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教育报记者 罗菊熙


  在日前结束的2024年第13届欧洲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EGMO)中,福州三中高二(10)班学生蔡琳珊代表中国队勇夺银牌!去年下半年,她先后在第22届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CGMO)、第39届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CMO)中两次夺得金牌,并签约北大“英才班”,获得了降一本录取的资格。


记者了解到,在2022年11月举行的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福建赛区竞赛中,蔡琳珊获二等奖,排在全省252名。仅仅1年左右的时间,她如何实现从省赛二等奖到国赛金牌再到国际银牌的飞跃?在国际比赛中,她又如何备赛,有什么不一样的收获与心得?

  欧洲比赛,中国队成员在中转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合影(右二为蔡琳珊)


  学习理科


  就像水中鱼一样舒适快乐


  此次欧洲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EGMO),蔡琳珊摘得银牌实属不易,但她语气中难掩遗憾:“欧洲赛的难度整体比国赛简单很多,我是按国赛的难度来备赛的。出发的时候我充满信心,但比赛的时候出现了失误,第5题跳步被扣1分,第1题也被扣4分,其实检查的时候就发现这题解错了,但剩下的时间来不及改完全部。以后要吸取教训,每一步都要保持细致严谨的态度。”


回顾蔡琳珊的竞赛之路,从高一的省赛二等奖,到高二的国赛金牌,是一段很关键的历程,她如何做到这样飞快的成长?
“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蔡琳珊的高中数学老师、三中德育处主任杜重成认为,除了非凡的天赋,高度专注和对数学发自内心的热爱在蔡琳珊的成长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蔡琳珊与杜重成老师合影
因为条件有限,去年国赛冲刺阶段,蔡琳珊选择在杜老师的办公室隔间安静备赛。每天早上7点半来,傍晚6点多走,其间除了吃饭上厕所,很少离开座位,也很少有人或事可以打扰到她。某一天,快12点了,午餐时间已经过了一会,杜老师看到蔡琳珊还是一动不动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就很关心地问:“不去吃饭吗?”蔡琳珊一脸懵懂:“老师,现在几点了?”可想而知她的专注程度。
一道竞赛题往往要思考好几天,都不一定能琢磨明白,能坚持下来,并不容易。杜老师说:“竞赛走到最后,其实是一段孤独的旅程,没有兴趣和热爱,坚持不下去。”
在数学(理科)的学习中,能获得什么样的快乐呢?蔡琳珊这样对记者形容:“我喜欢探索逻辑世界,喜欢解难的、有挑战性的题。学习理科知识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就是水里的鱼,游得很快乐。”
当然,也有郁闷之时,尤其是被较容易的题创伤的时候。但不管怎么样,蔡琳珊从没想过放弃,再苦再难都乐在其中,因为遇到难题,蔡琳珊非但不会烦躁,反而会更有斗志和兴趣,“不厌其烦地反复推算。累了,就玩一会继续学。做出压轴题,或弄懂某个原理、学完一整本书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得了。”

  兴趣广泛


  爱唱《映山红》,轻松跑10圈


蔡琳珊不仅在数学竞赛上表现优异,文化成绩还稳居年段最前列。在日常生活中,她兴趣广泛,喜欢跑步、游泳、羽毛球,喜欢钢琴、绘画、书法,等等。
“蔡琳珊个性沉静,话不多,做事很扎实。”高二(10)班班主任刘晨老师介绍说,“班里女生只有9名,去年校运会,蔡琳珊一个人报了好几项,让我很意外。更意外的是,她在400米短跑拿了第一名、800米长跑拿了第二名。”
采访中,同班同学兼好友李默涵、杨寒知、林予晨都直呼蔡琳珊的外号“蔡老师”。为何叫这个?除了蔡琳珊名字的声母跟蔡老师(cls)同音,还因为她“数学成绩特别优秀,是‘统治’级别的厉害,也很热心解答大家的问题,‘老师’当得很称职”。
蔡琳珊与同学(李默涵)合影
在同学眼中,蔡琳珊的思维方式很奇特,“很短的时间内就能看出问题的本质,我们问的问题,她都会深入思考,给出不一样的解法,是那种掌握了思路,就能举一反三、解决同类型问题的好方法”。
这种思维方式和效果让大家高山仰止,望尘莫及,“我们班里有个女生群,蔡琳珊时不时地会甩出一道数学难题,质疑是不是题目有漏洞,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回复”。
让同学们佩服的,还有蔡琳珊超强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每天放学,蔡琳珊都会去操场“水”(很轻松容易之意)上十来圈,跑完回来气息还很均匀,不服不行。据同学透露,就在此次欧洲赛赛前紧张时刻,她还在群里发了一段视频,“跟我们介绍说有多搞笑,看得可欢乐了”。

  蔡琳珊在“学霸”的特质之外,也跟同龄人一样,爱看课外书、唱歌、玩游戏。据同学“爆料”,她喜欢唱的,“都是《映山红》《灯火里的中国》这类的,唱高音毫不费力,头声、共鸣都不错”。


  进步飞速


  因三中人才培养模式很给力


蔡琳珊上了高中才全力以赴开启数学竞赛的学习,相对别的选手而言,时间短,进步快。在采访中,蔡琳珊和妈妈多次提到学校和老师的支持与帮助,满怀感恩。
据福州三中校长张年雄介绍,近年来,学校从制度建设、师资统筹、教学资源、梯队建设等方面着手,通过成立拔尖人才培养基地“钱学森书院”,整合集团校内部优秀教师资源,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制定“一生一策”,为每个学科竞赛配备软硬件资源,与周边几所生源基地校战略合作储备竞赛苗子等,摸索出了一条具有三中特色的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取得了亮眼成效。

  连仁昌书记(右三)、张年雄校长(右四)为钱学森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基地授牌


近年来,福州三中走出了信息奥林匹克世界金牌获得者钟子谦、欧洲女子数学奥林匹克(EGMO)银牌获得者蔡琳珊等一大批优秀的学子。从2020年至今,学校在五大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累计获8金10银7铜25项国家奖,有123名学生获得省一等奖,数百名学生获得省二、三等奖,获奖人数稳居全省前茅。
“漂亮的成绩单背后,离不开一支出色敬业的竞赛教练团队。我们有很多的‘金牌’教练,包括信息学的魏丽真、黄晓燕、宋立林老师,数学的张军、杜重成、葛晓杭、耿熹、郑文祺、王浩杰老师,物理的葛渊波、邱晓峰、陈斌、廖凌宏、洪玉渠老师,生物的池必文、黄芯婷、陈俊老师,化学的黄新颖、卢晓平、苏晖老师……”张年雄如数家珍地介绍道。
目前,福州三中五大学科竞赛均设置有专门的教练团队,他们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也有刚入职不久的青年才俊。每个学科的教练团队设置有总教练、年级主教练以及助理教练,团队充分发挥老中青老师各自不同的优势,实现竞赛教练的传帮带,将三中深厚的竞赛底蕴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传承下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黄硕思


  审核:林忠锦 林密


本文标题:福州三中女生勇夺国际奥数银牌!但这不是她最厉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