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桂林旅游也是憋屈,守着漓江山水这么个摇钱树,怎么就混成了这副模样?您瞧瞧他们干的好事:前些年房地产热乎的时候,跟风搞什么文旅地产,把景区周边圈出大片地皮。结果呢?投资十几亿建的罗山湖体育公园,现在杂草丛生;号称"亚洲第一洞"的丰鱼岩,十年亏掉一个亿还欠着母公司一屁股债。这哪是搞旅游?分明是拿景区招牌当抵押,玩起了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


  更叫人看不下去的是经营手段。前些年游客反映,坐个竹筏要被收"石头保护费",拍张照得交"风景使用费"。景区停车场更是明码标价:停半小时10块,超时要加收"看车费"。这哪是做生意?分明是明抢!难怪现在年轻人上网吐槽:"想去桂林看山水,得先练就一身砍价的本事。


  要说桂林旅游犯的错,青岛可得引以为戒。看看人家青岛多机灵:崂山景区年年整新花样,前年搞的灯光秀把山海奇观照得跟仙境似的;栈桥边上开起海鲜大排档,现捞现做还带游客体验赶海。再瞧瞧桂林,景区设施还是二十年前的老样子,游船油漆剥落,售票处还在用算盘打算盘。这年头谁还信"百年老店"的噱头?人家九寨沟都搞起5G直播了!


  眼下青岛正忙着搞文旅大项目,上合示范区的"丝路千古情"砸了13个亿,即墨欢乐荟刚被曝出草皮造假。这时候更得绷紧弦:建再多仿古街区,不如把劈柴院的老茶馆拾掇干净;搞再多灯光秀,不如让劈柴院的豆腐脑多飘两片香菜叶。真要学桂林的教训,指不定哪天耗资过亿的仿古建筑群,就成了第二个罗山湖烂尾工程。


  说到底,旅游这行当最讲究"细水长流"。桂林山水甲天下没错,可要是把山水当楼盘来炒,把游客当冤大头来宰,再好的风水宝地也得败光家底。青岛倒是有得天独厚的海景资源,可别学某些地方搞"一锤子买卖"。听说即墨的海鲜市场最近搞起"透明厨房",游客扫二维码就能看见刚捕捞的鲅鱼怎么处理,这可比什么广告都有说服力。


  要我说啊,守着老天爷赏的饭碗,就得把心思花在刀刃上。桂林的教训明摆着:景区不是房地产的遮羞布,游客也不是待宰的羔羊。青岛现在手握崂山、栈桥这些金字招牌,与其整天想着怎么圈地盖楼,不如学学杭州西湖的智慧——免费开放反而带火周边经济。您看人家西湖边卖龙井茶的老汉,既能用虎跑泉水冲泡,还能跟游客唠段白蛇传,这才是把山水文章做活了。


  说一千道一万,旅游经济的本质是人心生意。桂林这些年光顾着给山水贴金箔,却忘了给游客递杯热茶。青岛若能守住海边的渔家灯火,把啤酒节的热情掺进每个海鲜大排档,别说10亿亏损,怕是连青岛啤酒的泡沫都要多冒两分香甜!


  免责声明:


  图文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标题:桂林山水,闻名天下。“宰”人不在话下?巨亏10亿,警钟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