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着的心终于凉了!”——这是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德对中美贸易战的最新控诉。就在本周,中国进口商以“闪电战”速度抢购了40船巴西大豆,总量高达240万吨,相当于中国月均压榨量的三分之一!而这一举动,直接让美国豆农的焦虑升至顶点:“我们可能撑不过2027年!”


  这场看似普通的农产品交易,背后却是中美贸易博弈的刀光剑影,以及全球产业链重塑的暗流涌动。


  一、中企“闪电战”:40船大豆背后的贸易博弈


  1. 抢购规模创纪录


  据彭博社、路透社等报道,中国进口商本周上半周从巴西购入至少40船大豆(每船约6万吨),总量超240万吨,创下单周采购纪录。这些大豆将于5-7月交付,恰逢巴西大豆丰收季。


  巴西大豆价格因中美贸易战升级一度飙升,但近期回落至每吨450美元左右,促使中国压榨企业“抄底”囤货。


  2. 关税加码下的战略转向


  - 今年3月,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加征10%-15%关税,直接加速了从美转向巴西的进程。2023年巴西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大豆供应国,但此前美国大豆仍占中国进口量的近三成。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近60万吨已售美豆尚未装运,可能面临订单取消风险。


  二、美国豆农的绝望:贸易战成“致命一击”


  1. 历史伤疤未愈,新危机又至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德直言:“2018年贸易战让我们失去中国市场份额,至今未恢复。如今新一轮关税,可能让50万豆农在2027年前破产!”


  数据显示,2024年同期仅50家农场破产,而2025年至今已有88家申请破产,且这一数字可能随关税持续飙升。


  2. 农民成“政治牺牲品”?


  -拉格兰德在致特朗普的公开信中痛陈:“我们被当作谈判工具,成了成就大局的牺牲品。”他家族九代务农,如今却担忧“一纸政令让百年基业化为乌有”。


  2018-2019年贸易战中,美国农业损失超270亿美元,政府虽推出280亿美元补贴,但被指分配不公,南方大型农场受益更多。


  三、巴西崛起:从“替补”到“主角”的逆袭


  1. 基础设施+战略合作双驱动


  巴西正借贸易战红利扩大对华出口。中国不仅采购大豆,还投资巴西港口、铁路等基建,提升物流效率。例如,中国国家电网正与巴西商讨建设输电线路,解决电网拥堵问题。


  巴西能源部长西尔韦拉直言:“特朗普的虚张声势为巴西创造了机遇。”他下周将率团访华,寻求与华为、比亚迪合作能源存储技术,并推进电池储能招标项目。


  2. “全球南方”外交自主性


  巴西总统卢拉计划5月访华,强调“不依附美国,展现全球南方身份”。尽管美方施压,华为仍为巴西5G建设提供支持,凸显两国合作深度。


  四、中美博弈的长期隐忧


  1. 产业链重构不可逆


  -美国《外交政策》分析,中国与巴西的深度绑定(如长期采购协议、基建投资)将使美豆“夺回市场难如登天”。


  - 欧盟近期也对美豆加征报复性关税,进一步压缩美国出口空间。


  2. 全球经济风险加剧


  -卢拉警告:“特朗普每天的新政策像在酝酿第三次世界大战。”若中美无法和解,全球粮食、能源价格波动或引发连锁危机。


  一边是美国豆农的绝望呐喊,一边是巴西的“渔翁得利”,这场大豆争夺战不仅是贸易数字的较量,更是全球化秩序重构的缩影。当美国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已悄然布局多元供应链;当特朗普高喊“美国优先”时,巴西正以“全球南方”身份崛起。贸易战的尽头,或许没有赢家,但拒绝合作的代价,终将由普通人承担。


  **(本文综合自彭博社、路透社、《纽约时报》、观察者网等报道)**


本文标题:美国豆农心凉!中企狂购40船巴西大豆,贸易战背后谁成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