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盐城一则农户征地纠纷事件引发网友热议。


  承包蟹田的焦女士因土地提前征收的补偿标准与村里产生分歧,在协商过程中情绪激动跳河,幸被救起。


  围绕着每亩8000元的心理预期与3500元的实际补偿方案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焦女士所称的曾遭遇“堵门监视”等情况。


  目前,双方最新回应来了。


  2014年起,焦女士一家在盐城市步凤镇兆顺村承包约260亩土地养殖螃蟹。


  据焦女士介绍,由于初期土地农药残留问题,前六年持续亏损,直至2020年后才开始盈利。


  为此,他们不仅投入巨大,甚至抵押房产贷款,至今仍背负约100万元债务。


  近期,村里通知因项目需要,需提前结束合同征收土地,并提出年底交田、每亩补贴3500元的方案。


  焦女士认为,结合其多年投入和预期收益,以及对比村内其他土地征收情况,她能接受的底线是每亩8000元。


  双方就补偿金额未能达成一致。焦女士反映,在此期间,有村里及不明身份人员在其蟹田附近长时间逗留,甚至夜晚也守在门口,并有车辆停放影响出行,她认为这是在给自己施压,并提供了相关照片与视频佐证。


  4月22日,焦女士在与门口人员争执并警后,情绪激动跳入附近小河,后被丈夫及民警救上岸。


  对此,兆顺村村里回应称,提前征收土地,符合合同条款。补偿标准是按条款执行,因村里多数养殖的是虾,养蟹成本与虾不同,故补偿标准有差异,不存在刻意压低。


  对于“监视”说法,也予以否认,解释称工作人员是正常前去协商工作,车辆停放是因道路狭窄,夜间在场是为了不影响农户白天生产。


  步凤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证实了跳河事件,并强调第一时间参与了救援,但否认存在24小时监视的情况。


  这件事之所以矛盾纠纷如此激烈,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是补偿的实际标准和规定标准,差距过大,焦女士认为自己亏损太过了;


  二是沟通方式不正确,升级了矛盾。


  焦女士长达数年的投入和刚开始盈利就被终止合同,其经济压力和心理预期不难理解。


  她提出的8000元/亩或许是基于自身亏损、负债及未来收益的综合考量,而非无理要价。


  村里的解释虽然有其依据,但在具体执行中,是否考虑了该农户长期投入、高额负债的情况?是否与农户进行了充分有效的沟通,以获得其理解和认同?


  虽然否认“监视”,但协商人员长时间、近距离的在场,客观上容易给当事人造成心理压力,甚至产生被限制自由的感受。


  这种方式,即便初衷是“协商”、“做工作”,也极易激化矛盾,使原本可以通过理性对话解决的问题复杂化。


  焦女士跳河的极端行为,正是这种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目前,此事仍在协商处理中。期待后续的协商能够更加注重事实,充分考虑政策规定与农户实际投入、损失及承受能力,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本文标题:江苏农户征地纠纷跳河后续,8000元赔偿变3500元,曾被人堵门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