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幕:一场注定失败的“霸权狂想”


  2025年4月23日,《华尔街日》社评委员会罕见地以“中国赢下这一轮”为题,为这场持续月余的中美关税博弈写下注脚。这篇被共和党视为“理性声音”的社评,字里行间充斥着无奈与挫败感:“白宫的政策调整是被金融市场的动荡、物价的飙升和全球差评逼出来的撤退。”[citation:用户消息]


  讽刺的是,这场“史诗级关税战”的起点,曾被特朗普政府包装为“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圣战”。从2月1日对华商品加征10%关税,到4月10日税率飙升至145%,美国试图以“关税核弹”逼迫中国屈服,却最终在供应链断裂、盟友倒戈、国内通胀的三重夹击中狼狈收场29。


  这场博弈的荒诞性,恰如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历史重演——彼时,美国以59.1%的关税筑起贸易高墙,却导致全球贸易额暴跌66%,失业率飙升至25%,最终将世界推入大萧条的深渊4。近百年后,特朗普政府的“关税铁幕”同样沦为一场自毁长城的闹剧。


  二、溃败逻辑:美国“三宗罪”与中国的“三重反击”


  1. 美国的“三宗罪”:傲慢、短视与内耗


  傲慢的“单极霸权幻觉”:特朗普政府迷信“关税万能论”,将19世纪的“关税立国”思维强加于21世纪的全球化体系。其核心逻辑是:通过145%的税率阻断中国商品流入,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然而,现实却是美国对中国中间品的依赖度超过50%,15种关键矿产100%依赖中国进口,甚至稀土精炼也需中国技术完成710。当F-35战斗机因中国稀土断供而停产时,五角大楼的哀嚎暴露了这场“脱钩”的虚妄7。


  短视的“政治投机”:白宫将关税作为挽救股市的“强心针”,却无视经济规律。2025年4月,美股两日蒸发6.6万亿美元,通胀率突破6%,家庭年度支出增加2300美元,中低收入群体在沃尔玛货架前为涨价的面包咒骂19。当特斯拉因成本暴涨被迫裁员、农场主因大豆滞销焚烧作物时,特朗普的“救市表演”成了最辛辣的讽刺39。


  内耗的“政治分裂”:共和党内部对关税政策的分歧公开化,三位前总统联名谴责,国会山上的争吵甚至比中美谈判更激烈。国务卿鲁比奥以“机构臃肿”为由重组国务院,实则为排除异己,这场“内斗式外交”让美国信用彻底破产3。


  2. 中国的“三重反击”:精准、系统与韧性


  精准打击“七寸”:中国以稀土管制直击美国军工命脉,用农业关税动摇特朗普票仓。当美国大豆对华出口暴跌70%、巴西采购占比突破七成时,艾奥瓦州的农场主举着“我们需要中国市场”的标语包围州议会9。


  系统性破局:从内需市场扩容(占GDP75%)到RCEP深化区域合作,从“一带一路”产能输出到6G、量子计算的技术突围,中国构建了“攻防一体”的体系。华为鸿蒙系统赋能车企、中芯国际国产设备采购率达45%,这些数据背后是产业链的深度重构910。


  韧性托底:14亿人口的市场、全球最全工业门类、4亿中产的消费力,构成了“自循环”生态。当美国企业因缺少中国刹车片召回印尼组装的电动滑板车时,浙江义乌的工厂正开足马力供应全球710。


  三、胜负手:制度优势与民粹陷阱的终极对决


  《华尔街日》社评尖锐指出:“中国看穿了白宫的虚张声势。”[citation:用户消息] 这种“看穿”的本质,是两种治理逻辑的较量:


  中国的“全国一盘棋”:从稀土战略储备到《出口管制法》,从“双循环”战略到科技自立攻坚,政策链条环环相扣。当美国因党派撕裂陷入“政策瘫痪”时,中国用制度优势将危机转化为“国产替代”的跳板10。


  美国的“民粹狂欢”:特朗普将关税作为讨好红脖子的“政治春药”,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美国中产阶级的房贷、养老金、医疗保险早已与中国产业链深度绑定。当“惩罚中国”的口号变成超市账单上的数字,民粹主义的泡沫终将破裂8。


  这场对决的结局,早在4月11日便已注定:美国对75国暂缓关税90天,实为“战术性退让”;苹果、英伟达等企业通过“后门”豁免,暴露了资本与权力的媾和9。而当《华尔街日》哀叹“白宫恐怕自己也不知道答案”时,中国正与印尼举行“2+2”对话,在东盟开辟合作新范式3。


  四、终章:全球化不会为霸权陪葬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却从不简单重复。1930年的关税战埋葬了“美国优先”的幻梦,2025年的博弈则宣告了单极霸权的终结。当《华尔街日》承认“中国赢了这一轮”时,全球秩序已悄然转向:


  多极共生的曙光:欧盟对美加征25%复性关税,东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人民币跨境支付覆盖110国,这些裂痕标志着“美国主导”时代的终结19。


  文明的韧性:中国没有选择“以暴制暴”,而是以稀土管制、内需市场、技术攻坚构建“反霸权统一战线”。这种克制与智慧,恰如亚当·斯密所言:“复性关税只为促使对方回到谈判桌,而非毁灭。”4


  结语:高墙之外,仍有星光


  特朗普的关税高墙终将坍塌,如同胡佛时代的贸易壁垒沦为历史尘埃。但这场博弈留给世界的启示远未结束:


  于美国:若继续将关税作为“霸权挽歌”的伴奏,等待它的将是更深重的衰退。摩根士丹利警告,关税或导致200万美国人失业,家庭损失超5000美元8。


  于中国:胜利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从芯片自主到碳中和,从“一带一路”到全球治理,挑战依旧艰巨。


  于世界:这场博弈证明,以邻为壑的旧秩序已成桎梏,唯有开放包容、合作创新,才能让人类文明驶向星辰大海。


  正如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所言:“贸易不是战争,而是文明的对话。”1 当《华尔街日》的社评在纽约印刷时,上海港的货轮正载着“中国制造”驶向全球——这或许是对霸权最温柔的嘲讽,也是对未来最坚定的宣言。


  历史从不奖励虚张声势的赌徒,但永远拥抱脚踏实地的建设者。


本文标题:精准打击“七寸”,《华尔街日报》社评称“中国赢下这一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