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问题曝光

  近期,多名小米员工在脉脉、小红书等平台爆料,公司存在强制延长工时的管理措施。


   据九派财经报道(2025年4月24日),小米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低于8小时需提交书面说明,工时排名靠后者将面临约谈甚至劝退风险。


  多位员工证实,部分部门要求更严苛:手机部门有组别要求12.5小时,极端案例达14-15小时;上海某部门规定"早9点至晚8点半";江苏员工即使日均12小时仍因排名靠后被约谈。


管理手段隐蔽化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要求多为口头传达,规避书面记录。


   请假制度亦加剧压力:请假一天会导致日均工时不足8小时,需额外加班补足。 外包员工处境更严峻,北京某部门要求每日必须满11小时,否则次日即被约谈,频繁不达标者可能被立即解雇。


  追溯至2023年,小米曾因推行"985工作制"(早9点至晚8点,每周5天)引发争议,该制度涉嫌违反《劳动法》规定的每日8小时、每周44小时上限。


  而2025年3月的内部文件显示,尽管名义上保留"弹性工作制"(早9:30上班,晚6:30下班),实际演变为工时排名机制,绩效与加班时长直接挂钩。


员工权益与法律风险

  《劳动法》明确规定:正常工时每日8小时、每周48小时,加班需支付125%-150%工资,且月累计不得超过36小时。


   小米现行制度显然突破法律红线,且存在薪资补偿缺失问题。 例如,员工反映加班餐替代加班费,部分部门甚至要求周末无偿加班。


企业管理困境

  这种高强度模式可追溯至小米创业期。 2017年已有员工吐槽"朝十晚十"工作制,2021年实习生披露单日工作13小时、凌晨加班成常态。


   虽雷军曾强调"低毛利需高效率",但实际将压力转嫁至基层:2024年工厂普工单班达10-11小时,与特斯拉持平;研发部门因工时不足遭"侮辱性涨薪5%"抗议。


多方沉默加剧质疑

  面对舆论发酵,小米官方截至2025年4月24日未予回应。 这种沉默与员工爆料形成反差:有员工透露工时排查已持续近两年,近期才引发公共讨论。


  而中层管理问题亦被诟病,例如形式主义加班、领导为"刷存在感"延长会议等。


  互联网行业"内卷化"痼疾。 当弹性工作制异化为"工时竞赛"(如员工为保绩效每日刷满14小时),不仅违背《劳动法》,更导致人才流失与创新力透支。 如何在市场竞争与员工福祉间平衡,将成为小米乃至整个行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本文标题:小米陷"工时门":日均11.5小时成硬指标,员工高强度工作引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