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容易气血不足,中药来补救,但要注意的是?
文 | 中医内科程医生
编辑 | 中医内科程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自己气血不足,第一反应就是去买补药,毕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药补”。但问题是——中药不是随便喝的,补不对,可能反而添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中药补气血,怎么补才靠谱?又有哪些坑要避开?
1. 你真的气血不足,还是自己吓自己?是不是偶尔觉得累,就怀疑自己气血不足?是不是看到脸色发黄,就立刻想买补药?
别急着下结论,气血不足可不是“感觉”出来的。真正的气血不足,往往有这些特点:气虚的人,容易疲劳、气短、懒得动;血虚的人,脸色发白、头晕、睡不好;两者兼具的人,手脚冰凉、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记性变差。
但如果只是熬夜、饮食不均衡、压力过大,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这时候盲目补药,不仅没效果,反而可能打乱身体平衡。所以,补之前,先搞清楚自己到底需不需要补!
2. 补气血的中药这么多,随便吃行不行?很多人一听“补气血”,第一时间想到当归、人参,甚至直接买回来泡水喝。但你知道吗?补不对,可能会越补越糟!
当归喝错,小心上火!“补血当归最好!”——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当归确实是补血的好手,但它是温性的,适合寒性体质的人。如果你本来就容易上火,喝了当归,可能会口干舌燥、长痘、甚至流鼻血。
正确做法?血虚但体质偏热的人,更适合熟地黄、白芍这些温和的补血药,而不是直接用当归。
人参乱补,小心“补过头”!人参是补气的“明星”,但它不适合所有人。如果你本来就容易上火,或者有高血压,那吃人参可能会让你心悸、失眠、头晕,甚至血压飙升!
靠谱的选择?气虚但容易上火的,可以用党参、黄芪这类温和的补气药,避免人参带来的“火气”。
只补不调理,补再多都白搭!很多人觉得,吃了补药,气血就能“满血复活”,然后继续熬夜、久坐、吃外卖。但气血不足,很多时候是生活方式造成的!如果不改变坏习惯,吃再多补药都是白费。
3. 补气血,不是光靠中药!这几件事更重要!食补+药补,双管齐下。中药可以补气血,但日常饮食更重要!与其天天喝补药,不如吃对食物。比如,红枣、桂圆、黑芝麻、核桃这些天然食材,就有很好的补气血作用。
平时喝点桂圆红枣枸杞茶,炖点黄芪鸡汤,不仅比吃药温和,还能让身体慢慢恢复。
运动30分钟,比吃补药还有效。气血是“流动的”,身体越动,气血循环越好。如果你整天坐着不动,血液循环变差,气血就更虚了!
每天哪怕只是快走30分钟,都会让你精神变好。如果能再加上八段锦、太极、瑜伽这些温和的运动,气血恢复得更快!
早睡比补药更“补”熬夜是气血不足的“头号杀手”。晚上11点前睡觉,才是最好的补血方式!如果你天天熬夜,再多的补药也救不了你。
4. 最后提醒:补气血不是一蹴而就,别急!气血不足,不是一天形成的,当然也不是一天能补回来的!
很多人抱着“吃几副补药就能恢复”的想法,但实际上,补气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在于:
饮食均衡,红枣、黑芝麻、桂圆这些天然补品,比吃药更靠谱。作息规律,别熬夜,睡得好,气血才能养得住。适量运动,每天动一动,血液循环好了,气血自然旺盛。情绪稳定,压力大会耗损气血,学会放松,才能真正“补回来”。所以,从今天开始,睡好、吃对、动起来,让气血充盈,精神焕发!
参考文献:《中医基础理论》(主编:李今庸)该书系统介绍了气血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气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及调理方式。
《中药学》(主编:姜良铎)详细讲解了常见补气血的中药,如当归、熟地黄、党参、黄芪、人参等,以及不同体质如何合理使用。
《中医内科学》(主编:金世元)讨论了气血亏虚证的辨证论治,包括中医诊断、治疗原则及常用方剂,如四物汤、八珍汤、归脾汤等。
本文标题:中年人容易气血不足,中药来补救,但要注意的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