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酒器
到饭店吃饭,总要喝些酒来助兴,喝酒就要有酒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分酒器。我所见过的分酒器,大部分是玻璃制品,有的瘦高,有的胖矮,但差不多都能盛二两酒上下,有的在杯身上还有刻度,就像做化学实验的烧杯,一次喝了多少酒一目了解。一个分酒器加一个小玻璃酒杯算是一套,就像哼哈二将,缺一不可,必须配套使用。为什么做成玻璃的,我到现在也一直认识是为了让别人看得清楚,是喝干了呢,还是养虾米呢,免得总有人偷奸耍滑,偷工减料。
其实分酒器一开始是洋人喝红酒的家伙,用来醒酒用的。不过那是一种大肚细脖瓶,个子比较大,可以倒进去一整瓶红酒,然后晃一晃,放一会儿再喝,这叫“醒酒”,难道红酒还睡着,需要叫醒吗?咱们喝白酒用的分酒器,没有醒酒一说,只是把酒分到各人的杯中而已,重点在“分”而不是“醒”,把酒落实到每个人的人头上,这样到最后也可以计算一下自己喝了多少酒,免得超量,但只要喝高兴了,也都忘了,也不管分酒器上的什么刻度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年,分酒器这种东西是绝对没有的,那时候是每人一个酒盅,然后中间放一个酒壶,大部分是陶瓷制品,形状大部分像茶壶,只不过比茶壶总体比例都要小好多,一桌总有一个人会拎着酒壶挨个倒酒。当然也有其它造型的,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个酒壶,壶身像一棵树,树上是一只小鸟,酒水就是从小鸟的嘴里倒出来,每次倒出酒的时候还会有鸟叫声,就因为这个,每次我都抢着给人倒酒,就是为了听那个鸟叫声,后来不小心把小鸟的尖嘴打掉了,还挨了父亲一顿打。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可能就是这个世纪的事了,再上饭店去,除了盘碗筷子之外,每人面前会放一个分酒器,分酒器里倒置一个小酒杯,正式走上餐桌,成为标配。
喝酒的时候,服务员会先端起酒瓶把每人面前的分酒器倒上酒,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两两计较”,服务员要争取把每人门前的酒都倒到一个水平线,这样才显公平。然后自己再端起分酒器倒到酒杯中,一杯一杯地来,每个小酒杯也就五钱的容量,一杯一口,正好合适,小则不过瘾,大则喝不完,可谓是“量嘴定制”。然后由全桌人员按年龄、职务、辈分大小依次“闯关”,就是右手端杯,从自己左手边依次向大家敬酒,因此小杯一杯杯倒上,喝干,倒上,喝干,等喝到一定程度时,总会有人要掀起高潮,仗着自己有些酒量,就会对着瞄准的“目标”发起猛烈进攻,弃小杯而端起分酒器,端起来和对方重重一碰,仰脖一饮而尽,何等痛快,周围人也会高声喝彩。喝到尾声,饭已上桌,一般会由桌主提议把桌上的酒处理一下,然后大家把杯中酒都倒到分酒器中,大家站起来一饮而尽,吃饭,散席,有人给这个仪式起了个名目,叫“拎壶冲”。
酒足饭饱,扬长而去,刚刚人不离席、壶不离手的分酒器,弃之一旁,无人再理,分酒器,见证人来人去,等待着它的下一个主人。
本文标题:分酒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