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危机:印度暂停供水条约,巴基斯坦威胁“全面战争”
2025年4月25日,印度与巴基斯坦军队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LoC)附近爆发新一轮交火,这是自4月22日印控地区恐袭事件后双方冲突的再次升级。据印度媒体道,巴基斯坦军队于当地时间25日晚向印方哨所开火,印军随即以“适当回击”回应,但巴军方否认发起攻击。此次冲突发生在双方因恐袭事件互相实施外交和经济制裁的背景下,印度已暂停《印度河用水条约》并驱逐巴外交官,巴方则关闭领空并威胁“全面战争”。尽管暂无人员伤亡告,但两国边境军事化部署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联合国呼吁双方保持克制。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是4月22日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帕哈尔加姆镇的恐袭事件。3名武装分子向游客开火,造成26人死亡、17人受伤,成为该地区25年来最严重的针对平民袭击。印度政府迅速将责任归咎于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组织,并于23日宣布一系列强硬措施,包括暂停执行1960年《印度河用水条约》——该条约保障了巴基斯坦60%的淡水供应。作为反制,巴基斯坦24日宣布关闭瓦格赫边境口岸、废除《西姆拉协议》(承认实控线),并对印度航司关闭领空,导致印度航空每日损失约160万美元。这些复性措施直接导致两国关系跌至1971年印巴战争以来的冰点。
冲突双方在军事层面的动作更为引人注目。印度海军24日试射射程70公里的中程导弹,巴基斯坦海军随即在阿拉伯海举行实弹演习并发布航行禁令。更具警示意味的是,巴基斯坦防长阿西夫公开警告,两国作为拥核国家,冲突可能“失控”,并称已做好应对任何情况的准备。印度军方消息人士透露,25日凌晨的交火持续约1小时,巴方从多个哨所使用轻武器发动袭击,印军以炮火回击。但巴基斯坦军方一位匿名官员向新华社否认开火指控,称巴方“严格遵守停火协议”,并指责印度捏造冲突以转移国内矛盾。这种相互指责的循环,与2019年印巴空袭事件后的情形惊人相似——当年2月印度空军越境空袭巴境内武装营地后,巴方次日发动复性打击,导致双方陷入短暂军事危机。
国际社会对局势升级高度警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最大限度克制”,强调需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中国外交部在谴责恐袭的同时,敦促印巴避免采取激化矛盾的措施。伊朗提议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支持,美国则呼吁双方“降温”。经济层面的连锁反应同样显著:巴方关闭领空导致印度航空业每日损失超6400万美元,水资源争端威胁到印度旁遮普邦的农业灌溉,而印度撤销所有巴公民签证的决定,已影响南亚地区超过200万跨境务工人员的生计。
当前克什米尔局势处于1971年印巴战争以来最危险时刻。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全面战争可能性较低(因核威慑与经济代价),但低强度冲突可能长期化。印度正推动国际将恐袭事件定性为“国家行为”,而巴方则通过法律手段(如废除《西姆拉协议》)试图打破僵局。未来三个月将是关键期:若印度在夏季季风前重启水资源分配,或为谈判留出空间;若军事摩擦持续,不排除冲突外溢至网络或经济领域。对于饱受恐袭困扰的南亚地区而言,这场争端再次凸显了多边机制调解的紧迫性——毕竟,当两个拥有核武器的邻国在边境线上剑拔弩张时,任何误判都可能引发难以承受的灾难性后果。
本文标题:克什米尔危机:印度暂停供水条约,巴基斯坦威胁“全面战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