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价面包被疯抢,有人买3个冰箱囤货:消费新潮流还是智商税?


  

  在如今的消费市场中,贵价面包的抢购热潮正愈演愈烈,甚至有人不惜购置3个冰箱来囤货,这一现象着实令人咋舌。曾经,面包在大众眼中不过是平价的饱腹之物,5年前,单价10 - 20元的面包占据了市场份额的70% ,而如今,单价30元以上的贵价面包市场份额已攀升至30%,且增长势头依旧强劲。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消费逻辑与市场策略呢?


  

  从原料和制作工艺来看,贵价面包可谓是下足了功夫。普通面包大多使用普通小麦粉,而贵价面包常常选用进口有机面粉,成本高出3 - 5倍,还会添加法国天然黄油、意大利黑松露等珍稀食材。在制作工艺上,普通面包制作周期可能仅需2 - 3小时,贵价面包却要经过10 - 12小时的低温慢发酵,再由师傅手工精心塑形。如此精细的工艺,让贵价面包在口感和风味上远超普通面包。比如使用天然酵母发酵的面包,其独特的风味和松软的口感,是普通酵母面包难以比拟的,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也让不少消费者心甘情愿为之买单。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面包不再仅仅是食物,更成为了一种情绪寄托。以35岁的金融从业者晓妍为例,她所在的金融行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巨大。“每周至少花200元买贵价面包,尤其是那家店的抹茶松露布里欧修,一口下去,所有压力都消散了。” 对晓妍这样的消费者来说,购买贵价面包是一种对自己的犒赏,在享受美味的瞬间,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一些面包店独特的装修风格和氛围,同样也能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体验。比如林语走进 “JOJO丹麦下午茶”,被北欧风的设计吸引,当即激情下单了50多元的面包。这种消费行为,更多是为了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获取情绪价值。


  

  贵价面包在社交场合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了一种社交货币。年轻创业者宇轩就将贵价面包视为社交利器,“谈合作时带上特色贵价面包,既能拉近距离,又显档次。” 他的公司每月在面包采购上支出约3000元。在社交平台上,贵价面包的相关话题热度极高,开箱视频平均获赞量是普通美食视频的2.3倍。看到他人分享贵价面包的购买和品尝体验,很容易引发一部分人的跟风心理,使得贵价面包的抢购热潮进一步蔓延。


  

  当然,部分商家采用的饥饿营销手段,也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例如武汉 “不晚面包店” 采用饥饿营销,每日限量200单,黄牛代购价翻倍。消费者往往对稀缺的商品更感兴趣,认为限量购买的面包具有更高的价值。手作面包常采用团购、限时开团等方式销售,像白领周琪参与团购杭州一家面包店,限时30分钟,她在截单前最后三分钟点进去购买,排到了5800号。这种抢购的紧迫感和稀缺性,促使消费者不惜花费高价和大量时间去购买。


  

  然而,在这股贵价面包抢购热潮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贵价面包的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差距,让不少人质疑其性价比。即便使用顶级原料,单个面包成本其实也很难超过50元,但市场售价却高出许多,品牌溢价显著。另一方面,这种消费热潮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也有待观察,曾经的“脏脏包”“酵素饮料”等网红食品,虽一度火爆,但热度最终也都昙花一现。消费者在参与这股热潮时,还是应保持理性,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囤货,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进行消费,如此才能真正享受贵价面包带来的美好体验 。


本文标题:贵价面包被疯抢 有人买3个冰箱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