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一名老人误下单花了790元买了10筐小鸡仔,一共550只,直到收到货时才发现。当事人女儿朱女士称,商家称活物不可以退款,只好把这些小鸡崽养在了亲戚家的鸡棚里。朱女士也由此提醒大家,现在很多老人不太会网购,一定要把免密支付关掉。


  这件事不算大,但是却冲上了热搜引发了广泛关注。“现在免密支付也是有点夸张了”“看谁还敢用到免密支付”……从网友的评论中可以看到,“免密支付”这一功能受到了很多“差评”。


  “免密支付”(即“无需密码确认支付”)是部分支付平台或应用为提升支付便捷性推出的功能,用户开通后,单笔交易金额在一定限额内可直接扣款。整个支付过程里,不需要确认消费金额,也不需要输入密码或指纹,更不需要签名确认。


  看似便捷的功能为何会收到“差评”?这场看似荒诞的“指尖事故”折射出了哪些问题?在大力推广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的今天,为何依然存在这样的“盲点”?江苏新闻广播主持人汪玲这样说↓↓


  这件事不算大,但是为什么会冲上热搜?因为这场看似荒诞的“指尖事故”,其中暗含了老龄化社会与数字浪潮碰撞所引发的冲突:一边是电商平台简化下单流程的技术自信,一边是老年人面对智能设备的手足无措。


  目前的很多电商平台的界面设计,处处折射出互联网产品存在的“适老化盲区”。一键下单、自动推荐、满减优惠等功能的背后,是默认用户具备基本数字素养的逻辑。这些在年轻人眼里不难,对老人来说却是天书。他们更看不懂也看不清弹窗里密密麻麻的协议条款。他们不知道一些微短剧等营利性内容隐蔽地将付费页面勾选默认自动续费,会让他跌入消费的陷阱。他们也不清楚随意点击一个 “领红包”链接,手机就被植入恶意程序……


  其实《移动互联网应用(APP)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已出台好几年了,但内容多停留在字体放大、语音播报等表层改造。有互联网公司的开发人员就表示:有时候智能手机的交互逻辑其实不太符合老年人的思维惯式。但是在银发经济成为新增长点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不应止于适老化界面开发,停留于“长辈模式”的符号化改造,更应考虑建立针对老年用户误操作、反悔机制的专项设计,例如设置大额交易延迟到账、活体商品购买二次确认等等防护网。


  当事人提到的免密支付加剧了老年人面对的这个局面。此次事件中,老人可能看到好玩的就点开,而免密支付功能让 “错买” 瞬间成真。该功能允许单笔小额交易在设定限额内自动扣款,这种"点触即付款"的模式放大了所有用户的风险,更对反应迟缓、视力衰退的老人尤为致命。如果这一功能再被不法分子利用,更会带来安全隐患。


  这件事中,老人的子女也坦言,应该给老人“手机设置支付密码”,这也反映了中国式数字反哺的脆弱性。多数家庭子女忙于工作,没有时间也缺少耐心教老人用手机。去年发布的《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基本数据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老年人中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占36.6%。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中,会手机网络聊天的占74.7%,但是会手机支付的只占18.1%。从数据中可见,智能手机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率与使用率较低,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中大多仍只会手机网络聊天。扪心自问,自己在教父母用手机时,往往停留在“能用”而非“用好”的层面,稍微复杂一点就会告诉老人,这个太繁琐,平时不要用了。


  正如网友所说:“老人的这次手滑,滑出了数字时代的裂缝。” 解决这道裂缝,需要平台的责任、家庭的关怀、社会的支持。许多年轻人从这件事中看到自己父母的身影,而今天的年轻人也会老去,谁又愿意在未来成为那个“被算法绊倒”的人呢?


  免密支付隐患多


  如何才能关闭?


  几步教你彻底关闭免密支付


  iOS系统


  打开苹果手机设置→Apple账户→订阅→选择“订阅中”App,点击“取消订阅”后确认即可。


  其他系统


  以华为为例:进入手机设置→华为账号→付款与账单→自动续费→退订App业务即可。


  支付宝


  打开支付宝→点击右下角“我的”→右上角齿轮状“设置”→“支付设置”→“自动续费/免密支付”,选择“免密支付”→选择相应App后点击“关闭服务”。


  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下角“我”→服务→钱包→最下方“支付设置”→免密支付→选择相应App后点击最下方“关闭扣费服务”。


  针对“免密支付”风险


  大家应时刻保持警惕


  管理好手机支付权限


  切勿因为付款方便


  而导致财产受到损失


  若发现账户存在异常交易


  应立即冻结支付渠道


  通过银行客服、支付宝或微信平台


  紧急冻结关联账户


  阻止后续扣款


  此外,应及时留存证据并投诉


  若损失金额较大


  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综合自江苏新闻广播《新闻早高峰》、网信广东、网友评论等


  来源: 江苏广播


本文标题:非必要不开启!有老人因此误购了10筐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