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深圳热闹非常。前有月初之时,因为与深圳的“书法奇缘”,“山西姥爷”王朝珠开启深圳“圆梦之旅”,给他留下深深感动;时间转到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深圳又迎来篮球巨星,全国人大代表、姚基金创始人姚明,携手深圳共同发布“每天息屏一小时 读书运动爱自然”倡议。巧的是,两人都来到深圳图书馆北馆,参观之前曾种草全球的“魔法”巨型书架。“头顶”巨型书架的刹那,两人不约而同,为深圳这座“图书馆之城”点赞。


  姚明参观深图北馆


  姚明此次受邀来到深圳,源于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提出的“息屏24小时”建议,建议家长和学校在每个学期选定一天、24小时内所有人都不使用手机。彼时,该建议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今年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也是深圳第10个“未成年人读书日”,针对数智时代“屏幕依赖”的痛点,深圳特发起“每天息屏1小时”的倡议。这一倡议,和姚明提出的“息屏24小时”不谋而合。“不管是24小时还是1小时,方式虽有不同,理念却是高度契合。”姚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倡议都是本着一个目的,那就是帮助大家,特别是帮助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下一代,去寻求线上与线下之间的平衡。


  人工智能重构了知识生产方式与获取途径,算法推送成为信息分发和获取的重要“潜规则”。电子屏幕似乎有取代纸张成为主要阅读载体之势。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正面临着一场阅读变革。面对这场变革,身为科技之都的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息屏1小时”倡议。这是智媒时代,一座现代化大都市对阅读的坚守与重构。


  在深圳这份“息屏1小时”的倡议书中,深圳倡导市民每天主动放下屏幕1小时,将碎片化时间转化为沉浸式阅读和健康运动;每周末、节假日及寒暑假设定半天“家庭息屏日”,开展家庭共读、城市探索和生活实践。这是一项全新打造的全民阅读推广项目,将在全年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持续响应开展。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深圳,创新对“息屏24小时”理念进行实践,这才吸引到姚明亲赴深圳,为深圳站台“打call”。再结合深圳“山海连城”的优越环境,人们放下手机奔赴书的海洋,以及蓝天大海绿地远山,“诗与远方”近在咫尺。


  当天的倡议启动活动选在深圳图书馆北馆举行。看到座无虚席的阅读大厅,姚明也被沉浸在书中、感受惬意人生的读者感动。作为“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阅读已成为深圳市民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构建了这座城市特有的阅读文化。为了给市民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提供一片宁静的阅读天地,深圳持续打造多样化的阅读空间,如公园书屋、社区图书馆等,让阅读无处不在,触手可及。截至2024年底,深圳共有1201个服务网点(包含879家公共图书馆,322台自助图书馆)加入“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体系。市、区公共图书馆还共同打造众多新型阅读空间。这些空间不仅为深圳人提供了休闲阅读的场所,更成为市民心中的文化绿洲。姚明提到,自己从小在图书馆附近长大,“如果城市中能多些这样的阅读空间和场馆,我相信,每天息屏1小时不是难事。”


  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地标,更是最重要的文化活动发生地、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乃至城市文旅的网红打卡点。这个4月,深圳有幸迎来两位客人,亲身体验并代言“书式生活”。在深圳图书馆北馆,“山西姥爷”留下了“文津书海 翰墨风华”的墨宝,呼应着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承载着历史传承,体验了文明的积淀与传播。姚明则留下了与深圳理念高度契合的“息屏”倡议,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书、运动、体验自然,去享受真实的世界、参与线下的真实社交,去书桌、运动场和户外遇见更好的自己。


  文 | 记者 王俊 林园


  图 | 韩墨


本文标题:从山西姥爷到姚明,他们如何见证深圳“书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