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娇嫩的花朵,怎能用暴力摧折?”这句民间俗语,道出了教育应有的温度。然而,福建泉州的一起教师体罚事件,却让这句警示显得格外刺眼。


  课堂上走神、做小动作,本是低龄儿童的常见行为。许多家长都经历过与“熊孩子”的拉锯战,但鲜少有人想到,这样的日常竟会演变成血淋淋的伤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4月22日,泉州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一年级教室内,一名教师因学生上课分心,竟徒手拧拽其耳朵,导致2厘米撕裂伤,送医缝合5针的事件引爆舆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教育专家疾呼:面对儿童行为偏差,教师务必采取科学引导,切忌将体罚作为管理手段!


  耳部神经密集,暴力撕扯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更致命的是,这种创伤不仅留在身体上,更会深深刻进幼小心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校方回应称,接到投诉后立即成立专项小组,暂停涉事教师工作,由德育主任暂代班级管理,并安排心理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疏导。目前当地教育局已介入调查,将依规处理。


  校方负责人表示:“我们向受伤学生及家长深表歉意,将全力配合后续治疗和调查。”法律人士指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7条,教师不得实施体罚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涉事教师或面临行政处罚乃至法律追责。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事件曝光后,#教师拧伤学生耳朵#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网友“清风徐来”评论:“教育不是驯兽,请把戒尺留在历史课本里!”更有家长担忧:“如果老师情绪管理如此糟糕,孩子在校安全如何保障?”


  小编认为,教育应是春风化雨,而非雷霆暴雨!这起事件再次为师德建设敲响警钟:学校需建立更完善的心理评估机制,定期筛查教师情绪状态;家长也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及时发现异常。毕竟,我们无法预知“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但至少应守护孩子免于“今天的伤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视频,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本文标题:揪心!泉州小学教师拧裂学生耳朵缝5针!校方:已停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