坝体拦住了多少泥沙啊,它们是无数双粗糙的手一筐一筐垒起来的,是一代又一代治沙人晒黑的脊梁堆起来的。还有小浪底水库的调度员们,他们盯着屏幕计算泥沙下泄量的样子,像极了老中医给病人开药方,精准得很。
黄河变清,是千万普通人用汗水写下的奇迹。那些在山坡上种树的农民,在坝上挥锹的工人,在水库边监测数据的技术员,他们或许不懂什么生态工程,只是凭着一股"让土地不再荒、让河水不再浑"的念头,一点点改变着黄土高原的面貌。
站在壶口边上,看着清澈的河水奔涌向前,突然明白母亲河的"变脸"从来不是简单的美丑之变。她变得清澈,是无数人用半生守护的成果;她依然奔腾,是自然给人类的馈赠与警示。守护这条河,就像守护家里的老母亲,需要耐心,需要智慧,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当我们为河水变清而欣喜时,更要记住那些在黄土地上默默耕耘的身影,记住人与自然相处的永恒课题——敬畏、付出与持续的守护。
本文标题:黄河水竟然不黄了!一场带着阵痛的美丽蜕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